標籤

顯示具有 神祕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神祕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8月30日 星期五

築基抄索

2024年08月30日記
不太確定是Nithyananda大師還是Sadguru大師的講解,來源有點記不清了,略以:Shiva是第一位瑜珈士,他展開對人體全部144個脈輪的深度探索,徹底而全面。每個脈輪對應一種修行方式,其中有2種是人體之外的脈輪所以人類無法修練。剩餘的142個修行方式都可以讓人習練而走向羽化登仙之途,而裡面有1種是釋迦摩尼在樹下參悟所的得的修行方式。釋迦摩尼講授的修行方式後來演化為後世各種各樣的佛教修行方式。

靜案,當然,後世各種各樣的佛教修行方式必須要校正一下,亦即要承認至尊主的最高地位,而非將之貶斥為某界的仙王也終會享盡天福而淪入六道輪迴,否則便非Shiva所演示過的那1種修練方式。

關於這142種修練方式,Shiva是透過宇宙原人的身體結構去做參悟?抑係透過地球人的身體結構去做參悟?我就不知道了。如果是前者,那麼,這142種修練方式便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必須走的要徑組合。如果是後者,則這142種修練方式就未必是人們非走不可的道路,可以有別種選擇。

再案,王德槐重刊清季成書之《修仙寶典(天機秘文)》,王氏於〈前言〉云:「事實上仙道與氣功無論其目的及功法均不盡相同;修仙道講的是採藥結丹,出神入化,其目的在長生久視,羽化成仙,達到與大化混一的地步。而學氣功則不過希望強身健體,卻並延年而已。修仙道用的是三元丹法,練氣功則因目的不同而有不同功法,如武術氣功、醫療氣功、養生氣功各因其不同目的而有不同功法,習之者如不先有充分認識,欲期以一般功法修仙道,即何異以草蓆渡大海,其不能達到彼岸亦意料中事。」是書〈原序〉謂:「天元盡性了命。地元擒砂製汞。人元移花接木。」此三元大丹、神丹、金丹之法,未可與氣功、武術、瑜珈之術相提並論,蓋氣功、武術、瑜珈所練氣機不脫地球人體結構脈輪束縛,一旦人身瓦解便無所附麗故也。

惟此等氣功、武術、瑜珈所練氣機倘非地球人之身體結構,而為宇宙原人之身體結構的話,那麼,或許氣功、武術、瑜珈的修行術則可能是對應到三元修仙道的相同機制之中,便未必是門外小技了。但凡專一於一藝,火候至十七八,久之就會漸次打開修真之小窗,因上帝自會一一轉開全部次第,只要誠摯熱心專務即可。因之鑽研香氛可達上帝、鑽研建盞可服茗生氣機、鑽研武術(薛顛《象形術》)可匹修道、鑽研氣功或瑜珈或中醫(彭子益《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可導引脈輪、鑽研史學求真求實可如古大史吹律聽聲,都是同樣的事理。

而在專精於一藝的過程中,必須要注意須校正方向,才能讓火候臻至十七八的境界,例如研習道家經典,必須諷誦《德道經》一遍,而非諷誦《道德經》一通,讀經讀錯就失去璣玉;熊春錦(校注)《老子德道經》於書末〈《光音觀心》經典誦讀方法〉曰誦唸《德道經》並觀想可通脈。又如研習瑜珈最終必須閱讀《博伽梵歌》,蓋《博伽梵歌》乃至尊奉愛瑜珈的根本旨歸。修仙道三丹之法,王德槐重刊《修仙寶典(天機秘文)》有〈百日築基〉篇目,可知修仙不難,並非仙俠小說中誑言閉關動輒每須數十年幾百年離譜之數。只要能得名師指點,如閱得:湛若水《道家真氣》而知「練氣化精」之初階,遂能補全氣功證道的修煉方法,以氣功搭橋接上修仙道三丹法的曲徑自是豁然開朗。

2024年7月16日 星期二

李士群鴆案

2024年07月16日抄記
李士群為日軍所鴆一案,頗為離奇。

朱子家(金雄白)《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3月,ISBN:9789865803858)上冊第172葉~第173葉:「三十二年的夏天,我由滬赴京,行前的晚上,我與耿績之一同到了李士群家裡,他正在打牌,看見我去停了下來,很輕鬆的與我談了一陣。怎樣也想不到這一次無異在與他訣別。我抵京的第三天,清早我還睡在銀行的臥室中時,一位行裡的同事來喚醒我,告訴我報紙上登出了李士群暴病身亡的消息。……我萬想不到他竟然會是給毒死的。……士群在我離滬的第二天,虹口的一個日本憲兵隊長岡村中佐請到他家晚飯。……雖然那個憲兵隊長與熊劍東有著很深的關係,卻沒有引起士群的懷疑,……宴會已將終了,廚房裡送出了一碟牛肉餅,憲兵隊長特別鄭重介紹,這是他妻子親自做的,希望士群能試試他妻子的烹飪手段,士群食盡了這一碟牛肉餅,才告辭回去,第二天又回到了蘇州。當晚士群還要出席一次宴會,把衣服都穿好以後,忽然感到頭暈,……大量不停地流汗,……一天餘時間的輾轉床褥,直至體內的水分排洩盡了,才一瞑不視,整個軀體縮得又小又癟,變成一個孩子模樣了。據事後的推測,這事是熊劍東與日本憲兵隊長的合謀。進食的毒物,是下在最後的牛肉餅中,……勝利以後,羅君強在南京高等法院受審時,供認李士群是他主謀毒死的,他說:「翦除汪政權的特工首領,是他從事地下工作表現之一。」我很懷疑他的供辭,因為我深信佛海確沒有置士群於死地之意。君強不經佛海的同意,是否敢貿然出此?是不是君強在法庭上的供辭,意在邀功,以求末減?

按其謀,係發諸胡蘭成,氏著《今生今世》(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5月,ISBN:9789573907275)第253葉~第254葉坦言:「那邊熊【靜案,熊劍東】李【靜案,李士群】的鬥爭仍是相持未下,熊劍東又向我問計,我教他先斷李士群與日本的勾結。如此又是數月,果然李士群在江蘇放縱部下劫掠民間,民間益益恨日本人,這事實漸漸促起了東京方面的注意,但對李士群還是無法。劍東只好對我嘆氣,又笑道,「這個李士群倒果然厲害,竟是怎麼也弄他不倒」。我教他去與周佛海說,要周佛海與陳公博請李士群喫飯,即在筵席上殺了他,數以殃民之罪,然後向汪先生自請處分,……劍東果與周陳商量了,回說周陳不敢。我道,那麼你用甚麼法子都可,只把李士群殺卻。我這樣說過之後,由劍東去與日本憲兵商量,我亦不問。……如此又過了兩個月。我在南京,忽一日到羅君強家裏去玩玩,……卻見熊劍東已下來,說正要問我一件事。他告訴我,「東京方面的覆示已到,李事現地善處,惟須避免引致嚴重後果,現在就是這點不決,……」……我一人在客廳裏看了看水仙花,亦隨即回家,心知事變即在目前,但是對熊劍東我甚麼亦不問。此後過得五六天,就聽聞李士群從上海回蘇州死了,與吳四寶一樣,也是被毒殺。」

但原渠始讖,則出自李士群自己之口,欲蔽圖害吳四寶的陰謀。《今生今世》第232葉:「那一日,吳四寶正在家裏,忽然外面日本憲兵二百人到來包圍,四寶卻機警逃走了,這就全上海變得風聲鶴唳,到處皆是捉人,李士群則先一日已避往南京,且要汪先生也下了通緝令。……當時都還不知是李士群要借刀殺人。是日傍晚李士群來到,我去北站接著他,……及至李家,……我不疑李士群,還責以大義,……翌日我陪同吳太太到李家。唐生明亦在場,唐生明是靠他哥哥唐生智的牌頭,與李士群吳四寶倣照桃園三結義,拜為兄弟的。……我與吳太太到隔壁小房間裏商量了一下又出來,還是不放心。士群道,「你們三位都在此,燈光菩薩為證見,我李士群若出賣兄弟,日後一般不得好死!」焉知此誓後來當真應在他身上。當下是我與吳太太信了他,吳太太纔去四寶隱匿的地方把他帶了出來,交與士群。」

2023年9月20日 星期三

神論(6):神的名字

系列文《12345、[6]》

2023年09月20日撰稿
2023年09月29日校補
陸、神的名字

一、本質名:其數量只有1個

神的名字是以神的本質來命名,從至尊主(唯一真神、至尊本我)的角度來作自我認知的話,神名的本質就是「我即我之所是」的概念。「我即我之所是」如果用古希伯來語發音,即為耶和華(Yehovah/Yehowah/Yaheh)。

耶和華見證人網站〈耶和華是誰? | 聖經問答〉一文,網址:https://www.jw.org/cmn-hant/%E8%81%96%E7%B6%93%E8%88%87%E7%94%9F%E6%B4%BB/%E8%81%96%E7%B6%93%E5%95%8F%E7%AD%94/%E8%80%B6%E5%92%8C%E8%8F%AF%E6%98%AF%E8%AA%B0/,談及「耶和華」一詞在古希伯來語中的文法意思為何,引文如次:「聖經透露上帝的名字是耶和華,這個名字是獨一無二的。(出埃及記3:15;詩篇83:18)「耶和華」這個名字源自一個希伯來語動詞,這個動詞的意思是「成為」。不少學者認為,耶和華這個名字的意思是「他使……成為」,意即他是「成事者」。.......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יהוה相當於英文的YHWH,在中文裡譯作「耶和華」。雖然上帝名字的古希伯來語正確讀音目前無從考究,但在中文聖經裡,「耶和華」這個譯法的歷史相當悠久。」

亦即,古希伯來人係使用古希伯來語字誼為「成為」的動詞,來勉強表達「我即我之所是」此一概念。由於至尊主是用「我即我之所是」的概念來作為自身的本質名,故而古希伯來人指出上帝的名字只能是「耶和華」的認知是非常正確的見解,而這種運用「動詞」屬性來勉強表達的作法也從側面展示了上帝的「行動權柄」,重點強調了「我即我之所是」的主觀能動性。

二、權柄名:其數量大於1

神不僅可以用其本質來命名,也可以用神的活動來命名。前者是本質名,後者則是權柄名。神的本質名只有1個,但權柄名則有很多個。A. C. Bhaktivedanta Swami Prabhupāda《博伽梵歌原義》(巴帝維丹達書籍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新譯第一版,ISBN:9628011022)第51葉,詩節15要旨:「在本節詩的梵文詩節裡,主奎師那Krishna被稱為慧希凱施(Hrsīkeśa,希斯克沙),因為祂是感官之主。生物全是祂的所屬部分,因而生物的感官也是祂的感官的所屬部分。……主寓居於所有生物的心裡,指導著生物的感官。然而,主指導的程度全視乎生物對祂的皈依程度而定。對於一個純粹的奉獻者來說,主直接控制他的感官。在庫茹之野戰場上,聖主直接控制著阿爾諸那的超然感官,因此主便被稱為慧希凱施(Hrsīkeśa)。根據不同的活動,主有不同的名字。」第54葉,詩節21-22要旨:「在任何場合下,奎師那Krishna都是至尊人格首神,是所有感官之主(Hrsīkeśa)。」第55葉,詩節24要旨:「無論是醒是睡,主的奉獻者絕不會不想著奎師那Krishna的聖名、形體、素質和逍遙時光。」

三、形容詞指代(避諱名):其數量大於1,但數量上比起權柄名遠遠要少

(1)伊斯蘭教使用「安拉」一詞來指代至尊主,該詞的意思是「真主」。

(2)歐亞大陸遠古時期初民們曾以「巴力神(Baal-Habad)/盤神(*baan-havate,盤古*baan-*gaad)」來做為稱呼至尊主的一種形容詞指代,該詞的意思是「接受祈求的至大者」。參:舊文〈Baal猜想:巴力與盤古〉。

(3)匈奴人以「蘢(abragh)」一詞來指代至尊主,該詞的意思是「心輪」。參:舊文〈釋匈奴「龍」祭:論匈奴宗教的本質乃屬一神教〉。

(4)中國上古時期使用「帝」一詞來指代至尊主,該詞的意思是「上天」。

4-1、帝字的上古發音和意義
周及徐《戎夏探源與語言歷史文化研究》,2015年5月,商務印書館,ISBN:9787100108782,〈華夏古“帝”考 ── 黃河文明探源之一〉,第13葉:「上古華夏的帝卻是居於自然、人類和眾神之上的最高神,已是宗教信仰的高級階段。」第15葉:「上古漢語的“帝”與古印歐語的“上帝”一詞極為相似……帝*tees【靜案,帝字在上古漢語發音為*tees】……」第16葉:「拉丁語deus,神,(晚期拉丁語)上帝。同源詞:希臘語dios,神似的,上帝般的;拉丁語diēs,白晝;梵語dyaús,白晝,天空。」第18葉:「婆羅門教經典《梨俱吠陀》記載,天界諸神中,第一位就是光天,名帝奧斯【靜案,梵語dyaús】,同希臘語的宙斯Zeus(*Deus)應是同一來源,與黃河文明的“帝(*tees)對應”。《梨俱吠陀》至晚成書於公元前1200年,早於荷馬史詩約400年。希臘語Zeus(*Deus)與梵語dyaús的對應,可以把這個詞的存在追溯到尚未分裂的原始印歐語時期,即公元前2000年以前。」

4-2、帝字的古文字字型和Mandala圖示意涵
張榮明《殷周政治與宗教》(1997年5月,五南圖書,ISBN:9789571113791)第37頁:「在人類早期文明中,存在著一個十分普遍的文化現象,學者們稱之為『曼達拉』(Mandala)。所謂『曼達拉』,是指在人類文化史上和人類大腦記憶體內存在著一種圖式,……這種圖形的外圍或是一圓形圈,或是一方型圈;在其中央部分,或作對稱的『十』字形,或作對稱的『米』字形。」第41頁:「『米』表示宇宙萬物的起源和始點。」第42頁:「因此,從甲骨文、金文中『帝』字的整體分析,它表示著蒼穹之上的宇宙起點,或天上的創造世界的最高神靈。」第43頁~第44頁:「至此,我們便不難理解中國古代文字中和巴比倫古文字中的『米』字形的深刻涵義了。曼達拉具有普遍的文化意義,歐洲文化中的『米』字形(英國國旗圖案),『十』字形(十字軍徽號)……都可以從曼達拉中得到解釋。……『十』字(或類十字)型式古代文化中的一種象徵,是人類心靈中的一種『原型』,它象徵著宇宙生成和演變模式,暗示著人類對那造就宇宙的『絕對精神』的嚮往。遠古的聖賢們在創造『帝』字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利用了這一人們共同的心理模式,用以表示創造和主宰世界的最高神靈。這大概應該是『帝』字所『會』之意的真實內涵。『帝』字來源於中國(甚至世界)遠古文化的一種『原型』,……這一原型由來已久,在『帝』沒有產生之前既已存在。隨著人類文明的光臨和人間王的產生,『社會原型』與『文化原型』激烈撞擊,直接導致了『帝』字的產生。『帝』既是現實社會的產物,也是文化傳統的結果。如果說『道』(或『理』)體現了中國中世紀的文化精神,那麼我們也可以說,『帝』體現了中國上古時代的文化精神。正是這種文化精神伴隨著中華文明的誕生,影響了中國上古時代的燦爛文明和輝煌文化。」

2022年3月24日 星期四

送子鳥報訊

2022年03月24日追記
憶曩同學嘗有胤出大南後黎者,乃前朝公主,其家藏漢字古籍均為黑色封面、黑色封底,盛錄孔子公道德文章,茲今南中罕見。某日上課時,忽聞喜鵲啼叫,未幾黎同學即自承身孕,故喜鵲招來。因知皇族貴氣,允召送子鳥報訊,頗奇妙。

2022年1月17日 星期一

【筆記】君無戲言

2022年01月17日筆記
2024年01月22日增補
君無戲言,玄之又玄,古已有之,指掌錄備:

一、周成王戲封唐叔虞
待查。

二、清攝政王哄冲帝「一回兒就完了」
曹潤田《曹汝霖一生之回憶》,傳記文學出版社,中華民國59年6月初版,第54面~第55面:「冲帝【靜案,清宣統帝】四歲,由攝政王抱登太和殿,坐上御座,受百官朝賀。按理四歲冲帝,應該懂事,做皇帝,受朝賀,更應喜氣洋洋,豈知冲帝坐上寶座,即大哭不止,攝政王一面哄冲帝說:一回兒即完了,一面催百官速行禮。太和殿院中,本裝有品級鐵牌,每逢朝賀大典,百官依品級牌肅立,名曰肅班。品級牌前後左右,各相距四尺,故行禮時,從容正齊,不致擁擠。這次因冲帝大哭,攝政王催速行禮,百官正在肅班之時,聽了警鞭三響,即倉卒行大禮,因互相擁擠,有朝帽花翎擠歪者,有閣肩帶斜者,亦有老年大員於行禮時互踩朝裙幾至不能起立者,如此大典,竟雜亂無章,笑話百出,在無秩序中禮畢,亦是不祥之朕兆。攝政王的一回兒就完了一語,竟成語讖。」

三、中華帝國洪憲帝宣言「無異跳入火坑」
曹潤田《曹汝霖一生之回憶》,傳記文學出版社,中華民國59年6月初版,第118面~第119面:「自朱使勸進之後,項城即位之意遂決。……接受參議院議長梁士詒呈遞各省代表請為中華帝國大皇帝之推戴表。並於國務會議時,宣佈接受民意,改定國體,自明年起,改為洪憲元年,定於十二月十日,先即帝位,登極大典,擇日舉行。距朱使進言,僅三日耳。……迨到十二月十日,召集國務卿、左右丞、各部總次長、參謀總長、立法院院長、各省代表、蒙古王公等。……是日文武百官,齊集大禮堂,袁大總統御常服戎裝,受即位祝賀禮。儀式很簡單。新皇帝宣言,當今國事艱難,全國人民代表懇請更定國體,並推戴予即帝位,既是萬眾一心,予亦義不容辭。惟時局艱難,當此大任,無異跳入火坑,予為國民,明知是火坑,亦不能不跳,爾百僚應共濟時艱,建立新中國,以副人民之望等語。……百官聽了跳火坑的話,都竊竊私語,何以新皇帝第一聲,即說此不祥之語。」

四、中華民國張雨帥出師餞觀平劇「霸王別姬」、返關且令不必戒嚴
(1)餞觀平劇「霸王別姬」
曹潤田《曹汝霖一生之回憶》,傳記文學出版社,中華民國59年6月初版,第209面:「國府任命蔣先生介石為北伐總司令,誓師北伐,勢如破竹。……孫傳芳與張宗昌想借奉軍之力,以圖再起,……張氏【靜案,張作霖】竟為所動,於是他們擁戴張老將(時人通稱)為元首。張以北京政府無首領,遂允其請,稱元帥,帥府設於中南海。……出師前夕,張氏設宴餞行,與」下接第210面:「宴者不過二三十人。軍人方面除孫(傳芳)張(宗昌)楊(宇霆)張(學良)外,相識者有韓麟春、褚玉璞、戢翼翹、鮑毓麟、吳俊昇、張敬堯諸人,餘均不相識。並演平劇,由楊小樓梅蘭芳合演霸王別姬。演到別姬一段,卻演得淒涼悲壯,有聲有色。然為出師餞行而演此劇,余【靜案,曹潤田】覺有不祥之預兆。」

(2)返關且令不必戒嚴
曹潤田《曹汝霖一生之回憶》,傳記文學出版社,中華民國59年6月初版,第212面~第213面:「張雨帥於出關前夕【靜案,北伐戰後】,聞日本公使芳澤謙吉漏夜謁雨帥,謂萬不可在京郊作戰,公使團深以為慮,希望顧全大局,引師出關,以待時機。雨帥本已決定出關,當即容納其意。……第二日,張氏即啟程出關,……張氏行動向守秘密,這次竟一反常例,行程時刻,一律公開,行時且令不必戒嚴。夜間上車,送行者寥寥。日本顧問町野武馬,切囑須在日間到達奉天,已露暗示。……張亦不以為意,真是一反向來的舉動。人每反常,即非好兆。」

五、中華民國汪代理主席還都前哭陵
朱子家(金雄白託名)《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上冊,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3月,ISBN:9789865803858,第118頁:「在此之前【靜案,1940年3月30日汪政府正式還都的前一日】,汪氏【靜案,汪兆銘】率領了陳公博周佛海一行,於三月十九日往紫金山謁陵,先向中山先生祭告,作為政權建立的序幕。那天正好漫天風雨,景色淒苦。汪氏步入靈堂,舉頭向中山先生的石像一望,禁不住兩行熱淚,簌簌直流。等到領導恭讀遺囑時,全場變成一片嗚咽之聲,這前奏曲,竟是淒涼的哀樂,是不祥的預兆!汪氏即使真是甘冒天下之大不諱而想對國家有所貢獻,從此也終將莫挽其精衛填海之恨了!」

2022年1月15日 星期六

【筆記】袁項城觀人昧己

2022年01月14日筆記
忠奸之辨,實未易與甄別,時人常失察,大是大非尤難自檢點,可為今鑒。袁大總統善相,論蔡松坡當反,不能長命;然蔡松坡雖叛,所行乃囑至公。白宮之主觀容知患,惜未引人鏡為戒,竟率爾帝制自反,遂坐叛失國,壽亦短崩。

曹汝霖《曹汝霖一生之回憶》,傳記文學出版社,中華民國59年6月初版,第120頁:「余【靜案,曹汝霖】知雲南獨立,蔡鍔興師,即入見項城,叩以滇事。他即問你與蔡松坡相識否?我答他在日本士官學校時,我亦同時在日,故與相識,回國後很少見面。項城即說,松坡這人,有才幹,但有陰謀,且面有反骨,不能長命,我早已防他,故調來京。川滇等省,向無中央軍,故派曹錕、張敬堯率師駐川邊,以備不虞。今又派陳二庵(宦)率三旅入川。西南軍力薄弱,有此勁旅,不足為慮。且龍子誠(濟光)傾向中央,坐鎮廣東,陸榮廷在廣西,亦不敢有所舉動,滇事不足平也。我看項城態度從容,似胸有成竹,早已布置……」

第122頁:「項城自接陳宦電後,憂憤成病。東海出京,合肥稱病,西南日逼,北洋自己人亦存觀望。自知前途無望,遂毅然自決,下罪己之詔,取消帝制,恢復國務院,仍任段祺瑞為國務總理。自洪憲稱帝以來,僅八十餘日耳。……時」下接第123頁:「西南各省,對袁尚有主張袁須退位之說,由馮華甫居中調停。此等電報來往,不即報告,免重傷袁心。不久不能下樓視事了。聞松坡事成後,不久即病歿,惜乎項城明於觀人而昧於觀己也。」

2021年9月5日 星期日

漫談法器

2021年09月05日記
最近多看了些大陸的仙俠小說,對於小說中關於法寶、法器、靈寶的設定感到有點意思,大抵不脫具備攻擊、防禦、治療、收納、輔助5種功能。這些設定固然有趣,惟和我個人的體悟相比,總覺得似乎不太現實。

按照我自己的想法,法器應該可以粗分4種:
(1)具有「實用功能」的實體物
(2)具備「意識許可」能力的實體物
(3)具備「顯化」能力的無形「原型」本質物
(4)其他

第(1)種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器物、設備、飲食,均屬之。這些東西都具有特定的實用性,以及和專化的功能回饋。如果牽涉到修行之用,那就可以算做是法器了。例如:頌缽、蒲團、木魚……等等。

第(2)種是一些很特別可以打破門檻的東西,讓使用者准許他自己去接觸某些原先無法進入的領域。例如:大麻或死藤水,聽說只需要使用過1次即可打開靈性,有點像是「鑰匙」的作用。又例如:能量圖,傳言可以逐漸鬆動使用者的潛意識設定,走向更豐盛快樂的環境。第(2)種法器的作用,或許可以媲美得道宗教上師的「灌頂」傳承。

第(3)種是一種原型,是無形的,它是相關實體物的原初概念。擁有這種概念,其功能將無法想像,因為它具有將原型概念顯化為實體物的能力,這些顯化出來的實體物通常都會是最頂級的並且顯化的過程飛快。

除前述(1)~(3)種以外,都可以歸類為第(4)種。例如一些民間信仰的廟宇,所奉祀的神祇之間,或主持教務的修行者之間,有時候會鬥法,去競逐一些法寶或地理穴位之類的實體物件或無形物件。這些部分我個人並沒有聽聞過具體細節,所以無法想像其究竟為何?權列此類。

關於第(3)類,我碰過2.5個:
(a)一對白色的象牙,應該是上帝送給我的。前半段以鏤空黑絲裝飾,下方用黑、金混色的架子支撐。具體形狀我已經記不起來,因為今(2021)年上旬心想著送給象頭神之後,閉上眼睛的清醒夢狀態就看不到這件了。

(b)一道茶具,應該是象頭神給我的回禮。今(2021)年5月時所得,閉上眼睛的清醒夢狀態可以看到。壺身是一種像金色的靜態黃色,非常鮮艷,上段是三角形,下段是圓形。壺表另外有一種像是黑色又像是金色的動態顏色紋路,會浮動不斷變化,紋路的範圍超出壺身。整道茶具若仔細去看,可以越看越細緻,而且是動態的,沒有固定的樣貌。自從得到這道茶具後,下個月(2021年6月)我就開始買到好的柴燒建盞和柴燒壺了,物美價廉。頭2個月買了50只柴燒建盞進行學習,選得天品1只;接著第3個月則僅買了5只便選得天品4只。回想起來,這應該是那道無形茶具的助益。

(c)一塊不規則4邊型的塊狀物,上方有動態紋路,紋路一樣有一些部分超出了塊狀物體表,整體樣貌無法看清。今(2021)年8月時所得,還未知曉是誰送給我的。感覺這一件似乎是半成品或幼苗狀態,尚在發育中,目前也不清楚會帶給我什麼樣的驚喜。

2021年4月26日 星期一

神論(5):神的關係

系列文《1234、[5]、6

2021年04月26日撰稿
伍、神的關係

一、合一狀態
(1)整體與整體之間:無關係
在承認世上只有一個生命體的絕對真知狀況下,一切都是合一的,無所謂神,也無所謂不神。神與非神之間沒有任何關係,也無有他神能與唯一真實有任何關係。

(2)整體與分形之間:有關係
在承認世上只有一個生命體的絕對真知狀況下,一切都是一體,但此一整體可以自我分裂為無數個片面子體。整體為全形,子體為分形,整體與子體之間產生出了關係,並且只能是永恆的隸屬關係,而這種永恆隸屬關係充滿了自己對自己的愛意。

(3)分形與分形之間:有關係
在承認世上只有一個生命體的絕對真知狀況下,一切分形都是一體的其他碎片。分形與分形之間沒有隸屬關係,而是合作關係,或者是互補關係。

二、分離狀態:遊戲關係
在遺忘了真實合一本質的大前提下,分形與分形之間開始出現種種特殊屬性的關係,當中最變異的關係即為允許「上下隸屬關係」的出現。永恆的上下隸屬關係本來為整體與分形之間獨有的關係,但在遺忘合一真理的狀態下可以讓分形與分形之間容許產生虛假的上下隸屬關係。

(1)神與神之間的關係
把分形任意定義為神,並允許神的個數大於1時,至少會產生2個以上的神。此際神與神之間的關係就是這邊所討論的標的。

1>諸神平等
神與神平等時,即為平等關係。這表現在佛與佛之間(佛可視作一種特殊定義下的神),亦可表現在沒有主神的泛靈論或薩滿系統中。諸神之間可以是友善的,也可以是中立的或敵對的。

2>主神從神
神與神不平等時,則會產生主從關係,這表現在主神與從神之間。主神的數量不限於1(一主神),也可以是2(二主神),甚至可以是3以上(多主神)。

(2)神與非神之間的關係
分形既然可以任意定義為神,那麼,也可以任意定義為非神。非神包括了天使、人、動植物、惡魔、邪靈、大自然物質元素、能量……等等,想怎麼定義就怎麼定義。

一旦定義完成後,神與非神之間即可產生關係。其中最為人類所關心者,則為神與人之間的關係。

1>平等關係
神與非神之間的關係可以是平等的,不過這在一般神話或一般社會信仰中,很少有是類的反映或規劃,而只存在於數學理論的可能性中。

2>上下隸屬關係
神居於上位概念,非神則居於下位。神通常能照管非神,對違規者施加懲罰。

3>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階級關係
上下隸屬關係進入人類社會後,就變成了「社會人際關係」或「社會階級地位」,人們常常誤將社會人際關係當作是「身分地位」的象徵,這其實是一種誤解。社會人際關係是一種通過向外比較而得、分形與分形之間的關係,而非各該分形自身探求於內所繫之愛的數量。愛的品質才是每個分形內部自我真正的地位之所在,而社會地位充其量不過演示了各分形之間的外部關係而已。

4>人與非神非人之間的關係
人對於神多半保持敬畏的態度,但人對於其他人則視社會地位的尊卑而選取不同的應對行為。至於動植物、大自然,人則常常將彼等看做單純的財富資源,沒有給予任何的尊重或同理心。環保、永續的觀念說穿了也只是為了追求人類種群自身的存在利益而定,並非真心關切身外物的福祉來相為言。人和非神非人之間充其量僅存支配關係或無情地忽略,偶爾才談及人力有限或無常。

三、定義的遊戲
真正的關係,只存在於4種參照體之間:
(1)整體與整體之間
(2)整體與分形之間
(3)分形與分形自身之間
(4)分形與其他分形之間

無論4種關係之間是處在如何的形式或屬性下,總歸乃定義的遊戲。合一狀態下為在愛裡面遊戲,而在分離狀態下的各類遊戲中則有時會自損自艾。定義的遊戲所產生的關係,對於分形而言都是一種向外比較的產物,是不真實的。唯有分形向內探求並提升自己愛的力量,那才是該分形在整體中真正的地位之所在。

2021年2月2日 星期二

神論(4):神的地位

系列文《123、[4]、56

2021年02月02日撰稿
肆、神的地位(X(L),Y(I))

神處於何處?神的地位在哪?不同的神配屬於什麼不同的階段?

首先,將數學的X軸定義為愛的數量,Y軸定義為念頭的數量,如此,可繪製一幅座標圖示,並據以(X(L),Y(I))來表示愛的數量(L)和念頭的數量(I),這組座標表示了神的的位置。

X(L)值若為正數,表示愛,善良、美德可歸屬之;若為負數,表示不愛,惡行、怨恨……等繫之。

Y(I)值若為正數,表示合一狀態下的念頭數量;若為負數,表示分離狀態下的念頭數量。人類世界多處在負數念頭的區塊,因為人心是分離的,無法心連相映。

◆、佛:(X(L),Y(I)) =(0,0)or(∞,0)
當滅入涅槃境界,不再有念頭,也不再有愛,因為愛亦是一念。則佛的位置為(0,0),亦即原點 ── 不過,前述係理想型。鑒於有誰究竟成佛之頃,其他累劫諸佛亦會立即來賀,可知佛也是有另外一種形式的愛存在。諸佛對於眾生採取無愛的態度實乃一種不干涉的態度,而不干涉的態度亦是有另外一種形式的愛包容於其內,故可將佛的無念無愛究竟涅槃境界理解為無限愛的特殊亞態,則佛的位置得校正為(∞,0),此係校正型。校正型固然非法,理想型業入法執,兩者皆屬真正的印度教(或婆羅門教)之外道。

◆、大乘菩薩:(X(L),Y(I)) =(∞,-1)
大乘菩薩誓願度盡眾生與掃空地獄,所以菩薩的愛是無限大(∞)。由於菩薩已無我執,故沒有愛自己的念頭,唯有一念「利他」,可知菩薩的念頭是 -1。寫成座標即為(∞,-1)。倘菩薩遮護眾生之願漸息,其位置便漸趨向原點,(∞,-1)→(0,0),最終成佛。

◆、上座覺者:(X(L),Y(I)) =(1,-1)or(0,0)
上座覺者追求一己之解脫,他者則無所謂度不度,所以其初實愛己,亦止存此愛己之一念;轉寫成座標,則為(1,-1);後若突破進一步證成究竟涅槃,無所執念,無所愛,則成佛矣。上座覺者包含(1,-1)與(0,0)兩種狀態,皆有可能;而(1,-1)與(0,0)之間,差異極小,高僧亦難察辨,故佛經文句常見爭持阿羅漢是否究竟。

◆、善神:∞ ≥ X(L)>1,-2>Y(I) ≥ -∞
神的行為,善惡相抵,趨善者為善神。善神的善行自為一種愛的表現,其X(L)值為正數且大於1,遠至無限大(∞ ≥ X(L)>1)。善神至少有2念,1念係愛己,另1念係施善,可知其Y(I)值為負數且其絕對值大於2(-2>Y(I) ≥ -∞)。

◆、惡神:- 1 ≥ X(L)> -∞,-2>Y(I) ≥ -∞
惡神與善神異趣。惡神的惡行自為一種與愛相反的表現,其X(L)值為負數,取其絕對值後,所得大於1且遠至無限大(- 1 ≥ X(L)> -∞)。惡神至少有2念,1念係愛己,另1念係行惡,可知其Y(I)值為負數且其絕對值大於2(-2>Y(I) ≥ -∞)。

◆、惡魔:- 1 ≥ X(L)> -∞,Y(I) = -1
惡魔的惡行與惡神類似,其X(L)值為負數,取其絕對值後,所得大於1且遠至無限大(- 1 ≥ X(L)> -∞)。但惡魔與惡神之不同處,在於惡魔連自己都不愛,惡魔只有行惡之1念:Y(I) = -1。

◆、天使:X(L) = ∞,∞ ≥ Y(I) ≥ 0
天使並沒有分離感,所以天使之愛跟人間之愛不完全等同。人間之愛是有分離感的,而天使之愛則是合一的。天使的愛,其數量為無限大(∞)。天使的念頭,可以是無念頭(0),可以是很多念頭,也可以是無限數量的念頭(∞),其值為正數:∞ ≥ Y(I) ≥ 0。

◆、無意義(∅)
無神論不承認有神的存在,因此以數學邏輯言之,探討愛的個數與念頭的個數在神(不存在!)這個哲學假想中,其定義域為空集合({∅}),神的地位無法在XY座標平面圖上進行標示。

◆、小結
真正的印度教是一神教,不是多神教。在一神教的思維架構中,神的愛無量限,神的念頭也無量限,因為神無所不能。由於神處在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整個XY座標平面圖全部都有神的位置 ── 當然,對於神來說,最優美的位置就是X(L) = ∞,∞ ≥ Y(I) ≥ 1(神愛自己)的區域,那片區域大概就是Krishnaloka或Kailasa座落的地方。人間就是天堂的倒影。

2021年1月30日 星期六

【筆記】古蘭經所涉業力輪

2021年01月30日筆記
2021年03月01日補記
耶教與回教常爭執先知是否止於耶穌抑穆聖,並以末位先知已後無他來者可言而偋斥其他宗教後出的聖人傳系。真相云何?恐怕難以居間解釋。惟《古蘭經》所載的部分內容,與阿卡西紀錄和業力輪相涉,許知穆聖的心識自是段位高妙,不容否認。

茲選抄經文相關各節。引據:《國語古蘭經》,穆聖(口傳),時子周(譯),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印行),中華民國47年2月印行、72年2月再版。

第17章〈以斯拉衣來的子孫〉,第11節~第14節。
第413葉:「人類求禍,好似求福;人類原是急躁的。我【靜案,真主】把晝夜作為兩個標識,我【靜案,真主】又塗抹了夜的標識,而使晝的標識發出光亮,以便你們尋求主的恩惠,且可知道年數與計算;我【靜案,真主】分析各項事情,是很清楚的。【靜案,真主】使每一個人所作過的,附於他的脖子上【靜案,按照揚升資料,業力輪位於頭頂正後方8到10公分的地方,位置接近脖子上】;在復生日,我把記錄拿給他,他可以看見這記錄擴展的很大。你【靜案,穆聖】讀自己的記錄吧【靜案,真主叫穆聖自己讀取他自己通過業力輪所記錄的個人阿卡西記錄吧】;今日,你就是你自己的審計者。」

第17章〈以斯拉衣來的子孫〉,第15節、第17節、第18節。
第414葉:「得正道的人於己有益;入迷途的人,惟於自己有害。負重擔者不負別人的重擔。……你的主是足夠知道與看見他眾僕的罪惡的。誰貪圖現世,我就在這裏趕快賜給那人,然後我給他安置火獄;他將很卑賤的被驅入。【靜案,外境是內心的反射和顯化,阿卡西記錄如實地反映著人累生的一切思維和經驗,為惡之人死後因其靈性的震動頻率過低,會相應顯化出低頻的境遇。不只是人,那些怙惡不改、習性深重者則終將因喪失向善的可能性,而為真主摧毀其靈性到基礎能量態的地步,此種淨化處置的最後手段倘以人類語言勉強形容的話,即為投諸火獄,實際上乃更為嚴重的狀況。】」

第17章〈以斯拉衣來的子孫〉,第71節。
第423葉:「凡是由右手接受記錄的人,就讀自己的記錄,並無絲毫的虧損。」

第18章〈洞〉,第26節。
第434葉:「安拉是至知他們遲留的時間,惟他知道在天與地一切目不能見的。他看得多麼清!聽得多麼細啊!在他們除他的外,無一保護的,他不容任何一個參與他的判斷。」

第18章〈洞〉,第49節。
第437葉:「記錄擺列著,所以你看見為惡的人因其中所記的而駭懼,他們說:『唉!我們遭禍了!這是什麼記錄!大小事都不遺漏,都記錄了;』他們見到已往所作的都在面前,你的主不虧負任何一個人。」

第19章〈爾撒之母〉,第64節。
第453葉:「我們下降,必得奉有主的命令;惟他執掌我們以前以後的,和那中間的,你的主不是忘事的。」

第19章〈爾撒之母〉,第76節~第80節。
第454葉~第455葉:「安拉對於得正道的人,益加領導;不朽的善舉在你主面前,是受賞至好的,歸宿至優的。你曾看見那不信我的表達且自稱『必得財富與子女』的人嗎?他知道目不能見的嗎?還是他與仁主有約呢?不是的,我記錄他所說的,我且延長懲罰他的時間;我收回他所說的,他將隻身來至我。」

第21章〈諸聖〉,第47節。
第476葉:「我【靜案,真主】在復生日設置一天秤,無一人受到些須虧損。縱令那所作的是芥菜粒重,我【靜案,真主】必把牠拿到;我作審計已可滿足了。」

第21章〈諸聖〉,第94節。
第481葉:「凡作善事且為歸信的人,他的努力必不湮沒,我是一定為他記錄的。」

第22章〈巡禮〉,第70節。
第493葉:「你豈不知安拉盡悉在天在地的嗎?這是載在記錄的。這實是在安拉所容易的。」

第24章〈光〉,第39節。
第516葉:「不信的人們,其功修如沙漠地的幻境,乾渴的人以為是水;及至來到那裏,則一無所得,只見安拉,對他結算,安拉是審計神速的。」

第34章〈塞白城〉,第3節。
第615葉:「你說【靜案,真主要穆聖向人說】:『要來的,試思我的主【靜案,我的主並非僅係穆聖或穆民的主,而是一切萬有的至尊主】 ── 知道目不能見的主!他一定要來至你們。』在諸天或在地的沒有一原子重的瞞過他,所有比這較小較大的,無一不記錄在卷」

第35章〈首創者〉,第11節。
第621葉:「任何一個有壽命的,壽長壽短,全載在記錄中。這在安拉確是容易的。」

第36章〈押歆〉,第12節。
第630葉:「的確,我復活死者,我寫下他們所作的,和他們的足跡,我並記各事於清楚的記錄」

第45章〈跪下〉,第26節~第29節。
第714葉:「你說:『安拉使你們生,又使你們死,又把你們集至無可疑的復生日,但是世人的大半不明白。』諸天與地的權柄惟安拉執掌。時間實現的那一天,虛偽的人毀滅了。你將見每一族都跪下。每一族都被喚至自己的記錄,(我說:)今日,一本你們的作為施以還報。(我說:)這是我的記錄,牠公平的說明給你們;我確實記載了你們所作的。」

第50章〈戛甫〉,第4節。
第738葉:「我確知道土地所蝕去他們的,我有保存的記錄。」

第57章〈鐵〉,第22節~第23節。
第779葉:「地上和你們自身所遭的災難,在我未實現牠以前,無一不載在記錄。這確是安拉容易的,以免你們對於所失去的有所憂慮,並以他賜給你們的表現狂喜。安拉不愛傲慢誇大的人。」

第58章〈辯論的婦人〉,第6節~第7節。
第784葉:「當那一日,安拉把他們一同復起,而宣告他們所作過的。他們忘了牠,而安拉已經記錄牠了。安拉是見證萬事的。……你豈未看見安拉知道在諸天與在地的嗎?有三個人秘密會議,主就是他們的第四者;……無論人數多寡,他們不拘在那裏,主是與他們同在的;而後當復生日,他對他們宣告他們的行為。安拉實是深知萬事的。」

第63章〈偽信者〉,第11節。
第801葉:「人的死期已至時,安拉絕不姑容他。安拉盡知你們的作為。」

第64章〈缺點表現〉,第4節。
第801葉:「他知道在諸天與地的,他知道你們所隱的所現的;安拉深知胸中所懷的。」

第72章〈鎮尼〉,第28節。
第829葉:「他盡知他們的一切,他記錄萬物的數目。」

第78章〈宣告〉,第29節。
第851葉:「我已記錄各事在卷」

第82章〈分裂〉,第10節~第12節。
第863葉:「確實有看守你們的,忠實的記錄,他們【靜案,他們或為阿卡西記錄領主和其管下】知道你們所作的。」

第83章〈欺騙〉,第1節~第21節。
第864葉~第865葉:「欺騙的人有禍了!……他們豈未想死後還要復活,在一個重大之日 ── 在這日,人將站在眾世界主的面前嗎?不可,惡人的紀錄是在牢獄中 ── 你何從知道牢獄是甚麼 ── 書明的紀錄。……確實,善人的紀錄是在最高處。你何從知道最高處是甚麼 ── 書明的紀錄。一般接近的將目睹牠。」

第84章〈破裂〉,第6節~第12節。
第867葉~第868葉:「人類啊!你是該當努力向主,直到你遇見他的。說到紀錄被交到右手的人【靜案,信主且為善之人】,他的帳是容易算的。他將快樂著回到他的羣眾。說到從背後接受紀錄的人【靜案,不信主且行惡之人】,他將呼喊『遭禍!』進到火獄。」

2021年1月24日 星期日

神論(3):神的善惡

系列文《12、[3]、456

2021年01月24日撰稿
參、神的善惡(v)

人間充滿著悲歡離合,有時候際遇好,有時候運氣壞,誰對?誰錯?在在點滴在心中。我們對於別人的一言一行都各有善惡的評價,甚至對於自己品性的高低也未必能自見容。中國先秦時代即對人性的善惡持有諸多主張,孟子云人性本善,荀子謂人性本惡,亦有指認人性善惡兼俱者,莫衷一是。

那麼,世界既然充斥著不公不義的惡人、惡事、惡地、惡靈,也包含著暖暖溫情,則使得社會如此優劣交雜的神祇,其原初的發想是如何?神的善惡又該如何估量?神的善惡情狀,如果只計算其善行的個數,或者只計算其惡行的個數,是很難讓人準確捉摸其態樣的。因此,將所有善行個數和惡行個數相照,作出百分比,也許更能描述神的善惡容顏。

神的善惡比值,體現了神的價值(value)。以善佔總額的百分比數字為基礎,100%為純善,0%為純惡,可概分如下模式:

◆、純善(v=100%)
神的善良百分比數是「100%」,為純善之神。摩尼教、祆教的善神屬之。

◆、偏善(100%>v>50%)
神的善比值大於50%,但也會犯錯。大部分宗教體系中的神祇皆屬之。

◆、微善(v>50%,v → 50%)
神的善比值大於50%,且趨近於50%。v值和50%之間的差額為無限小,但又略多一點點。

◆、中性(v=50%)
神的善比數等於50%,此有2個亞型:
(1)隨機型
神的善行個數與惡行個數相等,你無法期待神會對你做什麼。
(2)無為型
神的善行個數為零,惡行個數亦為零,神對你來說就只是一尊化外神。

◆、微惡(50%>v,v → 50%)
與微善相反,神的善比值小於50%,且趨近於50%。v值和50%之間的差額為無限小,但又略少了些。(你應該避開這類神。)

◆、偏惡(50%>v>0%)
神的善良百分比數小於50%,雖有時會施善但總體偏向為行惡。(你應該避開這類神。)

◆、純惡(v=0%)
神的善良百分比數是「0%」,為純惡之神。摩尼教、祆教的惡神屬之。(誰都應該消滅這種神!)

◆、無意義(∅)
無神論不承認有神的存在,因此以數學邏輯言之,神的善行個數與惡行個數其定義域(v)為空集合({∅})。

◆、小結
按照巴夏的說法,高我的品性分布是反映著「微微的善」的,亦即是屬於前述「微善」的狀況。光靠這渺渺幾近為零的多餘差額,神的「弱趨善」特質就足以讓世界整體呈光明面而又包容著黑暗面。此說與一般人的認知相當不同,靜案,即便是我自己也覺得神應該是純善的才對;惟退一步去想,純善之神必完全不能給予惡人悔改的機會,反倒無法稱得上是純善了。故巴夏的說法,似乎可以採信,姑從之。

2021年1月23日 星期六

神論(2):神的能力

系列文《1、[2]、3456

2021年01月23日撰稿
貳、神的能力(p)

神的能力就是神的權柄,但不完全是神的地位。神的能力究竟可以及於何?延伸於何?對於神的能力,倘仍以數學進行量化,該如何操作?此際不妨假定,西元1901年~2020年這1個多世紀地球星球表面人類的平均個人能力,其能力代值為1。則神的能力,在理論上可以分為下列幾種:

◆、零
神的能力是「0」,對於任何的人、事、時、地、物,甚至於對於神自己都無能。這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情況,基本上有4種情況:

(1)無神論體系
無神論不承認有神,所以神確屬無能。

(2)惡魔(自暴自棄)
在一神論體系,惡魔係由神所造,但對於自身連趨善都做不到,亦無法施力予人或眾生。惡魔只能以「欺騙」的手法催眠愚民,讓他們在受誤導的情況下去行惡。

(3)化外神
該神的能力不及於特定個人、特定時段、特定區域,甚至不及於此世界。若就相關不受影響的人事物時地觀之,化外神確屬完全無能。

(4)恩典喪失(神罰)
神其實有能力,但神拒絕對相關的的人事物時地施予任何能力,從而看起來完全無能。對於不受影響的領域而言,問題不再是神的無能,乃係該領域的喪失神恩。

◆、小數
神的能力數值小於1,寫成數學公式就是1>p>0。勉強能比定的狀況,約莫是元素精靈的情形。元素精靈的個體能力是小數,只有匯聚成整體的元素精靈其集體能力才會達到泛神的層面。

◆、一
這種狀況基本上就是人類現今(21世紀初葉,地球星球表面)的處境,人人都是神的分形,但人人都無法完全掌握自身的命運,無法只靠一己的凡軀飛天遁地、空想具現。人的能力數值,普遍介於0~1之間。偶爾有奇人異事,其能力亦不過成百上千而已。以一己之力要救護數萬人,甚難,古代聖哲偶或副之。

◆、有限能力(∞>p>1)
按照一般常理觀之,必須能普遍察照、心誦想請,即能降下甘澤,方能令人嘖嘖稱神。故神的能力,至少需比一個人的能力還要來的強大。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神都是偉岸超凡,靈驗無窮,有窮者在歷史紀錄上非常多,這些種種都一併歸納為能力有限的神祇。

(1)無能的神(50,000>p>1)
一個地區的人口如果低於5萬,則該地區的人口將因頻繁近親通婚導致遺傳疾病而滅絕。因此做為神明,其能力的低限應該要確保可以讓信徒不至坐困興廢。能力不足5萬的神,即屬無能的或實習的神。

(2)部落神(5,000,000>p ≥ 50,000)
匈奴單于國可謂超級部落,得以匈奴人口作為部落神的能力上限。漢代匈奴,其人口、兵額約當漢上一郡,准此,或約當5百萬的數值。至於部落神的能力下限,則為5萬。

(3)人神(20,000,000>p ≥ 5,000,000)
羅馬帝國時期,第一公民兼神祇官生前即獲官方認定為神,此為人神的一個顯例。中國古代官場逢迎拍馬,有時候也會替皇帝侍近立生祠祭祀,亦為一例。這些活著的或謝世的人神,其能力,以古代中國與羅馬帝國人口常在2千萬人的標準作為繩範,上限可訂為2千萬。至於下限,鑒於前現代文明帝國已經超越了部落體制,可訂為5百萬。孔子作為「素王」,亦允在斯列。

(4)泛神(∞>p ≥ 20,000,000)
泛神的能力強大,可以無微不至地照顧信眾,其能力具有某些特定領域的先驗性,有效且殊勝。自然神(如:山岳、河川)、道德特質神(如:正義、豐收)、植物花精、元素精靈集體和守護各別物種的野生動物主人們……等等,多屬此類。

◆、無限能力(p=∞)
神的能力無限度,亞型有2種:
(1)神性展延(0.7P ≥ p’(∞)>p=∞)
神的能力數值(p)為無限大,不過此無限大的數值,其個數的計算是基於一些會收斂的數列,或雖係發散數列但總有個數相形更多的發散數列(p’(∞))存在。無論如何,神性展延的能力數值(p)最高只能達到永恆絕對無限能力(P)的70%。這種情形,大約是一神教天使層面或諸佛涅槃境的狀態,以及各種存有修行的最高成績,有可能會誤認自身臻頂超然而不前。

(2)絕對無限(P ≥ ∞>0.7P)
神的能力數值為無限大,其個數沒有任何其他無限大數列可匹敵,其能力超越一切且不可思量,完全超乎邏輯之內與之外。這種狀況只有唯一的單一生命體至尊主符合而已。

◆、小結
在真理的層面而言,只有單獨一個生命體,自給自洽,神就是你自己且能力絕對無限,其餘狀況都只是幻想。如果人們不能憶起自己是神的分形並最終可以回歸於神的全般而獲得終極解脫,那麼,就只是自苦而已。

2021年1月20日 星期三

神論(1):神的個數

系列文《[1]、23456

2021年01月20日撰稿
以前小時候曾思考過撰寫1本書,題名為《神論》,但久而久之就忘記這件事了。最近獲得《國語古蘭經》舊譯本,漸次翻閱中,頗有所得。以下重拾往昔的一些想法,整理臚列之。

壹、神的個數(n)
神的個數在人類歷史上是一個重大的爭點,每每引爆慘烈的戰爭和瘋狂大屠殺,這點想必是違反神的本願的。借用數學邏輯的架構來進行神學思考,神的個數必是自然數,而不會是分數或無理數。那麼,神的個數究竟可以是多少?

◆、零
神的個數如果是「0」,那會是什麼狀況?可以有下列3種情況:

(1)無神論
無神論者認為神的個數是零,沒有神存在。在此種思維裡,大自然是純粹物理、化學和機械性的,而人類的自主能動性則抬升到至高的地步。

(2)佛教的究竟涅槃
佛教究竟涅槃的狀態下,諸佛平等,各佛皆自擁有不可思議之證量。佛之間的地位相同,佛之上沒有神存在。佛之下則有處於六道輪迴中的諸天神,諸天神的地位會隨著福報衰減而消失,實際上其居神位只是暫時性的。

(3)至尊主自己看待自己
對於伊斯蘭教(阿拉\真主)、基督宗教(耶和華\雅威)、真正的印度教(至尊主\至尊人格首神)、地下考古文獻中的遠古道教(太一)、古埃及曇花一現的太陽神宗教改革(阿頓神)、新世紀運動(高我\高靈)而言,至上的唯一真神看待自己的時候,認為自己就是自己(我即我之所是),並無所謂神的存在,因為自己已經就是至高的終極存在,無所謂神。此際,神的個數也是零。

◆、一
一神教。對於各類一神教的教義和信徒而言,神的個數只能是「1」,除此之外別無匹偶。

◆、二
神的數量是兩位,是「2」。這種主要是理論型,在實際歷史上不曉得有沒有發生過?可以是父神與母神,可以是善神和惡神,也可以是雙聯神。

◆、三
神的數量是三位(n=3)。此亦屬於理論型。拜占庭帝國時期由羅馬皇帝認證的官定基督教,認為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可以視為此種「三神」型的延伸變體。當然,一般是將之歸類於「一神」型,而非「三神」型的亞態。

◆、四以上
神的數量超過三(n>3),就可以稱作多神信仰。多神信仰分成2個亞型:

(1)有限多神(∞>n>3)
神的個數是有限的,不是無限的;其數量可以是十幾個,也可以是八百萬個,但數值絕非無限大(∞)。台灣民間的道佛混合民俗信仰,許多的宮廟崇敬為數頗眾的神祇,是一顯例。日本的神道教亦可劃歸於此。

(2)無限多神(n=∞)
神的個數是無限的,數值乃無限大(∞)。此種狀況大概只有泛靈信仰或薩滿思想可以劃入此類。

◆、小結
在真理的層面而言,只有單獨一個生命體,自給自洽,神的數量只有0或1,其餘都只是幻想。原之,自己看待自己無所謂神,自己的分型看待自己的全般則是有至上的唯一真神。如果不記得前述的真理,那麼想要有多少神就可以有多少神,沉夢浮遊,直至醒來。

2020年4月3日 星期五

時政記(1)

系列文《[1]、2345
2020年04月03日撰稿
一、創世

【美國】Sarah Allan(著)、張海晏(譯)《水之道與德之端 ─ 中國早期哲學思想的本喻》(2010年11月,商務印書館,ISBN:9787100074889)第203面引郭店楚墓竹簡1-8號竹簡:「大一生水,水反輔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輔大一,是以成地。天地[復相輔]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復相輔也,是以成陰陽。陰陽復相輔也,是以成四時。四時復相輔也,是以成倉(凔)然(熱)。倉(凔)然(熱)復相輔也,是以成濕澡(燥)。濕澡(燥)復相輔也,成歲而止。古(故)歲者,濕澡(燥)之所生也。濕澡(燥)者,(凔)然(熱)之所生也。(凔)然(熱)者,[四時之所生也],四時者,陰陽之所生。陰陽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大一之所生也。是古(故)大一藏於水,行於時。……」

靜案,前引本旨乃闡述至尊主創世的過程。高我即「大一」,為了理解自己為何?於是想到可將自己分裂為無數碎片,再從每個單一碎片的角度去觀察其餘碎片的樣子,最終統整認識自己完美的全貌。此過程中,高我首先將自己分裂為二,其一為中央大日,其一為原始海洋(大一所生之「水」),然後升起中央大日照耀原始海洋,蒸發出無數的水滴,完成分裂自己成無數碎片 ── 亦即創世 ── 的過程。創世過程本無時間與空間,大一既是無限大,亦是無限小;既是有邊界,亦是無邊界。每個水滴也作如是觀,因為上帝乃以自己的形象在創造所有的生命(每一粒水滴)。

Drunvalo Melchizedek(著)、羅孝英(譯)《生命之花的靈性法則》(2019年10月初版22刷,方智出版社,ISBN:9789861752655)第162頁:「聖經開頭便說:『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光。』這個敘述一開始是說:地球原本空無一物,直到從渾沌中出現形體,……聖靈的『移動』開始了創造。」第164頁:「因此聖靈,單獨之眼,對虛空射出一道意識,將它射向前方、後方、左方、右方、上方和下方」第165頁~第166頁:「記住那是一個精神體。你在偉大的虛空中沒有肉體,你是精神體。如此你在虛空中創造了一個環繞你的場域。……投射出一個八面體來定義空間,你便擁有了一個物體,如此運動或移動是可能的,在那之前不能。……精神體現在可以做的事是,靜止於這個形狀的中心,……這個形狀可以旋轉、擺動……相對運動現在是可行的。……轉動這個八面體,去形成和創造一個環繞他們的球體。研究神聖幾何的人都同意:直線是陽性,曲線是陰性。……精神體投射出的八面體由直線構成,是陽性形狀;球體完全是曲線構成的,是陰性形狀。……從聖靈在虛空中做第一次投射並形成一個環繞自己的八面體,神聖幾何便開始了。虛空是無限的(其中空無一物),而這些形狀也是空的。這些是意識想像的線條。…….」第167頁:「當聖靈到達表面,創造另一個八面體,繞著它的三軸轉動,成成一個和前一個大小相同的圓。……創造了第二個大小相同的球。……它形成了兩圓相交的魚形橢圓……」第168頁:「這個圖像就是光。」

張榮明《殷周政治與宗教》(1997年5月,五南圖書,ISBN:9789571113791)第37頁:「在人類早期文明中,存在著一個十分普遍的文化現象,學者們稱之為『曼達拉』(Mandala)。所謂『曼達拉』,是指在人類文化史上和人類大腦記憶體內存在著一種圖式,……這種圖形的外圍或是一圓形圈,或是一方型圈;在其中央部分,或作對稱的『十』字形,或作對稱的『米』字形。」第41頁:「『米』表示宇宙萬物的起源和始點。」第42頁:「因此,從甲骨文、金文中『帝』字的整體分析,它表示著蒼穹之上的宇宙起點,或天上的創造世界的最高神靈。」第43頁~第44頁:「至此,我們便不難理解中國古代文字中和巴比倫古文字中的『米』字形的深刻涵義了。曼達拉具有普遍的文化意義,歐洲文化中的『米』字形(英國國旗圖案),『十』字形(十字軍徽號)……都可以從曼達拉中得到解釋。……『十』字(或類十字)型式古代文化中的一種象徵,是人類心靈中的一種『原型』,它象徵著宇宙生成和演變模式,暗示著人類對那造就宇宙的『絕對精神』的嚮往。遠古的聖賢們在創造『帝』字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利用了這一人們共同的心理模式,用以表示創造和主宰世界的最高神靈。這大概應該是『帝』字所『會』之意的真實內涵。『帝』字來源於中國(甚至世界)遠古文化的一種『原型』,……這一原型由來已久,在『帝』沒有產生之前既已存在。隨著人類文明的光臨和人間王的產生,『社會原型』與『文化原型』激烈撞擊,直接導致了『帝』字的產生。『帝』既是現實社會的產物,也是文化傳統的結果。如果說『道』(或『理』)體現了中國中世紀的文化精神,那麼我們也可以說,『帝』體現了中國上古時代的文化精神。正是這種文化精神伴隨著中華文明的誕生,影響了中國上古時代的燦爛文明和輝煌文化。」

靜案,在遠古時期的中原地區,「帝」字本誼係指至高神靈,蓋其「米」字形所象者即「光(魚形橢圓)」所變化而來的「生命之花」圖示。但戰國晚期(齊王、秦王相稱東、西二帝)至秦一統之頃(秦王稱始皇帝),中原的人間君主已自承攬起上帝的名號,溝通天地,遂須序列時間、空間在人間的諸法度,職責不可謂不重。

2020年3月9日 星期一

【筆記】劉復之批命

2020年03月09日筆記
命相之事,有無難辨。雖科學昌明,於術數間或不能釋。周佛海1940(民國29)年5月3日(星期五)日記:「劉復之算命,謂余於五年內握大權,四十九以後,即將備位諮詢,為之心冷。迷信雖不足恃,然劉於六年前謂余必長財政,今果爾,亦奇矣。如余僅能當權五年,何必如此焦心勞力耶?」語出:周佛海(著)、蔡德金(編注)《周佛海日記全編》上編第288面~第289面(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年1月1版2刷,ISBN:9787505943834)。此預言成讖,蓋1945(民國34)年8月16日汪政府乃自行宣布解散,適合其驗。

2019年5月4日 星期六

【筆記】國王的福氣

2019年05月04日筆記
國王福氣,證諸中、西、塞北史上皆有,彙抄如次:

一、漢朝‧漢室
世謂漢高祖乃一平民皇帝,首開先例。惟何以一平民不止得據關中形勝之地,且能奠定前、後、蜀三不易之業,子子孫孫永保用?查漢室祖先乃有虞氏之後,福澤深厚,方有以致之。余太山《古族新考》(2012年6月,商務印書館,ISBN:9787100084901)第84葉:「據《史記‧高祖本紀》載:"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鬚髯。"而《漢書‧高帝紀下》贊曰:

《春秋》晉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事孔甲,范氏其後也。而范萱子亦曰: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范氏。范氏為晉士師,魯文公世奔秦,後歸於晉,其處者為劉氏。劉向云:戰國時劉氏自秦獲於魏,秦滅魏,遷大粱,都於豐。……是以頌高祖云:漢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其遷日淺,墳墓在豐鮮焉。

明指高祖為劉累之後。果然,"隆準而龍顏,美鬚髯"與"深眼、多鬚髯"如出一轍,恐非巧合。質言之,劉邦與西域大夏人體貌特徵的一致,正說明西域之大夏即吐火羅人的前身主要是以堯部落為宗主、可能包括前陶唐氏在內的部落聯合體。這似乎也有助於理解武帝對西域大夏國的特殊興趣。」

二、法蘭克‧梅洛溫帝室:
賴麗琇《德國史(上)》(2003年11月,五南,ISBN:9571134376)第138頁:「矮子丕平欲登基自立為王,但他苦於身上無皇家純正血液,根據日耳曼氏族法律,國王世家具有『國王福氣』,這分福氣對於子民是相當重要的,它是穀糧豐收、勝利的戰爭及和平的保證。」

三、可薩突厥‧阿史那汗室:
桂寶麗《可薩突厥》(2013年1月,蘭州大學出版社,ISBN:9787311040277)第25頁~第26頁:「可薩突厥人奉阿史那家族的成員為可汗,借西突厥阿史那家族的權威來號令其他部族,這使得可薩突厥汗國出現了一個獨特的政治現象──雙王制。……阿史那氏家族被認為具有"神聖的血統"。可薩突厥人推選阿史那氏的後裔做可汗,但是這位可汗卻沒有任何實權,只是汗國的象徵,真正掌握國家權力的是可薩突厥人自己的汗王。……阿史那氏的可汗被稱為大可汗或可汗,可薩突厥汗國選立可汗時……據阿拉伯史料記載,當可薩突厥人想要任命可汗時,他們會把他帶來,用一塊絲綢緊緊地纏繞住他,直到他快要窒息。然後大臣們會問他:你將會統治多長時間?他回答多少多少年。……可薩突厥選立可汗時讓可汗處於迷狂的狀態,類似於薩滿教中薩滿溝通神人之時的那種迷狂恍惚的狀態。」第27頁:「人們重視的是可汗的宗教功能,所以當國家遇到災難時,百姓就會質疑可汗存在的合理性,於是他們會採取極端的手段來結束這位可汗的統治,另立新的可汗。……國王通常不會公開處死可汗,而是命令他自殺,……可汗的命運很難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但國家有災禍降臨時他們會有生命危險,而且如果他的在位時間過長的話,也會被殺死。如前所述,在舉行選立儀式時,處於迷狂狀態的可汗會隨口說出自己在位的時間,如果在這個時間到來後他還沒有死去,百姓和朝臣們就會殺死他,……因為人們認為他在神示的日子到來後仍然在位,是對神靈的不尊重」

2019年2月4日 星期一

漫談動物意匠、力量動物與圖騰

2019年02月04日撰稿
早期文史書刊中頗見「動物意匠」一詞,指的是初民壁畫中的動物主題和內亞草原鹿石之類的雕刻藝術,有一些步搖冠、腰帶、盤盆、銅鏡、鼎鑊、配件亦間綴動物紋飾,均可納入「動物意匠」的範疇。不過此專有名詞已為現代學者給遺忘了,改用一些較為隨意或個人化的字樣代之,例如「動物藝術風格」,稍失旨趣。

以動物為主題的史學概念當中,除動物意匠外尚有一樁,即「圖騰」。自概念提出以來,「圖騰」和「薩滿」兩個觀念的使用趨於浮泛,漸成一種現代社會的普羅文化基質,許多動漫、電玩、小說都納入設計創作的元素。凡探討初民社會無不援用「圖騰」觀念逕予闡釋,緬不作第二種想。事實上圖騰說雖能完整詮釋非洲部分民族的狀況,將圖騰動物與某些民族的種落認同匯合到一處,但對於寬廣的全球上古時段則不見得具有統攝全般之能力。

首先,在大洪水傳說之前的社會是否真為「初民」社會?不無疑問,蓋人類很有可能在最近10萬年前~2萬前年是呈現退化的態勢。再者,即或預設人類乃純然不斷進步之歷史,遠邇初民真的就人人內建「圖騰」思維嗎?未必如此樂觀吧。

我以為考察「圖騰」的功能與適用範圍,應以更見高度的「薩滿」實務來進行思考,比較妥當。各地的薩滿文化大同小異,多將世界分為3大塊:
(1)上部世界
(2)中部世界(人間/物質世界)
(3)下部世界

施行薩滿儀式或昏迷術,能讓人的意識由現實物質世界開始移動,沿著樹冠、乘鳥向上飛升即可到達上部世界,鑽進洞窟或走下階梯則轉往下部世界。在上部世界和下部世界所見者為人形或動物形的高級存有,原則上祂們不會關心你,以保證你的自由,除非你真的痛苦到令祂們不得不同情你的時候才會例外施加幫助。

這些薩滿意識狀態中方遇得的動物形靈性存有,以及現實物質世界意識狀態中碰得到的一些神奇真實動物,大約就是圖騰觀念產生的肇因。仔細去區分的話,人類向動物尋求靈性幫助的作法,可概分為幾個層次:
(1)個人對單一動物個體的信任(守護神)
某人在遭難時偶然獲動物伸援,自是感激不盡,這種玄妙體驗很容易變成個人對該動物個體的信任。

(2)個人對單一物種群體的信任(力量動物)
某人對該動物個體的信任,有時候會進而轉為對該動物群體的信任。尤其通過薩滿意識狀態獲得更徹底的接觸之後,更能強化對單一動物群體的印象,此際極易形成對「力量動物」的信賴。

(3)人群對多元物種的信仰(泛靈信仰)
接著倘若擁有動物親密靈性關係的個人,將之宣講給他的家人、氏族或社群,就有可能讓人群集體遵奉並援引動物的輔導,不過這種尋求並不見得限定於單一物種而較可能向多元物種祈請奧援。東北亞對於熊、內亞對於狼、中國對於龍的信仰,並未阻遏同時向其他動物物種尋求庇護的動作,所以應將之視為泛靈信仰或民俗儀式,而非圖騰行為。

(4)人群對單一物種的限定性信仰(圖騰)
學術典範型態中的「圖騰」觀念,具有特殊的限定意涵。人群由廣泛向多元物種祭祀一變為只認定單一物種,運用手法上有著顯著的差異。這種單一物物種成為該人群的同構體,亦即氏族部落之人乃動物圖騰之後裔、圖騰動物乃氏族部落之祖先,兩者混然畫上等號,史實上似僅見於非洲一部分的部落或民族。

我認為初民「動物意匠」的基礎,可以對應到前述4個層次,此外猶得用以慶祝狩獵豐收場景而不帶有神祕意味。學術界由於論文標準須無限重複「文獻回顧」的動作,一引再引導致舊說的體系內調和與新說的馴化,常人難以跳脫頻繁徵引的巡迴怪圈,不可不慎。

2019年1月24日 星期四

【筆記】除非黃河乾

2019年01月24日筆記
「機不可失」乃我國現代史上知名的趣譚,據云係與陳濟棠之失勢有關,不少學者私底下每喜言之。不過我對此事細節不甚清楚,未明所以。惟預言決事的奇蹟,尚有別樁可談,以下抄錄雪癡神僧之禪機1則,出處為:孫震《八十年國事川事見聞錄》(中華民國68年1月初版,四川文獻研究社)。

《八十年國事川事見聞錄》第92葉:「民國十一年十二月中旬,劉成勛在成都就四川臨時省長職後,民十二年一月,熊即指揮第一軍、第三軍、邊防軍、各部在渝發難,圍攻在重慶的鄧錫候(第三師)陳國棟(第七師)兩師。鄧陳兩師不知熊(克武)劉(成勛)之事前已有協商,自重慶突圍向成都西退,尚欲依傍成都新任川均總司令劉成勛求其掩護,主持公道。……鄧陳兩師西退至簡陽,欲入成都向劉成勛申述時,劉成勛應熊氏電請,以緊閉成都城門拒之,並陳兵在龍泉驛截阻。鄧陳兩師不能西進,後面熊軍追兵又至,不得已自簡陽經金堂北退,……不得已由德陽向東北退入『中江』、『三台』二十一師田頌堯防區,至此鄧、田、陳三部,遂會合於川西北一隅。一(軍)三(軍)邊(邊防軍)追擊各軍,亦繼續追擊入川西北田頌堯中江三台防區內,從中江、德陽、梓潼、三方面包圍攻擊,企圖將鄧、田、陳、三部同時殲滅。在三(鄧)七(陳)二十一(田)各師方面,陳鄧兩師被敵軍由重慶至成都長途追擊,此時彈藥、糧食均缺,幸以田部尚餘存有彈藥,以之供給三個師,可勉強作最後之拼鬥戰。」

第93葉:「鄧、田、陳三師作戰部署,擬定左翼的中江以左即依托於『順慶、蓬溪、守中立的何光烈師』,右翼方面擬奪得『梓潼』、『綿陽』後,即可依託於『安縣、什邡、守中立的劉斌(眷藩)(季昭)第十師』,後方即與王鴻恩旅連繫。……在(一)(三)邊追擊大軍方面,共為六個師。其在右翼由梓潼方面進攻者,為第一軍之第一師,及邊防軍(賴心輝)、第三軍(劉成勛)各一師共三師,由賴心輝任前綫總指揮親自到梓潼督戰。……民十二年春季,熊氏以(一)(三)邊各軍圍攻(三)(七)(二十一)各師之總兵力:計第一軍為喻華偉部(川軍第一師),第三軍為藍世鉦部(川軍第四師)、張成孝部(川軍第十二師)兩師,邊部軍為賴心輝……之邊防第(一)(二)(三)各師,共計六個師。熊之第一軍主力尚在東道,繼續由重慶追擊西上,由熊派『賴心輝』為攻擊鄧、田、陳三部前敵總指揮。賴心輝氏四川三台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第94葉:「進取心甚強,善謀略,有作戰能力。惟因急於求功名之一念,遂不擇手段,兼之言語亦好誇大,因屬砲兵,遂有賴大砲的外號。此次受熊命其指揮(一)(三)邊各軍,在熊一人之下,志得意滿,但極關心未來若殲滅鄧、田、陳、三部後,自己前途如何。因新任川軍總司令劉成勛薄其為人,視之淡漠,熊又翻雲覆雨,轉變甚快,對熊毫無信心。當時什邛縣北門外有千餘年歷史之古剎叢林名羅漢寺,……寺中有前任住持方丈已八十餘高齡之『雪癡神僧』,自辭方丈後,住寺中修持,夏裘冬葛,人稱瘋和尚。據聞佛法高深,極有道行,已擅佛家之天眼通,……賴氏在德陽指揮作戰,以一倍以上之『眾』擊『寡』,持久不下,極為焦慮。德什相距甚近,因赴什邡羅漢寺晉謁神僧,請示個人前途如何。聞神僧對之熟視甚久後,始微笑告以:『總指揮官定要多積德,自然前途光明無量,我看數年內尚可望步步高陞,若要問總指揮事業何時失敗,除非黃河乾』云云,賴氏大喜回營。默計『鄧、田、陳、三部轉瞬覆亡,自己已建大功,熊氏眼光不只一省,自己前途當然不可限量。且自古只知黃河數百年清一次,未聞黃河乾,當然可以作個『不倒翁』了』。不過以吾人事後論之,一切事當然不能盡如人意。鄧、田、陳、當年並未失敗,熊氏反失敗出川。但賴氏自叛劉又繼以叛熊氏後,因民國八年入北京與段祺瑞氏部下保持有聯絡關係……,民十四年二月北方政府由段氏重握政權,段氏撤銷鄧錫候省長職,任命賴氏為四川省長,總算神僧所謂說步步高陞。惟最後則因賴氏的直系部隊黃、何、甘三位師長,受外力引誘,聯名」下接第95葉:「通電請賴下野,賴氏部隊自此解體,以至最後為劉湘繳械消滅,始知神僧所謂黃河乾者,乃指未來黃、何、甘、三位師長,請其下野事。」

靜案,黃:黃毓英。河:河音何,何濟民(麗生)。乾:乾音甘,甘澤震(德明)。民國十六年八月瀘洲兵變後,第二十二軍第一師師長黃毓英、第二師師長何濟民、第三師師長甘澤震聯合通電請賴下野,賴心輝自此一蹶不振(參:《八十年國事川事見聞錄》第121葉、133葉)。

2018年9月9日 星期日

阿拉伯之書

2018年09月09日撰稿
關於生死交關,古往今來有許多學人嘗試揭開其中奧秘。由於那是一件沒得商量、無法重複做實驗的事情,所以多半流於無稽空談。但是古代總是有奇能異士能夠窺看一下神祇的殿堂,透露隻字片語。以死者之書為名的作品有幾種,中文翻譯多少有所出入,一是古埃及亡靈書,二是西藏生死書,三是死者名錄。這三部的文化底蘊都不同,原作者的心智狀態也處在不同的實相中──端視讀者自己怎麼想,一切都處在確定與不確定之間──很神奇吧。

古埃及亡靈書通說是指引逝者的導覽手冊,不過我尚未去通讀中譯本,目前沒有任何看法。西藏生死書則是以輪迴觀念去說明中陰境的實擬虛境予以成文化,自成一家之言,但我個人看法只要採用卡巴萊恩的方式遵循更上位原則就不必過度煩惱了。至於死者名錄(Necronomicon of Alhazred)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以前讀高中的時候,在網路上曾經看到過一個網站,專門在介紹Necronomicon。大約7~10年前,我秉持著分享的精神介紹給某個朋友,過沒幾天就關站了。不知何故,但畢竟是好事,因為在2012年~2016年的關卡之前,基本上普羅大眾的心智尚無法承接這本書的副作用。

好險我自己早有儲存資料、備份文檔的習慣,偶爾可以調出來看看。今天我又試著再去網路上找一次,很高興資料又復出了,「豆瓣」網站上有一篇〈死者之書〉的文章,完完整整、原汁原味。不可思議的是該篇竟然是2006年就已經重置上網了──好吧,我輸了,虧我找了好多年。網址如附,只是我建議諸君,盡量拴住自己的好奇心。

據傳Necronomicon的作者為Abdul Alhazred,在西元730年撰成於大馬士格。他試圖以超自然的方式來研究古代歷史,也就是說他不認為史料實證能夠帶來多大效益。這種方法和伊本赫勒敦的文化科學、或者是新世紀運動研讀阿卡夏紀錄的辦法,雖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之間的差別卻不可以道里計。我個人認為Abdul Alhazred寫作Necronomicon的時候無法良好地運作超自然方式指向正面的實相,而是指向了負面的實相,導致他自己碰上大麻煩。總之問題應該很嚴重,致使Necronomicon沒有傳世文本,聽說只有一個稱做simon版的殘偽本不見其首尾。

Necronomicon的書名有好幾個,Necronomicon似乎是最晚出的名字。有時候又名Al Azif,或名The Book of the Arab(阿拉伯之書)。從書名Azif的意思即可看出Necronomicon的正面性和負面性兼具,端視讀者的心智想要哪一種。Azif一字既可解作「自然界的蟲鳴」,亦可解作「惡魔的哮吼」。也就是說那是一本充滿不確定機率的書,正能量強大的人永遠看不到那本書,或者是只會看到善良的遠古巨人幫助人類初民的版本。負能量滿滿的人就最好別碰了。

從豆瓣〈死者之書〉文章中還可知道Necronomicon可能傳播到了北歐,從而對愛達系統的北歐神話添加了諸神之黃昏的細節。Necronomicon也對現代的電影工業、電玩文創的領域施加了一點小支持,像是克蘇魯神話故事對於重度遊戲玩家大概不會感到陌生。這一塊應該是Necronomicon對後人的正面遺產。

對於古代文獻的研究越深,我越來越知道不應該盲目地做毫無保留的信從,因為史料本來就需要檢證,更何況史實本身是可以隨著研究者的心智強大而發生改變的,根本就不具備百分之百的確定性。捫心自問,如果自覺有時候無法把持住自己的慾念的話,那麼,有幾個領域能避則免:一是阿拉伯之書,二是山海經,三是北歐神話,四是遠古巨人。總有一天會有人從事地下考古,幫我們挖出正面意象的東西來,屆時再去參閱他們的研究報告即可一飽眼福,何必事必躬親呢?

無知是福。

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

【筆記】河龍神

2018年09月08日易稿
以前讀高中的時候,在cpp小站曾經看到過一篇文章,北臺某地有雙龍,不欲示現,故人不之見。後來出了本書是講軍事的,方才知道具體的任務是什麼,以及為何隱藏行跡。有些東西要死盯著一直看守著,才不會偷了空胡來。估約差使活兒實在太累,所以非得閉門謝客不可。

歷史上志怪之事頗載諸文獻,不過現代社會標舉科學昌明,已經沒多少人信了。主要關鍵還是在於可重複性實驗的時間尺度問題,頂級研發機構能夠重複某個特定實驗進行個30年就很了不起了。只能說科學實驗的操作型定義都很完美,但是有幾個實驗真能重複做個500年?甚至每隔1000年才抽取1次樣本?

查《晉書》列傳第65所開佛圖澄事蹟:「襄國城塹水源在城西北五里,其水源暴竭,勒問澄何以致水。澄曰:『今當敕龍取水。』乃與弟子法首等數人至故泉源上,坐繩床,燒安息香,咒願數百言。如此三日,水泫然微流,有一小龍長五六寸許,隨水而來,諸道士競往觀之。有頃,水大至,隍塹皆滿。」
(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址:

龍之為神也,非普通不得見。治水有大功者,方自蒞幸嘉獎。今人宋達公躬身親歷,氏著《值得回憶的事》頗錄與聞(宋希尚,三民書局,ISBN:9571412252)。是書第55葉:「民國二十三年春,堵口合龍後,余仍回交通部揚委會工作,公餘將堵口經過詳情,寫成『黃河馮樓堵口實錄』,附以圖表照片等等,黃河水利委員會李委員長儀祉,為之作序。」

第56葉:「檢討馮樓堵口工程之得以順利告成,由於主持者之得人,與多方面之合作……在此次馮樓堵口工作中,有一幕親眼目睹親身歷其境的動人插曲,幾令人不敢置信,記之可借茶餘飯後之談助。當工地佈置就緒,物料分別到達,堵口計畫全面展開,正在緊張關頭,隆冬歲暮,冰天雪地之時,余正在臨時辦公室中與豫、冀、魯三省河務局長等,有所商討計議,忽聞傳來歡聲雷動,由遠而近,震撼荒郊,若有意外驚奇之事發生者。繼見辦公室外,一老船夫某,手持其氈帽,疾馳而至,與接踵圍觀者數以千計,某跪地,高舉其帽,大聲高呼曰:『龍王爺到,剛從運石船上雪堆中發現,請總工程師接駕。』雙手執帽敬獻,余出而諦視,蜷伏於帽中者,乃一金黃色長蟲耳,余正驚訝間,河北河務局孫局長慶澤老於河干,知余為留美學生,必不輕信,但時機迫切,不容絲毫遲疑,遂高聲自余身後代余應曰:『歡迎!有賞!』即命侍者覓一大盤,迎龍王爺升座。果然見此蟲徐徐自帽移座盤中,昂然其首,炯炯其目,長方其面,鎮定安詳,毫無畏懼驚惶狀態,出我意料。於是三省河務局長聯席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如何遵照黃河慣例應」

第57葉:「為何供奉之法,當經分別議定若干條,請余核定。並公推孫局長代表,密向余進言,大意謂堵口工程進行已三四月,大家心裡與三省民眾無不渴望龍王之早日降臨,象徵著堵口工作之有希望,俗語:『龍王爺到萬事俱備』,大有心理上鼓勵作用,千萬不可以迷信視之,致僨大事!萬一不能因勢利導,失去大眾信心,則堵口成敗責將誰屬,彼以待罪之身,極盼早日合龍完成大工,獻此赤忱為公忠告云云。余為適應環境,及俯從輿情起見,就所議定辦法中,指示五點:①離工地三里之遙,照河工上慣例,擇地建造一臨時性棚屋,設立供奉,並指派老河工數名,駐守照料,以便利四方民眾之瞻仰。②明日上午八時,由總工程師率領全體員工前往致敬。③照例演戲酬神,以一星期為限,所需經費專案報銷。④呈報上級及三省有關政府。⑤此案交由駐工三省河務局長,全權會商處理。果然大家以歡欣鼓舞的心情,與眾志成城的氣氛下,日夜協力同心工作,堵口進展特別順利,若有神助。幾乎釀成第七次改道之馮樓大決口在四個月後,居然宣告合龍。若非置身其間,親眼目睹,孰能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