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8年9月9日 星期日

阿拉伯之書

2018年09月09日撰稿
關於生死交關,古往今來有許多學人嘗試揭開其中奧秘。由於那是一件沒得商量、無法重複做實驗的事情,所以多半流於無稽空談。但是古代總是有奇能異士能夠窺看一下神祇的殿堂,透露隻字片語。以死者之書為名的作品有幾種,中文翻譯多少有所出入,一是古埃及亡靈書,二是西藏生死書,三是死者名錄。這三部的文化底蘊都不同,原作者的心智狀態也處在不同的實相中──端視讀者自己怎麼想,一切都處在確定與不確定之間──很神奇吧。

古埃及亡靈書通說是指引逝者的導覽手冊,不過我尚未去通讀中譯本,目前沒有任何看法。西藏生死書則是以輪迴觀念去說明中陰境的實擬虛境予以成文化,自成一家之言,但我個人看法只要採用卡巴萊恩的方式遵循更上位原則就不必過度煩惱了。至於死者名錄(Necronomicon of Alhazred)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以前讀高中的時候,在網路上曾經看到過一個網站,專門在介紹Necronomicon。大約7~10年前,我秉持著分享的精神介紹給某個朋友,過沒幾天就關站了。不知何故,但畢竟是好事,因為在2012年~2016年的關卡之前,基本上普羅大眾的心智尚無法承接這本書的副作用。

好險我自己早有儲存資料、備份文檔的習慣,偶爾可以調出來看看。今天我又試著再去網路上找一次,很高興資料又復出了,「豆瓣」網站上有一篇〈死者之書〉的文章,完完整整、原汁原味。不可思議的是該篇竟然是2006年就已經重置上網了──好吧,我輸了,虧我找了好多年。網址如附,只是我建議諸君,盡量拴住自己的好奇心。

據傳Necronomicon的作者為Abdul Alhazred,在西元730年撰成於大馬士格。他試圖以超自然的方式來研究古代歷史,也就是說他不認為史料實證能夠帶來多大效益。這種方法和伊本赫勒敦的文化科學、或者是新世紀運動研讀阿卡夏紀錄的辦法,雖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之間的差別卻不可以道里計。我個人認為Abdul Alhazred寫作Necronomicon的時候無法良好地運作超自然方式指向正面的實相,而是指向了負面的實相,導致他自己碰上大麻煩。總之問題應該很嚴重,致使Necronomicon沒有傳世文本,聽說只有一個稱做simon版的殘偽本不見其首尾。

Necronomicon的書名有好幾個,Necronomicon似乎是最晚出的名字。有時候又名Al Azif,或名The Book of the Arab(阿拉伯之書)。從書名Azif的意思即可看出Necronomicon的正面性和負面性兼具,端視讀者的心智想要哪一種。Azif一字既可解作「自然界的蟲鳴」,亦可解作「惡魔的哮吼」。也就是說那是一本充滿不確定機率的書,正能量強大的人永遠看不到那本書,或者是只會看到善良的遠古巨人幫助人類初民的版本。負能量滿滿的人就最好別碰了。

從豆瓣〈死者之書〉文章中還可知道Necronomicon可能傳播到了北歐,從而對愛達系統的北歐神話添加了諸神之黃昏的細節。Necronomicon也對現代的電影工業、電玩文創的領域施加了一點小支持,像是克蘇魯神話故事對於重度遊戲玩家大概不會感到陌生。這一塊應該是Necronomicon對後人的正面遺產。

對於古代文獻的研究越深,我越來越知道不應該盲目地做毫無保留的信從,因為史料本來就需要檢證,更何況史實本身是可以隨著研究者的心智強大而發生改變的,根本就不具備百分之百的確定性。捫心自問,如果自覺有時候無法把持住自己的慾念的話,那麼,有幾個領域能避則免:一是阿拉伯之書,二是山海經,三是北歐神話,四是遠古巨人。總有一天會有人從事地下考古,幫我們挖出正面意象的東西來,屆時再去參閱他們的研究報告即可一飽眼福,何必事必躬親呢?

無知是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