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22年2月21日 星期一

試論「胡化」在歷史上3個不同階段的不同內涵

2022年02月21日撰稿
在中國歷史上,「胡化」的定義通常被視作單一的「北族化」、「北狄化」。不過,若仔細考察相關歷史過程的細節,我認為應當區分3個不同的歷史時段,在各該時段中的「胡化」其內涵各各有別。

(1)遠古時期到戰國晚期的「胡化」:鬼方化(獨目人化)
此一時段,在新疆、漠南、漠北、華北北緣,所發生的是各部族的鬼方化(獨目人化)。此際的「胡」應當指的是「鬼方」,胡化的內涵是學習從半農半畜的早期經濟型態轉變為為純游牧的高階經濟型態。

(2)戰國晚期到東漢中葉的「胡化」:匈奴化
此一時段,在新疆、漠南、漠北、華北北緣,所發生的是各部族的匈奴化。此際的「胡」指的是「匈奴」,胡化的內涵是生活型態朝向匈奴部落、匈奴習慣、匈奴語言、匈奴認同來轉變。愈到晚期,匈奴化愈和「游牧經濟」脫鉤,因為南匈奴人本身正在朝定居農業來從事營生。

(3)魏晉南北朝已降的「胡化」:北方民族化
此一時段,在現今的中國北部、中國東北和俄屬外東北、韓國北部、西域內亞地帶,所發生的是各部族的北方民族化。北方民族已經不限於匈奴化、羯化、突厥化,也包括鮮卑化、蒙古化、滿州化。甚至北朝五胡亂華時其中的氐人、羌人,以及盛唐以前的西域來華粟特人,也可以是「胡化」的核心因子。胡化的核心因子變成了所有的北方諸民族,只要風尚與中國漢人、東國朝鮮人有所不同,即可稱之為胡化,相應的胡人入侵即可稱之為胡亂。

【筆記】「關東」領域在古今中外的變化

2022年02月21日起記
「關東」領域,在古今中外略有變化,概舉如次:

一、中國:
(1)戰國、漢代:
「關東」即「山東」,範圍乃函谷關已東以迄於海的華北地區。
(2)晚清至二戰為止:
「關東」即「關外」,其範圍受到日本侵略思維的影響,指的是山海關以外的東北地區。

二、日本:
(1)古代日本(平安朝以降?時間待考
「關東」即以鎌倉為中心的本州東部大平原地帶,具體界線為「三關」以東的土地。「三關」分別為:越前愛發關、美濃不破關、伊賀鈴鹿關。
(2)晚清至二戰為止:
日本侵略思維強行劃定我國東北為「關東」,設關東州、關東軍……等機構。我國其時亦不得不漸設「東省特別區」肆應之。

【筆記】「湖廣」範圍在漢、南語境中的差異

2022年02月21日記
一、漢人眼中的「湖廣」:
湖廣乃元代、明代皆有的行政區劃,不過各自範圍差異頗大。今人所習之「湖廣」為明代湖廣,其範圍約當今日的湖北省、湖南省。

二、南人眼中的「湖廣」:
【越南】陳重金《越南史略》(戴可來譯作《越南通史》,商務印書館,1992年12月,ISBN:710000454-3/K‧58),第14紙:「這個傳說可能起源於貉龍君之後赤鬼國分為稱百越的許多國家。因此,今日湖廣地方(湖南省、廣東省和廣西省)仍稱百越之地。」

2022年2月19日 星期六

試論地著化、再地著化與次級地著化

2022年02月19日撰稿
一、地著化與民族的形成

現代人對於民族的定義和辨認,不脫共同之(1)語言、(2)地區、(3)經濟、(4)文化、(5)歷史…..等要項。不過,這些要項多半屬於靜態的切片,只涉及當代(無論是19世紀、20世紀或21世紀)的一種瞬時切片,而沒辦法全盤掌握民族的動態多變性。一旦發生民族的人力資源流動和經濟文化轉型,就往往對前述是類要項產生巨大的衝擊,無法圓滿解釋民族變遷的方方面面。

因此,區別民族的身分,除了靜態的切片(語言、地區、經濟文化)外,也應進一步考量動態的過程。這個過程便牽涉到了民族的起點,以及維持民族身分的自我認同思維,亦即必須擴大考量兩個新的要項:(1)地著化過程、(2)民族認同思維。

一個人要認為自己是某個民族,或者是被別人認為是某個民族,才能稱之為什麼民族。此種民族認同可以是單向的,也可以是雙向的。不過單向的自認為何種民族的「自我民族認同思維」會是較長效的穩定因子,因此這種思維應當成為民族定義的要項。

而一個人是如何內建自己的民族族屬的思維呢?要嘛是自己本人確立了自身的民族種類,要嘛是接受祖先傳承下來的民族種類。對於民族種類的認同,無論是自身創立的,或者是繼承於先祖的,都牽涉到一定的地理活動範圍,該特定的地理活動範圍結合了一些相關的條件因子所形成的新興民族身分,就是民族認同的依託。

特定的地理活動範圍結合了一些相關的條件因子 ── 姑不論那些相關的條件因子究竟是些什麼 ── 就有可能形成新興的民族身分。這個形成新興民族身分的過程,即為「地著化」。一旦「地著化」完成,就可以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在歷史上,「地著化」所形成的新民族身分,可以舉例如下:

(1)華夏:華夏的民族身分,是起於Tukri在晉北草創的文化初胚(陶寺文化)、有虞氏攻取Tukri再篩選精簡而來的華夏文化典範。這個由有虞氏最終收斂完成的華夏文化典範成為漢民族的起點,亦即漢民族首度出現民族特徵是起自「Tukri-晉南、豫北(開放吸收)」>「Guti-晉南-收斂凝固」的地著化過程。上古時期的昜氏(Tukri)、有虞氏(Guti)在晉、豫地帶所形成的華夏文化典範,造就了漢民族認同的起點。凡是認同於這個起點的人群,就是華族;而不願意認同於這個起點的人群,就是異族。夏受虞禪之後,有虞氏留在華夏的一部分便繼續持有華族身分,而那些撤出華夏的另一部分有虞氏就變為禺知(月氏)。

對於「華夏文化典範」而言,自從上古昜氏(Tukri)、有虞氏(Guti)於晉、豫形成已後,便出現了民族典範的「定型化」。凡異族同化於華夏文化典範的就是華夏,凡華夏族放棄華夏文化典範的就是異族。華夏文化典範只有文化構件的微調,基本上是一個以傳統為尊的民族。

(2)匈奴:匈奴的民族身分,是起於冀南、豫北之交的遠古狄族,他們認為自己是神聖的中央之國。這支遠古狄族後來以「聖(*(a)brong(h))」、「人(*kam)」、「天(*tranril)、「河(*(i)dilk」等4個名號為國族之名號,與歐亞大陸的各色大國爭衡,輾轉遷徙,計有:有扈氏(夏朝時期)、有易氏(商朝時期)、獫狁(周朝時期)、匈奴(秦漢時期)、Hun(Atilla治下的杭人帝國,東、西羅馬帝國並立時期)、Χιονivται(希奧尼部,薩珊波斯時期)、柔然(北魏時期)、突厥(唐朝時期)、保加利亞(近現代)、土耳其(近現代),其族運迄今不輟。

與華夏文化典範的保守穩定性不同,匈奴文化典範經歷過幾次劇烈的經濟文化變遷。遠古狄族到獫狁時期的經濟模式應該是農、牧兼營的早期經濟型態,但到了匈奴時期開始胡化(經濟活動上朝鬼方化轉變)並在冒頓單于治下徹底轉型為高度軍事性的游牧行國,可謂產生了首度的經濟文化變遷。統一匈奴崩潰之後,匈奴分成了北匈奴西遷一系的Hun、保加爾分支,以及留居本土故地的突厥分支。Hun、保加爾分支最終出現了東正教化與斯拉夫化的經濟文化變遷,而突厥分支則在遷居西亞、近東的過程中也改朝伊斯蘭化的方向完成了經濟文化變遷。匈奴文化典範在經濟文化上的彈性,跟華夏文化典範的僵固,可說大相逕庭。

(3)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盧水胡」:進入盧水一帶,不管是什麼民族出身的人們,多半逐漸混同,成為具有特殊身分的「盧水胡」。這可以看做是當時正在形成一個新的「盧水胡」民族,是考察「地著化」現象的一個有利案例,因為該民族的形成過程有著漢語文獻作詳細記錄,並且民族規模很小從而頗具「科學實驗」的高度受控性質。

二、地著化與民系(次級民族)的形成:再地著化和次級地著化

地著化除了能夠製造新興的民族身分認同之外,也能夠在不改動民族大概念的狀況下形塑出新的民系身分。這類情況反映在歷史上,也有幾個案例可查:

(1)漢族內部的客家民系和閩民系
客家人與閔人的民族認同是漢族,但在漢族內部又形成了內聚力很強的次級小團體,此種次級小團體即為「民系」。客家人民系與閔人民系的起源為居住在河洛地區的古漢人,在魏晉南北朝大亂避居華南,進一步與當地的畬族、南方部族所混同而成的漢族民系。客家人民系是在贛南、閩西、粵東完成了「地著化」過程,閩人民系則是在閩東、閩中、閩北完成的「地著化」過程。在遠古時期的閩地,古老的原居民在考古文化上呈現了4個分界線,閩東、閩中、閩北、閩西各自為1區。這4個繼承自遠古的考古文化分區在接受中世漢族移民的過程中,只有2個出現了重劃分界線的能力,即閩西1群、閩東/中/北為另1群,這反映了南方異民族本身的歷史變動。河洛南下漢族的外部新因子衝擊著土著畬族、南方各族的內部歷史變動,最終形成了以漢族為顯性主導、南方異族為隱藏系絡的2個新民系:客家人與閩人。

客家人所反映的不是中國戶籍制度的「客籍(客戶)」與本地戶,而是南下漢人與土著人群的人文地理與華南封閉性山岳帶的自然地理交互作用的結果。這種結果同樣也反映在閩人群體上。客家人與閩人的祖先在華北地區並無二致,他們避難逃到華南的時候也同樣隸屬於「客籍(戶)」,實際上即便是廣府人以致於整個南朝的各色僑郡、僑縣都有著「客籍(戶)」卻沒有另外形成強大內聚力、排他性的其他民系。因此,不應該過分強調「客籍(戶)」漢人在客家人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性,而更應該看中閩西、粵東、贛南的「地著化」能力。

客家人、閩人的民系形成之後,展現了縱使脫離原居地亦依然頑強的自我認同與內聚力,可以維持著:(1)漢民族、(2)固有民系,這雙重身分的認同而不墜。現代的海外客家人、台灣客家人都是如此,閩人亦是如此。至於漢族其他的民系,如廣府人、吳語使用者,則沒有那麼明顯而強韌的內聚力。客家人、閩人的民系地著化結果可說是非常特殊的,具有典型意義。

(2)匈奴人的直系(突厥系)與旁系(古斯系、回紇系)
a>第二次地著化(再地著化)
匈奴人是遠古狄族的直系後代,對世界史的影響非常廣大而深遠。遠古狄族至遲在冀南、豫北已完成了「第一次地著化」,其直系分為2支,其一是在秦朝末期完成文化從早期經濟型態轉變為軍事化游牧行國的統一匈奴國,其二則是在更早期轉入西伯利亞完成「第二次地著化」的丁零(*Trangril)人。

匈奴人是「第一次地著化」的產物,然後進行了「胡化」的經濟文化劇變。丁零人則是「第一次地著化」之後又在西伯利亞完成「第二次地著化」的產物,丁零人的「第二次地著化」可以說是產生了1個新興的民族,也可以說是匈奴族內產生了1個具有高度內聚力暨排他性的丁零民系(次級民族),畢竟對於外族之人或後世之人的眼光來看,丁零既像是匈奴本體、又像是匈奴的別種,對匈奴可謂叛、服無常,很難以理解其行為。

b>次級地著化
「第二次地著化」讓丁零人有著與匈奴人不同的新興民族身分,與其不同,古斯人、回紇人則是保持著匈奴人身分但卻常與中央唱反調。展開在古斯人與回紇人的很可能是「次級地著化」,此與漢族的閩南民系、客家民系的形成過程非常類似。古斯人很可能擁有著「獨目人>鬼方」的古代淵源,他們或者是獨目人的直系後代,又或者是異族但獨目人化(鬼方化/胡化)了,華北北緣、塞北、新疆等廣大地區在遠古時期的文化主流是朝向獨目人/鬼方/胡化的方向發展的,到了春秋戰國以後才漸漸轉為狄/匈奴化。

胡人(獨目人)的直系後裔,加上胡化的各部族,在早期的胡化運動結束之後,開始轉朝匈奴化運動來改變,從而被視為匈奴的別種、別部,並被當作是匈奴人。這批以胡為底的人群在與匈奴人聯合、同化的過程中雖然完成了匈奴化,但依舊保持著舊的群胡分界線。胡與匈奴交融的結果是讓群胡在匈奴民族內部產生了「胡>古斯>回紇」民系,這個民系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與「匈奴>突厥」中央政府漸行漸遠的。

統一匈奴、西遷Hun人可以對於胡民系的古斯諸部擁有極強的控馭和維繫其向心力,但到了突厥時期則已經不再能讓回紇人對突厥人完全信從。胡民系雖然是匈奴人,惟隨著時序愈晚,胡民系的內聚力和相對於匈奴族的獨立性便愈強。

2022年2月15日 星期二

鰂繪1只

2022年02月15日手繪
2022年02月15日上傳
鰂繪1只,胸貯翰墨,陶諸慧海。



2022年2月14日 星期一

漫談匈奴語未必與閃含語、達羅毗茶語有族源關聯

2022年02月14日記
葉曉鋒〈匈奴語言及族源新探〉(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05期)提出一個很特別的觀點,略以:
(1)匈奴語3個名詞:「孤塗、閼氏、居次」,可以和各語言的「兒子、妻子、女兒」等字誼類似之名詞作發音比較,結果顯示匈奴語最接近達羅毗茶語系諸語言,第二接近於閃含語。
(2)從時間序列看,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最為古老,達羅毗茶文明次之,匈奴文化最晚。
(3)從空間看,閃含語系在亞洲西部,達羅毗茶語系在亞洲中部,匈奴語在亞洲東部。
(4)按照前述3點,可推論:遠古時期,部分閃含民族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向東遷徙,途經中亞的時候分開:一部分南向進入印度次大陸,成為達羅毗荼語系各民族;另外一部分繼續向東行進,最終來到了中國的北部,建立匈奴行國。

靜案,此說雖耳目一新,頗使人振奮,但亦有莫大盲點。疑問如下:
(1)匈奴語的名詞和文法,有一部分進入了柔然語、突厥語、蒙古語。而歷史上突厥人曾經進入印度北部建立過數個王朝。這些突厥人王朝所使用之皇族語言乃政治上的強勢語言,其用字遣詞和文法勢必會有一部分又滲入印度中、低階層百姓的用語之中。這就使得達羅毗茶語系諸民族的語言中不免會借入突厥語(傳承自更早期的匈奴語)的詞彙,從而出現達羅毗茶語最為接近匈奴語的現象。亦即,這種發音最接近的現象是對比語言學的,而不是比較語言學的,乃是一種晚期現象。
(2)在〈匈奴語言及族源新探〉文中並沒有將達羅毗茶語、閃含語等各族的詞彙,列出不同時代的發音。這使得我人不易辨別其是如何做出比較的?如果拿統一匈奴語的3組名詞來和遠古達羅毗茶語擬構詞、遠古閃含語擬構詞作比較是勉強適切的,但如果是拿統一匈奴語的3組名詞來和18~19世紀各支達羅毗茶語言的詞彙、近代各支閃含語言的詞彙來作比較則純屬不合時宜。
(3)匈奴祖先是有娀氏、匈戎、有易氏,這些遠古狄族的地理方位固然是在亞洲東部,但他們居住於華北沿海地區的時間點,應當不會晚於達羅毗茶語系的祖先出走美索不達米亞、轉徙中亞以至於印度的時候。有娀氏、匈戎居住在冀南、豫北之交的時間點,很可能跟達羅毗茶語系東遷中亞、印度的時間點是相當的,從而否定了雙方具有極為親密的旁系分支關係。
(4)只比較3個名詞組,就據以推論在種族淵源上,閃含語為達羅毗茶語、匈奴語的直系祖語,而達羅毗茶語、匈奴語互為旁系分支親緣語,這種做法毋寧說實在是過於冒險。關於匈奴語是否源出閃含語?仍需進一步作更細緻的比較語言學研究。

2022年2月12日 星期六

【筆記】清末寶星勳章

2022年02月12日筆記
清末勳章之始設,或為寶星勳章,其實用嘗見諸史文。曹潤田《曹汝霖一生之回憶》,傳記文學出版社,中華民國59年6月初版,第57面:「到了奉安之日【靜案,其時光緒皇帝大行、慈禧太后升遐】」,皇族先在宮中上祭行禮後,兩梓宮同日奉安出神武門,……奉安之日,各國專使均同中國皇族及大臣列在一起,步行到後門鼓樓,由攝政王與慶王,向各專使辭謝止步,各專使即乘車而歸。……奉安禮畢,事後贈各專使以寶星,扶見親王則贈特等寶星。時勳章制設立不久,名為寶星。寶星制始於沈瑞麟使歐歸來,攜有各國勳章圖樣,始行制定者也。」

寶星勳章沿革已得詳賅考核,參:陳悅《龍星初暉:清代寶星勳章圖史》,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9年5月,ISBN:9787559436641。日後得空,當購藏閱。

2022年2月5日 星期六

蝸繪1對

2022年02月05日上傳
蝸繪1對,示無所是事,亦無違也。


壬寅二月展望新北市容3張

2022年02月05日補記上傳
補附02月04日照片。
昨日(2022年02月04日)陪妻至雙和醫院頂樓大禮堂接種莫德納疫苗,樓層編號雖為13樓,但係求吉利故無4樓,頂樓實為12樓。登高遠眺中和區市容,選景3張。
拍攝時間:2022年02月04日(星期五)下午15時48分~49分
拍攝地點:雙和醫院頂樓(新北市中和區中正路291號)



壬寅二月東華公府雨中3張

2022年02月05日補記上傳
補附02月01日照片。
年節初一日加班,惟己行路,道次東華公府,雨中留影3張。
拍攝時間:2022年02月01日(星期二)下午13時31分~32分。
拍攝地點:東華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