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顯示具有 中國史(元朝)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中國史(元朝)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9月13日 星期五

元代漢語〈修三史詔〉(5):第2道聖旨擬補

系列文《1234、[5]》

2019年09月13日撰稿
第2道聖旨之元代漢語,亦試以文言漢語省補如【】中語。

「三月二十八日,別兒怯不花【值宿】第二日,速古兒赤不顏帖木兒、云都赤蠻子、殿中俺都剌哈蠻、給事中孛羅帖木兒【畢集咸寧殿脫脫右丞相、也先帖木兒平章、鐵睦爾達世平章、太平右丞、參政、買朮丁參議、長仙參議、參議、別里不花郎中、郎中、老老員外郎、員外郎、觀音奴都事、孛里不花都事、都事、直省舍人倉赤也先、蒙古必闍赤鎖住都馬等奏:『昨前遼、金、宋三國【行誼】事跡,【已奏請】選人纂修成史書。【向】三國為聖朝所取制度、典章、治亂、興亡之由,恐因歲久散失,合遴選文臣,分史置局,纂修成書,以見祖宗盛德得天下遼、金、宋三國之由,垂鑑後世,做一代興典。【其】交翰林國史院分局纂修,職專其事。集賢、秘書、崇文幷內外諸衙門【宜】著文學博雅、才德修潔、勘充【人等】斟酌區用。纂修其間,予奪議論,不無公私偏正,必須交總裁官質正是非,裁決可否。遴選位望老成,長於史才,為眾所推服【者任】總裁官。【爰】三國實錄、野史、傳記、碑文、行實,多散在四方,【令】行省及各處正官提調,多方購求,許諸人呈獻,量給價直,咨達省部,送付史館,以備采擇。合用紙札、筆墨,一切供需物色,於江西、湖廣、江浙、河南省所轄各學院幷貢士莊錢糧,除祭祀、廩膳、科舉、修理存留外,都【起解運京】,以備史館用度。如今省裏右丞相監修國史【、】都總裁。鐵睦爾達世平章、太平右丞、中丞、歐陽學士、侍御、學士【充】總裁官。提調官,省裏交也先帖木兒平章、參政,樞密院裏塔失帖木兒同知、副樞,臺裏狗兒侍御、治書、買朮丁參議、長仙參議、參議、右司郎中、左司郎中、老老員外郎、員外郎、觀音奴都事、都事,六部各委正官幷首領官提調。其餘修史【之】凡例、合行事理,【擬】交總裁官、修史官集議舉行。【具陳奏聞,是否有當?伏乞 聖裁。】奉聖旨:『【准如所奏。】』」

元代漢語〈修三史詔〉(4):第1道聖旨擬補

系列文《123、[4]、5

2019年09月13日撰稿
第1道聖旨為元代漢語,倘以文言漢語詞藻改之,或如【】中所補。

聖旨:

「至正三年三月十四日,篤憐帖木兒【值宿】第三日,速古兒赤江家奴、云都赤蠻子、殿中俺都剌哈蠻、給事中孛羅帖木兒【畢集咸寧殿脫脫右丞相、也先帖木兒平章、鐵睦爾達世平章、太平右丞、長仙參議、孛里不花郎中、老老員外郎、孛里不花都事等奏:『遼、金、宋三國史書【未】曾纂修,【臣等擬議歷代行誼】事蹟合纂修成書。如今三國【故事已選人】纂修成史,不【使】遲滯。但凡合舉行事理,【臣等當具陳奏聞。是否有當?伏乞 聖裁。】奉聖旨:『【准如所奏。】』」

元代漢語〈修三史詔〉(3):第2道聖旨加註

系列文《12、[3]、45

2019年09月13日撰稿
第2道聖旨按《元代漢語語法研究》文法加註,注文如【】所示。

「三月二十八日,別兒怯不花怯薛第二日,咸寧殿【裏】
【裏~
p7:"裏"或作"裡"、"理",也是一個主要用於敘述句的語氣詞。
P8:"裏"字前面的部分大抵表示一種固然的事實或事理,"裏"字的作用,就是對這種事實或事理的固然性質加以申明。……"裏"的申明則在促人認同。……"裏"語氣略強略促。……多出一點辯白的意味。】

【有】時分,速古兒赤不顏帖木兒、云都赤蠻子、殿中俺都剌哈蠻、給事中孛羅帖木兒等【有】來,
【有……有~
p191:"有……有"是蒙漢兩種語序的贅譯。……此例"有"表示存在,相當於"在"、"在場"。】

脫脫右丞相、也先帖木兒平章、鐵睦爾達世平章、太平右丞、參政、買朮丁參議、長仙參議、參議、別里不花郎中、郎中、老老員外郎、員外郎、觀音奴都事、孛里不花都事、都事、直省舍人倉赤也先、蒙古必闍赤鎖住都馬等奏:『昨前遼、金、宋三國行來的事跡,選人交纂修成史書者【麼道】
【麼道~
p209:在白話碑文中,引語動詞ke.e-主要有兩種用法:1用於直接引語後,表示直接引用。
p210:ke.e-n為聯合副動詞形式,白話碑文一般譯作"麼道",另有兩次譯作"那般"。】

奏【了來】。
【了來~
p188:過去時表示說話時之前已經發生或完成的動作行為,……
p189:白話碑文中,對譯蒙古語動詞過去時附加成分的主要也用"了"和"來",及組合形式"了也"、"了來"等。】

這三國為聖朝所取制度、典章、治亂、興亡之由,恐因歲久散失,合遴選文臣,分史置局,纂修成書,以見祖宗盛德得天下遼、金、宋三國之由,垂鑑後世,做一代興典。交翰林國史院分局纂修,職專其事。集賢、秘書、崇文幷內外諸衙門裏,著文學博雅、才德修潔,堪充的人【每】
【每~
p137:白話碑文常用"每"來對譯蒙古語名詞等複數附加成分。漢語複數詞尾"們"約產生於唐代,……元代一般寫作"每"。】

斟酌區用。纂修其間,予奪議論,不無公私偏正,必須交總裁官質正是非,裁決可否。遴選位望老成,長於史才,為眾所推服的人【交】
【交~
p67:被動標記"教(交)"是由使令意義的動詞發展來的。作為使令義動詞,"教"通常用以構成兼語句;作為被動標記,"教"一般不直接接動詞,而要在帶上關係語之後再接動詞,跟使令義動詞"教"的活動方式一致,這便是所謂語法化的"保持原則"。】

做總裁官。這三國實錄、野史、傳記、碑文、行實,多散在四方,交行省及各處正官提調,多方購求,許諸人呈獻,量給價直,咨達省部,送付史館,以備采擇。合用紙札、筆墨,一切供需物色,於江西、湖廣、江浙、河南省所轄各學院幷貢士莊錢糧,除祭祀、廩膳、科舉、修理存留外,都交起解將來,以備史館用度。如今省裏脫脫右丞相監修國史做都總裁。交鐵睦爾達世平章、太平右丞、中丞、歐陽學士、侍御、學士做總裁官。提調官,省裏交也先帖木兒平章、參政,樞密院裏塔失帖木兒同知、副樞,臺裏狗兒侍御、治書、買朮丁參議、長仙參議、參議、右司郎中、左司郎中、老老員外郎、員外郎、觀音奴都事、都事,六部各委正官幷首領官提調。其餘修史【的】
【的~
p204~p205:形動詞也是蒙古語動詞的一種形式,通過動詞後接加各種形動詞附加成分,使之兼有名詞、形容詞的語法功能,…..在《蒙古秘史》,旁譯中,現將時形動詞常譯以"V的",……過去時形動詞常譯以"V了/來的",……複數形式有時分別譯作"V的每"、"V了/來的每",……】

凡例、合行事理,交總裁官、修史官集議舉行呵。怎生奏呵?』奉聖旨:『【那般】
【那般~
p209:在白話碑文中,引語動詞ke.e-主要有兩種用法:1用於直接引語後,表示直接引用。
p210:ke.e-n為聯合副動詞形式,白話碑文一般譯作"麼道",另有兩次譯作"那般"。】

【者】。』」
【者~
p184:蒙古語動詞祈使式附加成分多用漢語語氣助詞"者"對譯,……】

元代漢語〈修三史詔〉(2):第1道聖旨加註

系列文《1、[2]、345

2019年09月13日撰稿
第1道聖旨按《元代漢語語法研究》文法加註,注文如【】所示。

聖旨:「至正三年三月十四日,篤憐帖木兒怯薛第三日,咸寧殿【裏】
【裏~
p7:"裏"或作"裡"、"理",也是一個主要用於敘述句的語氣詞。
P8:"裏"字前面的部分大抵表示一種固然的事實或事理,"裏"字的作用,就是對這種事實或事理的固然性質加以申明。……"裏"的申明則在促人認同。……"裏"語氣略強略促。……多出一點辯白的意味。

【有】時分,速古兒赤江家奴、云都赤蠻子、殿中俺都剌哈蠻、給事中孛羅帖木兒等【有】來,
【有……有~
p191:"有……有"是蒙漢兩種語序的贅譯。……此例"有"表示存在,相當於"在"、"在場"。

脫脫右丞相、也先帖木兒平章、鐵睦爾達世平章、太平右丞、長仙參議、孛里不花郎中、老老員外郎、孛里不花都事等奏:『遼、金、宋三國史書不曾纂修【來】,
【來~
p188:過去時表示說話時之前已經發生或完成的動作行為,……
p189:白話碑文中,對譯蒙古語動詞過去時附加成分的主要也用"了"和"來",及組合形式"了也"、"了來"等。

歷代行來【的】
【的~
p204~p205:形動詞也是蒙古語動詞的一種形式,通過動詞後接加各種形動詞附加成分,使之兼有名詞、形容詞的語法功能,…..在《蒙古秘史》,旁譯中,現將時形動詞常譯以"V的",……過去時形動詞常譯以"V了/來的",……複數形式有時分別譯作"V的每"、"V了/來的每",……

事蹟合纂修成書,有【俺】
【俺~
p158:用"我每"、"俺/俺每"、"咱/咱每"對譯蒙古語的第一人稱代詞複數形式ba、bida

商量來。如今選人將這三國行來的事迹【交】
【交~
p67:被動標記"教(交)"是由使令意義的動詞發展來的。作為使令義動詞,"教"通常用以構成兼語句;作為被動標記,"教"一般不直接接動詞,而要在帶上關係語之後再接動詞,跟使令義動詞"教"的活動方式一致,這便是所謂語法化的"保持原則"。

纂修成史,不交遲滯。但凡合舉行事理,俺定擬了呵。【怎生】
【怎生~
p171:疑問代詞的任指用法。白話碑文中疑問代詞"誰"(阿誰)、"何"、"甚麼(是麼、甚)"、"那個"、"那裡"、"怎生"等多用於任指,與無條件連詞"不揀"(揀)、"不選"、"不以"、"任"、"遮麼"、"但凡"等連用

奏【呵】?
【呵~
p19:"呵"的句末用法和句中用法各有來源。……元代"呵"的句末用法大致是三項:表感嘆……,表祈勸,……表呼喚。
p199:蒙古語假定式副動詞表示該動作、狀態是假設的,或是後一動作或狀態出現的條件。中古蒙古語裡假定式副動詞附加成分……在《蒙古秘史》旁譯中,一般用語氣助詞"呵"來對譯,總譯有時也譯作"若……呵"、"(若)……時"、"若……"等。

奉聖旨:『【那般】
【那般~
p209:在白話碑文中,引語動詞ke.e-主要有兩種用法:1用於直接引語後,表示直接引用。
p210:ke.e-n為聯合副動詞形式,白話碑文一般譯作"麼道",另有兩次譯作"那般"。

【者】』」
【者~
p184:蒙古語動詞祈使式附加成分多用漢語語氣助詞"者"對譯,……

元代漢語〈修三史詔〉(1):聖旨2道原文

系列文《[1]、2345

2019年09月13日撰稿
《遼史》末附〈修三史詔〉,書體雖用漢字,文法乃元代漢語,殊不可解。俟日後得閒,再依《元代漢語語法研究》(李崇興、祖生利、丁勇等人合著,2009年7月,上海教育出版社,ISBN:9787544424233)所授試釋之。〈修三史詔〉實為元帝聖旨2道,原篇引諸:楊家駱(主編)《遼史‧金史》,鼎文書局印行,1980年3月,第1553葉~第1554葉;並參酌第1560葉〈校勘記〉注〔一〕、注〔二〕,追還本字,抄錄如次。

聖旨:

「至正三年三月十四日,篤憐帖木兒怯薛第三日,咸寧殿裏有時分,速古兒赤江家奴、云都赤蠻子、殿中俺都剌哈蠻、給事中孛羅帖木兒等有來,脫脫右丞相、也先帖木兒平章、鐵睦爾達世平章、太平右丞、長仙參議、孛里不花郎中、老老員外郎、孛里不花都事等奏:『遼、金、宋三國史書不曾纂修來,歷代行來的事蹟合纂修成書,有俺商量來。如今選人將這三國行來的事迹交纂修成史,不交遲滯。但凡合舉行事理,俺定擬了呵。怎生奏呵?奉聖旨:那般者。」

「三月二十八日,別兒怯不花怯薛第二日,咸寧殿裏有時分,速古兒赤不顏帖木兒、云都赤蠻子、殿中俺都剌哈蠻、給事中孛羅帖木兒等有來,脫脫右丞相、也先帖木兒平章、鐵睦爾達世平章、太平右丞、參政、買朮丁參議、長仙參議、參議、別里不花郎中、郎中、老老員外郎、員外郎、觀音奴都事、孛里不花都事、都事、直省舍人倉赤也先、蒙古必闍赤鎖住都馬等奏:『昨前遼、金、宋三國行來的事跡,選人交纂修成史書者麼道奏了來。這三國為聖朝所取制度、典章、治亂、興亡之由,恐因歲久散失,合遴選文臣,分史置局,纂修成書,以見祖宗盛德得天下遼、金、宋三國之由,垂鑑後世,做一代興典。交翰林國史院分局纂修,職專其事。集賢、秘書、崇文幷內外諸衙門裏,著文學博雅、才德修潔,堪充的人每斟酌區用。纂修其間,予奪議論,不無公私偏正,必須交總裁官質正是非,裁決可否。遴選位望老成,長於史才,為眾所推服的人交做總裁官。這三國實錄、野史、傳記、碑文、行實,多散在四方,交行省及各處正官提調,多方購求,許諸人呈獻,量給價直,咨達省部,送付史館,以備采擇。合用紙札、筆墨,一切供需物色,於江西、湖廣、江浙、河南省所轄各學院幷貢士莊錢糧,除祭祀、廩膳、科舉、修理存留外,都交起解將來,以備史館用度。如今省裏脫脫右丞相監修國史做都總裁。交鐵睦爾達世平章、太平右丞、中丞、歐陽學士、侍御、學士做總裁官。提調官,省裏交也先帖木兒平章、參政,樞密院裏塔失帖木兒同知、副樞,臺裏狗兒侍御、治書、買朮丁參議、長仙參議、參議、右司郎中、左司郎中、老老員外郎、員外郎、觀音奴都事、都事,六部各委正官幷首領官提調。其餘修史的凡例、合行事理,交總裁官、修史官集議舉行呵。怎生奏呵?奉聖旨:那般者。

2018年5月26日 星期六

【筆記】元朝的傳國玉璽

2018年05月26日潤稿
曹永年先生《明代蒙古史叢考》(201210月,上海古籍出版社,ISBN9787532566099)中有一篇〈"傳國璽"與明蒙關係〉,談到了元朝的傳國玉璽,極為有趣,於此筆記一下讀書心得。

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駕崩,皇位虛懸,政局不穩。是時突然傳出發現傳國玉璽的消息,據說就是秦始皇的御寶,是在木華黎之孫「拾得」的家中發現的。御史台通事闊闊出自稱是在拾得去世後,向拾得的妻子買進這枚玉璽,旋即趕向御史中丞崔彧稟報。在當日元世祖忽必烈崩殂、政局動盪的時空下,傳國玉璽的發現造成了巨大的轟動,內外稱慶。

那麼這方傳國玉璽長得什麼樣子呢?它的「印色混青綠而玄,光彩射人。其方可黍尺四寸,厚及方之三不足。背紐盤螭,四厭方際,紐盡璽堮之上」。玉璽的印文經過監察御史楊桓的判讀,為「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八個大字,於是崔彧又趕緊把傳國璽進獻給弘吉刺氏(元成宗之母)。實際上這件傳國玉璽是個贗品,有著它的政治作用,亦即標示出得國者的統治合法性。

此後元朝的帝王們都非常重視傳國玉璽的價值,深信不疑,致使《黃金史綱》、《蒙古源流》、《黃金史》等史書都紀載了傳國璽的蹤影。元順帝北遁後,將傳國璽也帶到了北方,成為北元帝王的信物。無論政局如何動亂,蒙古大汗都保有該玉璽,極為珍視。本雅失里即使敗給明成祖,身邊只剩下6位騎兵護衛,也堅持攜帶玉璽不離身。可惜到了明朝成化年間,蒙古諸部內爭,孛來為毛里孩所弒,傳國玉璽不知所處,再也沒有人能夠找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