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顯示具有 日本(奈良朝)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日本(奈良朝)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4月23日 星期日

漫臆《日本書紀》或受百濟書記影響而來

2023年04月23日撰稿
一、朝鮮古代三國時期的「記/集」

(1)百濟近肖古王時期始有「書記」
李丙燾(著)、許宇成(譯)《韓國史大觀》,正中書局,1961年11月初版,1999年10月第8次印行,ISBN:9570905263,第93葉:「……百濟開國以來,並未使用漢文記事;至第十三代近肖古王朝,得博士高興,始有書記云云。這僅僅說明了至近肖古王時,始有史記」第94葉:「百濟史記的編撰,即在高興以後,亦曾屢次進行;這由日本書記所引用『百濟記』、『百濟本記』,【靜案,原文誤作逗號,應為頓號】『百濟新撰』等書,可得證明。但其編撰年代與撰者姓名,惜均失傳。」

(2)高句麗於600年刪修《留記》為『新集』
李丙燾(著)、許宇成(譯)《韓國史大觀》,第93葉:「高句麗似曾經屢次進行國史的編修。後來出現的,有不詳其年代與作者的『留記』百卷;又相傳於嬰陽王十一年(西元六○○年)曾命太學博士李文真刪修該『留記』為『新集』五卷。不過『留記』和『新集』,現在均已失傳,實是一大憾事。

二、日本古代的「記/紀」

(1)奈良朝於711年~712年編修《古事記》
太安萬侶(著)、周作人(譯)《古事記》,商周、城邦,2020年2月5日初版2刷,ISBN:9789864775385,第25紙:「奈良朝七代天皇,自元明女帝和銅三年(公元七一○)遷都平城,至桓武天皇延曆三年(公元七八四)再遷,七十四年間以現今奈良為首都,所以有此名稱,……安萬侶奉敕編纂《古事記》,在和銅四年九月」

李永熾《日本史》,水牛出版社,1972年6月15日初版,2003年3月31日4版1刷,ISBN:9575991192,第56面:「大化革新後,天武天皇曾下令編修史書。此一編史事業,此後遂為歷代朝廷所承繼。七一二年(和銅五年),由大安麻呂【靜案,安麻呂,或作:安萬侶】撰成『古事記』,是日本現存最早的史書」

(2)奈良朝於681年~720年編修《日本書紀》
舍人親王《日本書紀》,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11月,ISBN:9787220111105,編者前言第2頁:「《日本書紀》之編纂,則據本書卷第二十九天武天皇十年(681)紀:
丙戌,天皇御于大極殿。以詔川嶋皇子、忍壁皇子、廣瀬王、竹田王、桑田王、三野王、大錦下上毛野君三千、小錦中忌部連子首、小錦下阿曇連稻敷、難波連大形、大山上中臣連大嶋、大山下平群臣子首,令記定帝妃及上古諸事。大嶋、子首親執筆以録焉。
全書三十卷並系圖一卷(今佚),……編撰時間長達四十年,直至養老四年(720)始由皇子舍人親王主持編修完成。」

李永熾《日本史》,水牛出版社,1972年6月15日初版,2003年3月31日4版1刷,ISBN:9575991192,第56面:「『日本書紀』於七二○年,由舍人親王總編撰成,除帝紀舊辭之外,尚用朝鮮紀錄,官府紀錄及各氏族譜牒等材料,並參考中國典籍,傲中國正史體裁,用漢文寫成」

三、日本國編修《日本書紀》可能是受到百濟國高興博士以降編修書記的範例所影響

靜案,日本古代《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等的「記/紀」歷史著作,其遠因固為紹沐西漢《太史公書》的遺風,但其近因則很可能是模仿韓國古代三國時期的各類「記/集」而來。而當中《日本書紀》又尤以係模仿百濟國的書記最有可能,蓋日本以百濟為與國且雙方海上交通亦甚近便故也。

2021年5月18日 星期二

穢多猜想與忠臣穢名

2021年05月18日撰稿
尚待驗證
日本現代的部落民、被差別部落,與歷史上的「穢多」、「非人」有關。這些人群被擠壓到社會最底層,備受歧視。不過,部落民似乎保留了一些日本傳統的文化藝術,形式上頗為高階。又,部落民的分布也以本州中、西部為主,本州北部反而沒有部落民,非常奇怪,似乎部落民起初是由日本社會核心地帶自體分化出來的。因此愚頗疑穢多的源頭和大和王權進據古京都地區時的政權代嬗過程有關(其過程,參:村井康彥[著]、呂靈芝[譯]《探尋日本古代國家的原貌》,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9月,ISBN:9787520159951),很可能是出雲朝(邪馬台國)投降禪讓給大和王權後,古京都地區仍有一些忠於出雲朝的舊諸侯違命繼續反抗大和王權,抗爭失敗乃遂見劃作底層賤民。不過前述的猜想,尚無從尋得史料作證,姑錄備,權札之曰「穢多猜想」。

「穢多猜想」的本旨,即設問:「穢多是否有著遠古出雲朝的貴族起源?」此題待考。不過日本史上,忠臣穢名,實有其例,不知道前後兩者間是否確有因果?參:鄭學稼《日本史(一)》,1985年10月再版,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第148葉~第149葉:「道鏡專權後……神護景雲三年(七六九)太宰府主神阿曾麻呂,為媚道鏡,假八幡大神意,上奏:神欲道鏡即皇位,使天下平。天皇特敕和氣清麻呂往宇佐八幡求神教。道鏡以利竊誘清麻呂,清麻呂不聽,覆命時奏云:『大神託言,我國家開闢以來,君臣分定,今也道鏡無道,輒望神器,是以神靈怒不歆其祈,天皇必立皇緒,早除無道之人』天皇默然,道鏡大怒,貶清麻呂為因幡員外介,後又詔改其姓名為別部穢麻呂,流大隅,姊法均尼流備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