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顯示具有 生活(藏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生活(藏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6月1日 星期六

字畫和卷軸的個人收藏建議

2024年06月01日撰記
昨承暉先生囑代應一長者之請,今草成建議1篇,存底露記如次。

〈字畫和卷軸的個人收藏建議〉

字畫和卷軸是傳統文人私下酬唱往還的精品,蘊含了寫實脫塵、枕流漱石的逸趣。字畫和卷軸作為個人小品式的收藏,當側重於其私密性、藝術性和精神性,來規劃適合於收藏家自身境界的收納方式。

字畫和卷軸在欣賞時需要展開,字畫通常是是直立垂掛,卷軸則多半是平放鋪設;欣賞後,字畫和卷軸需要予以適當收納,才能達到紙壽千年、永久保存的理想效果。

為了避免字畫和卷軸受到不可逆的傷害,收納環境的設計要考慮到如下幾點:

一、兼顧經濟節約和功能需求:
收納方式要符合個人的財務限制式,不可過度,以免嗜好尾大不掉。最好是在家中設置一間固定的獨立房間作為欣賞室,欣賞字畫和卷軸的活動盡量聚集在欣賞室裡面舉行。所有對字畫和卷軸所做的保護措施也都侷限在改善欣賞室一處即可,不用將整個家居空間全都改造成博物館環境。

欣賞室裡面,需訂製一些家具,以完善欣賞活動的功能需求:
(1)收納櫃:收納櫃採封閉式,可採用有玻璃視窗的櫃門。
(2)展示立架和吊繩:用以欣賞字畫。
(3)展示桌或展示檯:用以欣賞卷軸。
(4)耗材盒或耗材櫃:收存無酸耗材、簡易維護或簡易清潔工具。
(5)椅子。

二、避免光害:
長期光照會導致紙質表面出現酸化並產生褐班,因此要注意下列幾點:
(1)欣賞室的照明需更改為LED燈具。窗戶換裝為氣密窗,窗戶內側加貼隔熱膜和加裝片狀窗簾(勿用百頁窗簾),以降低紫外線照射的危害。
(2)每次欣賞活動結束之後,都需關閉LED照明、緊閉窗戶和拉下窗簾,排除全部的光源。

三、避免蟲害:
紙質品須避免蠹蟲、蟑螂啃食,去除蟲體和食物源,因此要注意下列幾點:
(1)欣賞室禁止飲食,不可喝水、吃零食、用餐。
(2)欣賞室禁止種植盆栽。
(3)欣賞室禁止飼養寵物(包含魚缸)。
(4)欣賞室進門後,地面放置一小塊黏塵版,去除灰塵。欣賞室地面不鋪設地毯,避免灰塵堆積。灰塵內可能夾雜有蟲卵或微型食物顆粒。
(5)欣賞室在不使用的時候,平時需保持門窗緊閉狀態。門底可以加裝門刷,讓灰塵更不易進入。
(6)欣賞室的櫃子內,以及櫃頂,放置數量不等的益避寧防蟲片(限用威滅牌柑橘口味)。禁止放置樟腦丸(無論是天然樟腦丸或化學萘丸都禁止使用),也禁用「非奈丸」,因為這兩者在密閉空間內都會導致人體嚴重不適。益避寧防蟲片也只能選用威滅牌柑橘口味的,其他口味放久了聞起來也會讓人很不舒服。益避寧防蟲片約3~6個月更換一次。

四、避免水氣:
水分是滋生蠹蟲、蟑螂的食物源,也同時會干擾字畫和卷軸本身的穩定性。字畫和卷軸本身的材質是紙質、木質、布質、膠質的複合結構,這些材質都含有一部分比例的水分,水分過乾會導致紙質龜裂,水分過高會導致發霉和蟲蛀。台灣為海島、溪流、山區居多的地形,又較為多雨潮濕,所以要考慮的是水分過多,反倒不用顧及水分過少的問題。又,紙質品的博物館等級典藏標準是溫度控制在攝氏18~22度、相對溼度控制在45%~55%。不過一般住宅做個人式的欣賞室,實難達到,但可以退而求其次。因此要注意下列幾點:
(1)平常緊閉欣賞室的門窗。
(2)下雨天的時候用除濕機進行1~2小時的除濕;欣賞室除了拖地、濕布擦拭櫥櫃之外,都不要帶進任何的自來水、飲用水和飲料。
(3)在櫃子裏面放置幾包活性碳竹炭包吸收水氣,大約3個月更換一次,換下的活性碳竹炭包曬太陽後還能夠重複利用。
(4)欣賞室的外牆和天花板需進行必要的防漏、壁癌處理。

五、防霉:
紙質品要永久保存,必須設法降低發霉的機會。黴菌等微生物大約在攝氏零下12度、13度左右才會死亡,故只需注意保持與黴菌和平共存即可,無須過度處理,因此要注意下列幾點:
(1)發霉的字畫和卷軸要用密封袋包裝,移出欣賞室,進行物理隔離。最好送請專業文物修復師修繕。
(2)欣賞室平時保持密閉,以及斟酌運用冷氣機和除濕機維護空調環境,保持乾燥。
(3)欣賞室的櫃子內、外,一旦發現有發霉情形,櫃體表面和格子內面要用酒精擦拭,清除霉斑(霉斑只能清除大部分,無法完全清除)。

六、避免災害:
欣賞室的電源線(含插座)、電話線需進行必要的檢查和整理,財力容許的話請水電師傅來調整簡化線路、廢除冗贅線路。線路和插座盡量遠離木質櫃的旁邊。欣賞室裡面除了開啟照明燈具、冷氣機、除濕機以及掃拖地機器人之外,不要連接電器、手機充電、使用電風扇(電風扇會吹跑字畫和卷軸,有可能造成紙張受損,電風扇也較易引發火災)、用電磁爐煮小火鍋、用電熱瓶煮開水。冷氣機、除濕機要定期清洗濾網(約6個月~12個月清洗1次)。欣賞活動結束後要隨手關閉照明、空調設備等全部的電力設備和電源開關。

七、防盜:
欣賞室如果收藏名貴字畫和卷軸,則房門或收藏櫃需上鎖,也可以購買簡易保險箱上鎖加強保護。現在監視器材也很便宜、容易自行購買架設,財力允許的話,可以安裝監視器,隨時進行雲端遠距監控。

八、藏品維護整理:
字畫和卷軸的數量稍多的話,可以考慮是否逐件編號、列清單、註記收納櫃位和來源資訊(如:始收日期、購價、重要特徵……等等)進行簡易管理。藏品本身要注意是否發霉、開裂破損、剝落鬆脫、變色、酸化(褐斑)、蟲蛀,嚴重者可隔離、選件送修或者乾脆放棄淘汰。

字畫和卷軸只有在欣賞的時候舒展,平時收納狀態則要捲收,盡量不要摺疊。捲收的弧度不要捲幅過小,而應該捲得寬些,讓字畫和卷軸的收捲弧度不至於讓紙面容易剝落、龜裂、發皺,捲幅過小很容易讓紙張產生卷曲慣性,反而無法再次舒展平張開來。

重要的字畫和卷軸可以選件送請專業文物修復師訂製「太卷」,提高收納的品質。普通的字畫和卷軸可以去「穩納」、「捷登」等文物耗材廠商的網站瀏覽酌量購買無酸列印紙、無酸紙盒、無酸地圖保存紙夾、無酸膠帶、無酸捲筒,對字畫和卷軸做必要的區隔、裝盒和標示後再放進收納櫃中保存。

九、自我管理:
欣賞字畫和卷軸的時候,需做好自我要求,堅持下列幾點:
(1)只在欣賞室內舒展字畫和卷軸。
(2)欣賞時,進入欣賞室的所有人都要配戴口罩和棉手套。
(3)欣賞室內嚴禁飲食。
(4)即使家中使用空間不足,絕不將欣賞室當作臨時儲藏室使用,做好分流。
(5)貴精不貴多,不濫收字畫和卷軸,堅持只保留符合收藏者所設固定標準的物件,也不購買單價過於高昂超出個人財力所能的物件。
(6)無論如何,禁止讓任何寵物進入欣賞室。年齡過小的嬰幼兒,也都斟酌考慮禁止進入,以免嬰幼兒碰掉物件造成誤傷。
(7)打火機、易燃物品(香菸、雪茄等)不帶入欣賞室。
(8)不在欣賞室內進行手機充電。

2021年6月5日 星期六

記得《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

2021年06月05日記
小時候爺爺家中藏有《辭海》一本,書末附註我國政區清單,以縣繫省,以旗囑盟,極為難得。年齡稍長,返鄉省親時常乘便抄錄備覽,可惜月旦遷延遺失筆記冊,祖父歸道山之頃亦未及保存舊書櫃,有點遺憾。

上週因緣另得《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乙冊(商務印書館,民國49年6月臺一版),初不以為意,草閱乃發覺附錄有「行政區域表」,係據民國36年11月商務印書館出版、西華內政部主編之〈中華民國行政區域簡表〉(第11版)因改而成,所開縣、旗允與曩昔《辭海》略同,內容或且更近詳實,心下頗有樂不失蜀之慨。特為茲記。

2020年6月28日 星期日

廉價奢藏(2):值得珍藏的書法彩色圖板

系列文《1、[2]》

2020年06月28日撰稿
2020年07月18日增補
看汪檔多少會看到一些舊時用語,譬如「嗜好」二字,說人有嗜好時指的意思類似「縱欲於某個領域的興趣、對某個領域的事物喜歡得非常陶醉」,意義上未必全為負面。惟愚於躉選史籍,嗜好既深,便不知係我庋書,抑書擁我了。

收藏之餘,順道囤些周邊產品,亦屬事理自然,無止境。介紹現代書法史的名家當推陳振濂先生,氏著《民國書法》、《書法學學科研究》、《中國書法發展史》、《中國書法理論史》、《書法美學與批判十六講》、《日本書法史》,洋洋灑灑。限於屋舍1間,予只敢貪看清單,不敢多收。

因緣際會,家中進存現代書法家吳吉晃先生手澤數紙,閒暇時偶一取閱,隨其筆韻而行,頗覺神清氣爽。至若古人書法,拜高科技彩色複印之賜,亦得諸數件,寓目養心。余所喜者乃形體飄逸而易於辨識字跡的名帖,計開:

(1)曾錦炎《鳥蟲書通考》,2014年6月,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9787532641512

(2)房弘毅(主編)、李逸峰(註釋)《秦石鼓文(十鼓全拓片本)》,2014年2月,新時代出版社,ISBN:9787504220356

(3)《王羲之蘭亭序》,2013年7月1版2刷,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ISBN:9787534033568)

(4)《王羲之十七帖》,2018年4月1版6刷,湖北美術出版社,ISBN:9787539469744

(5)《好大王碑》,2019年8月,江西美術出版社,ISBN:9787548072522

(6)《蘇軾《寒食詩帖》》,2007年6月,上海書畫出版社,ISBN:9787807255079

(7)《米芾 蜀素帖》,2016年12月,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ISBN:9787534054440

(8)《趙孟頫閑居賦 洛神賦》,2014年3月1版2刷,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ISBN:9787534033643

以上各冊,書值在人民幣25元至198元間,換算成新臺幣約乘以5倍到6倍間,亦可謂廉價奢藏之一趣矣!美不勝收。

藏書、買書、談書(6)

系列文《12345、[6]》

2020年06月28日撰稿
2020年07月09日增補
有些冊子沒有收集到,甚至忘了書名而無從查找,頗為遺憾。不過沒有遺憾就稱不上完整的人生了,倒該算是一喜吧。以下就稍微記記那幾本的書況,留作紀念。

(1)《奇門遁甲》1本
20年前曾在臺北市「三民書局」見過該書,紅皮,要價新臺幣1,000元,過於昂貴而作罷。已經忘記作者的姓名,但記得其作者敘以書中案例皆引周朝史事取證,並聲稱金史藝文志曰「子不語怪力亂神」乃默於無所知之事而非謂逕直排斥鬼神云。雖然金史本無藝文志,不過我至今仍頗好奇原作者是如何鋪排周代史寔扭轉乾坤的?

(2)中醫奇書1本
10年前曾在台北縣中和市「一全書局」見過該書,要價約新臺幣600元至800元,因躊躇過久而錯過。其作者敘以乘船過渡時,與同舟人沉吟醫理,皆家傳秘驗神效帖。止記得一個方子,略謂夫妻雲雨時,切莫因小兒嚎索即以母乳哺之,否則嬰孩必生大病。可惜我已忘卻書名,不曉得該如何再去找尋。

(3)《匈奴史論》1本
囊中藏有劉學銚先生所著《鮮卑史論》,但缺另1本《匈奴史論》。25年前常逛臺北市立圖書館(總圖書館),架上《匈奴史論》每令我愛不釋手。1年前曾在「露天」網站見到標售二手書1本,要價新臺幣998元,可惜我沒有露天的帳號,且沒幾天就結標賣出,只能嘆惜。

(4)《羅馬道路與羅馬社會》1本
作者為馮定雄,2012年9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ISBN:9787516113813。6年前曾在「三民書局」網站瞥見書目僅餘1本庫存,當時私以為《羅馬人的故事》塩野七生已盡數引用名家所談,羅馬道路方面的相關內容自無所遺漏,故不重複購置。現在回想,殊為不智。不過按照經驗法則,大陸書刊出版後約3年內即會售罄,絕版之書自不用太過執著於懷。

(5)《曹丕傳》1本
20多年前曾於臺北市的「公館舊書城」二手書店看見過,深綠皮。當年以為曹操、曹植的傳記才值得閱讀,曹丕則一點意思也沒有。如今回想起來,滿替曩歲的自己感到啞然失笑的。該書作者大抵為國故學究型的大人物,惟予已無任何可追緬的線索了。

(6)《太平天國史》1本
健公嘗謂,民國38年政府撤退來台,許多大學教授逃避國難,到台灣時因大學教職僧多粥少,只得降一求之,轉往各地高中(高等中學、高級中學)任教,致仕後或將畢生藏書捐贈給校內圖書館。以故台灣各地的老中學裡面仍收藏不少珍稀史籍,多為民國30年代上旬在大陸印行的寶貝,由於只限在學的中學生借閱,所以流通不廣且各大學圖書館亦甚罕有。約25年前余學生時期曾在師大附中圖書館見過《太平天國史》1本,深綠皮,乍看以三民主義為太平天國事寔作解,至為突兀,然筆鋒頗健,乃不可多得的佳餚。是書如今或仍在架上也說不定?

就先擱筆吧,省心。

2020年6月27日 星期六

略記《計部奏疏》2種

2020年06月27日撰稿
以《計部奏疏》為題名的古籍,知有兩部,均為明人著作。計部即戶部,史上曾否他人主戶計者嘗撰過異部《計部奏疏》?莫須有,不可考。

一係汪應蛟所撰《計部奏疏》4卷,此書流傳稍廣。汪應蛟尚存《海防奏疏》2卷、《撫畿奏疏》10卷、《古今彝語》12卷、《中詮》、《蜀語》等書傳世。今人趙振鐸倚《蜀語》治成《中上古蜀語考論》(ISBN:9787101122879)一書,私心甚盼來日得將趙著納入彀中。

一係李起元所撰《計部奏疏》10卷,2007年6月由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出版,目前在大台北仍甚稀罕,愚幸得而饗友。據是書鄭偉章〈影印《計部奏疏》說明〉乙文所云,《計部奏疏》實以《計部奏議》10卷為底參酌《南和縣志》3種(康熙、乾隆、光緒3朝各1種)校成,故其題名本作《計部奏議》。

2022年07月23日補記
元先生嘗謂,略以:
一、汪應蛟氏撰《計部奏疏》所記為明熙宗天啟朝事錄。
一、李起元氏撰《計部奏議》所記為明末閱歷。
一、明代任戶部尚書者多,遺文題冊各不相同,未必皆標以《計疏》傳世,容或散諸戶相個人文集,需一一探詳。
一、戶計要項,前人稍有迻錄,載入《皇明經世文編》,甘旨允備。惟苛細之資則仍應遍案另究,方得具檢史文。

2019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藏書、買書、談書(5)

系列文《1234、[5]、6

2019年11月16日撰稿
藏書最願全帙成編,缺一不可。然亦有書籍因筆力參差,最終只得收其上冊、屏退下冊者。套書輯次或僅2冊,常見作法係聯為上、下冊,此際多恐是否缺了中冊。套書輯次或共3冊,編作上、中、下冊有諸,卻也有編作第一、二、三冊致令人不知伊於何底?

自中況味,極麻煩的情形則乃愈而進階,每不留心即使架上書缺有間,且無覺察。如:

一、單行本乍似絕無僅有,乃又生別冊附麗。
(1)
王仲孚《中國上古史專題研究》,1996年12月,五南,ISBN:9789571112909
王仲孚《中國上古史論文集第二本》,2004年12月,蘭臺,ISBN:9789867626172。〈代序〉第1葉注1說明第一本即《中國上古史專題研究》,兩本書名略異。

(2)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1983年,聯經,ISBN:9570812982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第二集》,1990年,聯經,ISBN:9789570804850

(3)
唐端正《先秦諸子論叢》,東大,1981年5月
唐端正《先秦諸子論叢(續編)》,東大,1983年4月

(4)
郭永秉《古文字與古文獻論集》,2011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ISBN:9787532551804
郭永秉《古文字與古文獻論集續編》,2015年8月,上海古籍出版社,ISBN:9787532576326

(5)
袁冀《補文淵閣四庫全書之元人別集》,2009年7月初版再刷,文史哲,ISBN:9789575498634。國公於〈跋〉裡言明:「楊訥、李曉明兩位先生,所編『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遺』……所補之元人別集,與拙作並無重複。」故知楊、李《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遺》亦當一并看詳。
袁冀《文淵閣四庫全書元人別集補遺續》,2016年9月,文史哲,ISBN:9789863143314

(6)
周開慶《民國四川史事》,1969年11月,臺灣商務印書館
周開慶《民國四川史事續集》,1976年12月,四川文獻雜誌社

(7)
余太山《嚈噠史研究》,1986年9月,齊魯書社,書號:11206‧114。附錄3篇。
余太山《嚈噠史研究》,2012年1月,商務印書館,ISBN:9787100084918。附卷2篇。
此2書正文大致相仿,但1986年版的附錄與2012年版的附卷則不同,兩者合計5篇文章均甚具參考性。

(8)
楊富學《回鶻學譯文集》
楊富學《回鶻學譯文集新編》,2015年5月,甘肅教育出版社,ISBN:9787542334596
限於手邊止存新編而無本集,雙方異同云何?愚毋得而知。網路上可檢索到書評1份:馮小琴、金琰〈采他山之石 築學術津梁——讀楊富學《回鶻學譯文集》及其續編〉,敦煌研究2018年05期。日後倘覓得本集與書評,自當細閱。

二、上下冊以外,猶繼進第三冊貂續壓軸之作。
(1)
章羣《唐史》,1978年6月4版,華岡。書收第一冊、第二冊合刊,易誤人已然悉數完璧之感。
章羣《唐史(三)》,1980年12月,華岡。

(2)
許師慎《有關清史稿編印經過及各方意見彙編(上冊)》,1979年4月,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版權頁註明:「全二冊」。
許師慎《有關清史稿編印經過及各方意見彙編(下冊)》,1979年4月,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版權頁註明:「全二冊」。
許師慎《有關清史稿編印經過及各方意見彙編(第三編)》,1990年12月,國史館。

三、作者不同但須併聯對照,方稱完整。
(1)
巴布爾(原著)、王治來(譯),《巴布爾回憶錄》,ISBN:9787100018586
米爾咱‧海答兒(原著)、王治來(譯),《賴世德史》,ISBN:9787532568925
沙─馬赫穆德‧楚刺思(原著),魏良弢、萬雪玉(合譯),《編年史》,ISBN:9787100168267

*、此外,另外尚有拍案叫絕、撫掌稱失的無奈情形,蓋作者本欲撰述套書,終於虎頭蛇尾,沒能完成拼圖。
(1)
張金龍《北魏政治史(一)
張金龍《北魏政治史(二)
張金龍《北魏政治史(三)
張金龍《北魏政治史(四)
張金龍《北魏政治史(五)
張金龍《北魏政治史(六)
張金龍《北魏政治史(七)
張金龍《北魏政治史(八)
張金龍《北魏政治史(九)
該書原定全10冊,惟總未見第(十)冊刊行,予頗遺憾。

(2)
陳木杉《從函電史料觀汪精衛檔案中的史事與人物新探(一)》,1997年9月,臺灣學生書局,ISBN:9571508276
陳氏曾印行《從函電史料觀抗戰時期的蔣汪關係》(1995年2月)《從函電史料觀抗戰時期汪精衛集團治粵梗概》(1996年9月),1997年9月追加此書《從函電史料觀汪精衛檔案中的史事與人物新探(一)》,可知作者計畫擴大研討相關課題寫成(二)、(三)……等冊,可惜迄今查無續作問世,實引諸人間無限悵然。

2019年11月12日 星期二

藏書、買書、談書(4)

系列文《123、[4]、56

2019年11月12日撰稿
按照我個人的記憶和聽聞所及,據說大臺北地區最早的二手書是聚集在臺北市牯嶺街擺攤販賣的,集散了1949年以降從大陸逃難撤來的老書和史料,不過此段時期我本人並未經歷過。臺北市牯嶺街的書攤慢慢散去後,一部份轉往了臺北市的光華商場;1996年至2000年時候的光華商場位於光華陸橋下方,上層賣電腦和遊戲產品,下層的最末段則有幾家二手書店;到了2006年光華陸橋拆除前夕,二手書店已沒落到只剩1家。

約1996年至1997年許,臺北縣永和市的「智光商職」(新北市永和區中正路100號)學校對面附近有一間「金石堂」門市,2層樓,我當時年紀還小,常在店內看書見到喜歡的,想說抄一下書名和出版資訊,好記得下次帶錢來買,卻每每被店員阻止。以前的人經營理念較為保守,阻止的理由是怕客人抄了出版社電話,跑去上游買更便宜,書店門市就沒生意可做。總看他們的生意很好,但不知何故,到2005年左右該店面已兩度熄燈。後來大概是在2017年,我又發現金石堂在稍遠的「福臨天廈」大樓地下室開設「永和店」門市,甚喜,址設:新北市永和區中正路312號B1,氣氛很好,書籍、地球儀、抱枕、腳踏車都有售,可以隨意用手機拍照,店員早已司空見慣。可惜因租約到期,復於2018年3月4日結束門市,永和一帶再次成為沒有大型書店的地方。

2002年至2004年,我在台灣的中南部遊歷,因此在高雄火車站附近覓得唯一的1間二手書店,店面較小;因我買書買得勤,不多久好書便被我掏盡,老闆似乎順勢轉型為小藝品店,之後高雄火車站我就找不到哪可以買二手書了。同時,台中火車站附近則有大型書店「五南圖書」,書種豐富、飾物繁多,迄今(2019年11月)屹立不搖。

2007年以後,我較常去的書店集中於大臺北南區,有幾個好去處:
(1)臺北火車站
臺北市重慶南路為大型書店聚集的群落,圖書品項豐富的書店計有:天龍書店、世界書局、金石堂「城中店」(2018年6月24日結束門市)、商務印書館(2019年5月25日結束門市)、三民書局、黎明書局、建弘書局(報載2019年9月22日結束門市)、墊腳石書店。重慶南路附近小巷子裡面則有一家二手書店叫做「阿維的書店」,老闆很幽默,喜歡和顧客玩小遊戲便宜賣書。
(2)臺北市公館
臺北市公館一帶,2005年、2006年左右,記得本來有1間大型書店「聯經文化」的門市,但稍晚即不見蹤影。此外公館多為二手書店,2016年許,還可以見到「公館舊書城」(養著一隻白胖胖的兔子)與「胡思」(店內可以點杯咖啡小憩一下)2家,現(2019年11月)亦已不在了,仍還持續經營的是「雅舍」、「茉莉」、「古今書廊」。「雅舍」的門市由1間擴展成2間,書價頗便宜。「茉莉」一開始是賣二手書,後逐漸轉型成賣二手影音產品的樣子。「古今書廊」為重要的店鋪,除了二手書也兼流通現代史第一手史料。從公館往台電大樓走去,沿途有大型書店「政大書城」,約6、7年前結束了門市;另外還有1家「山外」獨立書店,店面位於地下室,老闆選書功力精到,文、史、哲、宗教方面的書籍均為上乘,愚每需攜新臺幣2,000元以上方敢赴往。
(3)臺北市古亭
臺北市古亭一帶,有一間獨立書店「問津堂」,店面寬敞,極為雅致,書籍以大陸簡體書為主,2011年至2013年間余多往問津。2013年底熄燈,遂少一去處。另一間「書寶」二手書店,與問津堂同期關閉實體店面,不過書寶現(2019年11月)仍維持著網路通路。
(4)臺北市建國南路
「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對面,有一家二手書店名為「古原軒書店」,裏頭可購得許多老版套書,如中國戰爭全史之類。該店今亦猶在,值得慶賀。
(5)新北市中、永和
臺北縣中和市即今新北市中和區,南勢角觀光夜市內藏了1家二手書店,無商號名稱,乃我所見過最便宜的二手書店,架上古籍不少。老闆甚為愛重讀書人,其女為公務員贊助渠父的店面,經久不支,終於在2、3年前關閉。新北市中和區「華夏工專」學校附近小巷中另棲身一家老書局「廣文書局」,址設:新北市中和區華新街113巷2弄8號,廣文書局舊版頗多,去年(2018年)中仍見營業,店主和店員為慈祥老者,氣質典雅中和,可謂天人。新北市永和區,「雅博客」二手書店近2、3年來在八二三紀念公園(舊名:四號公園)開設了「永安」門市,店內除了能喝咖啡之外,還有一個小庭院可以看看風景。新北市新店區也差不多是近2、3年來,「知道了」二手書店從北宜路1段搬到了「新店花市」(安和路2段),書種多、內容佳、價格公道,據老闆說其書籍除了在門市販賣,批發範圍還遠至嘉義,蓋當地有不少小店的二手書源係由「知道了」支援供應。

以上所述,僅包括我淺薄的視野所及,難窺全貌。意者建議自行參閱以下幾本,方可對大臺北的書肆環境獲得更深入的瞭解:
一、黃開禮《書街舊事:從府前街、本町通到重慶南路》,2017年5月,時報出版,ISBN:9789571369853
二、李志銘《1945.2005半世紀舊書況味》,2005年5月1版2刷,群學出版,ISBN:9868107601
三、鄭絜心(等3人合著)《二手書店的旅行》,2011年5月,城邦文化,ISBN:9789861992877
四、逯耀東、周玉山(主編)《三民書局五十年》,2003年7月,三民書局,ISBN:ISBN:9789571438641;周玉山(主編)《三民書局六十年》,2013年5月,三民書局,ISBN:ISBN:9789571457949

2019年4月28日 星期日

廉價奢藏(1):陞官圖和劉易斯棋

系列文《[1]、2

2019年04月28日撰稿
2019年07月28日潤稿
研究歷史難免會碰觸到些小玩意,讓人起心動念投入蒐集,新增又一樁嗜好自娛擾,只得想方設法摸索出一套廉價奢華的土法子。比如說古人的飲食,吃的、喝的是什麼?總不能天天都摹仿禪案喫入本心吧!更何況我走的是印度教、薩滿文化和新世紀運動的路線。飲食文化史方面可參陸耀東先生的著作,倘想便宜地充一充迎茶送湯的收藏行家,建議選購氏著《肚大能容:中國飲食文化散記》、《寒夜客來︰中國飲食文化散記之二》、宮崎正勝《你不可不知的日本飲食史》、忽思慧《飲膳正要》等冊布置架上,入門沒有太大的阻礙。

記得小時候聯合報副刊某文報導過清季民間玩的一種遊戲,名喚「陞官圖」,圖式是方形的迴路,擺在桌上或地上都能進行,擲起骰子比大富翁遊戲還有趣。張心齋先生也嘗好此道,《幽夢影》(張潮,文津出版社1991年11月印本,ISBN:9576680042)第73面撰曰:「擲陞官圖。所重在德。所忌在贓。何一登仕版。輒與之相反耶。」總之我的童年一段愉快光景就是兄弟倆一塊坐地陞官,可惜後來報紙沒保存好,丟失了。不過上天有成人之美,卜永堅先生後來刊發《遊戲官場:陞官圖與中國官制文化》(2010年7月,中華書局,ISBN:9789628931750),內容比報刊寫得更加精審,事不三待,以此買了2份囤著。本打算一份收藏、另一份剪下紙樣拿來回味,惟展閱數頁後傾刻翻悔,捨不得。蓋《遊戲官場》一書除了介紹陞官圖的玩法外,並且詳盡交代清代的官制,頗增文士的閒情逸致。

此外尚有一本書的寫法也是同樣手筆,【美國】Nancy Marie Brown(著)、趙越(譯)《象牙維京人:劉易斯棋中的北歐歷史與神話》(2018年2月,三聯書店,ISBN:9787108061386)。原作者可謂博學多聞之至,講授內容橫跨8世紀到20世紀,包羅了阿拉伯、挪威、冰島、丹麥等地相關的史事。較為遺憾的是沒有附錄劉易斯棋(The Lewis Chess)的棋盤圖,各子的行動規則未闢專章解說,無法依樣畫葫蘆試玩。手邊還有一本專談中國象棋史的書,紅皮,不知道塞哪去了,印象中裏面繪有三國象棋、七國象棋的圖譜,得空再來找找。

2019年3月30日 星期六

研究西藏史該買哪些書?

2019年03月30日撰稿
研究西藏史該買哪些書?自當以基本史料為起手式。除了耳熟能詳的《紅史》和《新紅史》外,還有哪些?很令人振奮的消息是又有一整批西藏史料套裝譯進了,東風俱備,只缺一個單位的房子。以下是我素寐以求的書目,囤積不得,至少開個夢幻清單自我滿足一下吧:

一、古人專著
(1)蔡巴‧貢噶多吉,《紅史》,2016年03月,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ISBN:9787507838589

(2)班欽索南查(原著)、黃顥(譯),《新紅史》,2006年05月,大千,ISBN:9789574471027

(3)根敦瓊培(原著)、浦文成(譯),《白史》,2005年08月,大千,ISBN:9789574470754

(4)廓諾‧迅魯伯(原著)、郭和卿(譯),《青史》,2003年07月,西藏人民出版社,ISBN:9787223014038

(5)巴臥‧祖拉陳瓦,《賢者喜宴》,2017年11月,青海人民出版社,ISBN:9787225053028

(6)索南堅贊(原著),劉立千(譯),《西藏王統記》,2016年03月,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ISBN:9787507838565

(7)五世達賴喇嘛,《西藏王臣記》,2016年03月,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ISBN:9787507838596

二、佛教史
(1)布頓,《布頓佛教史》,2017年11月,青海人民出版社,ISBN:9787225052823

(2)格西‧根登洛珠(原著)、嘎‧達哇才仁(譯),《哲蚌教法史》,2017年10月,中國藏學出版社,ISBN:9787802539648

三、薩迦系
(1)阿旺貢噶索南(原著)、陳慶英(譯),《薩迦世系史》,2016年03月,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ISBN:9787507838572。此書尚有藏文《薩迦世系史續篇》、《薩迦世系史二續》的本子待譯。

(2)達倉宗巴,《漢藏史集》,2017年11月,青海人民出版社,ISBN:9787225054087

四、格魯系
(1)第悉‧桑結嘉措,《格魯派教法史:黃琉璃寶鑒》,2009年10月,西藏人民出版社,ISBN:9787223025744

(2)智觀巴‧貢卻乎丹巴繞吉,《安多政教史》,2017年11月,青海人民出版社,ISBN:9787225054070

五、覺囊系
(1)阿旺洛追紮巴,《覺囊派教法史》,2017年11月,青海人民出版社,ISBN:9787225052816

六、法制史
(1)周潤年、喜饒尼瑪(合著),《藏族古代法典譯釋考》,2017年05月,青海人民出版社,ISBN:9787225052908

以上是已有中譯本的集子。若擴及沒有譯介的藏語或外語史料,則會包括更多古籍,意者請詳:彭清深〈藏學重要文獻史料述評〉,收入《圖書與情報》1996年01期,逐字稿見「中國社會科學網」的「學者書單」所附網址:

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藏書、買書、談書(3)

系列文《12、[3]、456

2018年12月10日撰稿
愛書人最怕的是灰塵、黴菌和蠹蟲,以及永無止盡的慾望。慾望竟生,已無可悔。灰塵與黴菌止須勤勞拂拭即可,無甚大礙。比較麻煩的是蠹蟲,他們自由自在慣了,對紙張也和我等一樣有著強烈的情懷──只不過人們重視的是精神食糧,蟲子則更偏好填飽肚子。

由於大臺北的環境較潮濕,公園、郊山、親水河岸的分布頻率也較高,所以防蟲只能是防君子。我自己書藏碰過的蟲子有幾種:衣魚、衣蛾、蜚蠊、不知名的小蠹蟲,大概就這4、5種。最討厭的就屬衣魚跟蜚蠊了,動作迅速又啃咬力強。幾經思索和實驗,大致上居家防蟲之法,歸納如下:

(1)多買現代刊印的書籍
20、21世紀是工業化的時代,紙張與書籍的製造採用流水線程,缺點是紙質的纖維線條為單一方向,較不如古法為多方向混亂無序者來得耐用。但好處是工業化造紙常添加化學品,對蠹蟲而言毒性很強,一整排現代書擺開來擴散的濃郁味道,蠹蟲常卻步不敢恭維。蒐集基礎的第一手史料時,只要內容相同,當以現代印本為優先,放棄30、40年前的冊子。重要的古舊本子則可以夾雜在現代書堆裡面,利用化學品的毒氛來阻撓蟲子的侵襲。

(2)封閉房門與櫃子櫥窗
關閉藏書房間的門窗,能夠有效減少灰塵與水氣的進入,降低書籍長蟲的機會,書櫃的木門或玻璃窗也最好隨時以緊閉為原則。灰塵與水氣如果用放大鏡來看,都包括了不少微小的食物微粒與小水滴,對蠹蟲來說是很好的營養源。所以盡量保持藏書空間的密閉性,對長期保存書籍而言是很有助益的。

(3)使用除蟲片與除溼工具
如果只是封閉藏書空間,而沒有相應的措施,書籍悶久了還是會遭到蟲子們的青睞。只要有水氣就很麻煩,紙張不只會長蟲,還會發霉、濕潤化。在大雨過後或颱風過後,應該使用除溼機除溼個30~120分鐘,讓室內的相對濕度回穩。此外,書籍集中的房間或密閉櫃也應該擺放除蟲片並定期更換。除蟲片的選購,建議不要使用樟腦丸(萘丸),因為市售樟腦丸多半是化學製造,而且即使是天然的也據說對有蠶豆症的人不好。非萘丸雖說是常見的替代品,但經實測僅適用於通風處,放在室內或密閉櫃中不消半小時人就受不了了,味道很重且身體會很難受。我個人頗滿意的是益避寧除蟲片,效果上可盡量壓制蠹蟲的體積和數量,無論是蟲卵、幼蟲或成蟲,都頗收功效。

(4)記得向蟲子說謝謝
其實蠹蟲本來的生活環境就是大自然,例如蜚蠊原本棲息在森林底層專門轉化落葉、腐肉為營養的糞土。人類將大自然改建為都市叢林導致蟲子們失去了家園,無奈廁身於下水道、房屋角落中,餓昏了就加減啃個書報。以衣魚來說他們也知道現代書的紙質很毒,所以比較喜歡吃A4紙和報紙。蜚蠊則是有義大利麵吃的話就不太願意咬書,尤其是石磨的麵口感最佳,懂得挑食。《齊瑞爾訊息:重返列木里亞》(Fred Sterling著,林瑞堂譯,2011年11月,生命潛龍,ISBN:9789866323386)第242頁~第243頁:「昆蟲交織(insect weave)……儘管牠們或許不甚受人歡迎,但是昆蟲最初的存在,對於發展中的植物扮演了關鍵角色。……昆蟲交織另一個最可怕的例子就是──蟑螂。蟑螂所具備的重生系統幾乎是完美的。因此,牠的能量能夠適應任何有助於進化的事物。……牠對擴散植物粒子的後代有相當大的貢獻,因此蟑螂具有相當珍貴的目的。……在早期列木里亞時代,他們在你的世界相當風行,牠們也因為自身的工作而備受榮耀」。所以看到蟑螂的時候,請在內心跟牠們說聲謝謝,並給牠們公平的警告,讓牠們知道你想處理牠們了,趕快跑開吧!記得別吝於向蟲子說謝謝,久了牠們真的會開始配合你的,不知道為什麼。

2018年7月22日 星期日

買不起也用不了的土耳其史料

2018年07月22日撰稿
研究大不易,所以就轉作了收藏。本以為藏書算是簡單的差使,沒想到後面還牽扯著非常多的前、後置作業。書錢、書架、書房每一項的成本都讓人吃不消,傷透腦筋,更別提防塵、防蟲、防霉、防酸和防潮了。縮小蒐藏的範圍是個好辦法,不過那只是一開始時候的膚淺想法,等到一鑽下去,既專且精,就又別是一番苦滋味了。

以土耳其為例。如果「只」收藏土耳其歷史方面的書籍,應該不太會需要太多的空間吧。土耳其雖遠在西亞近東,但5年來出版界譯介了些佳作,書量上不多也不少,頗容作為收藏的標的。當中,從三民書局的網站初步來看,我個人覺得不錯的有幾本,如:
(1)吳興東,《土耳其史:歐亞十字路口上的國家》,三民書局,2014年11月,ISBN:9789571459714
(2)吳玉貴,《突厥汗國與隋唐關係史研究》,商務印書館,2017年11月,ISBN13:9787100138871
(3)朱振宏,《西突厥與隋朝關係史研究(581-617)》,稻鄉,2015年5月,ISBN:9789866078569
(4)徐黎麗,《突厥人變遷史研究》,2008年3月,ISBN:9787105091683
(5)【日本】塩野七生,《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三民書局,2017年3月,ISBN:9789571449845
(6)【土耳其】悉納.阿克辛《土耳其的崛起(1789年至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1月,ISBN:9787509798355
(7)王三義,《晚期奧斯曼帝國研究(1792-1918)》,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ISBN:9787516161937
(8)李秉忠,《土耳其民族國家建設和庫爾德問題的演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8月,ISBN:9787520103404

然而,仔細一想,前面那幾本還只是土耳其通史或專題研究的專著而已。若將原始史料納入,那又將是另外一批清單。土耳其歷史大要可以約略概估為:早期突厥、突厥汗國、塞爾柱、鄂圖曼、現代土耳其等5大部分。台灣能夠看到的土耳其史料集中譯本大多集中在早期突厥與突厥汗國兩個時段,像是:
(1)【法國】沙畹,《西突厥史料》,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年9月,ISBN:9787552012668。
(2)《東突厥史料》上、下2冊,新文豐,ISBN13:9789571709376
(3)岑仲勉,《突厥集史》上、下2冊,中華書局,2004年5月,ISBN:7-101-00184-X/K‧79
(4)吳玉貴,《突厥第二汗國漢文史料編年輯考》全3冊,中華書局,2009年12月,ISBN:9787101063295

要蒐羅塞爾柱土耳其或鄂圖曼土耳其的史料集就難了,非得去添購原文書。那些外文書都是大部頭的套裝,價格不俗,且通路不暢,多是買不起也用不了的一些珍貴材料。不過我的興趣主要在中國上古史,縱使無法收藏,心理上也較沒有過多的負擔。隨手抄錄一批書目,留個紀念:

(1)《奧斯曼帝國歷史的註釋年表 》全6冊
İsmail Hami Danişmend(著),《İzahlı Osmanlı Tarihi Kronolojisi》,DOĞU KÜTÜPHANESİ出版,2011年
人民幣2,999元,土耳其語
(2)《突厥語大辭典》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著),1917年土耳其第一版,奧斯曼帝國時期出版
人民幣19,999元,土耳其語
(3)《奧斯曼帝國醫學文獻歷史》全4冊
Ekmeleddin , Ramazan Şeşen, Gülcan Gündüz, M. Serdar Bekar(著),《Osmanlı Tıbbi Bilimler Literatürü Tarihi》,IRCICA(出版),2008年
人民幣1,899元,土耳其語
(4)《托普卡匹皇宮博物館》全6冊
並河萬里、高橋昭一(著),トプカプ宫殿博物馆全集刊行会(出版),1980年
人民幣2,600元,土耳其語
(5)《奧斯曼帝國紙幣目錄》
出版資訊不詳
孔夫子舊書網網址:http://book.kongfz.com/65769/786009144/
人民幣350元,土耳其語

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

藏書、買書、談書(2)

系列文《1、[2]、3456

2018年05月31日易稿
兩年前書肆上稍出些老書新翻,頗裨收藏補闕所需。例如薩伊德《東方主義》中譯即有立緒文化印行之20刷本(ISBN:9789578453722),封面底為淡粉紅色。是時適值思索何謂東方主義?旋於店架上看到新刊本,趕緊揣到手邊。《東方主義》實屬長銷書,印量驚人,分析20刷本其書出版項可知:
(1)民國89年9月,初版,1刷,1~ 4,000冊
(2)民國89年10月~104年11月,2版,1~19刷,1~15,800冊
(3)民國105年2月,2版,20刷,15,801~17,000冊
估計第20刷印了2,000冊,能以小小資本得其中1份在側,倍覺尊榮。

世上很有一些清末民初的本子,通常只在其他書刊的腳註中見人引用過,或是同好之間隱約相傳,從未看過原本。最近獲得極不容易的大好機會,總算一睹為快,例如莫東寅《東方研究史》(ISBN:9787513002042),係由知識產權出版社重排繁體字發行,收入該社「民國文存」叢書編號第54種。又如老上海民國時期滬市所出的普通文教書籍,像是《墨子新詮》之類的,偶在天龍書局碰到過足字重刊本,封面是淺藍色的,大陸方面按原樣翻刻,不過因為成套發售、總價比較昂貴,而且有更想要的寶貝,只能割予都下諸君子。

至若晚清吳式芬《封泥考略》(ISBN:9787534035487)之類一遇難求的奇貨,與其在書店駐足徘徊良久,不如直接去郵局提個款吧。《封泥考略》書前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的「出版說明」解釋得很清晰:
「《封泥考略》一書於光緒三十年(一九○四)在上海石印出版,原書版框高約一百八十五毫米,寬約一百一十五毫米,此次即以該版本為底本影印出版。」

人間不乏非得當年光緒舊本不藏的玩家,不過我但求書價便宜、印質精美、書相十品,則最新的重刊本即已副所願矣。而且重刊本有著許多好處:
(1)通常原刊本的一些錯字,重刊本會有校對,附在註釋。當初沒有收錄的外國文字,也多半會用括號補上原文。
(2)重刊本常有新寫的序文與導讀,甚至有追念作者生平的文章,一些老先生喜愛用化名、筆名的名篇,都可以追蹤到本名。
(3)拿著重刊本到圖書館,很可以跟原刻本比對一下,看看多了什麼、少了什麼,樂趣無窮。

再如中華書局的「近代史料筆記叢刊」,書系的封面是寶藍色的,小巧可愛。近代幾大掌故名家中,徐一士、高伯雨、包天笑的書自是行家冀庋賞玩的指標。如何能用最經濟實惠的價格,達成廉價奢華的成效?該書系2009年刊發的簡體版《亦佳廬小品》(ISBN:9787101065589),以及徐一士其他著作的重刊本,允為首選。書前書後並增錄了徐氏後人的追述文章,解答作者生平的諸多迷霧,非常值得一看。收書自然不需只以原刻本為念,各種老刻新排也有著不可限量的妙用。

中華書局的另一書系為「民國文獻叢刊」,橙黃色封面,收有2冊妙選:陳濟棠、王鐵漢《陳濟棠自傳稿、東北軍事史略》(ISBN:9787101115444)與劉健群《銀河憶往》(ISBN:9787101109078),看他們在這2本書當中傾筆寫下雨帥興衰和黔省閥閱,真令人大呼過癮。尤其貴州大怪周西成與小怪李群仙的相關史料,實難想像軍閥和神醫之間是如何能夠串連在一塊,成為同一樁故事。

上海人民出版社亦於2015年出了1整套的《章太炎全集》,書店案上一字排開,非常有氣勢,治先秦史者不容錯過。由於是大部頭叢書式的彙編,每冊內容多少都收錄數本舊刻,故而書名都很繁長。例如其中1本的書名是這樣子的:
《章太炎全集:前漢微言、前漢昌言、前漢雅言劄記、鐳子政左氏說、太史公古文尚書說、古文尚書拾遺定本、清建國別記、重訂三字經》

該書的ISBN為:9787208133105,「出版說明」告訴我們重印的來由: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起,本社組織章門弟子及相關領域專家對章太炎的著作進行了首次較為系統的收集整理,從一九八二年起陸續出版了《章太炎全集》八卷……近二三十年來,章氏佚文、書信等文獻屢有新的發現,因此本社決定重新整理出版……以冀為學界及廣大讀者提供一套規模最大、收錄最全的章太炎著作集。」機不可失,三年前的我果斷地犒賞自己,置辦了上古史和中醫藥的那2冊。

還有一些老書新翻簡直是藝術品了,因為書葉所示正乃古代名法帖。蘭亭集序是教科書上一定會提到的書法聖品,柳公權、顏真卿的摹本到處都有,蘭亭集序則頗難尋。很高興竟然連蘭亭集序也有新刻本,而且是全彩的:
《王羲之蘭亭序》,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ISBN:9787534033568,2015年第1版第3次印刷。

很便宜哪,要價只消新臺幣 80塊──雖然有點遺憾的是王羲之的真跡仍無從收錄,因為尚不知傳世真跡在哪──書中匯集的都是臨摹本,計有:馮承素、虞世南、褚遂良、趙孟頫4家摹本,彩色影像,並附朱印,極為賞心悅目。按照該書「前言」的說法,馮承素神龍本:
「……最接近真跡。尤其是帖中二十個『之』字別具姿態,無一雷同,其章法筆意顧盼,朝向偃仰,氣韻生動,風神瀟灑,被尊為『天下第一行書』。

「前言」裡另外提到:
「……據《二王書錄》紀載:『二王書大凡一萬五千紙』……後來,由於朝代更迭,滄桑巨變,王羲之的書法真跡至現在早已灰飛煙滅,只能從摹本、法帖及碑刻中尋求消息了。」

仔細想想,如果我能夠擁有1紙二王尺牘就好了。真的。

2018年5月29日 星期二

藏書、買書、談書(1)

系列文《[1]、23456

2018年05月29日易稿
算了算手邊有若干冊子,頗圓了小時候的夢想。不過比起真正工於藏書的大家,猶未得入席。重兄嘗快贈陳夢家卜契周金3卷,至今仍愛不釋手;惟鄙貯與其滿寓書香相比,不可以道里計。更見咋舌的是老先生們的大手筆,買別墅藏書,整棟樓都是,還漫溢到了樓梯間,自別為天一方。圖書館也總有我聽都沒聽說過的古稀本子,家中所囤上古史籍的數量毋過乎圖書館某個小分類的萬分之一;至於物理、化學、生物則一概烏有,可謂孤陋寡聞極矣。想當個藏書家,只能說連邊都搆不上,何妨改寫一篇純粹欣賞他人藏書的消遣文章吧。

近人最富盛名的藏書家當推言言齋的主人周越然先生了,他靠著英語教本的版稅發了20年的橫財,人人爭購、作育無數,堪稱補習界函授講義的元老。因此言言齋充塞著珍貴的中、外珍本,後雖一度被日軍攻落,付諸一旦,然而周越然的奇富堪稱一絕,言言齋竟能迅速重建,恢復規模。可惜逃得過兵劫,躲不過內耗,最終在文化動盪中成了廢紙漿。

現代藏書家亦頗多能手,很可喜的是他們不吝分送寶貴的藏書經驗。陳曉維《好書之徒》(中華書局,ISBN:9787101086232)、謝其章《佳本愛好者》(海豚出版社,ISBN:9787511023667)、陳曉維(編)《買書記歷:三十九位愛書人的集體回憶》(中華書局,ISBN:9787101104561)、楊浪《地圖的發現》(三聯書店,ISBN:9787108024305)等篇什娓娓道來藏書人的方方面面,崮中手筆令人嘆為觀止。由於作者多為大陸人,所觸所及皆是北京、上海的衕坊故事,不過有一部分是香港的尋訪見聞,讀來頗有趣味。

更高階的藏書家則是豪商鉅賈的投資客,若輩玩家已似人間天上,尊爵不凡,遙不可及。愚等唯能鑿壁偷光瞄上一眼的就是渠人郵購的圖錄了,手邊恰得兩種,聊度自娛:

一、西冷印社,《中國書畫近現代名家作品專場》一、二冊,2014年春季拍賣會圖錄。
二、北京保利,《簡素文淵‧書香軒秘藏名人書札》上下冊,2015年秋季拍賣會圖錄。

所謂非禮勿視,圖錄中所書所畫簡直奇蹟,名人手澤的小小扇葉竟然要價......別說了,對我而言通通都是不可能的。不過在太平盛世中看人砸大錢軋書、票古玩,還算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承平時易致風雅客;然若處乎戰亂中依舊能夠兀自藏書、玩物、清心治學,那才是真正的世外高人。周越然言言齋2度聚散,已堪一絕。楊寬於二戰中窩居安徽老家讀書,是稱二絕。朱希祖在抗日時避遊重慶山城,悠然玩古錢,則乃三絕。對於這些老前輩的靜心功夫,泰山不動於前,只能拜服。

今人較古人可感的是藏書的環境大大進步了,處在和平的世界裡,有鋼筋水泥的房屋可住,有網路選購和宅配服務,實屬三生有幸。有錢人投資古籍古玩我們自可閒言閒語應之,但有些人耗費鉅款的成果則著重在知性的層面,其檔次誠然已陞化境。楊中美《黃金貨幣時代的新發現──三孔布新考》(大塊文化,ISBN:9789862135464)、李鐵生《古羅馬幣》(北京出版社,ISBN:9787200100464)、杜維善《貴霜帝國之錢幣》(上海古籍出版社,ISBN:9787532566921)的研究成果奠基於古錢幣的收藏,得來不易,寶貴的經驗和艱辛旁人無法複製,局外人何由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