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0日撰稿
2023年09月29日校補
陸、神的名字
一、本質名:其數量只有1個
神的名字是以神的本質來命名,從至尊主(唯一真神、至尊本我)的角度來作自我認知的話,神名的本質就是「我即我之所是」的概念。「我即我之所是」如果用古希伯來語發音,即為耶和華(Yehovah/Yehowah/Yaheh)。
耶和華見證人網站〈耶和華是誰? | 聖經問答〉一文,網址:https://www.jw.org/cmn-hant/%E8%81%96%E7%B6%93%E8%88%87%E7%94%9F%E6%B4%BB/%E8%81%96%E7%B6%93%E5%95%8F%E7%AD%94/%E8%80%B6%E5%92%8C%E8%8F%AF%E6%98%AF%E8%AA%B0/,談及「耶和華」一詞在古希伯來語中的文法意思為何,引文如次:「聖經透露上帝的名字是耶和華,這個名字是獨一無二的。(出埃及記3:15;詩篇83:18)「耶和華」這個名字源自一個希伯來語動詞,這個動詞的意思是「成為」。不少學者認為,耶和華這個名字的意思是「他使……成為」,意即他是「成事者」。.......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יהוה相當於英文的YHWH,在中文裡譯作「耶和華」。雖然上帝名字的古希伯來語正確讀音目前無從考究,但在中文聖經裡,「耶和華」這個譯法的歷史相當悠久。」
亦即,古希伯來人係使用古希伯來語字誼為「成為」的動詞,來勉強表達「我即我之所是」此一概念。由於至尊主是用「我即我之所是」的概念來作為自身的本質名,故而古希伯來人指出上帝的名字只能是「耶和華」的認知是非常正確的見解,而這種運用「動詞」屬性來勉強表達的作法也從側面展示了上帝的「行動權柄」,重點強調了「我即我之所是」的主觀能動性。
二、權柄名:其數量大於1
神不僅可以用其本質來命名,也可以用神的活動來命名。前者是本質名,後者則是權柄名。神的本質名只有1個,但權柄名則有很多個。A. C. Bhaktivedanta Swami Prabhupāda《博伽梵歌原義》(巴帝維丹達書籍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新譯第一版,ISBN:9628011022)第51葉,詩節15要旨:「在本節詩的梵文詩節裡,主奎師那Krishna被稱為慧希凱施(Hrsīkeśa,希斯克沙),因為祂是感官之主。生物全是祂的所屬部分,因而生物的感官也是祂的感官的所屬部分。……主寓居於所有生物的心裡,指導著生物的感官。然而,主指導的程度全視乎生物對祂的皈依程度而定。對於一個純粹的奉獻者來說,主直接控制他的感官。在庫茹之野戰場上,聖主直接控制著阿爾諸那的超然感官,因此主便被稱為慧希凱施(Hrsīkeśa)。根據不同的活動,主有不同的名字。」第54葉,詩節21-22要旨:「在任何場合下,奎師那Krishna都是至尊人格首神,是所有感官之主(Hrsīkeśa)。」第55葉,詩節24要旨:「無論是醒是睡,主的奉獻者絕不會不想著奎師那Krishna的聖名、形體、素質和逍遙時光。」
三、形容詞指代(避諱名):其數量大於1,但數量上比起權柄名遠遠要少
(1)伊斯蘭教使用「安拉」一詞來指代至尊主,該詞的意思是「真主」。
(2)歐亞大陸遠古時期初民們曾以「巴力神(Baal-Habad)/盤神(*baan-havate,盤古*baan-*gaad)」來做為稱呼至尊主的一種形容詞指代,該詞的意思是「接受祈求的至大者」。參:舊文〈Baal猜想:巴力與盤古〉。
(3)匈奴人以「蘢(abragh)」一詞來指代至尊主,該詞的意思是「心輪」。參:舊文〈釋匈奴「龍」祭:論匈奴宗教的本質乃屬一神教〉。
(4)中國上古時期使用「帝」一詞來指代至尊主,該詞的意思是「上天」。
4-1、帝字的上古發音和意義
周及徐《戎夏探源與語言歷史文化研究》,2015年5月,商務印書館,ISBN:9787100108782,〈華夏古“帝”考 ── 黃河文明探源之一〉,第13葉:「上古華夏的帝卻是居於自然、人類和眾神之上的最高神,已是宗教信仰的高級階段。」第15葉:「上古漢語的“帝”與古印歐語的“上帝”一詞極為相似……帝*tees【靜案,帝字在上古漢語發音為*tees】……」第16葉:「拉丁語deus,神,(晚期拉丁語)上帝。同源詞:希臘語dios,神似的,上帝般的;拉丁語diēs,白晝;梵語dyaús,白晝,天空。」第18葉:「婆羅門教經典《梨俱吠陀》記載,天界諸神中,第一位就是光天,名帝奧斯【靜案,梵語dyaús】,同希臘語的宙斯Zeus(*Deus)應是同一來源,與黃河文明的“帝(*tees)對應”。《梨俱吠陀》至晚成書於公元前1200年,早於荷馬史詩約400年。希臘語Zeus(*Deus)與梵語dyaús的對應,可以把這個詞的存在追溯到尚未分裂的原始印歐語時期,即公元前2000年以前。」
4-2、帝字的古文字字型和Mandala圖示意涵
張榮明《殷周政治與宗教》(1997年5月,五南圖書,ISBN:9789571113791)第37頁:「在人類早期文明中,存在著一個十分普遍的文化現象,學者們稱之為『曼達拉』(Mandala)。所謂『曼達拉』,是指在人類文化史上和人類大腦記憶體內存在著一種圖式,……這種圖形的外圍或是一圓形圈,或是一方型圈;在其中央部分,或作對稱的『十』字形,或作對稱的『米』字形。」第41頁:「『米』表示宇宙萬物的起源和始點。」第42頁:「因此,從甲骨文、金文中『帝』字的整體分析,它表示著蒼穹之上的宇宙起點,或天上的創造世界的最高神靈。」第43頁~第44頁:「至此,我們便不難理解中國古代文字中和巴比倫古文字中的『米』字形的深刻涵義了。曼達拉具有普遍的文化意義,歐洲文化中的『米』字形(英國國旗圖案),『十』字形(十字軍徽號)……都可以從曼達拉中得到解釋。……『十』字(或類十字)型式古代文化中的一種象徵,是人類心靈中的一種『原型』,它象徵著宇宙生成和演變模式,暗示著人類對那造就宇宙的『絕對精神』的嚮往。遠古的聖賢們在創造『帝』字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利用了這一人們共同的心理模式,用以表示創造和主宰世界的最高神靈。這大概應該是『帝』字所『會』之意的真實內涵。『帝』字來源於中國(甚至世界)遠古文化的一種『原型』,……這一原型由來已久,在『帝』沒有產生之前既已存在。隨著人類文明的光臨和人間王的產生,『社會原型』與『文化原型』激烈撞擊,直接導致了『帝』字的產生。『帝』既是現實社會的產物,也是文化傳統的結果。如果說『道』(或『理』)體現了中國中世紀的文化精神,那麼我們也可以說,『帝』體現了中國上古時代的文化精神。正是這種文化精神伴隨著中華文明的誕生,影響了中國上古時代的燦爛文明和輝煌文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