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9年5月30日 星期四

【筆記】閩南語發展過程研究資料選摘

2019年05月30日撰稿
為了避免自己日久見忘,曾閱讀過一些閩南語發展過程的資料,初步選摘於此。限於學力不足,均僅單純引述節要,不作任何說明。

●李葆嘉《中國語言文化史》(2003) p227-p229
漢獻帝建安元年(196年),崛起江東的孫吳進攻會稽…建安八年(203年)駐兵5000於建安督尉。當時入閩開發的江南居民,多為與百越族同源的吳越人,江南吳越語對閩語的滲透與中原漢語對閩語的影響不同。大規模的中原居民入閩,是"永嘉之亂,衣冠渡江,如閩者八族"。在中原居民抵達江南的迫使下,也引發了江浙越族的入閩,這次移民使福建的人口增加了一倍以上,從建安郡分出晉安郡。北方移民帶來的當時中原漢語,也就是所謂的"渡江十五音",成為閩語的中古層次…從六朝到唐代,中原人口的陸續遷入致使福建人口增長10倍以上。其中尤以唐初河南光州人陳政父子,統率府兵5600入閩"征蠻",帶來了7世紀的中州漢語…五代時期,河南固始人王潮兄弟,率幾十萬軍隊南下轉戰八年,並據閩稱王,帶來10世紀的中州漢語…北宋太宗(976─997年在位)時,"閩語"名稱已見於文獻。南宋端宗(1276年)在福州即位,為元兵所迫奔走於泉、潮、惠等州之間,大量宋室保駕禦敵的遺民留居福、泉、漳、潮等地。

福建境內還生活著畬族(唐"發生嘯亂"的蠻僚)居民。一方面,也許他們是百越族在閩地(原居地在閩西北和閩南,從14世紀遷往浙西南和閩東北)留下來的唯一未被漢人同化的一支;另一方面,說閩語的漢人中不可能沒有畬族漢化的後裔。從民族體質學來看,林惠祥指出閩人的容貌特徵可能是百越和漢人的混血;從語言學來看,在閩語中存在一些源於古畬語的詞彙。因此,閩語是以閩越土著語為底層、以中原漢語為上層的漢語方言,亦即以百越語的語言底子去學習中原漢語的結果……

因福建地處山區,交通不便,語言內部分歧至今相當嚴重,可以說至今在某些地區的閩語還保留著語網的某些特徵。由於早期的漢語化程度就不高,以後接受歷代北方漢語的影響不及粵語,因此閩語中保留的百越語成分最多,語言年代最為古老…假如認定從淮南越長江(古吳越),經浙南(甌越)到閩粵,上古都是東南百越語的範圍,那麼中原居民的南遷對東南百越語的影響則是由北向南依次減弱,江淮全覆蓋……江南深融合……浙北淺融合……浙南深滲透……閩地淺滲透。由此推定,閩語不是從做為漢語方言的"古吳語"中分化出來的,而是中原漢語對百越語漢語化程度較低的結果。因此,難以贊同"閩語的主要淵源是東漢三國時期的吳語"和"南北朝時期的吳語就是閩語的前身"的"閩語源於吳語的假說",吳語和閩語的底層來源語都是百越語,不排除是有內部差異的百越語方言…閩語成為漢語方言,關鍵是"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入閩者八族"和這以後中原漢語對閩語長期漢語化不足的結果。因此閩語的歷史層次相當於唐代以前,並且包含明顯的百越語底層。

●鄧曉華、王士元《中國的語言與方言的分類》(2009) p152-p155
…...我們把這種語言史觀視作"線性理論",即方言文化的形成發展是自祖語文化一直線貫穿下來,其間與族群互動、地域文化傳統關係不大。我們則主張用"非線性理論"來解釋方言文化的形成和演化,重視族群互動、地域文化傳統或文化底層的重要作用。

現代閩客族群內部的方言文化分區,正好與福建史前文化遺存的分區相一致,反映出方言文化群的分立受地域文化傳統所決定。

一方面史前人們共同體的分布狀況與現今行政文化區域關係較密切,秦時閩中郡的建立係按當時閩中人們共同體分布狀況而定的地域。另一方面閩中郡地理對後世福建郡縣以至行省的地理都有影響...比較明確的有以下四個區域:

(1)閩江下游流域為代表的東部地區;
(2)閩江上游三支流流域所在的西北地區;
(3)晉江、九龍江流域為代表的南部地區;
(4)汀江流域及閩西山地地區。

這四區的史前文化有其自身的特點,區與區相互間不能完全包容…閩方言的分區比較一致的意見…就各區關係深淺而言,閩方言又可分為三大區,即閩東區、閩南區、閩北區。客方言區即閩西區…值得特別指出的是,福建史前文化遺存的分區與現代福建方言文化分區幾乎完全一樣,相互重疊,這絕非巧合…族群文化的異質性受地域因素影響很大。

●鄧曉華、王士元《中國的語言與方言的分類》(2009) p120
例如:肉:閩南語"肉"文讀hik,但白讀baʔ。閩南"肉"白讀是個典型的古南島語詞。比較:

gemuk          印尼
ema(肥)        拉德
maʔ53(肥)      回輝
sima(油)       阿眉斯
mashmuh(肉肥)  布嫩
man2(肥肉)     傣西
man2(油)       水
man2(肉)       黎

在南島語、壯侗語中,"肉肥、油、肉"為同源系列…閩南語"肉"白讀形式……是來源於古南島語…從比較可以看出,閩語的形式是直接來自南島語,也就是福建漢人第一次"南島化"的結果,而客話的形式則並不直接來自南島語,反映北方漢人入閩後,跟南島族的後裔壯侗語族人文化接觸的結果,是北方漢語第二次"南島化"的結果。閩語的南島語底層是閩語的第一個層次,這個事實不能否認。閩客語有一批相同的常用口語詞彙,這批詞彙有以下幾個來源:
(1)共同來源於古閩越族底層語言;
(2)來源於江東等南方文化區域的語言
(3)來源於北方文化區域的語言
(4)歷史上閩客族群互動的產物

●詹伯慧(主編)《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2001)  p109
閩方言指的是一種主要通行於福建、廣東、台灣三省和浙江南部以及江西、江蘇、廣西個別地方的廣大方言…閩方言的韻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鼻音韻尾和塞音韻尾,其中閩南方言保留較為完整…閩南廈門話與台灣台北話是保留鼻音韻尾和塞音韻尾最完整的,有-m,-n,-ng,-p,-t,-k,-ʔ 等7種輔音韻尾…閩方言不少地區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文、白異讀的現象,閩南方言尤其突出,幾乎文、白兩讀各成系統……

●洪惟仁〈漳州詔安縣的語言分佈〉(2011) 
台灣雲林縣大西螺地區人口主要移自福建省詔安縣,也是福建客家最大的集中區。漳州有四個客家話分佈的縣份,但是客家人口都很少,唯獨詔安的客語人口佔三分之一,在漳州客之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台灣的漢人主要源自福建、廣東。過去的文獻往往以偏概全地把祖籍屬於廣東的都歸入「客」,把祖籍屬於福建的都歸入「閩」。不但是一般民眾,即使是官方或學者都犯了這個錯誤。事實上「閩、粵」並不等於「閩、客」,福建、廣東都有閩、也有客,閩客分佈犬牙交錯。

此外,台灣的漢語雖然源自閩粵地帶的閩南語與客語,基本上閩南語傳自大陸的閩南語區,客語傳自大陸的客語區。但是語言分佈不一定單純的反映族群分佈,因為語言接觸會發生語言競爭,競爭的結果可能發生方言融合或語言推移,造成語種的新生或死亡,致使族群與語言方言的分佈發生落差…因此學者不能以今日台灣之語言臆測原鄉之語言,也不能以原鄉之祖籍決定台灣移民的語言系屬…閩客交界縣份移民的後裔,其語言及族群認同傾向於靠邊站,不論是「閩底」或「客底」,受到語言接觸環境的影響,其語言或族群認同可能有三種變化:

1) 閩南化:
客底人口因環境影響變成只講閩南語漳州話或泉州話,並認同閩南人,變成所謂「鶴佬客」(客語
hoʔk-lo-haʔk/閩南語hoʔh-lo-kheh)。如台北縣三芝、鶯歌西部,桃園縣八德,彰化縣員林、竹塘,雲林縣大埤、西螺,嘉義縣溪口,現在已經漳州化;又如淡水的車埕饒平客已經泉州化,講當地的老同安腔。

2) 客家化:
閩底人口因環境影響變成只講客語海陸或四縣話,並認同客家人,變成所謂「客鶴佬」(客語haʔk-hoʔk-lo /閩南語kheh-hoʔh-lo),如桃園縣觀音鄉、新屋鄉北部,楊梅鎮,竹北市東部。

3) 閩客雙語:
閩南語、客語雙語並用,但族群認同或傾向於客家或閩南,或有多元認同。如桃園縣新屋、觀音的沿海各村,新竹縣新豐、竹北,雲林縣崙背、二崙台中縣東勢、新社,南投縣國姓鄉及其周邊村落。桃園、新竹地區所謂的「半鶴佬客」通常指這些閩客語雙語者……

詔安縣居民的語言使用…莊初昇、嚴修鴻(1994: 82)說:「總體而言,越是靠近分界線的自然村,掌握閩南話的人口比例越高。鄰近分界線的那些村莊,則10歲以上的人幾乎都會說閩、客兩種方言。」這就是所謂的雙方言區。不過作者又說:「調查表明,客家人學說閩南話是共同的趨勢,閩、客雙方言者一般都是客家人,閩、客雙方言現象一般都形成於原客家話區。」為什麼閩、客雙方言現象向客家地區單方面傾斜呢?作者認為有幾個原因:
一、漳屬四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均在閩南話區。
二、閩南語話區的人口遠遠多於客家話區的人口。
三、閩南話區的方言內部差異小,通行的範圍廣;而閩西、粵東一帶的客家話內部差異較大,不利於維繫區域性的共同交際。

●曹逢甫 〈台灣閩南語共同腔的浮現:語言學與社會語言學的探討〉 (2013)

P473-p476廈門閩南方言與台灣閩南語共同腔形成的比較
【靜案,因網路上有電子檔,恕不打字節錄】

●陸傳傑《被誤解的台灣老地名》(2015) p123-124
關於客家「閩南化」這個課題,在台灣學界似乎是一個敏感的議題,目前學界似乎還沒有較深入的研究。關於這個問題,我(註:陸傳傑)曾和前新竹市長蔡仁堅交流過。蔡市長曾在廈門大學擔任客座,他說他曾去過漳州一帶考察過,發現閩南地區的客家族群也有「閩南化」的現象,而且這個現象並非最近才開始的。可見客家「閩南化」的現象並非台灣獨有。具體原因為何,還有待學者的研究。

根據我【靜案:陸傳傑】的田野經驗,我隱約感覺到台灣客家族群的比例似乎不低於閩南族群,但是學界目前的論點還都認為客家族群的比例只占台灣全部人口的五分之一。我認為之所以有如此論點,主要是出於日據時代一些似是而非的統計調查。日據時代對台灣漢人族群的調查主要分廣東人與福建人,更進一步的調查會再仔細分為州府之別。但無論省籍或州府之分都不能作為區分客家、閩南族群裔的依據。

例如廣東潮州府有些地方講閩南語,有些地方講客家話,而福建漳州府則是大部分區域講客家話,少部分講閩南語。至於汀州、上杭等地更是不在話下。所以台灣一些祖籍漳州府的區域,大多屬於客家區域,只不過很早以前便「閩南化」,改說閩南語了。

2019年5月27日 星期一

懊惱之關

2019年05月27日上傳

〈懊惱之關〉    天成靜

大凡人,碰到了挫折,很嚴重的磨難,就會感到失望和失落。這時候,便會覺得心靈空虛。真的是心中無物的感覺,無怪乎耶教的聖經要說:「讓神住到你的心裡。」這是很確實的話。沒體驗過六神無主的人,是不會理解那種內心完全空虛,比失去依託還要沒有,完全失去價值的感覺。所以信徒會說:「讓主住到你心裡。」

先是「心虛」的感覺,再來講「懊惱之關」。懊惱之情,溢於言表。經歷過失望之打擊所造成的失心狀態後,接著我們會感到憤怒。此時,各種不好的想法和言語,甚至行為,就如同傾洩的大海般湧出,直至掩沒自己所有的思緒為止。如果不能停止自己的怨憤,而讓懊惱的氛圍無限增長,如脫韁野馬一樣,那就會使人只感受到你的忿恨,而遠離你。脫除這種不幸感的機會也就越發渺茫了。

如何突破這「懊惱之關」呢?真是難中之難!孔子說:「止、定、靜、安、慮、得」,其中修為的功夫很重要。唯有自己才是最可信的,不過在此之前,要先有徹底的覺悟。困頓的外境不過是內心的投射,無論內外我他,一切都是你自己,既知如此,那麼又有什麼好懊惱的?

2004年01月15日舊記
2019年05月27日刪改

年號工具書目

2019年05月27日撰稿
2019年12月20日校補
年代學是先秦、古埃及、兩河流域等遠古史學領域很重要的依據。此外,即使是近現代,相關的編年表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書。在中西方各種關於「時間、年表、曆法」的範疇當中,「年號」允為當中最富東方風情的一種了,以下整理我所知、專論年號的書籍,目錄分類如次:

一、中國、柔然年號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修訂本),2006年9月,中華書局,ISBN:9787101025125
說明:中國各色年號,即如臨時政權多蒐羅在內,案上必備。柔然年號亦收錄之

彭向前《俄藏西夏曆日文獻整理研究》,2018年4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ISBN:9787520124027
說明:復原西夏近200年的曆譜

余太山《兩漢魏晉南北朝與西域關係史研究》,2011年9月,商務印書館,ISBN:9787100083577
說明:吐魯番出土文書所見「緣禾」、「建平」年號

朱雷〈出土石刻及文書中北涼沮渠氏不見於史籍的年號〉,收錄於:朱雷《敦煌吐魯番文書研究》第87頁~第101頁,2016年4月,浙江大學出版社,ISBN:9787308157179
說明:吐魯番出土文書所見「承陽」、「建平」年號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4期》(共二冊),1995年6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ISBN:9789576713408。上冊收錄:張啟雄〈民初中俄蒙恰克圖會議的名分論爭與交涉──外蒙國號帝號年號及政府名義的改廢〉
說明:外蒙古國「共戴」年號

二、東亞各國年號
鄧洪波《東亞歷史年表》,2005年3月,臺大出版中心,ISBN:9789860005189
說明:中國、朝鮮、琉球、日本、越南五國歷史紀年通檢

三、日本年號
李寅生《日本天皇年號於中國古典文獻關係研究》,2018年3月,鳳凰出版社,ISBN:9787550627536
說明:大化到平成,日本所使用的247個年號。乃令和新元別具意義的贈禮

王金林《日本歷史基本史料集》第一卷,2017年5月,人民出版社,ISBN:9787010174846
說明:附錄中日年號對照表、院政表、攝政關白表、鐮倉幕府將軍表、鐮倉幕府執權表、古今地名對照表等資料

好站緬懷

2019年05月27日蒐集
2019年05月27日更新
網站名稱:南京民國建築網
網址:http://www.njmgjz.cn/njmgjz.cn/
追敘:南京民國建築網是一個非常優質的網站,仔細介紹了南京各地的民國老建築,附有現址照片與精到的考據。2019年05月27日上網檢索,發現已關站,謹此誌念。
關閉日期:不詳。(至遲2019年05月27日以前)
原收分類:●站外資源:〈外部資料網站

網站名稱:世界地図で見る世界史
網址:http://www.geocities.jp/shokatuki/
追敘:日文的網站,包括許多歷史地圖,時間刻度細分至年,可以自行調整所需的時點檢視當年的世界政治分國地圖。2019年05月27日上網檢索,發現已公告於2019年3月31日結束,謹表謝忱。
關閉日期:2019年3月31日。
原收分類:●站外資源:〈站外資源:歷史地理

2019年5月26日 星期日

《通報》初探

2019年05月26日撰稿
據說研究中國上古史,《通報》是必備的刊物。不過我迄未見過《通報》,究屬何神物?值得一探。

今日檢索網際網路,找到《通報(T’oung Pao)》的英文版專頁,網址是:
按照專頁的說明:「Founded in 1890, T’oung Pao has long been the leading scholarly journal on all aspects of traditional China.」,《通報》是1份專業的中國學期刊,成立於1890年。
前述《通報》英文版專頁是由「BRILL出版社(博睿學術出版社)」所架設,該出版社的英文版網址是: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05150156/http://www.brill.com/
中文版網址則是:
有中文版就好辦了,點選「通報」的中文版專頁,網址連結:
其內容,著毋庸議,令人敬畏:「介紹《通報》時毋庸多言,因為它在漢學研究界早已盡人皆知。逾百年的出版歷史使其成為對傳統中國各方面研究的最權威期刊。在一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通報》收錄了漢學這一日益重要的領域幾乎所有知名學者的作品,對漢學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通報》實行專家審稿制,由設在萊頓和巴黎的主編進行管理。《通報》為您提供最新最前沿的漢學研究成果,以及大量書評。」

網路上另有1篇李貞德關於《通報》的簡介,查:李貞德〈學術期刊主編的甘苦談:在東亞主編英文期刊的挑戰與困境〉(2017年8月11日,文章網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4944):「更早之前,歐陸還有《通報》(T’oung Pao),1890年由法國與荷蘭的專家主持創立,收錄包括中國、東北亞、東南亞,以及中亞等各地之歷史語言和文化論著,二十世紀下半才逐漸演變成漢學專刊。」

由於囊中並無任何1份的《通報》,否則即可翻閱一下序跋或編後語之類的,瞭解看看該刊本身如何評介其歷史演進或學術良知。所幸莫東寅先生曾略談過《通報》,篇幅稍多,聊得參引。莫東寅《東方研究史》(2014年6月,知識產權出版社,ISBN:9787513002042,重刊1943年本)第122葉~第123葉:「東方現代語學校(L’Ecole des lanques Orientales Vivantes)遠東史地講座之名教授,為考狄(Henri Cordier,1849~1925),生於美,學於法,研究於英倫,一八六九(同志八年)曾遊學中國,一八七六年(光緒二年)歸國,一八八一年(光緒七年)任職東方現代語言學校,推為亞細亞學會會員、地理協會總裁、撒爾明奴(Sorbonne)大學高等研究院(Ecole des Hautes Etndes)研究員,一八九○年(光緒十六年)與荷蘭漢學家施古德(Gustave Schlegel, 1840~1903)創辦當時西歐唯一漢學雜誌《通報》(T’oung Pao),以英法德文字合刊,為國際漢學刊物之權威,久任編輯。」第126葉~第127葉:「法人所主持之東方研究刊物,有:(1)《通報》(T’oung Pao),創刊於一八九○年(光緒十六年),專以研究東亞各地歷史、地理、語言、風土為目的,而關於中國之論著尤多。考狄、沙畹、伯希和先後負責編輯,執筆者多歐洲名士,有英法德文論著。書報介紹,取材宏而別擇精,對於歐洲漢學家之身世傳記,亦多刊佈。編輯部在巴黎,發行部在荷蘭萊頓。」

限於手邊資料不足,筆止於此。

2019年5月25日 星期六

民人可憐

2019年05月25日上傳

〈民人可憐〉    天成靜

有幸攀談王先國先生,謂父為兩湖人,傳知舊聞。對日抗戰期間,白晝國民黨政府拉伕,二丁抽一,不問長幼;夜間共產黨游擊隊強徵米糧錢銀,更加凶狠無已。民間無奈,因於傍晚將子女寄船匯聚湖中荷花叢內以避,情狀甚可憐云。

2015年07月09日舊記
2019年05月25日刪改

【筆記】波斯景教教會之獨立

2019年05月25日上傳

〈【筆記】波斯景教教會之獨立〉    天成靜

讀張鴻年譯阿卜杜勒‧侯賽因‧札林庫柏著《波斯帝國史》(2014年1月,崑崙出版社,ISBN:9787802390348),錄其頁472:

「隨著伊朗與拜占庭爭端的解決,由一個名為達迪舒的伊朗景教教長努力活動,促成在阿拉伯地區召開傳教會議上,通過決議,支持伊朗教堂和拜占庭教堂脫離關係。這一狀況實際反映雙方在宗教問題和教義上的分歧。這樣一來,伊朗基督徒的地位就更加穩定。在伊朗與拜占庭發生衝突時,不致被懷疑為敵方間諜或通敵份子。」

靜案,通閱手上近東史書,偶一心得,以為伊拉克地區需自我獨立,變為一自主之小天下,不受外力過度干涉,方有益於近東整體之進步。此節錄前賢達迪舒先生之善舉,可作一證。古人處在爭端漩渦激流之內,而無所畏懼,猶奮勇提出創見以安牧民。乃愚身處安樂窩中,唯唯諾諾,諾諾唯唯,實感汗顏。

2014年12月29日舊記
2019年05月25日刪改

記商務印書館喬遷

2019年05月25日上傳

〈記商務印書館喬遷〉    天成靜

夜19時半趕赴臺北市重慶南路,聊作緬懷,蓋倉促閱報方知商務印書館將遷至新店,末日特賣也。滿室卅許人盡愛書,川流不息,盛夕可嘆!重慶南路上週才撤一書肆,今又再撤,文教頹矣。

2014年12月03日舊記
2019年05月25日刪改

印尼傳聞

2019年05月25日上傳

〈印尼傳聞〉    天成靜

據旅居者傳言:

一、印尼國情,其重視立國之精神,遠甚於憲法條款之用字遣詞。印尼立國精神,以宗教平等為綱。此亦列入憲法,但文字表面似直譯為「以真主為尊」,實則意譯為「尊重一切有信仰神祇的各種宗教」。印尼國憲法尊重一切宗教之平等,因旋開除參加IS狂徒之國籍,立國精神使然,不容IS獨尊回教破壞宗教平等。

二、印尼文無現在式、過去式、未來式,亦無單數、複數,文法簡單。然字首、字尾加字為語法關鍵,一字多義亦頗曖昧,致語意多變而豐富。

三、印尼人重視同鄉,遠甚於重視血緣,同島而鄰常結成組織,力抗異島而戚者。

四、印尼國內部族達三百數,某部族施行「輪婚制」,男女結婚數年,即可離婚,互另嫁娶他人,數年後再離而改婚,一再為之。頗與一夫一妻制不同,而習以為常。

2014年09月16日舊記
2019年05月25日刪改

訪花園新城

2019年05月25日上傳

〈訪花園新城〉    天成靜

據路邊店家云,廿、卅年前但凡稱道大臺北名勝,北推「陽明山」,南重「花園新城」。廣興河濱公園即在花園新城近傍,轄屬今日之新北市新店區。當地係水源地,本禁土木,惟戒嚴時富豪倚特權開闢花園新城,景色綸冠一時,房價騰貴。舊臺北縣新店市廣興路、平廣路一帶風景奇佳,湖光山色,春、秋季趨訪直仙境。然因冬季即淒風苦雨、潮濕難耐,頗患隆寒愁牢;後又供水失調、自來水常斷絕,人心漸散,今日房價早已崩落久矣。至於櫻花路一帶,風景亦美不勝收。

2014年09月04日舊記
2019年05月25日刪改

【筆記】波斯官印公報之始

2019年05月25日撰稿
抄錄波斯卡札爾朝史事1則。 [美]Elton L. Daniel(著)、李鐵匠(譯),《伊朗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0年8月),頁110-頁111(側頁碼)或頁114-頁115(底頁碼):

「1848年,雖然之前沒有什麼堅實的基礎,一座改革的閘門真正被打開了。新國王納賽爾丁沙只有16歲,十分信賴米爾札‧塔吉汗。這位官員曾經是納賽爾丁的監護人,在穆罕默德沙去世之後,他不辭辛苦把納賽爾丁送往德黑蘭來加冕。納賽爾丁沙任命他為自己的首相。他沒有使用一般的官銜,而是被稱為阿塔巴克(Atabak,意為"攝政")、埃米爾‧內扎姆(Amir Nezam),或者是更出名的稱號埃米爾‧卡比爾。......埃米爾‧卡比爾擔任首相之後碰到許多難題:卡札爾王公哈桑汗‧薩拉爾的叛亂、呼羅珊省某些土庫曼部落的起義、巴布教徒的暴動和俄國人抗議土庫曼海盜進攻裡海阿舒拉達的海軍基地。然而,他還是提出了旨在加強伊朗政府和社會的改革綱領。這個綱領在其廣度和有意識地避免依賴俄國或不列顛王國方面都使人感到震驚。......他開始出版一份政府公報,用以通報有關政府規章制度,告訴讀者有關世界政治、科學發展的情況,鼓勵發展新的波斯詩風,擺脫過去盛行的荒誕、複雜、華而不實的詩風。」

靜案,波斯人在19世紀中葉開始模仿西方發行政府公報,此點頗值注意。

【筆記】清史問學(2)

系列文《1、[2]、34

20190525日上傳
20140708日舊記
20190525日刪改

〈清史問學(2)〉    天成靜

頃接健公賜電解惑:
一、愚問清末禁衛軍為滿人,思保衛清室,歸馮國璋統領後赴江蘇,似為爾後北洋非列為直隸、安徽兩系軍閥之導因?

答云:禁衛軍源流依劉著《武衛軍》一書,初係武衛中軍,於八國聯軍陣中崩潰。光緒29年、30年間改組為京旗常備軍,員編皆滿人。再改為全國36鎮之第1鎮。繼改為陸軍第16師,由馮國璋統領,民元5年、6年史料中仍得見該師之紀錄。惟嗣後16師如何消散?不知矣。

二、愚問西北軍史料俱失,惟似有一《馮氏叢書》或《馮煥章先生叢書》存世,但不知在何處?

答云:並未見過。但謂傳記文學社之余翔麒、關國煊二先生治理人物,為該社主力,刊中小傳約九成皆出諸兩君手筆。余翔麒專意文化人,關國煊專意軍人。關國煊約民元8090年間仙逝,余翔麒約民元101年駕鶴。余翔麒治人物傳記,就一應報章、雜誌、公報逐漸抄錄,將西北軍極零散之史料,悉數整頓為卡片,其文章因而絕對可靠。余翔麒晚年本欲擬作《西北軍史》與《東北軍史》二書,惜忽焉雲騰,事遂永置,所撰卡片惜當散佚盡失。…...奉張檔卷或許可就《滿鐵檔案》套書檢查,又或許非得赴北京第一歷史檔案館、瀋陽圖書館蒐訪方可。又云,倘欲治清史,《清史研究通訊》各期文章自當一一參閱。此外,《筆記小說大觀》套書中,多有清季、清末正經史料,勿直誤會為小說爾爾。因《筆記小說大觀》叢書總目與各書分目看似無稽,內容頗多真切史籍,務須看詳。清人多有別號、渾號、秘號、代號,需先盡予掌握,方能知《筆記小說大觀》之妙用也。

三、代宇兄問「天一閣」藏書,願往訪明代紡織史料《東宮冠服》、《中宮冠服》二本。
答云:天一閣藏書,或遭日人購赴東瀛,或捐贈大圖書館,今址未必有書。……

語「絲」

2019年05月25日上傳

〈語「絲」〉    天成靜

日前清理「支那(Cina)」辭源應為「絲」,蓋上古漢語,絲之擬音有二,一作「*slɯ」,二作「*meːɡ」。後者不問,此專論前者,「*slɯ」聲極短促,若今音「*slu」或「斯魯」,而古希臘語「絲之國」拼作「sinae」,急讀之則和「*slɯ」頗類。希臘字「sinae」再傳入古羅馬,同之。古希臘語另傳入原始印度波斯語作「tʃina」,後分為梵語和伊朗語言。古典梵語因之,作「cina」;上古波斯語至中古波斯語則漸佚失尾元音「a」,故而粟特語作「cyn」,今日伊朗語則作「cin」。學者舊說有四,一主「絲」,二主「秦」,三主「夜郎國」,四主「日南郡」。除絲說外,餘說皆非,考諸:中西交通以張騫鑿空天山三道之首功、亞歷山大帝國初啟希臘化世界、古羅馬傾心希臘文化為文明表徵、秦上古音擬作「*zin」、「*dzin」等因,可粗略蠡定。

2014年07月07日舊記
2019年05月25日刪改

攀談藏事

2019年05月25日上傳

〈攀談藏事〉    天成靜

下午有幸攀談韓敬山先生,……謂只研究1912年~1949年間藏事,1950年以後則謙言未及治理。云:……
一、戴傳賢先生乃國民政府制定蒙、藏政策之主持人,而外間罕之知。
一、印度晚期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僧眾,係先逃往唐境,再隨文成公主進藏。並非直接由天竺逕赴雪域。故西藏佛教乃受中國之影響大,受印度之影響小。……
一、臺灣雖佛教山頭林立,惟多斂財違反佛法者......,頗為難看。

2014年06月20日舊記
2019年05月25日刪改

【筆記】清史問學(1)

系列文《[1]、234

2019年05月25日上傳
2014年04月21日舊記
2019年05月25日刪改
2024年10月21日校補

〈清史問學(1)〉    天成靜

乘間向健公問學清史。賜以:

一、清史打底,宜閱之書為:
(1)稻葉君山《清代全史》。
(2)李丁一《中國近代史》,是書雖容或有疵誤,但仍極合用。
(3)孟森(心史)各部著作之序文。
(4)鄭天挺之著作。
凡前開四家已足矣。

二、參考地圖:
中華民國北洋時期地圖,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未出已前,以民國20、30年代所繪製之申報地圖為最優,申報地圖容或定期更新,故其行政區劃為民元38年、39年實況,申報地圖所繪距清亡較近、變動較少,可資參考;至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出版已後,申報地圖遂見取代。……另,中國大陸解放後之地理沿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行者,……《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圖冊》(1987,中國地圖出版社)是書細考解放後各省縣之境界變遷,亦著富價值。

三、清實錄:
清實錄須注意版本。……華文書局等清實錄兩種,均為排字本,收錄間有錯偽,較不精當。清實錄尤其光緒朝實錄,需取參影印本,為第三種。影印本為大陸(中共)中華書局所刊之淡黃皮清實錄,其序文提及光緒實錄排字本曾遭清廷蓄意刪改。……另有《北京大學罕見年譜資料》套書。

四、掌故學:
清末、民國掌故大家有二,一為徐凌霄,二為黃濬。兩君皆為時人,故知事鉅細且中潛情,今人實無得匹,渠等著書與沈雲龍所編紅、黃、藍皮《近代中國史料叢刊》各輯務必通閱。又今人習清史掌故者為張鳴,渠書可翻看。

又袁世凱表弟張振芝之子張某(公忘其名),撰有《洪憲紀事詩註》,內多洪憲掌故,并可注意及之。【靜案,此本書訊未知確否?待查。】

錄今後計畫

2019年05月25日上傳

〈錄今後計畫〉    天成靜

錄今後計畫。……

一、人類生存之方式與選擇:
承淵師現代化理論(工具理性之第一現代性、價值理性之第二現代性。經濟理性之海洋中國、臺灣重經濟之移民文化),與隆師元以來僅存江南經濟區(古中國之經濟區有三,黃河中下游、江南經濟區、四川經濟區。宋亡後僅存其一:江南經濟區)之說,修正揉補之。

靜案,人類生存之方式,以東亞為限,其發展如次:
原始採集(植物之地下莖)、原始漁獵(狩獵、漁撈)。兩者後綜合發展為原始複合型經濟。
農耕(後周以前為第一型、後周以後為第二型)、游牧(北族行國為第一型、元以後帝國化為第二型)。
現代化:資本主義式(歐美原生型現代化、各國外生型現代性)、共產主義式、軍政府式。
現代化之深化,即為未來數百年即將展開之第二現代性,由工具主義轉向價值理性。……

一、論西方新史學之工具理性:
新文化史:仿文學批評。
克萊奧爾學派:倚賴電腦程式分析。
經濟學帝國主義:引進經濟分析。
新社會史:借用人類學、社會學之方法。
蘭克學派(史料學派):慕科學之理性化。

以上各種泰西新史學係絡,至為明顯,皆倚託某一學科之方法,幻作史學之工具(研究途徑),並各各以為獲大識見、奪史學桂冠。實則皆屬於工具主義之奴僕耳。可知西方新史學仍在第一現代性(工具理性)中打轉,尚無邁入第二現代性(價值理性)者與!

2014年04月16日舊記
2019年05月25日刪改

庫德樂團Simurg

2019年05月25日撰稿
§     Simurg     §

什麼是好空氣?我本來認為是清晨時分早起去郊區、公園,呼吸到的新鮮空氣,能夠聞得到植物花卉的芳香。後來SARS期間因緣際會被迫在谷關、松鶴的深山中閉關了3個月,偶搭長途客運直達臺北車頭,下車瞬間猛然感受到空氣中全部都是油埃味,才知道真正的好空氣應該是久沐芝蘭不覺其室的。讓你聞了會覺得空氣很棒、心情暢快的,並不是最佳的空氣品質;能讓人品嘗到什麼是壞空氣的那種好空氣,才是真正的好空氣。

真正的好音樂也是一樣,聽多了外國的名曲,現在回神來聽臺灣的音樂,糟糕,以前喜歡過的已經不知道有什麼好了。本文推薦1支庫德樂團,其在Youtube上的官方號為:「Simurg」,網址:
他們以小提琴、揚琴和鼓點伴奏,演唱一些名為gerçekleştirdi的傳統曲調,聽來像是在信步行走般,不急也不徐。男主唱的歌聲中略含一絲絲的憂傷與惆悵,卻又收拾的很好,沒有無端全盤傾倒出來致令無法承受,非常內斂。Simurg樂團大約是在2011年成軍的,由幾位就讀Eskişehir的大學生所組成,以下轉貼幾則他們的作品連結,分享分享庫德人真正的好音樂。

先做個深呼吸吧!

(1)發布者:Simurg
標題:Simurg-Ax û Eman Şikrayê (Live Kurdısh Music)

(2)發布者:Simurg
標題:Simurg-Dilo Ez Bimrim(Live Kurdısh Music )

(3)發布者:Simurg
標題:Simurg-Şaha Giderim

(4)發布者:Simurg
標題:Simurg-Düzgın Bawo(Live Kurdısh Music)

2019年5月22日 星期三

陶寺猜想:昜氏古國

2019年05月22日撰稿
2021年06月13日校字
壹、有虞氏
軸承時代〉選抄顓頊系統之王族,〈有虞堯事跡初探〉節錄堯伐前有唐氏,相關文字此不重覆,簡言之:

Guti人於公元前三千紀末離開波斯西部。首先東遷到四川地區,留蜀者與三星堆文明有關。自蜀遷魯者則為「有虞氏」,復自魯遷晉;此過程中當以堯為攻勢之先驅,於迥帝時攻破晉南古國「(前)有唐氏」,稱唐侯,再以諸侯即帝位。舜亦追隨有虞氏主力,自魯西遷至晉南媯汭,再以旁系繼堯即帝位。舜之後傳位予夏禹。夏后氏時期,有虞氏四散:
(1)一支遷往河南,為「陳」國之祖
(2)一支中經劉累,傳至劉邦,建立漢室
(3)一支北遷雁門,至公元前3世紀後半葉發展為「月氏人」
(4)一支西向進入河西,為「西虞」。公元前7世紀20年代末,西遷至伊黎河、楚河流域,和允姓Assi、大夏Tochari等部落混合成新的「塞種」民族。

前已概述有虞氏淵源、流散的史蹟,以下專記有唐氏。

貳、前有唐氏
(一)遠古時期:波斯西部的Tukri人
Tukri人於公元前三千紀末離開波斯西部,之後如何遷徙到晉南?不清楚。惟余太山先生認為晉南「(前)有唐氏」乃實沈所遷「大夏」,堯伐而據之轉成「唐侯(陶唐氏)」。「(前)有唐氏」之後西向遷徙,最終成為塞種4部之1部Tochari(吐火羅)人,合建「大夏國」。故可知吐火羅人源於遠古Tukri人。

(二)虞代(迥帝以前):晉南「昜氏」古國
靜案,「(前)有唐氏」未免拗口,不如改命之曰「昜氏」,更見簡易。查:林歡《商代地理與方國》(2010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ISBN:9787500489245)第334頁:「殷代卜辭中除"昜"外,還有"唐"國("唐"字從庚從口)。叔虞的封地,亦即成王時消滅的唐是源自殷代的"昜",還是"唐"呢?……"昜"是本字本名,文獻中的"唐"是後出現的代替"昜"的通假字,……在郭店楚簡《唐虞之道》中,陶唐氏寫作"湯",多少表明昜國的源頭──陶唐氏本名是陶昜氏。」

(三)虞代(堯伐唐以後)~商代:「昜氏」離散
晉南「昜氏」古國為堯所滅亡後,部民分割云何?
1>一支西徙為「西夏」,堯即帝位主虞政,又興兵伐西夏。
2>一支仍居晉南,商代稱「土方」,其活動地區被後世稱作「夏墟」
在虞代,原昜氏部民留居晉南者,整合進入有虞氏的聯盟中。
商代,仍居晉南者,改稱「土方」,參:余太山《古族新考》(2012年6月,商務印書館,ISBN:9787100084901)第070葉:「證實卜辭所見土方便是大夏,……土方既在殷之西北,也就無妨認為土方在晉南之地。」第071葉:「禹之所治土方原為大夏之墟。《詩‧商頌‧長發》:"禹敷下土方。"又,《楚辭‧天問》:"禹之力獻功,降省下土方。"而據《史記‧封禪書》"正義"引《世本》:"夏禹都陽城……又都平陽,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平陽、安邑、晉陽均可能有大夏之墟。……殷征土方多在武丁時期,武丁以後十分罕見。……武丁封築大邑於大夏地而土方之侵叛大為減少,也說明土方便是大夏。……"土方"之"土"不妨視為"大夏"之"大","土[方]"是"大夏"的省稱。晉南的大夏便是土方,"土[方]"又可視為"吐火羅"最貼切的省稱」

(四)西周:晉南夏墟與河西大夏
1>晉南「夏墟」
西周初期,晉南地區尚見大夏人活動的紀錄。
余太山《古族新考》第067葉:「河西及臨夏的大夏即吐火羅人遷自晉南。……《左傳‧昭元年傳》:"昔高辛氏有二子,……遷實沈於大夏,主參,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唐叔虞所封夏墟當在翼城。……翼城有大夏之墟。」第068葉:「《史記‧鄭世家》"正義"引《地記》……《地記》以為唐叔虞所封在安縣即安邑,蓋安邑亦有夏墟。」第069葉:「太原晉陽亦有夏墟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指為唐叔虞所封卻未必可靠。與此相對,平陽既可能是大夏之墟,又可能是唐叔虞所封。果然,"河、汾之東"、"汾、澮之間"的翼城祉是大夏之墟,並非唐叔虞所封也未可知。……安邑有大夏之墟,虞仲所都因在安邑南而夏墟,則大陽(今平陸縣)之夏墟亦得為大夏之墟。綜上所述,晉南曾有大夏人活動殆無疑義。晉南的大夏人,與河西乃至西域的大夏人一樣,同為吐火羅人的可能性自然也不能排除。」
2>似有一支遷往晉北或河套以北
余太山《古族新考》第072葉:「晉南的大夏人何時遷往河西不得而知,但至遲在前七世紀五十年代末河西已有大夏人。除了遷往河西外,似乎還有一支大夏人自晉南遷往晉北或河套以北。」

(五)東周(春秋時期):吐火羅人遷至河西、河套地區
河西及臨夏的大夏即吐火羅人遷自晉南,至遲在前七世紀五十年代末河西已有大夏人,春秋時人稱之為「西夏(氏)、泰夏、大夏」。
余太山《古族新考》第064葉:「伊黎河、楚河的大夏即吐火羅人來自河西乃至河套地區。……《管子‧小匡篇》載齊桓公"西征,攘白狄之地,遂至於西河,……踰太行與卑」下接第065葉:「耳之豁,拘泰夏,……"同書"封禪篇"亦稱:"西伐大夏,涉流沙,……上卑耳之山。"……這幾則記載中的"大夏"(或"泰夏")無疑同在一地,……卑(辟)耳山應即《漢書‧地理志下》所載北地郡之卑移山(今賀蘭山),"流沙"應即賀蘭山西北的騰格里沙漠。桓公乃由今山西北境西行,經陝西北部,至寧夏渡河,過"卑耳山",復西行,經"流沙"之南,抵達大夏。......漢代"敦煌"[tuǝn-huang]郡應得名於"敦薨"[tuǝn-xuǝng]。"敦薨"與"大夏"得視為同名異譯,……知直至河西走廊西端均曾有大夏人活動。……《穆天子傳》卷四載:"自宗周……以西北,至於……」第066葉:「自陽紆西至於西夏氏,……"」其中,"西夏一般認為指大夏。"……西去崑崙之丘二千又二百里的"西夏",當在河西地區。之所以稱河西之大夏為"西夏",很可能是因為大夏之故地更在其東。《穆天子傳》……成書年代當早於公元前三世紀,所描述的時代至遲為春秋,故所載"西夏"或即齊桓公所征討的大夏。……托勒密《地理志》所載Thaguri人、Thaguri山和Thogara城均應位於河西地區,業已由對藏語、和闐語有關文書的研究得到了證實。Thaguri、Thogara均得視為"大夏"的對譯,可見河西地區的大夏人亦即吐火羅人。……不僅河西曾見大夏亦即吐火羅人活動,更東南的臨夏地區亦有其遺跡。……這說明大夏更可溯源於河西以東。」

(六)公元前521年:吐火羅等4部混合成塞種,居於塞地(伊黎河、楚河流域)
余太山《古族新考》第062葉:「大夏國的吐火羅人來自伊黎河、楚河流域。……斯特拉波《地理志》記載,……滅亡希臘巴克特里亞的Asii、Tochari等4部"來自Iaxartes(藥殺水即錫爾河)彼岸,與」下接063葉「Sacae和Sogdiana相毗連、被Sacae佔領的地方"。(XI,8)……Sogdiana指錫爾河以南、阿姆河以北、以澤拉夫善河流域為中心的地區。Sacae指Sacae即塞種的原居地,亦即伊黎河、楚河流域(《漢書‧西域傳》所謂"塞地")。……滅亡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包括Asii、Tochari在內的四部塞種來自"塞地"與索格底亞那之間的地區。塞種佔領這一地區的時間不能確知,但最早可能在公元前六世紀二十年代,亦即阿喀美尼朝波斯大流士一世即位(前521年)之前。」

(七)公元前140年:塞種南下帕米爾或退縮至塞地和索格底亞那之間
余太山《古族新考》第063葉:「大月氏被匈奴擊敗,西遷至伊黎河、楚河流域時,將該處的塞種逐走。於是一部分塞種南下帕米爾,另一部分則退縮至塞地和索格底亞那之間的地區。」
1>南下帕米爾的塞種
余太山《古族新考》第063葉:「南下帕米爾的塞種中,有一部分進入西北次大陸【靜案,即進入印度次大陸的西北部】,另有一部分則可能東向進入塔里木盆地諸綠洲,後者之中亦有吐火羅人」
2>退縮至塞地和索格底亞那之間地區的塞種
余太山《古族新考》第063葉:「很可能由於繼續受到來自東方強鄰的壓力,包括若干Tochari人在內的部分塞種終於在公元前140年左右南渡錫爾河,經索格底亞那,侵入希臘人治下的巴克特里亞,佔領了主要位於阿姆河南岸的後來被稱為吐火羅斯坦的地區,《史記‧大宛列傳》所見大夏國於是成立。……另有一支以Tochari人為主的塞種進入費爾干那盆地,建立了《史記‧大宛列傳》所見大宛國。"大宛"[dat-iuan]亦得視為Tochari之異譯。」

(八)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0年:塞種大夏國,立國於阿姆河流域
伊黎河、楚河的大夏即吐火羅人(Thaguri)來自河西乃至河套地區。公元前140年左右滅亡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建立「大夏國」的塞種人,其4部中之1部Tochari部(吐火羅人)即來自伊黎河、楚河流域。
余太山《古族新考》第060葉:「"大夏"(dat-hea)可以視為Tochari的確切對譯。……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亡於公元前140年左右,……斯特拉波《地理志》記載,"從希臘人手中奪取了巴克特里亞的"是來自錫爾河彼岸的游牧的塞種(Sacae)諸部"Asii、Gasiani、Tochari和Sacarauli"。(XI,8)《史記‧大宛列傳》"無大君長"云云,」下接第061葉:「也許正反映了進入巴克特里亞的塞種各部互不統屬的局面。至於張騫稱塞種諸部治下的巴克特里亞為"大夏",則可能是因為當時吐火羅人是諸部名義上的宗主;否則,便是吐火羅人佔壓倒性多數的緣故。……大夏國的四至可以從大月氏國的四至推知,……西徙阿姆河流域的大月氏所據有者主要為原大夏國領土。……北與康居(當時領有索格底亞那),東北與大宛、西與安息(即帕提亞朝波斯,東界為木鹿城)、南與罽賓(喀布爾河中下游,北界為興都庫什山)、東與無雷(小帕米爾)和難兜(Gilgit河下游)。其地望與《大唐西域記》卷一所載"覩貨邏國(Tukhāra)故地"相符……既然大月氏立國的"大夏地"即"覩貨邏國故地","大夏"則應」下接第062葉:「係Tochari(Tukhāra)之對譯,大夏國應亦係吐火羅(覩貨邏)人所建」

(九)公元前130年:大月氏統治時期
余太山《古族新考》第059葉:「西漢使臣張騫於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到達阿姆河流域……當時大夏已被大月氏征服,即所謂"臣畜大夏"。」第060葉:「約公元前130年,伊黎河、楚河流域的大月氏受到烏孫的攻擊,被迫再次西遷,抵達阿姆河流域,擊敗主要位於河南的大夏國,設王庭於河北,統治跨有阿姆河兩岸的大夏地。」

參、陶寺猜想
許宏《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2016年5月,三聯書店,ISBN:9787108056832)〈解題〉第3頁:「大體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大河以東的晉南地區,輝煌一時的陶寺文化由勝轉衰;幾乎與此同時,大河之南的嵩山一帶,在"逐鹿中原"的躁動中逐漸顯現出區域整合的跡象,新砦集團開始"展露頭角"。」

關於陶寺文化,其存在的時間點,許宏《何以中國》本文第29頁~第30頁:「陶寺遺址的重大發現,令學界興奮不已。……而按當時的碳素測年認識,陶寺文化的年代概算為公元前2500~前1900。」〈解題〉第2頁~第3頁:「一般認為,夏王朝始建於公元前21世紀,"夏商周斷代工程"把夏王朝建立的年代估定為公元前2070年左右,也有學者推算夏王朝始年不早於公元前2000年。總之,在以傳世文獻為本位的夏王朝始年的推定上,公元前2000年是一個便於記憶的年數。」

陶寺文化的定性,許宏《何以中國》本文第30頁~第33頁概述學界的2種學說,均無法成為定論,略以:
(一)陶寺文化為夏文化
(二)陶寺文化為唐堯文化

靜案,陶寺文化的時間點約當虞末夏初,但又難直斷囑虞抑夏。考慮陶寺文化為四處抄襲、吸納各方優點的文化(許宏《何以中國》本文第16頁所謂拿來主義),且其「陶寺"前銅禮器"群」大不同於後是殷商的禮器組合而有文化傳統的中斷(許宏《何以中國》本文第15頁),可推估與夏朝的關係較為薄弱。又考量陶寺古國的京畿位於塔兒山以北(參:許宏《何以中國》本文第19頁地圖),而非塔兒山以南(堯都翼城一帶),非有虞氏之核心區域,不甚吻合,故亦得推估與虞代較無關聯。

既非虞、又非夏,那麼,陶寺文化究竟是什麼?由於史上此處能相印證的戰事僅係堯伐有唐,所以愚以為陶寺文化古國當即斯「有唐」,余太山先生謂之「(前)有唐氏」,林歡考之本字曰「昜」氏,此乃本文之主旨:陶寺猜想。

2019年5月19日 星期日

大臺北的餐飲店員

2019年05月19日撰稿
在大臺北常年過活的我,觀察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路邊餐飲店舖的店員結構,發生過幾次大的變化。憑著個人的記憶,大致情形如下:
(1)
記得很小的時候,1988年左右,店員多半是外省人退伍下來的老兵,實際上他們自己就是店主,自製好吃的麵食、油條、包子、水餃。
(2)
1995年~1998年左右,店員已經換上了本省人居多了,店家所賣的食物不再侷限於傳統麵類,多元性增加。
(3)
大約2008年~2014年之間,出現不少店員是新來的大陸人,很多是溫州人。街上有些店鋪所賣的主打品項也直接改成了溫州大餛飩之類,直接引進大陸沿海的現代招牌菜,這些新菜系是以前舊外省人菜色所沒有的。
(4)
2014年~2018年之間,店員突然又換了一批,主要是柬埔寨來的新移民新娘,他們在「八方雲集」、「四海遊龍」等餃子、鍋貼專賣店進行烹飪、或者是躲在中型賣場的後廚處理分裝生鮮蔬菜。
(5)
2018~2019年的變化最令我感到意外,好多小店的店員增加了半數以上的越南人,與臺灣人老闆或店員合作。越南店員的中文程度都基本溝通無礙,厲害的是雙聲道切換的速度高得驚人,用中文跟你寒暄幾下就回頭跟同事講越南話。他們以臺灣傳統的方式煮臺菜,但在手法上多半混雜了越南的作工,所以味道變得滿豐富的,多了點大自然的感覺。我覺得這批越南店員的素質很高,脾氣溫和、很有禮貌,滿慶幸是由他們接手提供溫暖的食物,我們才有好吃的外賣。

2019年5月18日 星期六

有虞堯事跡初探

2019年05月18日撰稿
關於吐火羅人源流,余太山先生認為起於陶唐氏,並與前有唐氏(虞代)、土方(商代)有密切關係。參:氏著《古族新考》(2012年6月,商務印書館,ISBN:9787100084901)第059葉:「《史記‧大宛列傳》所見"大夏"可溯源於《左傳》所見"大夏"亦即陶唐氏。」

由於當中問題極為複雜,此處先將吐火羅源流問題按下,集中臚列有關堯的事蹟。郭永秉《帝系新研:楚地出土戰國文獻中的傳說時代古帝王系統研究》(2008年9月,北京大學出版社,ISBN:9787301141915)與《古文字與古文獻論集》(2011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ISBN:9787532551804)兩書所談大致類同,本部落格舊文〈閒聊上古四代〉曾簡略帶過,不妨參閱。

一、陶唐氏帝堯係屬有虞氏之天子
古代中原有4個朝代,亦即:「虞→夏→商→周」。而陶唐氏則不是一個朝代,乃為有虞氏的地方諸侯。有虞氏帝位的順序,為:「幕..(系譜遺失)..某(簡文已缺)氏 → 有虞『迥』 → 堯 → 舜」,此一順序不是單純的父傳子子傳孫,而有點類似是在有虞氏貴族各分支中遴選推舉的。

郭永秉《帝系新研》第78葉:「通過我們對《容成氏》相關簡文的編連、考釋,可以證明"虞、夏、商、周"四代系統是戰國時代普遍的古史觀念」郭永秉《古文字與古文獻論集》第121葉:「《容成氏》所紀載的舜以前的古帝王即位次序是"遠古帝王(包括簡35B的"□"氏)"→有虞迥→堯→(虞)舜"。有了這個系統,我們可以對不少的古史傳說研究中的問題作出判斷和解釋。」第122葉:「"有虞迥"是舜之前的一位有虞部族首領,顯然說明在"幕"和"舜"的有虞氏君王世系中是有缺環的,根據《容成氏》提供的古史傳說信息,我們可以把這個世系補充為"幕"…→迥…→舜(這個系統不是以父子相生為原則排列的,詳下)。」第122葉:「虞幕"是戰國古史傳說有虞氏一位有重要作為的先王,甚至很有能……就是虞的始祖"」

二、堯非帝嚳之子,且在帝位上堯係繼迥位而非摯位
余太山《古族新考》第072葉:「晉南的大夏可溯源於陶唐氏,亦即以堯部落為宗主的部落聯」下接第073葉:「合體。……《國語‧晉語八》亦載陶唐氏之裔"在周為唐杜氏"。……視唐、杜為二國者非是。"唐"、"杜"[da]猶如"陶"、"唐"皆得視為同名異譯。」第075葉:「堯伐有唐,禹服有苗」,……不妨認為"伐有唐"在嚳或摯在位時。堯伐唐後,被封於唐土,故稱"唐侯"。嗣後,……因摯"不善",堯始得繼位。……繼位之初,堯可能以帝嚳、帝摯之號為號;更號陶唐氏,很可能是從嚳或摯所都之地遷往唐土的緣故。」

靜案,堯繼摯位1節不確,堯所號陶唐氏亦屬虞代,堯的帝位乃得之迥帝而非受諸摯帝。郭永秉《帝系新研》第115葉談到〈帝嚳的相關問題〉:「我們至今為止還沒有在楚地出土戰國文獻中發現帝嚳之名。但從可靠的戰國文獻中看,帝嚳至少在戰國時代已經出現。」第118葉:「裘錫圭先生根據《子羔》篇的敘述認為,在此篇的著作年代"作為大一統帝王世系重要組成部分的、契和后稷皆為帝嚳之子"的說法尚未興起。……因此,帝嚳和商周先祖降生傳說發生關係不應很晚,但是帝嚳最終人化為商周二代之父的說法,則應該是較晚才產生的,而大一統帝王世系的完全形成當然要更晚於此。」第63葉~第64葉:「雖然堯為帝嚳子的說法起得晚,但不能排除這種說法是在戰國以來關於堯的某些傳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值得注意的是,《唐虞之道》也只籠統地說堯生於天子,並沒有明確指出其父是誰。不少學者都已經指出,先秦文獻對於堯以前的世系是語焉不詳的,《唐虞之道》雖然也講到堯的出身,但也並沒有講清楚其世系來源,……《唐虞之道》並未說明堯之父就是"帝嚳"……在《容成氏》的傳說系統中,堯當然是在有虞氏的統治下為諸侯的。」

三、堯先為有虞氏的地方諸侯,再升為有虞氏之天子
郭永秉《古文字與古文獻論集》第126葉:「從《容成氏》提供的傳說中透露的信息,雖然從整體上堯也屬於有虞氏的統治範圍,但他應該是類似於諸侯國君或方國首領性質的人。……《容成氏》的堯先為諸侯再升為天子」

四、諸侯時期的堯,應即古文獻所載之「唐侯」或「陶唐氏」
郭永秉《古文字與古文獻論集》第126葉引古籍中關於唐侯堯登帝位的史文:
「摯於兄弟最長,得登帝位,封異母弟放勛為唐侯。摯在位九年,政微弱,而唐侯德盛,諸侯歸之。摯服其義,乃率群臣造唐而致禪,唐侯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禪……(《史記‧五帝本紀》張守節《正義》引《帝王記》)
堯年十六,以唐侯升為天子,遂以為號。或謂之即陶唐氏。(《論語‧泰伯》邢昺《疏》引《書傳》;參見《史記‧五帝本紀》張守節《正義》引孔安國曰)
是以堯發於諸侯(顏師古注:"謂從唐侯升天子之位。"),……非一日而顯也,蓋有漸以致之矣。(《漢書‧董仲舒傳》)
堯以唐侯嗣位。(《論衡‧正說》;參見《論衡‧恢國》)」

可知堯為諸侯時,封號為唐侯,乃唐地之方國首領。至於唐侯堯所宗之有虞氏天子,則為迥帝(有虞迥)。

五、堯為諸侯時征伐有唐氏(前有唐氏)
余太山《古族新考》第075葉:「「《呂氏春秋‧古樂篇》列於堯之前的"陶唐氏"不妨認為就是堯所伐有唐氏,或可稱為"前有唐氏"。前有唐氏所在應即《左傳‧昭元年傳》載實沈所遷"大夏"。1.一般認為,《左傳‧昭元年傳》所謂"遷實沈於大夏"的"後帝"指堯。果然,實沈所遷為堯所征服的前有唐氏之居地;其時大概在堯"從唐侯入嗣帝后之位"後不久。蓋"唐"[dang]無妨視為"大[夏]"或"吐[火羅]"的省譯。2."大夏"之於唐人,猶如"商丘"之於商人」第076葉~第077葉:「堯即陶唐氏之胤,堯既在即位後遷都唐土,更號陶唐氏,其後裔自然被稱為唐人。……至於堯遷都於唐,何故不稱"有唐氏",而稱"陶唐氏",……一種可能性是堯或其後裔據唐土後,曾有遷徙之舉,所遷居之地因而亦得名為"唐";否則,便是前有唐氏在晉南時曾有遷徙之舉,居地皆因此得名"唐";不明真相者或譯稱為"陶"[du],或譯稱為"唐",其實均係"大夏"之略譯;"陶唐氏"一號或由此而生。陶唐氏之胤有"唐杜氏","唐"與"杜"亦同名異譯,皆"大夏"之省稱,……另一種可能性是"陶唐氏"之"陶"指陶丘。也就是說堯在伐有唐氏,封唐侯之前據有濟陰定陶之地。......堯伐有唐氏後,改號陶唐氏,……從此領有唐土,……以堯部落為核心與前有唐氏形成了一個新的地緣政治集團。……所謂"陶唐氏",實際上是指以堯部落為宗主、包括前有唐氏即大夏在內的部落聯合體。」

靜案,諸侯堯之所以建號「唐侯」,當以統治「唐」地有關。故余太山先生所言:「實沈所遷為堯所征服的前有唐氏之居地;其時大概在堯"從唐侯入嗣帝后之位"後不久。」時間點似應校正,堯征伐有唐氏(前有唐氏)之時機自應更早,進據唐地、方稱唐侯,此後才以諸侯身分升任帝位。

六、堯為帝時征伐西夏(前有唐氏西逃的一支)
余太山《古族新考》第076葉:「《逸周書‧史記解》:"文武不行者亡。昔者西夏性仁非兵,城郭不脩,武士無位,惠而好賞,屈而無以賞,唐氏伐之,……西夏以亡。"……此處"唐氏"亦指堯無疑,故"西夏"應該就是遭伐後西徙的大夏即前有唐氏之一支。"唐氏伐之"乃指前有唐氏的這一支再次遭到陶唐氏之討伐。」

靜案,一部分的「前有唐氏」西徙後,成為「西夏」,復遭堯的再度討伐。堯伐西夏的時間點,其身分是唐侯抑或是虞帝?愚以為較可能是在踐天子位之後。查《古今本竹書紀年》(2010年9月4版7刷,世界書局,ISBN:9789570603125)影印:林春溥《竹書紀年補證卷一》,第15葉:「帝堯陶唐氏……元年丙子、帝即位居翼。……十二年、初治兵。十六年、渠搜氏來賓○新書曰:堯教化,西及大夏、渠搜,北中幽都及狗國、焦僥。」第16葉:「二十九年、僬僥氏來朝,貢沒羽。」依照今本竹書的紀載,堯即帝位居翼後,方厲兵秣馬,張聲教「『西』及大夏」。職是之故,西夏應該是在堯主虞政之後遭到第二次攻擊,斯時之堯合已即帝位了。

庫德樂團Koma Çarnewa

2019年05月18日撰稿
§     Koma Çarnewa     §

Koma Çarnewa是1支老牌的庫德樂團,從Youtube網站諸影片的發布日期來推算,至少已成軍12年了。他們的音樂充滿喜感,首先推薦一首錄音室作品:
(1-1)發布者:KOM MÜZİK
標題:Çar Newa - Melli

室內演唱會的live現場同樣是一派詼諧,從2009年以前舉辦的1場錄影實況畫面可以看出:
(1-2)發布者:Serhat Çarnewa
標題:Koma Çarnewa - Melli

(2)發布者:sercavan2
標題:Koma çarnewa - Zerde (LIVE)

有沒有覺得舞臺右側的笛手貌似電影明星馮迪索(Vin Diesel)在認真伴奏?除了前述調式詼諧的曲子,Koma Çarnewa樂團也有一些抒情歌和風格獨特的段子,都很別緻,值得一聽。

(3-1)發布者:sercavan2
標題:Koma çarnewa - Hemame (LIVE)
(3-2)發布者:KOM MÜZİK
標題:Çar Newa - Hemame (Official Audio)

(4)發布者:carnewacom
標題:Koma Çarnewa - Dayé Dayé (LIVE)

(5)發布者:KOM MÜZİK
標題:Çar Newa - Çimene (Official Audio)
Youtube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GaUNep-Ke4

(6)發布者:KOM MÜZİK
標題:Çar Newa - Rim
Youtube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bqIO6EGsaQ

2019年5月17日 星期五

風采

編號:09
2019年05月17日上傳

〈風采〉    天成靜

人生充滿無奈
故需要繽紛色彩
燦爛之所以等於奇謬
乃是荒誕不經的迷炫

讓希望奔馳
停佇在夢與不可思議邊境
拒絕向歲月妥協
徵召冒險的靈魂

一望無際的平野
承載了多少憂傷
靦腆的餘暉山色微恙
透露出夜之緋黃

徘徊渲染的古道
跨越黑暗的流光
生命本就該如史詩般壯闊
歷史不過是我的小尾巴

風鈴聲清脆響亮
那是因為隨遇浮沉的緣故
在月彎蜿蜒的圍繞裡
守護永恆閃爍的星

這是一種愉快
一股自由的風采

1999年10月28日初作
2004年11月15日定稿

2019年5月16日 星期四

回憶:第一次空跳

2019年05月16日上傳

〈回憶:第一次空跳〉    天成靜

西元2003年02月12日早上第一次空跳,大夥兒排成兩路向吵雜的機尾前進。

機艙裡面綠矇矇的,可以看到艙壁兩排的小燈在黑暗中閃爍,就如同我的心跳一樣。兩個穿著綠衣服的人,應該是領航員吧,戴著在錄音室才會出現的耳機,扶著艙門迎接我們。飛機引擎的風勢強勁,得很努力才能舉起腳步,感覺涼涼的。

然後就是不知道盡頭的漫長等待。

坐在飛機裡頭,等飛機起飛。當飛機滑動的時候,覺得四周好像解體似的,所有能夠碰觸到的堅硬表面都在晃動。越來越大的機械聲響暗示我們飛機開始前進了,接下來就是揮別自然──起飛。

機艙裡開始有人在叫了,我也跟著喊了幾聲,大家都一樣,感覺很過癮。教官不斷地跟我們說:『哇,恐怖喔』、『空跳好可怕呦』,反而我們都笑了。不過該來的還是會來的,艙門在風和速度之下開啟,以撼動人心的壓力鎮攝脆弱的心靈。呼~呼~呼~狂嘯的風聲代表門外未知的命運,我只敢偷偷看一下外面的景色。

白白的,街道變成一條一條小小的線,前面的人變成一個小小的點,腦袋一片空白。

很高興我的傘開了,立體的半圓球形很漂亮,因為我的生命失去了七秒鐘左右。不知道為什麼我就這樣下來了,對於跳出機門的那一剎那完全沒有記憶,只記得一個決心之後就吊掛在虛空了。一點欣賞風景的心情也沒有,因為不自主飛行顯得異常漫長,到底該往那個方向飛呢?正下方的柏油路讓人終於體悟到學長們所說的:「到時候你就會猛操傘避開水池和馬路」的涵義了。

可愛的傘把我重重地摔到草地上,右邊屁股好痛喔。由上而下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讓我彷彿隔世,我想這時候最令人痛恨的就是長滿刺的含羞草了。感謝神明我的腳踝好像還是活得好好的,只是右邊屁股真的是好痛好痛喔,痛死我了。

2003年03月01日舊記

霧之小油坑

2019年05月16日(星期四)上傳

〈霧之小油坑〉    天成靜

今天和幾個高中同學上陽明山,接近小油坑的時候,四周的霧氣漸漸地濃了,一掃山下驕縱的火太陽。白白的霧在車窗邊飄柔輕浮,於是我們當機立斷,立刻下車體驗人生。

不知道是那個方向,只知道是往觀景台去。在步行之下,原本因車速而顯得白茫茫的山風,反而向小徑兩旁褪去。往前、往右、往下看,雲霧則是有點純郁的,就好像唯一踏實的就是我們足底踏的青草道,以及路旁半人高的芒草殘樹枝,似乎就是行走在雲霧中的孤絕之島上。

平坦地走到一個木質的觀景台上,由於高度的關係,霧氣更濃了,由山下四面八方匯集到觀景台吹拂我們,那種清涼的感覺真是無以形容,就好像冰的溫度,但是很舒服地趨向我們、包容我們,如同在雲海中立足一般。能見度降低了許多,只能夠看到霧中迷濛的樹影,雖然只距離眼前不到十數公尺的地方。

這並不是終點。接下來還有更高的一個觀景台,距離很近,可是已經看不到第一個觀景台了。霧之風的吹拂依然清泠,因此我們在此駐足良久。閒談時聽說平時可以觀賞到大片大片的蓊鬱青山和藍天白雲,可是現在什麼都看不到了,所有的景物都蒙上了白色的模湖隱藏,應該是綠色的現在都白濛濛了,清楚的只有身邊、言語、木欄杆以及山嵐的方向。

隱隱約約間,還是摸索得到前人開闢的小道。順延而上是一座橋,材質和做工與先前兩處一模一樣。因為橋面較小的緣故,更有脫離之感,風的照顧和小舟雲海的氣勢讓人不忍心跨步,因為實在是太動人了。

之後是管理處,朦朧臆度消失不見了,不過附近仍然有更高的小山道。我們決定再向上登去。彎一下發現路基改成方基石道了,路變得好走些,不過早些似乎是在山脊上走,現在則是走在峭壁和山壁之間。黃色的山壁間或著綠意盎然的青,這次是貼近之美。走著走著,輕鬆地眺望遠山,有的地方清晰可見,有的地方則仍是山嵐起伏,遮蔽了視線。

霧漸漸濃了。突然間,前方被霧氣大量阻隔。定下心來,發現其後竟然是黑色赤裸裸的絕境,猶如地獄般的震撼景象。硫磺氣蒸騰處被濃霧遮蔽,稍稍隱現,腳下的道路卻筆直地朝向不可能的地方,原來盡頭到了。生之光和死亡的氣息並列,可見與不可見只在一瞬間,我們不由得停滯了。

好容易找到了阻攔正前方去處的最後欄杆,右手邊則是寶藍色的天空之海,許久光線終於脫逸澄明了,我們也找到了滾蛋的沸水小井。

毫無預期,一切都渾然天成。

2002年06月27日(星期四)舊記

2019年5月15日 星期三

俄國女歌手Angelina Danilova(Ангелина Данилова)

2019年05月15日撰稿
§     Angelina Danilova     §

我猜Angelina Danilova是俄國人,因其Youtube用戶號(網址:https://www.youtube.com/user/linadanials/featured)「簡介」欄所提供的資訊,位置在俄羅斯,Facebook連結到的名字Ангелина Данилова也像是俄文。她的自介影片「Q&A!Who is Angelina Danilova?K-pop?Boyfriend?」網址是:
英語聽力好的朋友可以自行參閱。此外我就沒找更多的訊息了。

純從影片的內容來推測,Ukulele是她頗偏好彈奏的樂器,有不少部視頻的標題都是ukulele cover。另,Angelina Danilova可能也很喜歡高麗文化,似乎曾在南韓待過一陣的樣子,參音樂視頻:
(1)標題:Dua Lipa - Homesick (cover by Angelina Danilova)
由該頁面下方的自我介紹文字:「I've been living i South Korea Seoul since summer 2016, every time when I had a chance I would go back home to Russia, to visit my family and friends.」,大致能夠推敲得出。

Angelina Danilova的歌喉,音質很好,甜中帶沙──看是綠豆沙或是金莎巧克力的細碎顆粒,都可以──頗具識別度。她Cover(翻唱)的歌曲,有的是英文歌,有的是韓文歌,本文精選4首婉約動人的曲目,一道來欣賞吧~

(2)標題:DEAN-HALF MOON (ukulele cover)

(3)標題:LENKA-THE SHOW (ukulele cover)+using blue yeti mic

(4)標題:혁오(Hyukoh)-WIING WIING (ukulele cover by Angelina Danilova)

2019年5月11日 星期六

薩米女歌手Ánne Máddji Heatta

2019年05月11日撰稿
§     Ánne Máddji Heatta     §

薩米(Sámi)人又名拉普(Lapps)人,居住在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中部和北部,為當地的原住民族。在臺灣,可說普遍傾慕北歐國家的民主、自由與社會福利,但多半卻同時忽略了北歐史上對於原住民族的歧視與壓迫。這可說是臺灣人的通病,只看到好的部分就忘了壞的部分,永遠只看中別人的好且渾然不覺自己的壞。

查【挪威】Fredrik Barth(主編)《族群與邊界──文化差異下的社會組織》(2018年11月1版3刷,商務印書館,ISBN:9787100107495,根據1969年版譯出)第30葉~第47葉收錄:哈拉爾德‧埃德黑姆〈當族群身分成為社會汙名〉:「拉普人身分問題是一個受到普遍關注的話題,……沒有完全精通挪威語,以及在和自信傲慢的挪威人互動中由於這種或那種原因所遭受到的惡意和嘲弄都困擾著拉普人。……悲慘的自我形象正如當地挪威人所定義的那樣都成了拉普人身分汙名的反映。……為了獲取他們所重視的物質和社會資料以及分享社會機遇,人們不得不放棄或掩蓋被挪威人看作是拉普人身分標誌的那些社會特徵。」由於該篇文章內容所描述的是1969年的情況,迄已經過了半個世紀的時間差,今日北歐人對待薩米人的態度應該大幅改善了吧?

實際去試聽薩米音樂,滿有些曲子的風格像是臺灣的葬歌,我個人完全無法接受。不過頂尖的薩米音樂則非常舒適溫柔,輕飄飄地如同絲綢和羽織般撫慰和滋潤著你的心靈。本文推薦薩米女歌手Ánne Máddji Heatta的4首作品,希望各位也會喜歡。

(1)曲名:Iđitguovssu
發布者:Niels Ovlla Dunfjell
標題:AMAZING SÁMI FOLK MUSIC | Máddji - "Dawn Light"

(2)曲名:Dobbelis
發布者:Bone Rabbit _
標題:Maddji - 03 - Dobbelis (Beyond)

(3)曲名:Baru luohti
發布者:Bone Rabbit _
標題:Maddji - 05 - Baru luohti (Yoik of the waves)

(4)曲名:Guhkki
發布者:Niels Ovlla Dunfjell
標題:SÁMI FOLK MUSIC | Máddji - "Far"

地方政府派駐首都的聯絡單位

2019年05月11日撰稿
2019年06月29日校正
周內見到新聞1則,內容提及臺南市政府設有臺北辦公室。參:自由時報2019年5月8日16時56分的即時政治新聞,記者:蔡文居,標題:〈賴清德使用北辦 藍轟南市府促裁撤〉,網址:
節錄如次:「……媒體報導前行政院長賴清德使用台南市政府台北辦公室,有公器私用之嫌。台南市議會國民黨團……書記長蔡育輝……表示,北辦任用專委和專員各1名,人事費用加上租金及車輛費用,估計1年約花上3、400萬元,他們要求市府提供相關明細,明年起不得再編列相關預算。台南市長黃偉哲……市府表示,市府台北辦公室自98年原台南縣時代成立,合併之後也依慣例租賃,每月租金為5萬2000元。107年經費支用含租金、管理費、水電費、行政事務費、人事費(去年只派駐1人)及車輛費用,共計162萬3728元。市府表示,綜觀國內各縣市,包括金門、連江、苗栗、台南、高雄、屏東、台東、台中、澎湖等9縣市皆設有台北辦公室或聯絡處所,顯見市府台北辦公室的設置確實有工作的必要。」

再參:臺南市政府官方網站108年4月19日的市府動態/市府新聞1則〈針對議員關心台北辦公室議題,市府回應〉:「(新聞及國際關係處發布) 有關議員關心新聞處專門委員職務乙事,新聞處表示,該職務為機要職,目前派駐市府台北辦公室,除了協助市長或副市長每週參加行政院會之外,也可就近與中央部會協調政策,召開會議,辦理中央與地方的聯絡工作,......市府台北辦公室自蘇煥智前縣長時代成立,全國有多個縣市,包括高雄、台中、雲林、彰化等皆成立台北辦公室或聯絡處,以協助各縣市政府與行政院、立法院以及中央各部會聯繫協調等工作。......」,原文網址:

這真是非常珍貴的現代史史料。此新聞讓我回想起以前某位教官曾經講過的故事,他說他年輕時擔任過金門派駐在臺灣的聯絡官──確切的時間和地點我已記憶模糊了──駐地約莫在臺北市公館汀州路一帶。1官2兵,主要負責接送赴金門服役的新兵和退伍的歸鄉客。這種小編制的麻雀型聯絡單位,功能大抵有類臺南市政府的臺北辦公室,只不過後者的機能似乎更加健全。一般讀史時只會注意到政權中樞分駐各地方的派出機關,例如中央省臺分駐各地的行省;而於地方府道縣派往京師的聯絡處所,則甚少及之。靜案,地方政府派駐首都的聯絡小單位,在史料上的確是有的,茲舉其一、二:

(1)清末民元的各省駐京提塘、駐京文報局
《政治官報》第42冊/宣統三年二月分(1965年,文海出版社,重新影印《奏設政治官報》刊行)第311葉,二月二十日第一千二百十四號,事由單:「二月十九日外摺欽奉 硃批事由單……又〈奏請裁廣東駐京提塘,改設文報局〉,『知道了。』」第349葉~第350葉:「〈署兩廣總督張鳴岐奏請裁廣東駐京提塘,改設文報局片〉:再京省提塘原為接遞文報而設,現查粵省至京沿途均經設有郵局,各部院衙門發交郵局接遞文件計期旬餘即可抵粵;較之提塘驛遞文報動須四、五十日者,遲速迥殊,遇有要公,塘遞稽延恐滋貽誤。查南、北洋提塘先經前兩江督端方、直隸督楊士驤 奏明裁撤另設文報局接遞公文,頗為得力。現擬援照南、北洋成案,將廣東駐京、駐省提塘兩缺一律裁撤,改設駐京文報局一所,凡各部院咨粵文件及粵省咨達各部院公文均交該局接收轉遞,員薪局用即以遞年應支提塘繳纒工墨等費核實開支。似此辦理,公款並無出入,而來往文報不致遲誤,深為有益。除分咨外,謹附片陳明,伏乞 聖鑒。謹 奏。
宣統三年二月十九日奉 硃批:『知道了,欽此。』」

《政府公報》第1冊/中華民國元年五月分(1971年,文海出版社,重新影印刊行)第127葉,五月初三日第三號,咨札:「〈交通部咨覆國務院嗣後文件由郵局遞送無庸改設遞文局文〉:為咨覆事。准片交奉 大總統【靜案,袁世凱】發下各省駐京提塘呈請將該省提塘改為遞文局一件到部。查前清舊例,提塘之設,專司各該省直接北京往來文報之機關;現在政體既變,郵政亦日漸擴充,此項機關已失效用。況官制釐訂,提塘名目應即消滅,將來文件均應由郵局遞送,雖舊設之文報局亦在取消之列,所請仿照改設遞文局之處,未便照准。除據該提塘等禀請到部,業經批示暫行仍舊當差靜俟核辦外,相應咨覆貴院查照可也。中華民國元年四月三十日。」

《政府公報》第2冊/中華民國元年六月分,第143葉,公文:「〈交通部通行在京各衙門裁撤提塘,文件改由郵寄文〉:為通行事。查前郵傳部向有各省駐京提塘各缺,為專司該省直接北京往來遞送文件。現在各省抵京,業已通郵,一切文件即由郵寄。所有舊日駐京提塘各缺,應即裁撤。除分咨各省并扎飭各提塘遵照外,相應刊登公報通咨京部各署一體查照可也(同上)。中華民國元年六月初二日。」

(2)國民政府時期的各種駐京辦事處
數位典藏號001-010015-00002-008(p2):1931年3月16日〈新疆省政府駐京辦事處處長張鳳九函國民政府文官處為新疆省政府由玉瓏哈什河徵得之玉料一塊因由甘邊駝運行程迂緩始於前日到京賚呈驗收轉陳見復〉:「......竊新省政府徵選和闐玉璽材料,前由委員廣祿將續徵之脂玉一塊,計重三十七斤,先由西伯利亞鐵路運送來京,……其先由玉瓏哈什河徵得之玉料一塊,計重四十六斤,因由甘邊駝運,行程迂緩,始于前日到京,……此上國民政府文官處。新疆省政府駐京辦事處處長張鳳九謹上。附呈國璽玉料一塊,計重四十六斤。」
參網址:https://ahonline.drnh.gov.tw/index.php?act=Archive(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以關鍵字「駐京辦事處」搜尋。除「新疆省駐京辦事處」外,尚可查到「蒙古各盟旗聯合駐京辦事處」、「陝西省政府駐京辦事處」、「貴州省政府駐京辦事處」、「蘇淅皖敵偽產業處管理局駐京辦事處」、各軍師「駐京辦事處」、「章嘉呼圖克圖駐京辦事處」、「西藏班禪駐京辦事處」、「西康諾那呼圖克圖駐京辦事處」等多種

檔號A309000000E/0035/024.06-00/0001:民國34年11月29日~民國38年11月24日〈搭乘飛機案〉:「……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東北行營駐京辦事處函知教育部,航空委員會撥機困難,各部會請行政院向中華航空公司洽運。……」
參網址:https://aa.archives.gov.tw/(檔案管理局國家檔案資訊網),以關鍵字「駐京辦事處」搜尋。除「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東北行營駐京辦事處」外,尚可查到「西康省政府駐京辦事處」、「西北行轅駐京辦事處」、「臺行【靜案,臺灣銀行】駐京辦事處」、「第一機械築路隊駐京辦事處」等多種

至若明代以前有否類似之機構?我就不清楚了。

2019年5月10日 星期五

【筆記】摘抄史上關於馬方面的紀錄

2019年05月10日撰稿
2019年06月12日校補
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苦苦鑽研單一領域的歷史總是無法解開一些難題,直到東跨西跨從別的領域無端找到了正確的材料方休。例如研究古大原地望,須先理解匈奴源流;而研究匈奴源流,則無法脫離比較語言學。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馬的歷史上,從未想過武術史竟然會和馬有甚關聯?試從萬籟聲氏著《武術匯宗》開始節選迻錄起,陸續充補關於馬方面的史料:

李寧、方美英(編著)《家養動物馴化與品種培育》(2012年3月,科學出版社,ISBN:9787030329783)第13葉:「根據地層中的骨骼化石,馬的祖先可追溯到5500萬年以前。當時的馬前肢有四趾,後肢有三趾。2000萬年後,前後趾【靜案,趾應作肢】均各具有三趾,以後再退化為一趾(分為兩節),體軀變大,牙齒發達,可以有效地磨碎食物。……25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如在接近法國里昂的Solutre發掘證明當時馬是作為食物,……其中大部分是年輕的馬,當時可能沒有被馴化,被獵捕以作為食物。馬主要適應空曠的草地,隨著新石器時代森林的增多,它【靜案,它應作牠】們明顯地變得稀少。」第14葉:「馬可能為家畜中被人類馴化最遲者,其演化在歐亞兩洲分別進行,在亞洲可能較早。哈薩克斯坦北部挖掘的大量證據表明馬是公元前3700年~前3100年的銅器在該區域被馴化的(Ols-en et al.,2006)。目前認為可能有三種野生馬為今日家馬的祖先。一種為原野馬(steppe horse),即今天所見Przewalski馬的化石。原野馬的體軀小而強壯,腿短,但具有中等長而笨重的頭。另一種為沙漠馬(desert horse),站立時如原野馬,但不如原野馬粗壯,頭亦較短。第三種馬山林馬(forest horse),四肢長而強壯,頭長而窄,體亦長。……大約公元前2000年,希臘人開始用馬挽車,而埃及有關馬馴養的最早紀錄是在公元前1600年。在此後歲月中,馬在波斯與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體格亦漸行變大,至公元前750年以後,馬開始供人騎乘。公元前648年,奧林匹克大會中開始有騎馬競賽。」第13葉:「近期更多的研究表明,重型馬形成於公元1000~1200年。在新石器時代馬骨頭十分罕見,但青銅時代的沉積物包括有韁繩和其他裝備,從而證明了當時已經開始馴化。」

李寧、方美英(編著)《家養動物馴化與品種培育》第14葉:「在中國,……公元25~220年,東漢時期已出現陶馬【靜案,以陶土燒製出馬的形象】。公元618~907年,唐三彩的馬已經出現了馬鞍。」

李寧、方美英(編著)《家養動物馴化與品種培育》第14葉:「中國的馬可以分為三大類,即蒙古馬,華南小型馬與西康馬或小型馬。蒙古馬分布於華北、西北、東北與蒙古等地區,體高約130cm,骨骼較細,頭頸低垂,臀部內側,腿骨纖細,後腿內彎者極多,是為一大缺陷。蹄大而形佳,質堅耐磨,毛色很雜。西南馬也稱為南番馬,為蒙古馬的分支,分布在甘肅西南部與青海東部,……蒙古馬與鄰近體型較大的俄羅斯馬雜交後,產生若干亞型,如伊犁馬、海拉爾馬、三貝子馬等。其中以伊犁馬為最大,體高約138cm,宜作騎乘之用。海拉爾馬產於安徽省西部。三貝子馬產於蒙古東部,也有說產於東北西部。華南小型馬分布於南部各省,品種多以產地命名,如四川馬、貴州馬等,……體高約115cm。西康馬產於四川西部與西藏東部,體力優良,尤善攀登,……體高自111~130cm不等,平均為121cm。」

萬籟聲(編著)《武術匯宗附原式太極拳圖解》(2009年1月,逸文武術文化有限公司,ISBN:9789866699665,影印中華民國廿一年湖南國術訓練所刊本)第一百七十九面至第一百八十面:「馬之種類雖多,在我國概為三種,一為伊犁馬,軀幹高大,一為蒙古馬,軀幹中庸,一為川馬,軀幹最小,其產東三省者,不無良馬,惟不甚輸出,供其本土之用,未為不可,即其佳者,亦多自蒙古運去者也。惟川馬利於本土使用,因該省多山,他馬不良於行,此種馬不釘蹄鐵,亦耐勞任重,惟駕車嫌小耳。伊犁馬雖佳,運輸較難,在中土多用蒙古馬,最為適宜,產快馬之處,在外蒙庫倫東北之三貝子為最有名,次為多爾貝子,馬場快馬,多購於此!是為我國產馬之大概情形也。……馬一日平均飼量,為三斤麩子三斤料(指黑豆高粱),與十斤乾草,或六七斤乾草,亦視馬而論,以水拌勻即可!」第一百八十一面:「馬在八歲口以上,即算老馬,但在我國稱八歲口,則已十餘齡矣,六歲口為正當年,但用馬之時,總須過三歲口以上為宜!馬之歲數,如好飼之,可活二三十餘齡」

2019年5月4日 星期六

【筆記】國王的福氣

2019年05月04日筆記
國王福氣,證諸中、西、塞北史上皆有,彙抄如次:

一、漢朝‧漢室
世謂漢高祖乃一平民皇帝,首開先例。惟何以一平民不止得據關中形勝之地,且能奠定前、後、蜀三不易之業,子子孫孫永保用?查漢室祖先乃有虞氏之後,福澤深厚,方有以致之。余太山《古族新考》(2012年6月,商務印書館,ISBN:9787100084901)第84葉:「據《史記‧高祖本紀》載:"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鬚髯。"而《漢書‧高帝紀下》贊曰:

《春秋》晉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事孔甲,范氏其後也。而范萱子亦曰: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范氏。范氏為晉士師,魯文公世奔秦,後歸於晉,其處者為劉氏。劉向云:戰國時劉氏自秦獲於魏,秦滅魏,遷大粱,都於豐。……是以頌高祖云:漢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其遷日淺,墳墓在豐鮮焉。

明指高祖為劉累之後。果然,"隆準而龍顏,美鬚髯"與"深眼、多鬚髯"如出一轍,恐非巧合。質言之,劉邦與西域大夏人體貌特徵的一致,正說明西域之大夏即吐火羅人的前身主要是以堯部落為宗主、可能包括前陶唐氏在內的部落聯合體。這似乎也有助於理解武帝對西域大夏國的特殊興趣。」

二、法蘭克‧梅洛溫帝室:
賴麗琇《德國史(上)》(2003年11月,五南,ISBN:9571134376)第138頁:「矮子丕平欲登基自立為王,但他苦於身上無皇家純正血液,根據日耳曼氏族法律,國王世家具有『國王福氣』,這分福氣對於子民是相當重要的,它是穀糧豐收、勝利的戰爭及和平的保證。」

三、可薩突厥‧阿史那汗室:
桂寶麗《可薩突厥》(2013年1月,蘭州大學出版社,ISBN:9787311040277)第25頁~第26頁:「可薩突厥人奉阿史那家族的成員為可汗,借西突厥阿史那家族的權威來號令其他部族,這使得可薩突厥汗國出現了一個獨特的政治現象──雙王制。……阿史那氏家族被認為具有"神聖的血統"。可薩突厥人推選阿史那氏的後裔做可汗,但是這位可汗卻沒有任何實權,只是汗國的象徵,真正掌握國家權力的是可薩突厥人自己的汗王。……阿史那氏的可汗被稱為大可汗或可汗,可薩突厥汗國選立可汗時……據阿拉伯史料記載,當可薩突厥人想要任命可汗時,他們會把他帶來,用一塊絲綢緊緊地纏繞住他,直到他快要窒息。然後大臣們會問他:你將會統治多長時間?他回答多少多少年。……可薩突厥選立可汗時讓可汗處於迷狂的狀態,類似於薩滿教中薩滿溝通神人之時的那種迷狂恍惚的狀態。」第27頁:「人們重視的是可汗的宗教功能,所以當國家遇到災難時,百姓就會質疑可汗存在的合理性,於是他們會採取極端的手段來結束這位可汗的統治,另立新的可汗。……國王通常不會公開處死可汗,而是命令他自殺,……可汗的命運很難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但國家有災禍降臨時他們會有生命危險,而且如果他的在位時間過長的話,也會被殺死。如前所述,在舉行選立儀式時,處於迷狂狀態的可汗會隨口說出自己在位的時間,如果在這個時間到來後他還沒有死去,百姓和朝臣們就會殺死他,……因為人們認為他在神示的日子到來後仍然在位,是對神靈的不尊重」

印尼MarcoMarche雙人組

2019年05月04日撰稿
§     MarcoMarche     §

我本來是想等到5月15日以後才上傳〈走秀〉這首舊作的,不過昨晚聽到MarcoMarche的Senja Dan Mentari之後,覺得旋律和意境相仿,忍不住就提早放上來了。哈,借花賣瓜。

MarcoMarche是1支印尼雙人組合的小品樂團,關於他們的歷史,印尼語版本的Wiki百科「MarcoMarche」詞條介紹道:「MarcoMarche adalah duo akustik asal Jakarta yang mengusung musik folk-pop yang berdiri tahun 2012 dengan personil sepasang kekasih Asterina Anggraini (vocal, gitar, ukulele) dan Duta (vocal dan gitar). Mereka memulai menulis serta merekam karya-karya lagu orisinil mereka di tahun 2013. (中略)Pada pertengahan 2016, Asterina tidak dapat lagi meneruskan bersama MarcoMarche, dan digantikan oleh Chintana Ayukinanti. 」大意略謂:「MarcoMarche雙人組成立於2012年,演奏民間流行音樂,第1代團員為Asterina Anggraini和Duta Pamungkas。到了2016年,是年內出現人事異動,由Chintana Ayukinanti遞補Asterina Anggraini的工作,成為第2代團員。Duta Pamungkas則維持不變。

在Youtube上的官方用戶號為:MarcoMarche ID,網址是:
裡面的視頻屬第2代時期的現場live演唱居多,看的出來他們倆玩音樂玩得很開心,例如:
標題:MARCOMARCHE - MR MOON (Live at Inside Indo)

不過實際去聽MarcoMarche第1代和第2代的作品,兩個時期的風格差異頗明顯。第1代時期的風格,無論男聲或女聲,都極為清亮明透,第2代時期的音樂,女聲的部分則略微低重沉穩些,男聲也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第1代時期的基調,因此我挑選兩個時期風格一致的影音,推薦給大家:

【第1代】
(1-1)發布者:Indielokal
標題:MarcoMarche - Senja Dan Mentari (Official Music Video)

(1-2)發布者:Indielokal
標題:MarcoMarche - A Song Of Us

(1-3)發布者:MUSICA CERTAMEN
標題:MarcoMarche - Thin Line Between

【第2代】
(2-1)發布者:MarcoMarche ID
標題:Googoo Radio | MARCOMARCHE - Alien Without Glasses googoo fm

(2-2)發布者:Folkslokal
標題:MarcoMarche - Puisi Pagi (Lyric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