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21年2月28日 星期日

【筆記】西曆569年:阿拉伯史上的「象年」

2021年02月28日筆記
衣索匹亞王曾揮軍攻打麥加,其軍雖配備有象軍,依舊敗績。阿拉伯人因該年成功擊退強敵,所以特別命名為「象年」。《國語古蘭經》,穆聖(口傳),時子周(譯),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印行),中華民國47年2月印行、72年2月再版。第899葉注2092:「在穆聖降生的那年,有人攻打麥加,目的在毀滅天房(Kabah)在這軍隊裏面有象。結果這軍隊遇到天災被消滅了。事是這樣的:阿比西尼亞王名艾卜拉害,耶穌教徒,在戰勝葉門後,在散那地方建了一座輝煌的耶穌教堂,欲使全阿拉伯人放棄了麥加的天房,而以他所建的禮拜堂為宗教與商業的中心。他這隻軍隊在阿拉伯稱之為有象的人,因為軍隊內有象。那年在阿拉伯即稱之為象年。」

象年為一個特定的年份,該年正好是穆聖降生之年,故易於檢索相應的年份。靜案,穆聖降生之年,依:Will Durant(著)、幼獅翻譯中心(編譯)《拜占庭伊斯蘭及猶太文明》,1974年10月,第257頁:「公元五六八年,Mutalib的兒子與另一Qusay的後裔Amina結婚。……(五六九年),Amina生下了影響中世紀歷史的重要人物。……他的門第顯宦,遺產卻有限,其父Abdallah祉留給他五匹駱駝、一羣山羊、一棟房子和一位把他從襁褓中帶大的奴婢。他的名字穆罕默德,意為『崇高的禮讚』」以西曆年為569年,可知阿拉伯歷史上特定的一年「象年」即西曆年569年。(回曆和西曆的算法略有差異,指定到更精確的日子時,象年的概念不會完全等同於西曆569年)

凱薩字義並非反諷「禿頭」考辨

2021年02月28日撰稿
「凱薩」號作為一個頭銜,在西方世界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沉甸的份量。「凱薩」有時候約當於「皇帝」的地位,但有時候又被「奧古斯都」號給比下去而變成了「副皇帝」。關於「凱薩」一字最初的本意為何?Martyn Rady在《The Habsburg Empir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中提及為「頭髮生長茂盛(hairy)」,本來是人們用以取笑凱薩禿頭的渾名,參:Martyn Rady(著)、柴彬(譯)《哈布斯堡帝國簡史》,2020年11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ISBN:9787521321425,第134頁(譯文):「尤利烏斯‧凱薩把他的綽號傳給了後嗣。因為尤利烏斯謝頂,同時代的人戲稱他為Caesar(凱薩),意即“多毛的”。這個渾名作為君王的頭銜延續了下來。凱薩(Kaiser)、沙皇(Tsar),以及“羅馬人的凱薩”(Kayser-I Rum,奧斯曼蘇丹的一個頭銜),它們都起源於凱薩這一名號,也體現了頭銜最早的領受者與古典時代的羅馬帝國一爭高下的雄心壯志。」第3頁~第4頁(原文):「Julius Caesar bequeathed his nickname to posterity. On account of his baldness contemporaries called Julius by way of a joke Caesar or ‘hairy’. The soubriquet endured as a title of majesty. Kaiser, Tsar, and Kayser-I Rum(a title of the Ottoman sultans) have their origin in the name of Caesar and in the ambition of the earliest bearers of the title to match the Roman Empire of classical antiquity.」

不過,在朱利斯一族中使用「凱薩」作為人名乃係傳統作法,該作法並非始自凱薩(屋大維之養父),更早已見諸朱利斯家族其他成員使用過,前引Martyn Rady稱「尤利烏斯‧凱薩把他的綽號傳給了後嗣」查非實情,依:塩野七生(著),李曼榕、李璧年(譯)《凱薩時代(盧比孔之前)》,三民書局,2008年5月初版3刷,ISBN:9571434582,第8頁:「在羅馬軍與漢尼拔(Hannibal)展開生死搏鬥的那段時期,某位朱利斯家族的成員力戰迦太基軍,因戰功輝煌而有『凱薩』這」下接第9頁:「個外號,後來這個外號似乎就變成家族名號。在迦太基語中,『凱薩』表示『象』的意思,有許多羅馬人的家族名號就是由原先的外號轉化而來的。……剛邁入西元前一世紀時,魯奇斯‧朱利斯‧凱薩成為執政官,但他是蓋烏斯‧朱利斯‧凱薩(Caius Julius Caesar)的伯父而非父親,凱薩的父親只有擔任法務官(Praetor)的經歷。」

可知凱薩原為外來語,古羅馬人借入迦太基語「大象」一字以表彰戰功彪炳的某位朱利斯勇士,並成為該家系的傳統姓氏。這個榮譽姓氏為凱薩(屋大維的養父)所繼承,進而發揚光大,轉作西方世界的「皇帝」、「副皇帝」官銜,流芳百世。至於誤認「凱薩」為反諷「禿頭」的渾號,則是學者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純屬後話了。

2021年2月23日 星期二

蘭芳公司(國)中文書目

2021年02月23日撰稿
2023年03月12日增補
歐洲人在大航海時代建立過一些很特殊的制度,既國復商,且盜若軍。前者如包稅人制度、民營公司管理殖民地的委治制度,後者如官方頒給私掠船的特許制度。外國公司殖民中國的事例,耳熟能詳的是荷蘭東印度公司(VOC)在台灣的殖民。不過中國人其實也曾以公司制度拓殖過東南亞,此即有名的蘭芳公司。

關於蘭芳公司的歷史,可以參閱的中文專著頗少,個人所幸得見者屈指不過個位數,茲臚列如下:
(1)羅香林《西婆羅洲羅芳伯等所建共和國考》,中國學社,1961年6月。
(2)【荷蘭】J. J. M. De Groot(著),袁冰凌(譯)《婆羅洲華人公司制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年11月,ISBN:9576714680。
(3)李欣祥《西婆羅洲華人政權的興亡 消逝的海外華邦》,2022年11月,北京大學出版社,ISBN:9787301330336。

願日後能覓得更多專著和史料,增廣見聞。

自戒1章

系列文《[1]、23

2021年02月23日記
大約自民國108年開始,我就完全不想再購藏新出版的繁體字史學專書和論文集了,手邊願留的都是簡體書。其原因純粹就是品質問題,我不想花錢在工業化量產的物件上面,畢竟我的藏書已達3,000本以上,所佔據的家居生活空間太多,不得不嚴選裁汰。

我個人認為,對於現代華人來說,研讀歷史並不需要太過專注於第一外語(英、日語)或第二外語(德、法、義、西、荷語),那已經是民國90年以前的學生才應該注意的老作派了。相照之下,今日更形重要的是要學會第二本國語的書面閱讀能力。什麼是第二本國語呢?對於台灣人來說就是簡體中文,而對於大陸人來說就是繁體中文。(對於越南人朋友,我也建議要將繁體中文視作第二本國語。)

研讀第二本國語有什麼好處?利益多多。對於大陸人而言,繁體中文可以讓他們閱讀1949年許遷台的老輩學者之著作,當中蘊含不少珍寶,老驥伏櫪、歷久彌新。而對於台灣人而言,簡體中文可以讓他們閱讀2015~2017年起大陸刊發的著作,那些著作包括了大陸老輩學者晚年方出動真格的集子、大陸新銳頂尖學者的專書、大陸譯進的重點外文史料和史籍。民國108年以後繁體書已出現了工業化量產的模樣,猶如嚼蠟,對自習者的幫助不大,我個人很不喜歡。此際,廣泛收羅陸版書,在程度上已經從補充品變成必需品了。

陸版書為台灣人詬病的問題是譯者會刪改外語原文的字句,或甚扭曲原意、添加外語原文所沒有的內容 ── 其實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因為台灣人只是想當然耳地想避免「被統戰」,然後就無端地炮製出「大陸人譯書時都必竄改原作」的幻覺。這真的就只是幻覺而已!主要的問題乃在於讀書的人選書不精。讀書人如果不會選書,自然就只會選到殘次品。選書精審的話,則可見到大陸頂尖學人的勤勉嚴訓是如何流淌在每一段字裡行間,令人心曠神怡。

大陸簡體書的書面語用法基本上和台灣繁體書的書面語用法差不多,成語、用典、白話文法、觀念……都差不多,只有少量的馬克思主義概念和俗口語詞彙會有些不同的區別。大體上講,如果將簡體字都轉換成繁體字,大陸書跟台灣書的內容幾乎是一模一樣。所以台灣人唯一需要克服的就是得看懂簡體字,以及加強己身對於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一本好的史學著作,應當可以經受得住100年以上的風霜考驗,不然就稱不得上乘。有幾篇期刊論文或史學名家的手筆能夠撐過30年而不被找到錯處呢?不少人以學術可以接受錯誤、容錯才有成長空間……等說詞來為自己打圓場,我個人對之則是持否定態度。用錯誤的東西誤導人並攫取名利,總是感到有點怪怪的,不是嗎?所以選書的時候,務必要有鑑賞力,除非是為了拿來做參考攻錯和廣泛存檔之用,否則最好只選貯最精確高端的作品。這時候就得看讀書人的火候,和撰述者的功修了。

任何論文或史著,如不能超過100年、500年都還沒有辦法被駁倒,那麼在我看來都還是不夠到位。希望我部落格上的各篇申論文章,無論篇幅是百字、千字還是萬字,都能夠經受住往後千萬年間後進學人的考驗,屹立而不搖,果若是,那就是我最開心的衷願了。謹以自訓、自持、自勉之。

2021年2月22日 星期一

過智化

2021年02月22日撰稿
「民粹」是一種「反智」現象,而且是集體的社會現象。關於民粹,有著許許多多的學術定義,在此不予論列。本文裡,我只說說我想說的。

一般而言,民粹的倡導者和跟從者,多半具有非常狹隘的、短視的、情緒激動的特質,而且他們的智識能力是比較低素質的。低素質的群眾最容易出現民粹現象,這多半與教育程度低下以及經濟能力低落有著因果關係。

但是,在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的這20~50年的時段裏,由於科技的飛速進步,以及物資貿遷的交流範圍擴大,加之享受到二戰後各國去殖民地化和政府主動普及全民教育的甜美果實,為數頗眾的人們和社群大大改善了經濟地位和智識能力。按理說,民粹應該逐漸從現實政治中退場,但為何我們卻依舊看到了諸多的先進國家、新興國家仍持續不斷產生民粹現象呢?

如果將教育程度和思維取徑交錯的結果,繪製成4 x 4的方格,我們可以發現民粹現象其實有一個孿生姊妹,即「過智化」現象:

 

高教育程度

教育程度低落

理性選擇

A(文明 / 過智化)

感性選擇

D(民粹)


B和C的欄位應該填入什麼答案?並不重要,那是另外別篇文章再做計較的題目。回到本文,值得注意的則是A的解方有2個,並不是僅有1個。亦即,高教育程度的社群,他們在理性思維之下所做出的選擇結果,可以是文明方案,抑可以是過智化方案 ── 而此種過智化方案的內容則與D的解方(民粹)一模一樣。

民粹通常是教育程度低落的社會大眾在政客煽動下所做出的感性選擇(非理性選擇),充滿了激情、反智、私利和偏見。與民粹不同的是,過智化則是在社會整體教育程度高、且物質經濟能力佳的情況下,所做出的理性選擇,政客很難煽動高教社會,除非政客順應高教社會的欲求刻意去迎合;然而,這種過智化選擇的內容則和民粹的結果高度相仿,充滿著仇恨、營私、標籤貼黑、無限上綱……的價值取向。為何會有這種高教社會集體呈現的「類」反智行為?誠百思不解。

惟無論其成因如何,A的解方處於有2解而非唯一解的定義域,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很棒的社會研究新工具。高教社會全體的理性選擇結果若係正向價值,則表明該社會屬於文明社會,為最優解;反之,如若高教社會全體的理性選擇結果係負向價值,則表明該社會屬於過智化社會,其解為次穩定態。

最優解的文明社會擁有讓社會不斷向善發展的長程驅力,可說是最穩定態。至於落入次穩定態的過智化社會,雖會出現一些社會進步的假象,卻會一直陷於實質停滯不前的困境。

那些年輕人學歷不斷大幅提高,但卻充滿仇恨、不公、偏見、歧視、偽善、刻薄、暴力、無禮、傲慢、勢利、重享受不盡義務、不學習、雙重標準、自吹自擂的社會,可說就是「過智化現象」此一新概念的天然實驗場,21世紀的今天似乎仍有一些這種態樣的社會存在。對研究者來說固然是一種幸福,對那些社會來說則純粹是一場空畫豹吧。

2021年2月21日 星期日

令人感到輕快的動漫

2021年02月21日隨筆
2021年05月25日增補
漫畫、動畫、電玩和搖滾樂大概是20世紀以降的新娛樂形態了,頗能代表現代人類社會獨有的文化氣質,從而區別於過往的年代。打橋牌、下象棋、玩桌遊都感覺像是自古代穿越到現代的舊遊戲,不是很真實。

隨著年齡日長,漸漸沒有看紙本漫畫的閒暇和心思,無聊的時候倒更喜歡看看視頻和動畫。以前看卡通還得去買DVD回家,但這1、2年間新發現有一些代理商直接註冊Youtube用戶號,免費分享許多動畫來,可謂福音。這邊推薦幾個站點:
(1)Muse木棉花-TW
Youtube站點:

(2)Ani-One Asia
Youtube站點:

(3)Ake animation - 阿柯动漫官方频道
Youtube站點:

(4)Vita Animation Groups
Youtube站點:

現在的動漫作品多半走向了宏大敘事的產業結構,有著層層疊疊的人物和劇本設定,許多好故事連載播出個3、5季都不成問題。惟因商業化取徑大量地面向成人大眾,為了追求刺激、新鮮和意外等聲光感受,動漫的內容充塞著不少暴力、戰爭、灰暗、競逐、欺詐、背叛、詭幻的元素,看多了又不免使人無法獲得真正的放鬆。

好在還是有一些清新小品可供選擇,此處遴選幾部令人感到輕快的動漫,參考如下:
(1)水星領航員
目前尚未找到合法版權免費分享的站點,網址恕闕。

(2)轉生成女性向遊戲只有毀滅END的壞人大小姐
站點:Muse木棉花-TW
第一話網址:

(3)怕痛的我,把防禦力點滿就對了
站點:Muse木棉花-TW
第一話網址:

(4)眾神眷顧的男人
站點:Ani-One Asia
第一話網址:

2021年2月17日 星期三

漫談南島語族起源地不見得在台灣

2021年02月17日隨筆
吳安其先生曾談及一種史學成見,並對之提出質疑,振聾發聵。是類成見已築成學術通說,其內容,略以:「某語系派下各語言,晚近有多種語言聚集之處,為該語系早期發源地的機率甚高,而且幾乎是定論。」由於翻書的時候沒隨手抄記下來,日後得仔細從頭再看過一遍,才能找到原話。

不過這不妨礙我於此處漫談一下這種誤區。關於這種誤區,頗常見於論證「南島語族發源自台灣」的各色專業論文和著作,幾乎是經典了,眾口鍍金。批駁這種誤區,可以從下列3個理路著手,進行補充:

(1)遠古部落最缺乏的其實不是土地,而是人口。部落的擴張通常會伴隨著高度的遷徙性特徵,能夠盡量將部落人口全部搬走到新居地,就盡量全部搬走,不會剩下多少人,因為人力資源永遠是最緊缺的,不可以有絲毫的浪費。縱使是亞述帝國中後期,已進入農業文明階段,他們在執行異民族遷徙政策時,也是盡量將盡可能多的人口移入亞述核心領域內,並一概視作亞述人。准此,對於那些處在小社寡民狀態的遠古南島群體,他們從台灣出發的時候,為什麼不把人都用船隻運完載光到新天地呢?何以在台灣還剩下那麼多人口可以發展出後繼繁如星辰的社、落?

(2)參照其他語系的發展史,凡現代地理區域內所分布的派下語言種類越單純、甚至已經完全絕跡的地方,越有可能是該語系的發源地。南島語系反而以語言狀態最複雜的台灣作為學術公認的發源地,顯得非常異質化、甚至違反科學理性。我們可以看看幾個規模巨大的語言集團,他們的發展狀況:

a、印歐語系
印歐語族的發源地可能是在歐俄草原或小亞細亞,前者現在已以單一的俄語為主,後者則印歐語系已經邊緣化到消失的地步(被土耳其語取代)。

b、漢語
如果將漢藏語系作為一個單元進行比對,情況會略嫌複雜,所以暫且將焦點限縮到漢語即可,能夠看得更清晰。漢語起源於華北,然後向四方擴散,現已遍及華中、華南、東南亞。以現代方言分布的複雜度和密集來講,華南無庸置疑應該可以稱得上是漢語的發源地 ── 很可惜,漢語發源地的華北地區是較為單一的華北官話通行地。

C、匈奴系統
匈奴起源於冀南的匈戎,後來經過西徙的長途分化,現下發展為保加利亞語(已斯拉夫化)和土耳其語(已伊斯蘭化)。無論是在冀南(被漢語取代)抑是漠北(被蒙古語取代),其發源地或早期流行地的匈奴語使用人口在21世紀已蕩然無存。

D、印地安諸語言
印地安人是從亞洲西伯利亞東北角分數波遷徙到美洲的,我們可以在北美、中美或南美看到有許許多多的印地安語言,並得據以推斷印地安語言是在美洲本土發源的。惟事實依舊是相反的,印地安諸語言最初是通過東北亞傳播至美洲,而今天的西伯利亞極東之地是不是俄語(非印地安語言)反而較為通行呢?

參照其他語言的發展史,可以看到在全球範疇的規模視野之下,某語系的古代發源地通常是存在於該語系派下語言現代分布較單純或甚已滅絕之處。派下語言最複雜且最群聚的境域,反倒更有可能是一種「後期現象」的反映。

(3)人類的東非起源說
人類整體起源地的東非起源說,目前仍佔據學術主流;縱有其他起源說,但從未見到有嚴謹申論人類開初乃係台灣起源說的。由於人類的起源地不是台灣,而是東非或其他地方,那麼,南島語族的起源地必然不會是台灣,而有著更早的一站。台灣頂多是南島語族遷徙過程的一個較大的中繼站而已,有可能是第二站,也有可能是第三站、第四站、第五站……。

我個人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放棄南島語族的台灣起源說,因為南島語族在台灣的古老、繁多語種聚集之現況,真的很可能就只是一種「後期現象」而已,並不具備代表性。

2021年2月15日 星期一

【筆記】可折疊遮陽傘的發明

2021年02月15日筆記
Karen Radner(著),顏海英、常洋銘(合譯)《古代亞述簡史》,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0年11月,ISBN:9787521321616,第137葉:「亞述人發明的可折疊遮陽傘非常實用,但撐著它卻很危險 ── 只有王室成員享有這項特權,私自使用就是犯下了叛國的罪刑。」

鮮卑源起非「百濮(西發)」考辨

2021年02月15日撰稿
一、鮮卑出自「西發」說
舒大剛先生謂鮮卑出自「濮人」後裔之一的「西發」餘胤,說不可從。

舒大剛《春秋少數民族分佈研究》,1994年3月,文津出版社,ISBN:9576681820,第242頁:「濮本居岷山及其附近,由於民族大遷徙的緣故,濮人也四嚮流播。其北遷者,史稱“發”人,發即濮的輕讀,為一聲之轉。……發人留居甘青地區者,漢代以"發羌"見稱。」第243頁:「其西遷者稱“西發”,音轉為鮮卑(鮮即西,《尚書大傳》以西方為鮮方;卑即番(發),聲近字。鮮卑初居地疑在河西走廊以西今羅佈泊周圍。羅佈泊,《山海經》稱“渤海",《漢書》稱“蒲昌海”,《通典》作“蒲類海”,又名“婆悉海”。渤、蒲、婆古音同。當與昌濮人居之有關。洪鈞《元史譯文證補》說希臘、羅馬古史,謂裡海西、黑海北,古有辛卑爾族。《呂思勉讀史札記》(第626頁)說:“辛卑爾即鮮卑也。"即西番之西遷者。商周之際隨著西戎的內遷,鮮卑族也東徙,《國語‧晉語》說,周成王時“楚子與鮮卑守燎",知鮮卑已東來,歸順周王朝。戰國之後,鮮卑游牧於今內蒙東部西喇木倫河與洮兒河之間。後入東北、東北亞,……但在西北地區仍有鮮卑居住,兩晉禿發、拓拔者皆是,史稱河西鮮卑。漢晉的發羌和鮮卑,已形成了各自獨立的民族團體,但就其遠源論之,實皆出於濮人。」

承前引,茲整理舒說就鮮卑遷徙之順序如次:
(1)濮(發)人本居岷山及其附近。
(2)其西遷者稱西發(鮮卑),初居地疑在羅佈泊周圍。希臘、羅馬古史,裡海西、黑海北,古有辛卑爾(鮮卑)族。
(3)商周之際鮮卑族東徙,《國語‧晉語》說,周成王時“楚子與鮮卑守燎",知鮮卑已東來,歸順周王朝。
(4)戰國之後,鮮卑游牧於今內蒙東部(西喇木倫河與洮兒河之間),後入東北、東北亞。

二、居於羅佈泊周圍之辛卑爾族,係與秦、漢之交的匈奴同時
舒說第(2)點,將西發、辛卑爾的時間次序,皆一同安排在前。而第(3)點,則將鮮卑的時間次序安排在後。

但回檢呂思勉札記,辛卑爾族係與匈奴同時,並未申言西發與辛卑爾同時。亦即,舒說第(2)點推估西發居於羅布泊,其論據為辛卑爾族居於裡海西、黑海北;所持「渤、蒲、婆古音同。當與昌濮人居之有關」與「《尚書大傳》以西方為鮮方;卑即番(發),聲近字」的主張,逕將西發和辛卑爾族作出民族與地望之連結,斯乃有過度運用音同通轉之嫌。觀此辛卑爾族已是東胡亡後之鮮卑人,時代為秦、漢之際,明顯晚於舒說第(3)點所敘楚子與鮮卑君守燎的商周之際。查:《呂思勉讀史札記增訂本》中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ISBN:7532542130,第686頁:「鮮卑出於東胡,讀史者無異詞。……《後漢書》曰:“烏桓者,本東胡也。漢初,匈奴冒頓滅其國,餘類保烏桓山,……鮮卑者,亦東胡之支也。別依鮮卑山,……《魏書》謂其國有大鮮卑山。"希臘、羅馬古史,謂裏海以西、黑海之北,古有辛卑爾族居之。故今黑海北境,有辛卑爾古城;黑海峽口,初名辛卑峽;而俄人稱烏拉爾一帶曰西悉畢爾。……辛卑爾即鮮卑也。此豈東胡滅後餘眾所居邪?抑鮮卑山自歐亞之界,緜亘滿、蒙之間也?……彼族本名,舍鮮卑莫屬矣。此族古代,蓋自歐、亞之界,蔓延於匈奴之北及其東。……其所居之地,皆以種人之名名之。故裏、黑海,烏拉」下接第687頁:「嶺,西伯利亞及滿、蒙之間,其名不謀而合也。」

三、楚子係與根牟守燎,而非與鮮卑守燎
舒說第(3)點,且云商周之際西發人已見東徙為鮮卑族,係證諸周成王時期楚子與鮮卑君守燎。然因此節史事有誤,實無法疏解。查:楊寬《西周史》,1999年,商務印書館,ISBN:9570515279621,第599紙,引《國語‧晉語八》弭兵之盟,晉大夫叔向講述岐陽之蒐故寔:「『昔成王盟諸侯於岐陽,楚為荊蠻,置茅蕝,設望表,與鮮牟(此從公序本,別本誤作「鮮卑」)守燎,故不與盟。』鮮牟即是根牟,東夷族。④」第607紙,注④:「國語韋注:『鮮牟,東夷國。』黃丕烈國語札記謂即春秋宣公九年的根牟。杜注:『根牟,東夷國,今瑯琊郡陽都縣東有牟鄉。』在今山東莒縣西南。」

四、商榷
靜案,因舒說顛倒了辛卑爾族(秦漢之交)和西發人東徙(商周之際)的時間點,以及錯認了鮮(根)牟為鮮卑從而所謂西發人東徙毋由致之,故無法得證鮮卑為百濮、西發之後。鮮卑起源問題,究屬何如?自應另闢他途。

2021年2月14日 星期日

【筆記】肥皂的起源

2021年02月14日筆記
《藏族與周邊民族文化交流研究》,蘇發祥、洛賽(編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ISBN:9787811086270,第238面~第239面:「sa-bon(西藏西部),肥皂。【靜案,西藏西部的藏語,拉丁字母拼音作sa-bon】……拉丁詞極有可能具有凱爾特語源,因為PLINY(XXVIII,51,§191)將肥皂的發明歸因於列顛人(Galls, prodest et sapo, Galliarum hoc inventum ru-tilandis capillis)。」

2021年2月11日 星期四

烏古斯(Oʁuz)本誼非「初乳」考辨

2021年02月11日撰稿
一、烏古斯(Oʁuz)」字義為「初乳」說

李樹輝先生主張「烏古斯(Oʁuz)」本意為「初乳」,說不可從。

茲先抄取李說之言。李樹輝《烏古斯和回鶻研究》,2010年12月,民族出版社,ISBN:9787105109258,第7葉:「烏古斯為突厥語Oʁuz的漢譯,意為“初乳”。烏孫國為其源頭。其先民自戰國末年開始便居於羅布泊西北地區,後又移徙至吐魯番盆地及博格達山以北地區。前176年,烏孫國王難兜靡被西遷大月氏殺害。新生不久的王子獵驕靡被稱為烏古斯。其後,烏古斯又進而演變為部族名稱,狼遂成為該部族崇拜的圖騰。烏古斯也便是漢代的姑師(車師),共有24個部落,是部落及人口最多的一個突厥語部族,亦是構成高車國的主體部族。……Oʁuz一詞首見於8世紀上半葉的突厥如尼文碑銘,寫做Oʁuz(烏古斯)、Altɛ Oʁuz(六姓烏古斯)、Sɛkiz Oʁuz(八姓烏古斯)或Toquz Oʁuz(九姓烏古斯)。中亞穆斯林作者的著作中稱之為Gaz、ʁozz或Tagazgaz;拜占庭作者的筆下稱之為Uz;漢文史籍中則有多種漢語譯名。隋唐時,又以“鐵勒九姓”……、 “九姓鐵勒”……、 “突厥九姓”……、 “九姓突厥”……、 “九姓回鶻”……、 “九姓”……、 “回鶻”指稱以烏古斯部族為核心的東部集團;以“西突厥”……、 “十箭”……、 “十姓”……、 “鐵勒回紇”……、 “突厥鐵勒部”……、 “鐵勒回紇部”……、 “十姓部落”……、 “十姓突厥”……、 “十姓回紇”……、 “回紇”…… 指稱以烏古斯部族為核心的西部集團。……東部集團也便是漢文史籍中的“東(北)突厥”,碑銘文獻及《傳說》中記載的Bu-zuq集團中的“右翼軍”,亦即突厥語文獻中的Toquz Oʁuz(九姓烏古斯)。西部集團也便是漢文史籍中的“西突厥”,《傳說》中記載的Utʃoq集團和《史集》中記載的“左翼軍”,亦即突厥語文獻中的On Oq(十箭)或On Ujʁur(十姓回紇)。」

《烏古斯和回鶻研究》第18葉:「烏古斯是Oʁuz一詞的音譯,也就是漢代的姑師(車師)。Oʁuz部族的形成與得名,始於公元前2世紀上半葉。位於東部天山南北地區的烏孫國為其源頭。從語言學的角度看,“姑”字,《說文》釋為“從女古聲,古胡切”;“車”字,《說文》釋為“尺遮切”。二字均讀為ku或gu。“師”字的讀音,《說文》作“疏夷切”,約讀為ȿi。漢語西北方音ȿ、s不分,故ȿ與s通。又,s與z均為舌尖前擦音,發音部位相同,唯有清濁之別,故而s亦與z通。如此,則“姑師”或“車師”的漢代讀音當為gu-si/kusi→guzi/kuzi。漢語中沒有ʁ音位,且為音節文字,將Aʁu-/Oʁu-音譯為“姑”或“車”,將-z音譯為與之讀音zi/si對應的“師”字乃極其正常之事。……從歷史及地域上看,將漢代的姑師(車師)視為Aʁuz/Oʁuz的不同音譯也正相吻合。」下接第19葉:「烏古斯是6世紀崛起於“金山之陽”的前突厥汗國的主體部族,發祥地恰在東部天山地區。……《舊唐書‧西突厥傳》……其時的安西都護府治位於吐魯番盆地,可知“烏骨”正是Oʁuz的另一音譯形式,此處用作“烏骨道”的簡稱。此外,在吐魯番出土文書中也曾出現“烏谷鋪”(Oʁuz Balïq?)、“骨咄祿鋪”(Qutluʁ Balïq?)等專名」

《烏古斯和回鶻研究》第27葉:「作為烏孫國王子的獵驕靡,嬰幼時僅吮吸了母親的初乳便被棄置於野,為狼所哺乳。待其成人後,在率領烏孫遺民重建烏孫國的過程中,部民以Aʁuz/Oʁuz(烏古斯)或Aʁuz Qaʁan/Oʁuz Qaʁan(烏古斯可汗)尊稱其主,當是極正常之事。」

《烏古斯和回鶻研究》第28葉:「吐魯番盆地及東部天山地區是獵驕靡的故土和烏孫國再度復興的基地,而該地區亦是阿史那氏突厥世居之地;獵驕靡曾為狼所哺育,其本人及子孫乃至部民必奉狼若神靈。後世的阿史那氏突厥及回鶻則奉狼為圖騰。……作為部族名稱的Oʁuz/Aʁuz源於烏孫首領獵驕靡的名號」

二、中世北族各系多稱古斯(g(h)ur/g(h)ar/hur)而非烏古斯(Oʁuz /Oghuz)

靜案,前揭李說之所以不可從,在於未理清古代塞北、西域各族的種類稱呼。突厥、回紇、鐵勒等古代部族並非全部都自稱為Oʁuz(Oghuz),引如次:

耿世民,《內亞文史論集》,2015年4月,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ISBN:9787566009517,第133頁:「公元453年阿提拉死。……。其子依爾納克(Irnak)在南俄草原頓河一帶活動。這時候東羅馬史料中已改用布勒加爾國(Bulgharei)來稱呼Irnak政權了。」第133頁:「這樣一來,匈奴、匈和布勒加爾就可以聯繫在一起了。」第143頁:「拜占庭史料(Rhetor Prislos, Suidas)提到463年一個新的遷移運動在歐亞大陸發生,它把薩拉古爾人(Saragur)、烏羅格人(Urog)和奧諾古爾人(Onogur,可能都是未參加375年遷移的匈奴部落)帶到了東歐……這些新來者加入或被接受到伊爾倪克的聯盟中。這個新國家的中心是在庫班河流域。在拜占庭史料中們現以新的名字布勒加爾(Bulgar)出現(從482年起)。而在敘利亞史料中仍稱他們為匈人(Hun)。在6、7世紀,他們在史料中多稱Onoghur或Onoghundur。阿拉伯地理文獻(如al-Wendriya)也知道這個名字。」

桂寶麗,《可薩突厥》,2013年1月,蘭州大學出版社,ISBN:9787311040277,第4頁:「據拜占庭史家普里斯庫斯記載,463年前後,薩拉古爾人(Saragur)、烏古爾人(Ogur)和翁烏古爾人(Onogur)派遣使者到東羅馬求救,……來自東方的薩比爾人(Sabir)發動的猛烈進攻迫使他們離開故土,向西遷徙;而這些薩比爾人之所以攻打烏古爾人各部,主要是因為阿瓦爾人(Avar)對他們的進攻。」第31頁:「5世紀中期,烏古爾人的遷徙引發了歐亞草原上的民族大融合。在薩比爾人的擠壓下,烏古爾人中的薩拉古爾人部首先到達了黑海和裡海草原。……取代薩拉古爾人的是烏提古爾人和庫提古爾人。這兩個部落都是從古老的薩拉古爾部落中分離出來的。庫提古爾人當時居住在亞速海西邊,而烏提古爾人住在亞速海東邊。」

《內亞文史論集》第143頁~第144頁:「布加勒爾人(Bulgar)與阿提拉朝有關,……從6世紀20年代起這個位於黑海北岸的匈─布加勒爾(即Onogur)國在拜占庭政治中曾起過很大的作用。……還有一位匈人貴族在534年受了洗禮,其間拜占庭得以分裂匈人。550年左右他們分為兩國:Kotrigur(Maeotis以西)和Utigur(Maeotis以東)。560年左右兩國都臣屬於阿瓦爾。」

各支古斯人的種類名稱,可整理如下表:

年代(西元)

西遷匈奴

古斯諸部族

資料來源

453年~463

5世紀5070年代)

Irnak治下的布勒加爾國(Bulgharei

烏羅格人(Urog)【靜案,此字音或為vlon(g),即悅般人少數西遷者】

薩拉古爾人(Saragur

烏古爾人(Ogur

奧諾古爾人(Onogur

《內亞文史論集》p143p144

《可薩突厥》p4

6世紀20年代

匈─布加勒爾(即Onogur)國

 

《內亞文史論集》p133

550年~560

6世紀5060年代)

庫提古爾人(Kotrigur

烏提古爾人(Utigur

 

《內亞文史論集》p143p144

《可薩突厥》p31


再追加一表約略補充上表:

年代(西元)

 

古斯諸部族

資料來源

461年~465

5世紀60年代)

 

Sarahur(拜占庭史料)

《烏古斯和回鶻研究》p219

569

6世紀70年代)

 

Sarahur(古敘利亞文著作)

十姓回紇(On-Oghur

《烏古斯和回鶻研究》p219

947

10世紀)

 

九姓回紇(其君主自稱回鶻汗Uyghurkhān

《烏古斯和回鶻研究》p222

11世紀~21世紀初

 

回鶻(Sarïʁ Ujʁur

西部固裕人(Sarïʁ Ujʁur

《烏古斯和回鶻研究》p224

21世紀初

 

東部固裕人(ʃəra Ujʁur

《烏古斯和回鶻研究》p224


明顯能看出,古斯集團的種類專稱中,始終居於共名地位的是「g(h)ur/g(h)ar/hur」、而於該共名之前則有數種不同之前綴字,如:Bul(聯合)、Sara(黃色/中央)、On(十)、Kotri、Uti、O/Uy……等是。因此,烏古斯(Oʁuz)一字的性質,乃複合字,並非單字。烏古斯(Oʁuz)係由:(1)O前綴字 + (2)ʁuz(實為g(h)ur/g(h)ar/hur)共名,這2個字所一道組成的。故將Oʁuz認作突厥語系統的單字並比定其字意即「初乳」,李說的基礎並不穩固。

三、烏古斯(Oʁuz)」乃複合字,且無「初乳」之義

靜案,古斯諸部族本多居於中亞地區,名號較多,不只有烏古斯人(Ogur)、奧諾古爾人(On-ogur)人,尚包括Sara-gur、Bul-g(h)ar等其他支系的古斯人。後來在西元5~6世紀有不少古斯部族西遷融入匈奴族中,逐漸轉化為保加爾人(今日的保加利亞人)。

此後,留居中亞的古斯人則限縮到以烏古斯系統(Ogur)者為重,並派生出回紇、固裕……等後續部落,遂使人容易誤認自古已來突回民系均隸屬於烏古斯的假象。設若將考慮的範圍予以擴大,則:菊兒汗(Gurkhan)頭銜、蒙古(Mongol)部名、準噶爾(jegün ɣar)汗國號,其中的Gur、gol、ɣar也透露出和古斯(g(h)ur/g(h)ar/hur)密切相關的史影,在在都輔證突回民系在西元7世紀之後的中亞仍不全然屬烏古斯(Ogur)一支的純粹世界。

准此,古斯(g(h)ur/g(h)ar/hur)、烏古斯(Og(h)ur/Og(h)uz)的字義允非「初乳」,宜當另有本誼。

2021年2月2日 星期二

神論(4):神的地位

系列文《123、[4]、56

2021年02月02日撰稿
肆、神的地位(X(L),Y(I))

神處於何處?神的地位在哪?不同的神配屬於什麼不同的階段?

首先,將數學的X軸定義為愛的數量,Y軸定義為念頭的數量,如此,可繪製一幅座標圖示,並據以(X(L),Y(I))來表示愛的數量(L)和念頭的數量(I),這組座標表示了神的的位置。

X(L)值若為正數,表示愛,善良、美德可歸屬之;若為負數,表示不愛,惡行、怨恨……等繫之。

Y(I)值若為正數,表示合一狀態下的念頭數量;若為負數,表示分離狀態下的念頭數量。人類世界多處在負數念頭的區塊,因為人心是分離的,無法心連相映。

◆、佛:(X(L),Y(I)) =(0,0)or(∞,0)
當滅入涅槃境界,不再有念頭,也不再有愛,因為愛亦是一念。則佛的位置為(0,0),亦即原點 ── 不過,前述係理想型。鑒於有誰究竟成佛之頃,其他累劫諸佛亦會立即來賀,可知佛也是有另外一種形式的愛存在。諸佛對於眾生採取無愛的態度實乃一種不干涉的態度,而不干涉的態度亦是有另外一種形式的愛包容於其內,故可將佛的無念無愛究竟涅槃境界理解為無限愛的特殊亞態,則佛的位置得校正為(∞,0),此係校正型。校正型固然非法,理想型業入法執,兩者皆屬真正的印度教(或婆羅門教)之外道。

◆、大乘菩薩:(X(L),Y(I)) =(∞,-1)
大乘菩薩誓願度盡眾生與掃空地獄,所以菩薩的愛是無限大(∞)。由於菩薩已無我執,故沒有愛自己的念頭,唯有一念「利他」,可知菩薩的念頭是 -1。寫成座標即為(∞,-1)。倘菩薩遮護眾生之願漸息,其位置便漸趨向原點,(∞,-1)→(0,0),最終成佛。

◆、上座覺者:(X(L),Y(I)) =(1,-1)or(0,0)
上座覺者追求一己之解脫,他者則無所謂度不度,所以其初實愛己,亦止存此愛己之一念;轉寫成座標,則為(1,-1);後若突破進一步證成究竟涅槃,無所執念,無所愛,則成佛矣。上座覺者包含(1,-1)與(0,0)兩種狀態,皆有可能;而(1,-1)與(0,0)之間,差異極小,高僧亦難察辨,故佛經文句常見爭持阿羅漢是否究竟。

◆、善神:∞ ≥ X(L)>1,-2>Y(I) ≥ -∞
神的行為,善惡相抵,趨善者為善神。善神的善行自為一種愛的表現,其X(L)值為正數且大於1,遠至無限大(∞ ≥ X(L)>1)。善神至少有2念,1念係愛己,另1念係施善,可知其Y(I)值為負數且其絕對值大於2(-2>Y(I) ≥ -∞)。

◆、惡神:- 1 ≥ X(L)> -∞,-2>Y(I) ≥ -∞
惡神與善神異趣。惡神的惡行自為一種與愛相反的表現,其X(L)值為負數,取其絕對值後,所得大於1且遠至無限大(- 1 ≥ X(L)> -∞)。惡神至少有2念,1念係愛己,另1念係行惡,可知其Y(I)值為負數且其絕對值大於2(-2>Y(I) ≥ -∞)。

◆、惡魔:- 1 ≥ X(L)> -∞,Y(I) = -1
惡魔的惡行與惡神類似,其X(L)值為負數,取其絕對值後,所得大於1且遠至無限大(- 1 ≥ X(L)> -∞)。但惡魔與惡神之不同處,在於惡魔連自己都不愛,惡魔只有行惡之1念:Y(I) = -1。

◆、天使:X(L) = ∞,∞ ≥ Y(I) ≥ 0
天使並沒有分離感,所以天使之愛跟人間之愛不完全等同。人間之愛是有分離感的,而天使之愛則是合一的。天使的愛,其數量為無限大(∞)。天使的念頭,可以是無念頭(0),可以是很多念頭,也可以是無限數量的念頭(∞),其值為正數:∞ ≥ Y(I) ≥ 0。

◆、無意義(∅)
無神論不承認有神的存在,因此以數學邏輯言之,探討愛的個數與念頭的個數在神(不存在!)這個哲學假想中,其定義域為空集合({∅}),神的地位無法在XY座標平面圖上進行標示。

◆、小結
真正的印度教是一神教,不是多神教。在一神教的思維架構中,神的愛無量限,神的念頭也無量限,因為神無所不能。由於神處在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整個XY座標平面圖全部都有神的位置 ── 當然,對於神來說,最優美的位置就是X(L) = ∞,∞ ≥ Y(I) ≥ 1(神愛自己)的區域,那片區域大概就是Krishnaloka或Kailasa座落的地方。人間就是天堂的倒影。

2021年2月1日 星期一

人我關係6種

2021年02月01日記
人我關係,概分六種:
一、能甘苦與共者,為摯友,為至交,為自己人。
二、同甘偶能共苦者,為朋友、為泛泛交。
三、同甘不能共苦者,為酒肉友,為利益中人。
四、甘苦均未能相通者,為陌生人。
五、甘苦皆不能共者,或為外人,或為敵人。
六、同苦不能共甘者,為損友,終成宿仇。

其中以第六種人為最劣,每遇必汰。心甚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