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21年2月23日 星期二

自戒1章

系列文《[1]、23

2021年02月23日記
大約自民國108年開始,我就完全不想再購藏新出版的繁體字史學專書和論文集了,手邊願留的都是簡體書。其原因純粹就是品質問題,我不想花錢在工業化量產的物件上面,畢竟我的藏書已達3,000本以上,所佔據的家居生活空間太多,不得不嚴選裁汰。

我個人認為,對於現代華人來說,研讀歷史並不需要太過專注於第一外語(英、日語)或第二外語(德、法、義、西、荷語),那已經是民國90年以前的學生才應該注意的老作派了。相照之下,今日更形重要的是要學會第二本國語的書面閱讀能力。什麼是第二本國語呢?對於台灣人來說就是簡體中文,而對於大陸人來說就是繁體中文。(對於越南人朋友,我也建議要將繁體中文視作第二本國語。)

研讀第二本國語有什麼好處?利益多多。對於大陸人而言,繁體中文可以讓他們閱讀1949年許遷台的老輩學者之著作,當中蘊含不少珍寶,老驥伏櫪、歷久彌新。而對於台灣人而言,簡體中文可以讓他們閱讀2015~2017年起大陸刊發的著作,那些著作包括了大陸老輩學者晚年方出動真格的集子、大陸新銳頂尖學者的專書、大陸譯進的重點外文史料和史籍。民國108年以後繁體書已出現了工業化量產的模樣,猶如嚼蠟,對自習者的幫助不大,我個人很不喜歡。此際,廣泛收羅陸版書,在程度上已經從補充品變成必需品了。

陸版書為台灣人詬病的問題是譯者會刪改外語原文的字句,或甚扭曲原意、添加外語原文所沒有的內容 ── 其實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因為台灣人只是想當然耳地想避免「被統戰」,然後就無端地炮製出「大陸人譯書時都必竄改原作」的幻覺。這真的就只是幻覺而已!主要的問題乃在於讀書的人選書不精。讀書人如果不會選書,自然就只會選到殘次品。選書精審的話,則可見到大陸頂尖學人的勤勉嚴訓是如何流淌在每一段字裡行間,令人心曠神怡。

大陸簡體書的書面語用法基本上和台灣繁體書的書面語用法差不多,成語、用典、白話文法、觀念……都差不多,只有少量的馬克思主義概念和俗口語詞彙會有些不同的區別。大體上講,如果將簡體字都轉換成繁體字,大陸書跟台灣書的內容幾乎是一模一樣。所以台灣人唯一需要克服的就是得看懂簡體字,以及加強己身對於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一本好的史學著作,應當可以經受得住100年以上的風霜考驗,不然就稱不得上乘。有幾篇期刊論文或史學名家的手筆能夠撐過30年而不被找到錯處呢?不少人以學術可以接受錯誤、容錯才有成長空間……等說詞來為自己打圓場,我個人對之則是持否定態度。用錯誤的東西誤導人並攫取名利,總是感到有點怪怪的,不是嗎?所以選書的時候,務必要有鑑賞力,除非是為了拿來做參考攻錯和廣泛存檔之用,否則最好只選貯最精確高端的作品。這時候就得看讀書人的火候,和撰述者的功修了。

任何論文或史著,如不能超過100年、500年都還沒有辦法被駁倒,那麼在我看來都還是不夠到位。希望我部落格上的各篇申論文章,無論篇幅是百字、千字還是萬字,都能夠經受住往後千萬年間後進學人的考驗,屹立而不搖,果若是,那就是我最開心的衷願了。謹以自訓、自持、自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