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31日撰稿
一、巴力
【英國】Karen Armstrong(著),蔡昌雄(譯)《神的歷史》,2002年6月2版7刷,立緒,ISBN:9579910847,第26頁:「……迦南人。他們也有一個關於掌管暴風與土壤肥沃的神祇巴力─哈巴德(Baal-Habad)的類似故事。……巴力神與掌管海河的神亞姆─納赫(Yam-Nahar)間的戰爭,在紀元前十四世紀的碑文上有記載。巴力與亞姆都和迦南人的至高之神(High God)伊勒(El)住在一起。在伊勒的會議上,亞姆要求把巴力遞交給他。因為得到兩件神奇武器之助,巴力打敗了亞姆;當他正要殺掉亞姆時,阿希拉(Asherah,伊勒之妻,眾神之母)為亞姆提出辯護說,斬殺一名囚犯是不名譽的事。巴力因此感到羞愧而放過亞姆。亞姆代表的是海洋與河流常以洪水威脅土地的不友善一面,而暴風神巴力則使得土地肥沃。在同一神話的另一版本中,巴力斬殺了七頭龍──羅騰(Lotan),在希伯來語中稱作巨靈(Leviathan)。幾乎在所有的文化中,龍所象徵的都是潛伏、未成形和未分化的力量。巴力因此以極具創造力的行動,阻止了世界退化回到最初無形的混沌狀態,……因此在最早期的宗教中,創造乃是神聖的。......重新塑造真實而且帶給世界嶄新的意義。」
第27頁:「但是巴力卻經歷了一個倒轉的過程:他死去並且下降到死神或貧脊之神莫特(Mot)的世界。當天空之神伊勒聽到他兒子的遭遇時,便從寶座上走下來,悲哀地穿上粗麻布,並且深深長長地在自己臉頰上砍切,但他卻無法救贖他的兒子。巴力的妹妹兼愛人愛娜特女神離開神的世界,去尋找她的孿生胞兄,……當她找到他的屍體,她為巴力舉行了一個葬禮,捉住莫特,用劍劈殺他。而且依照把玉米播種到土地前的處理過程,分解他、燃燒他並磨碎他。類似的故事也在描述其他偉大的女神……的事蹟中出現,她們都曾尋找死去的神,而且把新生命注入土壤中。愛娜特女神的勝利,則必須在年復一年的祭祀慶祝中不斷重現。後來巴力又恢復生命,而且重回愛娜特的懷抱」
第46頁:「古代的蒼天之神【靜案,即El】給人的感覺,一向是遠離世俗的;較後期的神祇如巴力、馬杜克和母性女神們(Mother Goddesses)則較接近人類」
第47頁:「後來的以色列歷史說明,……當他們在迦南地定居下來,以色列人本能地轉向崇拜迦南地的主神巴力,他從無始以來便使穀物得以滋長。」第48頁:「大多數人要的是較古老的禮儀,其中蘊含了把神祇、自然與人類視為一體的整體觀念。」
第51頁:「在紀元前八六九年亞哈王(King Ahab)繼承了以色列的北方王國。他的妻子耶洗別(Jezebel),也就是現今黎巴嫩所在的推羅(Tyre)和西頓(Sidon)城國王之女,是個熱誠的異教徒,意圖把整個國家轉變為信仰巴力與阿希拉宗教。她引進巴力神教的神職人員,該教在曾被大衛王佔據而不甚熱衷耶和華崇拜的北方人中,迅速的吸引一批信眾。亞哈王仍然忠於耶和華,但並不限制耶洗別的多神信仰。」
第87頁:「在古老的迦南地宗教中,……巴力曾與土地結婚,而人們也以為其芻像舉行儀式慶祝,……」第88頁:「巴力帶給土壤肥沃的生機。」
第111頁:「第二以賽亞並不浪費時間攻擊異邦人的神祇,……他只是默默地保持自己的看法,認為是耶和華──而非馬杜克或巴力──創造了這個世界。」第112頁:「他曾提到巴力戰勝迦南地神話中的水怪羅騰(Lotan)一事。」
【英國】Karen Armstrong(著),孫艷冰、白彥兵(合譯)《軸心時代:人類偉大宗教傳統的開端》,2010年5月,海南出版社,ISBN:9787544331791,第42頁:「直到公元前6世紀,以色列的宗教實際上與當地其他民族的宗教沒有太大的差異。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都敬拜迦南的高位神厄勒(El),而後世將對厄勒的崇拜與對耶和華的崇拜結合了起來。……厄勒在迦南最終遭遇了大多高位神的宿命。到公元前14世紀,對厄勒的崇拜逐漸衰落。他被生機勃勃的風暴之神巴力(Baal)取代。巴力是一位神聖的武士,駕駛戰車乘著天堂的雲朵,與其他神靈搏鬥,並帶來賦予生命的雨露。對耶和華的崇拜在早期與對巴力的崇拜十分相似,而且為巴力而作的一些讚美詩甚至在耶路撒冷被改編,用在耶和華的神殿中。……在敘利亞,巴力與海中怪獸洛坦(Lotan)進行搏鬥,他長著」下接第43頁:「七個頭顱,在《聖經》中被稱為"鱷魚"(利維坦,Leviathan)。巴力還與亞姆(Yam)和莫特(Mot)搏鬥,亞姆是原始海洋、混沌的象徵,莫特則是乾旱、死亡和不育之神。為了慶賀勝利,巴力在薩潘山(Mount Sapan)──他的聖山上為自己修建了一座宮殿。直到公元前6世紀,以色列人民還認為耶和華與像利維坦那樣的海中怪獸搏鬥,以創造世界並拯救他的人民。……神聖武士巴力的走近震撼了整個宇宙:當他揮舞閃電,與其"神聖"扈從一起進擊敵人時,……巴力的聖音震裂了大地,山巒在他的怒吼中顫抖。當他凱旋薩潘山時,他的聲音從宮殿中轟鳴而出,為大地帶來雨水。他的崇拜者通過在烏加里特禮拜儀式中再現這些戰鬥場面,來參與巴力與乾旱和死亡進行的鬥爭。結束與莫特的殊死搏鬥之後,巴力和安娜特(Anat)──他的妹妹和情婦幸福團聚了。他的崇拜者也在儀式化的性交中對此予以慶祝,以激發土地的神聖活力,給他們帶來好收成。」
第46頁:「但似乎最初慶祝過約旦河的早期宗教儀式有助於後來過紅海那段經文的成形。人們很容易將以色列人過紅海的勝利與約旦河的神蹟合為一體。在迦南神話中,巴力通過與亞姆搏鬥並殺死它以使世界變得適於居住。巴力是原始海洋,在中東地區始終象徵著混沌的破壞性力量。而亞姆也被稱作王子河(Prince River)。海與河是可以互換的。"紅海之歌"顯示出對巴力的崇拜及其神話的強大影響力。……像巴力一樣,耶和華強有力地控制了海洋/河流……然而,兩者存在著顯著的差異。當巴力向前行進時,群山、森林和沙漠震撼;而在"紅海之歌"中,當耶和華經過時,是當地的人們驚駭得戰慄。」
第48頁:「勇猛的巴力在擊敗莫特與安娜特團聚之後,宣稱自己的勝利開創了天空與大地深處完全的和諧:"樹的言談和石的低語,天空與大地的交談、海洋與星辰的對話。"」
第67頁:「亞哈(Ahab,公元前874年─公元前853年在位)又在那裡建造了一座宏偉的象牙宮殿,……贏取了一位腓尼基公主,名叫耶洗別(Jezebel),……亞哈並非叛教者。他經常請教耶和華的先知,並不認為他的妃嬪對巴力的虔敬有什麼錯誤。幾個世紀以來,敬拜巴力的讚美詩和儀式滋養了對耶和華的崇拜。考古學家發現,大多數人也崇拜除耶和華之外其他當地的神靈,對巴力的崇拜在以色列直到公元前6世紀都很活躍。……在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對神聖的體驗過於複雜而且不可抗拒,以至於不能被限制在某個單一的象徵符號之中。神聖會眾的意象、神靈配偶謹慎的等級排列、超凡的孩童和僕人,說明神聖是多面的,更表現為一個有序的統一體。」
第68頁:「很多以色列人照例舉行古老的崇拜巴力和安娜特的宗教儀式,以確保得到好收成,因為巴力是使大地豐饒的權威。……在《列王記 上、下》中記載的,關於公元前9世紀的先知以利亞(Eilijah)及其門徒以利沙(Elisha)的傳說,……反映出早期歷史上的動盪,學者們稱之為"獨一耶和華運動"(Yah-weh alone movement)。這些故事記述了以利亞與亞哈之間的激烈衝突。他們認為耶洗別是一個邪惡的女人,她支持崇拜巴力的祭司,卻迫害耶和華的先知。以利亞的名字意為"耶和華是我的神!"他是史上記載的首位堅持獨尊耶和華神的先知。在古代中東的宗教信仰體系中,厄勒向每個民族委派了一個神靈。耶和華是以」下接69頁:「色列的神,基抹(Chemosh)是摩押的神,米勒公(Milkom)是亞捫(Am-mon)的神。……以利亞並不懷疑巴力的存在,但由於他不是以色列的神,以利亞認為他應該待在腓尼基。……從前,神聖的武士耶和華會像巴力那樣,經常在自然界的激變中顯示自身。當他走近時,山巒震動,樹木扭曲,河流也感到恐懼。」
二、盤古:
閆德亮,《古代神話與早期民族》,2018年12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ISBN:9787520138994,第15頁:「在中國最為人熟知的創世神話是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這得益於三國時吳人徐整的記載。徐整在《三五歷紀》中載:
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下接第16頁:「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藝文類聚》卷一引)
徐整所記的盤古神話為卵生型神話,也叫天地分裂型神話,是典型的創世神話,……天地開闢後,世界還缺少自然萬物,徐整在《五運歷年紀》中載:
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岳,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理,肌膚為田土,髮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本,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馬驌《繹史》卷一引)
這是屍體化生型神話,在世界各地先民中也有存在,它是一種樸素的宇宙論,暗含著人與自然的對應與和諧。」
第17頁:「三國時代吳國人徐整首次記錄了盤古神話,…….由於盤古神話是由南方人徐整記錄的,且其在南方的流行盛於北方,故很多研究者都認為南方式盤古神話的產生地。」
第18頁:「我們認為盤古神話起產生於北方中原地區,它是漢民族的創世神話。第一,從族源上看,記錄盤古神話的徐整所屬的徐氏出於涂山氏,地望在"昔三代皆居"的河洛地區。……作為吳人的徐整當屬偃王一系,他們根在中原。故徐整記盤古神話很可能就是中原移民的南遷神話。第二,從文化上看,徐整記錄盤古神話的"《三五歷紀》"和"《五運歷年紀》",其文獻名中包含著道家的"三才五行"學說,而太行山歷史上也被稱為五行山,這些都存在於北方,不為當時吳越文化所有。徐整作為中原人的後裔,記錄中原移民帶去的盤古神話是對其家鄉故土的思念。盤古死後屍體化為"四極五岳",除南岳外,其餘四岳都在北方中原一帶,而盤古血液化為"江河"之"河",也當為黃河無疑。第三,從神話地理上看,濟源太行山有個盤古寺,當地流傳的盤古神話與《三五歷紀》和《五運歷年紀》所記盤古神話的最早形態很接近;中原盤古神話傳播的黃河兩岸的太行山、桐柏山系及豫西等地,其中的山」下接第19頁:「川形勝都有與盤古神話相符的地方。……盤古神話是中原地區漢民族的創世神話,自河南濟源太行山南到河南南陽桐柏山一線是盤古神話群集中地,而核心區在河南桐柏縣與泌陽縣的桐柏山一帶。……總之,中原為盤古神話的起源地和核心地。」
第20頁:「中原河南是盤古神話的起源地,……當地人認為盤古出生於濟源太行山盤古(谷)寺,盤古的出生是從混沌的雞子中孕育出來的,他出生後孕育他的碎蛋殼化成了太行山的硯石層。盤古出世完成天地分離任務後死去,其肢體化作宇宙萬物。……在桐柏山地區,盤古降生與創世主要有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天上有九條龍:三條黑龍、三條白龍、三條黃龍。這九條龍輪班孵兩個龍蛋。孵到一萬八千年的時候,大一點兒的龍蛋破裂,一個頭上長角、手持大斧的神人從裡面站了起來,他就是盤古。孵蛋的龍見盤古形象與自己不同很是吃驚,於是用尾巴將盤古甩到地上。到了地上的盤古見周圍昏暗不明混沌一片,很是憋悶,於是搶走大斧就砍。隨著他大斧的起落,輕氣慢慢上升,濁物紛紛落地,於是天地分開,變得清清楚楚。」
第21頁:「第一個版本:盤古被龍甩到地上,他搶斧開闢了天地後就睡著了。盤古一覺醒來見自己面前站著一位女子。這個女子是從那個小龍蛋孵出後被甩到地上的,她其實是盤古之妹。後來盤古兄妹結成夫妻,利用生育、捏泥人、甩泥漿等方式繁衍了人類。」
第22頁:「關於盤古治世神話的主要內容有兩個。地一個是降龍伏獸的內容:盤古在開闢天地之後,九條惡龍掀起了滔天的洪水災難。為了拯救天下,盤古與九條惡龍戰鬥,降伏九條惡龍後把它們壓在盤古山下,盤古自己則坐在山頭上壓住九條惡龍。洪災得以治理。壓九條惡龍的盤古山又稱九龍山。降伏惡龍治理洪災後,盤古和妹妹又與毒蟲猛獸戰鬥,他們打死惡狼披上狼皮,發明了衣服。……盤古神話雖源於北方中原漢民族,但在南方特別是在嶺南地區對盤古的崇拜與信仰遠遠超過北方中原及其周邊的甘肅、河北、山西、陝西一帶,南方的盤古廟宇的規模與數量也遠遠超過北方中原及其周邊地區。」
第29頁:「神話的傳播有明顯的地域區別,在盤古神話的起源地太行山南部與桐柏山地區關於盤古的神話有所不同。當女媧、伏羲神話向西傳播至豫西後,盤古神話又與伏羲的洪水神話相結合,並吸納了伏羲、女媧神話中的一些因素,於是盤古神話中便出現了洪水神話、補天傳說、滾盤成婚、怒踏神龜、摶泥造人等一系列傳說,這些原本是伏羲和女媧神話的核心內容,在這裡都搬到了盤古神話當中,從而使盤古成為融開天闢地、補天造人於一體的萬能大神。隨著中原人的南遷,盤古神話向南方和西南傳播。……與當地少數民族的神話相融合,於是南方有關"盤瓠"的傳說也加入盤古神話當中,……使盤古成了南方諸多民族的共同祖先。」
周及徐《漢語印歐語詞彙比較》,2002年7月,四川民族出版社,ISBN:9787540926571,第269頁:「按,盤古為始祖神。"盤"*baan有"大"義,與印歐語構詞成分pan-(全、總、萬、泛)相對應;"古"與"祜"音義相通,有"神"義,與印歐語god相對應。"盤古"的原始義當為"大神"。」
第268頁:「祜**gaad,*gaaɁ……《爾雅‧釋詁下》:"祜,福也。"福,神降的幸福。《詩經‧小雅‧信南山》:"曾孫壽考,壽天之祜。"按:這是上古漢語上聲對應印歐語-d尾的例子。」
第268頁~第269頁:「[ORI]God……古英語god,同源於古弗里斯蘭語、古撒克遜語,中古荷蘭語─荷蘭語god,古高德語got,德語Gott,哥特語guth,古北歐語goth,guth:可能最初的意義是"接受祈求者"。Whlshe比較"梵語-hūta(讀作* ghūta),’受祈求者’(上帝),huta是havate的過去分詞形式,havate,他(向神)祈求……」
三、巴力與盤古
從前述引文,可知巴力與盤古之間頗為相似,整理如下:
(1)發音
巴力Baal-Habad
盤古*baan-*gaad或*baan-*gaaɁ,若將上古漢語的「祜」字代以梵語「受祈求者(havate)」,則為*baan-havate
(2)創世
巴力:極具創造力的行動阻止了世界退化回到最初無形的混沌狀態
盤古:開天闢地
(3)兄妹成婚
巴力:安娜特(Anat)──他的妹妹和情婦
盤古:盤古兄妹結成夫妻
(4)伏龍
巴力:斬殺七頭龍(名為:羅騰,Lotan)
盤古:降伏九條惡龍
(5)暴風雨神
巴力:暴風神、神聖的武士
盤古: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汗流為雨澤,……
(6)保佑土地豐饒
巴力:大地豐饒的權威
盤古:首生盤古,垂死化身。……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岳,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理,肌膚為田土,……
(7)死亡
巴力:巴力他死去並且下降到死神或貧脊之神莫特(Mot)的世界
盤古: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岳,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理,肌膚為田土,髮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本,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
由於巴力神(Baal-Habad)與盤古之間的7點共通性,愚頗疑兩者乃遠古時期的同一尊神祇。若將後者神名由上古漢語的「盤古(*baan-*gaad)」略為調整為漢─梵混合的形式「盤神(*baan-havate)」,更能清晰印證此一臆度。盤(*baan)在漢語的意思為「大」,其字義同於印歐語的pan-(全、總、萬、泛);至於巴力神的「巴力(Baal)」究竟是一個字baal?抑或是兩個字「ba」與「’al」的複合字?不清楚,但無論如何迦南地古代語言中的ba或baal皆得視作漢語*baan/印歐語pan的對音字或同源字。
巴力神(Baal-Habad)與盤神(*baan-havate,盤古*baan-*gaad)容乃歐亞大陸遠古時期初民們稱呼至尊神(高我)的一種形容詞指代,此即本文之主旨:Baal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