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筆記】北匈奴第2波大規模西遷(1):悅般國西遷

系列文《[1]、2345678
參考文《+1

2018年12月20日撰稿
第2波匈奴大規模西遷的主導,為北匈奴留守部之悅般國,入歐洲即為知名的偽阿瓦爾人。說詳余太山《嚈噠史研究》1986年本與《嚈噠史研究》2012年本所言,其論可從。本篇彙抄相關研究成果,試排比其梗概。

一、北匈奴留守部建立悅般國
北匈奴(North *flōŋ-naɦ)西遷,2世紀中期後其核心區域在塔拉斯河和伊塞克胡一帶。姚大中《古代北西中國》(1981年5月初版、1992年5月再版,三民書局,ISBN:9789571406756)第118葉:「第一:先循額爾濟斯河上游進入中亞細亞,在巴勒喀什湖周圍分兩股,一部分人留建『悅般國』,其餘的繼續西進。……其嬴弱不能去者,住龜茲北,地方數千里,眾可二十餘萬,涼州人猶謂之單于王。」陳序經《匈奴通史》(2017年5月,新世界出版社,ISBN:9787510462207)第393頁:「悅般國建立約六十年後,鮮卑族檀石槐佔有匈奴全部故地……檀石槐的西侵,我們推想又必促使好多匈奴人逃到烏孫之西。而且他們可能與西漢時郅支所留下來的匈奴人以及東漢時已在悅般建國的匈奴人會合。這構成匈奴西遷過程的一個重要歷史時代。」詳參另文〈【筆記】北匈奴第1波大規模西遷〉,此不贅。

二、悅般國即偽阿瓦爾人
余太山《嚈噠史研究》(2012年1月,商務印書館,ISBN:9787100084918。引用代碼:【嚈2】)第37頁:「就漢譯名而言,"嚈噠"和"悅般"對音並不吻合。具體而言,……以"般"對"噠"……是不行的,無論"般"讀若pat還是pan。當然,如果就對音而言,將"悅般[jiuat-peәn]"看作Ephthal、Abdel、Hebdel的對譯也未嘗不可。祇是不能僅憑對音,斷"悅般"和"嚈噠"為同一名稱的不同漢譯。更何況,名稱相同不等於實質相同。」第38頁:「要之,現有史料表明,悅般和嚈噠並不能作同一認定。悅般在448年以後消息中斷,確實是西遷了,西遷的悅般便是西史的阿瓦爾;對此,我已有文專論,這裏就從略了。[54]」第52頁注[54]:「同注53。」第51頁~第52頁注[53]:「余太山"柔然─阿瓦爾同族論質疑──兼說阿瓦爾即悅般",注49所引書,pp.163-192。」第51頁注[49]:「參見……余太山"柔然與西域關係述考",《嚈噠史研究》,齊魯書社,1986年,pp.193-216。」

回檢:余太山《嚈噠史研究》(1986年9月,齊魯書社,書號:11206‧114。引用代碼:【嚈1】)第183頁~第184頁:「扼要談談我贊成阿瓦爾即悅般說的理由:1.悅般,見於《魏書‧西域傳》。悅、閱,古音同。王舍城(Ra-jagrîha,Rajagaha),《水經注》引支僧載《外國事》作"羅閱祇瓶沙國",《增一阿含經音義》作"羅閱祇伽羅",是"悅"可譯外國音ja,而ja,a通;又,Mahâ-parinrvâṇa-sûtra,法顯、曇無讖均譯作"大般涅槃經",panna舊譯"般若",是"般"可譯外國音par或pan。故"悅般"應即"(j)a-par的音譯。阿瓦爾(Avar)拜占庭史料又作Abar,古突厥碑文(闕特勤碑)又作Apar,乃v,b,p可轉。由此可見,悅般和阿瓦爾對音完全一致。2.據《魏書‧悅般傳》:悅般國,在烏孫西北,去代一萬九百三十里。其先,匈奴北單于之部落也。為漢車騎將軍竇憲所逐,北單于度金微山,西走康居。其嬴弱不能去者住龜茲北。地方數千里。眾可二十餘萬。涼州人猶謂之"單于王"……松田壽男作過比較周密的考證,他的結論是:悅般原居龜茲以北,由於烏孫西徙,北上佔領了烏孫舊地,成為天山北側的大國,其領土東起裕勒都斯河谷,西至納倫河谷,主力則在納倫河谷,佔據著聯係天山南北的要地。我認為松田氏上述結論基本可信,只是應該指出、納倫河以北的伊犁河流域,當時很可能也在悅般的勢力範圍之內。因此,只要結合上引普里斯庫斯的記載,就不難發現,悅般人所處的這一地理位置,正是阿瓦爾人西遷前最可能處的地理位置。」

三、悅般國的東、西離散
(1)主力西遷
【嚈1】第184頁~第185頁:「悅般和柔然西境毗鄰,開始和柔然接觸可能在大檀可汗即位(414年)之前。嗣後一直與柔然為仇讎,相征討。另一方面,悅般和北魏則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曾一再朝獻,並企圖和北魏東西夾擊柔然。但是太平真君九年(448年)以後,悅般國的消息便中斷了。所謂"自後每使貢獻",按之《魏書》"本紀",未能落實。這樣一個大部族忽然消失,當然是不可思議的,祇能是西向遷徙了。我認為,悅般在448年以後西遷不可能去索格底亞那,因為該地早已為嚈噠人所控制,悅般祇能沿著所謂"草原之路"西去。這顯然同根據上引普里斯庫斯的記載推斷出來的阿瓦爾人可能的西遷時間和西遷路徑完全符合。……所謂全部斯基泰民族,很可能僅指黑海和裏海北部草原的騎馬游牧部族;如所週知,這一帶在西史中一直是"斯基泰人"的聚散之地。悅般有眾二十萬,西遷後雄視Sabir諸族、聲威遠播西方,與拜占庭關係最為直接,被視作最強者,是完全可能的。」

(2)餘眾東逃,往依Taugas和Murki
【嚈1】第186頁:「悅般雖然由於柔然的威脇,早在460─465年間就開始西遷,但事實上很可能沒有全族離棄在伊犁河流域乃至裕勒都斯河谷的根據地。……可能西遷者僅其主力,尚有相當數量的悅般人或其嬴弱留在原地,正如北單于西遷時把悅般人留在龜茲以北一樣。因此,當西部的主力被突厥擊破後,東部的悅般人便逃往中國和僕骨。這樣推測的主要理由在於,悅般主力西移後,柔然人未必接踵而至佔領納倫河、伊黎河流域,正如烏孫不堪柔然侵擾、西遷蔥嶺後,其故地也沒有被柔然佔領。否則原在龜茲北的悅般就不可能北上,形成"地方數千里"的大國了。」

【嚈1】第185頁~第186頁:「忒俄費拉克圖斯稱阿瓦爾人在被突厥擊破以後,餘眾部分逃入Taugas,部分逃入Murki。Taugas乃指中國,早有定論。如前所述,悅般同北魏關係甚好,餘眾在國破後來奔不是不可理解的。至於Murki,……很可能是僕骨。"僕",音pok,而p,m可轉;Kirghiz,《周書‧突厥傳》作"契骨",《隋書‧鐵勒傳》作"紇骨",是"骨"可譯外國音gi,而g,k可轉;故僕骨即Murki之異譯。據《隋書‧鐵勒傳》,僕骨,鐵勒之一部,居"獨洛水北";又據"新唐書‧僕骨傳",僕骨,"在多濫葛之東","俗梗鷔",勝兵萬餘,勢力也不小;阿瓦爾餘眾東逃,也許正是進入僕骨之中。《隋書‧長孫晟傳》:『〔仁壽〕三年(603年),有鐵勒思結、伏利具、渾、斛薩、阿拔、僕骨等十餘部盡背達頭,請來降附,達頭大潰,西奔吐谷渾。』阿拔即阿瓦爾,早已由沙畹指出,內田氏也贊同此說;從對音來看,確實相符。我認為阿拔又與悅般同音,當亦是同名異稱。阿拔(即東逃的阿瓦爾餘眾)和僕骨等獨洛水北鐵勒諸部共叛達頭,可見彼此居地接近。」

四、悅般國主力西遷,成為「偽阿瓦爾Pseudo Avares」,亦即假的柔然(j)a-par
【嚈1】第163頁~第164頁:「阿瓦爾(Abaroi,Avari,Avares)的事蹟主要見於拜占庭史料。據載,公元六世紀中葉,Türk(突厥)擊破了騎馬游牧部族阿瓦爾,其餘眾部分逃亡Taugas,部分逃亡Murki。接著,突厥又擊破騎馬游牧部族Ogor,其餘眾西逃,避難來到拜占庭境內,由於他們冒用阿瓦爾名義,故西史亦稱為阿瓦爾或偽阿瓦爾。」

【嚈1】第186頁~第187頁:「據忒俄費拉克圖斯記載,西逃歐洲的偽阿瓦爾原係Ogor的兩個部落,一為Ούάρ,一為Xoυννί。內田氏指出:Ούάρ即Avar,Xoυννί即Hun,我認為是正確的。但是,……不能把他們看成是由真阿瓦爾人和Huns兩部分組成,而只能認為Ούάρ和Xoυννί這兩個名稱……是西逃的Ogor餘眾所冒用的名稱。又,彌南曾稱這些餘眾為Ούάρχωνι̂ται,可見兩者本為一種。質言之,只有一個冒稱,而不是一部份冒稱Avar,一部份冒稱Hun……全稱實應為:Ούάρχωνι̂ται,可譯為"阿瓦爾匈人"。……悅般不僅為匈奴之一部,而且曾自稱為"匈奴",故涼州人稱之為"單于王"。因此悅般人又可稱為"悅般匈奴"。這"悅般匈奴"譯成希臘語,便成了Ούάρχωνι̂ται。」

【嚈1】第182頁:「拜占庭史料所見阿瓦爾的習俗,多與忒俄費拉克圖斯【案,第164頁,拜占庭史家忒俄費拉克圖斯‧西摩卡塔Theophylactus Simocatta】命名為偽阿瓦爾(Pseudo Avares)的部族有關,但這些習俗也可以看作真阿瓦爾的習俗。因為這偽阿瓦爾是一個被周鄰部族當作真阿瓦爾的部族,他們也自稱阿瓦爾;而且構成這一部族的種族是Ούάρ和Xoυννί即Avar和Hun。因此,所謂偽阿瓦爾可以理解為柔然(阿瓦爾)之一支,在向西方移動之際,合併其它種族而形成的部族聯合體。」

【嚈1】第164頁:「正是這些西遷的阿瓦爾人,於558年向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 527─565年)請求,被允許居住在今天匈牙利的東部。嗣後,勢力逐步增強,征服了格庇迪(Gepidi)人和倫巴德(Lombard)人,566年並擊敗了法蘭克王西吉貝特(Sigibert),一度統治了以多瑙河流域為中心,東至黑海,北至波羅的海,西至易北河的廣大地區,直至790─796年被庇品(Pipin)和卡爾(Karl)大帝征服為止,一直是拜占庭帝國和西日耳曼人最大的威脅。」

靜案,我在〈【筆記】柔然音義蠡測〉一文中猜測柔然古字本誼為光明之意。此字可能在北族傳統中多所運用,故北匈奴留守部自稱為悅般jiuat-peәn,與柔然自稱(j)a-par剛好雷同,其巧合當與字訓光明、容或為一北族常見之美稱有關。兩者在發音上略不一致,差異當源於各別方言(或各部族語言)的使用習慣。職是之故,原居於歐洲、高加索的古人不明究理,誤將域外的柔然人(真阿瓦爾人)與悅般人(北匈奴人,假阿瓦爾人)相混淆,視為同一國族,乃屬勢理自然。至於偽阿瓦爾人(悅般人)入歐洲後的情況,則須檢索拜占庭史、柔然史方面的專著,日後再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