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8年12月21日 星期五

現代地方學初探:臺北學

2018年12月21日撰稿
嘗接觸過鄉鎮區志的收尾工作個把月,所以對方志編纂略知一、二,大概最後一招就是商請地方文史工作者慨助了,因此我在方志學方面勉強算得上是一枚邊緣的圈內人吧。偶爾注意一下現代方志的編纂進度,大陸對此道仍頗熱衷,利用三民書局網站檢索「方志」二字,可以找到近3年內新編成的現代地方志書甚至探討史學理論的專著。至於臺灣現代方志,榮師云當以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早年指導的首批方志最為出色,此後脫鉤改由各地方政府自洽,續編的品質就良莠不齊了。

10年前逛過臺北市政府官網,能連結到一份刊物,簡介文字標舉「臺北學」方面的內容,當時不以為意,過目即忘。上週見新書書目1本名曰《屏東學概論:無論歸人、過客,地方是每個人的起點和歸宿……》,忽憶起曾自思索過「臺北是否值得立一門學?」的問題,遂回臺北市政府官網再訪臺北學,未料首頁改版,於今已無法尋原路檢得。無奈下試想既有臺北學與屏東學,那麼是否存在其他的地方學呢?轉檢三民書局網站與Google網站,結果頗意外,臺北學、桃園學、苗栗學、屏東學、金門學……什麼都有,猶如彩色拼盤般可打包裝入食盒中,攜往雪霸公園露營區野餐。

初步索引到的「臺北學」資料如下:
(1)作者待查《第一屆台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1月,台北市政府文化局,ISBN:9789860023633)
(2)臺北市文獻委員會《第二屆台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10月,臺北市文獻委員會,ISBN:9789860067835)
(3)第三屆臺北學資料闕漏,待查。
(4)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創意城市  第四屆臺北學成果專輯》(2010年12月,臺北市文獻委員會,ISBN:9789860262322)
(5)臺北市文獻委員會《第五屆臺北學:DESIGN CITY x TAIPEI》(2012年11月,臺北市文獻委員會,ISBN:9789860346800)
(6)臺北市文獻委員會《第六屆臺北學:記憶與地景-臺北城市變遷的多重詮釋》(2015年2月,臺北市文獻委員會,ISBN:9789860443288)
(7)第七屆臺北學資料闕漏,待查。
(8)李志清、顏忠賢、林盛豐、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台北學:幸福城市的風格地景》(2011年5月,馬可孛羅文化,ISBN:9789861207285)
(9)馬世芳、許允斌、姚瑞中、陳光達、黃威融《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2016年10月,大塊文化,ISBN:9789862137420)

多年來推動臺北學研討會的似乎是臺北市文獻委員會,故上網搜尋「臺北市文獻委員會」,經Google引導到「臺北市立文獻館」,網址:https://www.chr.gov.taipei/。我才知道在臺灣常用的網域是「.tw」,除外竟還有「.taipei」的,真特別。點選首頁的「機關介紹>歷史沿革」欄位說明:「本館前身臺北市文獻委員會成立於民國41年6月,最早時期任務乃職司臺北市市志之編纂,組織採委員會制,初期直屬臺北市政府……後因市政經緯萬端,市長難以親為兼任,層級修正為市府二級機關,民國62年7月改隸民政局,88年11月改隸文化局,主任委員依時序先後由民政局長及文化局長兼任……103年2月配合文化局組織修編,著手進臺北市立文獻館之組織規程修編,由委員會制修正為首長制……104年12月4日臺北市政府明令頒布『臺北市立文獻館組織規程』,105年2月2日舉行揭牌典禮,正式更名為臺北市立文獻館。」另連結「第八屆臺北學:城市考現活動」的頁面,可知2018年12月01日至02日剛辦畢「城市前世到今生:臺北考現學研討會」,臺北學依舊是現在進行式。

由於我尚未仔細搜索各縣市地方學刊物與研討會資料,所以無法判斷此一新型態的「地方學」是否濫觴於臺北學。不過單就臺北學來說,很可能2005年、2006年之交是從傳統中國方志學中脫胎新生的關鍵時段也說不定。現代臺灣的地方學在內容上究竟與傳統方志學相仿?抑乃一種獨立的新學科?兩者間差異為何?我滿好奇的,以後倘若得閒,設或聚攏資料考考。

回到傳統方志學。現代方志學要從哪本入手?允從當代《雲陽縣志》開始閱讀。朱世鏞(修)、劉貞安(纂)的這套《雲陽縣志》,1968年臺灣學生書局重刊本計4冊,是書編修極為精良,北洋太史涂鳳書也曾參撰幾段,《雲陽縣志》中關於烈女、方言等部分均為涂太史手澤。涂太史另遺有《石城山人文集》(2011年9月,清華大學出版社,ISBN:9787302261445),洛陽紙貴,市面上已不多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