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8年11月25日 星期日

莫何考(2):博克圖汗名號蠡測

系列文《1[2]3456789

2018年11月25日撰稿
喀喇汗國副元首「博格拉汗(bughra xan)」其官號「博格拉(bughra)」的本意,此前我推估當為神聖、聖潔之意,源於鮮卑人或柔然人借自古代西伯利亞文化傳統的「莫何(baɤa/bagha)」一字,請詳〈莫何考(1):喀喇汗王朝博格拉汗名號蠡測〉一文,茲從略。

一、早期蒙古語中的「聖賢(Boghda)」封號
北族除了喀喇汗國之外,早期的蒙古人也曾使用過Boghda該字,意思是聖賢。札奇斯欽譯注的《蒙古秘史新譯並註釋》(2006年5月初版第三刷,聯經,ISBN:9789570808421)第140葉:「第一二一節:豁兒赤來說:『我們是聖賢孛端察兒擒獲的婦人所生的,我們與札木合同是[生於]一個肚皮、一個胞衣的。』」,第141葉註一:「『聖賢』原文作『孛黑多』,旁譯作『賢明』。Boghda也是『神聖』或『聖人』之意。蒙古稱『聖天子』為Boghda Khan──『博克多汗』。今日通稱成吉思可汗為Chinggis Boghda,即聖者成吉思之意,一如古代對孛端察兒之稱謂。」

二、清初帝王的「博克圖徹辰汗(Boghdo Sechen qaɤan)」尊號
【日本】田山茂(著)、潘世憲(譯)《清代蒙古社會制度》(2015年3月,內蒙古人民出版社,ISBN:9787204133482)第59頁所述清初天聰9年:「(1635年),內蒙古十六部四十九王公集會,承認滿州皇帝繼承蒙古可汗的大統,奉上"博克圖徹辰汗"尊號。」靜案,博克圖徹辰汗此尊號分成2個部分:
(1)官號:博克圖 + 徹辰
(2)官稱:汗
官號又由2個字組成,第2個字徹辰,蒙文原文為Sechen,或譯:車臣、薛禪,意思是聰明睿智,可以對應皇太極「天聰」年號中的「聰」字。至於官號的第1個字博克圖,很明顯對應「天聰」年號中的「天」字,探討其音、義時,可由漢字對音「博克圖」、漢字語意「天」為起點論之。

博克圖的蒙語原音,查:札奇斯欽(譯註)《蒙古黃金史譯註》(2007年7月初版第二刷,聯經,ISBN:9789570808414)第319頁談喀喇沁部的世系及其與滿清的締盟:「喀喇沁的拉斯乞卜(Laskib),布延‧朗克圖(Buyan-Choghtu),布爾哈圖(Burkhatu)等,在國家泰平的時候,派了一個名叫烏勒濟台(Ӧljitei)的人到滿州太宗『博克多』(Boghda)那裏,去說『滿州和喀喇沁,我們兩個同心和睦,把國政合在一起吧。』」可知博克圖或譯作:博克多,蒙語原音Boghda。再查:達力札布《清代蒙古史論稿》(2015年8月,民族出版社,ISBN:9787105138524)第71頁~第72頁:「清太宗采用漢制整頓內政,同時加強對藩屬蒙古部落的管理。……崇德二年十月三十日的蒙古文檔案保留了清廷有關朝貢的規定,蒙古文原文為:aɤuda ӧrӧsiyegči nayiramdaqu boɤda qaɤan-u jarliɤ:……譯為漢文:寬溫仁聖汗聖旨:……」可知博克圖徹辰汗亦可簡化為博克圖汗,蒙古語原音為boɤda qaɤan,而boɤda的字義為聖。

博克圖(boɤda/Boghda/Boghdo)的蒙語原義,札奇斯欽(譯註)《蒙古黃金史譯註》第319頁註七:「博克多(Boghda~Boghdo)是聖者之意。」由於在中原秦式皇帝尊號系統中,每每稱君主為聖人、聖上、天子,故當日以「聖者」之意的Boghda/Boghdo字來對應「天聰」年號中的「天」字,頗為精當。再查:朝克先生亦認為bugada有「天神」之意:李肖含(編)《滿通古斯民族語言研究──朝克學術思想評論》(2017年1月,學苑出版社,ISBN:9787507751604)第85頁:「朝克還有一些專題性研究滿通古斯語族語言詞匯的論文。比如說,他在《民族語文》上發表的《論滿通古斯諸語的bugada》一文,論述了滿通古斯諸語同源詞bugada(buga天 + -da根、頭)"天官">"天皇">"天神"的產生歷史以及語音結構特徵、構成原理、音變規律、詞義內涵、語用關係等。」

由於蒙古語boɤda(博克圖)的字音與北族鮮卑(柔然)古字「莫何(baɤa/bagha)」的音、義,均頗相類,故可推知兩者乃同一字,boɤda(博克圖)當源自於baɤa/bagha(莫何)。

三、藏語中的「聖賢(Boghda)」封號
受到蒙古人的影響,藏人也逐漸援用Boghda一字作為高僧的封號。札奇斯欽《蒙古秘史新譯並註釋》第141葉註一:「『聖賢』原文作『孛黑多』,旁譯作『賢明』。Boghda也是『神聖』或『聖人』之意。蒙古稱『聖天子』為Boghda Khan──『博克多汗』。今日通稱成吉思可汗為Chinggis Boghda,即聖者成吉思之意,一如古代對孛端察兒之稱謂。在佛教普及後,對於地位崇高之『活佛』,如班禪、哲布尊丹巴等均稱之為Boghda──『博克多』。」

附錄:蒙語勇士(Baghatur)和滿語巴圖魯(baturu)封號是否源自莫何(baɤa/bagha)?
行文至此,心中頗惑一事,即蒙語中的勇士(Baghatur/Baghatud)和滿語的巴圖魯(baturu)封號是否也都源自北族古來傳統中的莫何(baɤa/bagha)一字?【日本】和田清(著)、潘世憲(譯)《明代蒙古史論集》(2015年6月,內蒙古人民出版社,ISBN:9787204131532)上冊第374頁錄《蒙古源流》:「衛拉特(Oirad)巴圖特巴葛爾觀(Baghatud Bagharkhan)」。札奇斯欽《蒙古秘史新譯並註釋》第34頁註三:「把阿禿兒 ba’atur或baghatur即勇士或英雄之謂,在當時是一種尊稱或榮銜。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該Yesügei,就是以『把阿禿兒』ba’atur為號的。元史卷九十九,兵志『四怯薛』條稱:『忠勇之士,曰霸都魯。』滿州語作baturu──『巴圖魯』,在有清一代,也曾是武職官的榮銜。」限於尚未廓清回紇、契丹、藏族方面有否相關其他資料,未敢言之。姑錄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