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20年12月29日 星期二

凍瘡偏方1則

2020年12月29日記
記週內聽得偏方1則。據云,約民國60年許,因生活貧困,屏東鄉人少有襪子可穿,踝部暴露,冬季低溫常致皮膚凍瘡。或摘蘿蔔葉數十片,浸熱水並以手揉嫩,再取出葉片擦拭患處。擦拭時雖頗感痛苦,然日用1次,約2至3次即得痊癒。傳聞如此。

【筆記】亞塞拜然國土為伊朗逾期未收回的租借地

2020年12月29日筆記
2020年10月13日,孟雅琪在其Youtube頻道「波斯秘語」(網址:
發布了1則視頻:「民族政策大揭秘!伊朗的阿塞拜疆族為什麼從不鬧獨立?原因太深刻! | 波斯秘語」,參網址:

該影片第3分57秒~5分02秒談到了阿塞人(Azeri)所建的亞塞拜然共和國,其國土在國際法係屬伊朗逾期未收回的租借地,饒有趣,引錄如後:
「但是到了19世紀,隨著沙俄入侵,阿塞拜疆地區最終一分為二,南阿塞拜疆仍然歸屬伊朗,也就是今天伊朗境內的阿塞拜疆地區。北阿塞拜疆則通過1813年的《古麗絲坦條約》還有1828年的《古克曼恰伊條約》劃歸沙皇俄國統治,而北阿塞拜疆也就是今天的阿塞拜疆共和國。……根據《古克曼恰伊條約》規定,北阿塞拜疆本來是租借給沙俄的,應該在2018年前後歸還給波斯,也就是現在的伊朗。但是畢竟那是一個歷史條約,如今的阿塞拜疆共和國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而伊朗也無意收回。」

2020年12月28日 星期一

南華中政會資料一鈔

2020年12月28日撰稿
陸續增補
中華民國的歷史大約可以切成3大塊,一是北洋,二是國府,三是遷台。如果以曩昔簡稱西東漢、西東晉、北南宋的老方法來比照,則中華民國依其首都之地理位置,可依序簡稱作北華、南華與東華。北華、南華或可合稱西華,與東華相對映。

南華始自孫文在廣州開府,後由蔣中正以軍威還衙南京。在抗戰期間,南華裂解為兩個,分別以渝、寧為都。戰勝後不過四年,南華復又棄寧走穗,轉進台北而為蕞爾東華。東華今日內有台獨、外有武統,左支右絀,大抵行將就木,我等小人物就無奈地看看戲吧。

南華的政治舞台,以國民黨為最大角色,而國民黨當中關鍵密勿的爭奪場所則非中政會莫屬。過往由於史料難得,且一般人喜聞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的秘辛,因此中政會之名不甚彰顯。實則中政會乃一重要的核心機制,研究南華史,終須碰觸到中政會不可。

關於中政會,相關資料可概分為兩大類:史料和論著。作為自習之用,以下簡錄之:

一、基礎史料(黨中央)
待查。

二、基礎史料(各地分會)
(1)《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紀錄:上海分會》,民國歷史文化學社,2019年7月,ISBN:9789888637027
(2)《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紀錄:北京、北平、太原分會》,民國歷史文化學社,2019年7月,ISBN:9789888637010
(3)《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紀錄:武漢分會》全二冊,民國歷史文化學社,2019年9月,ISBN:9789888637065
※附錄:《中國國民黨中央暨各省聯席會議紀錄》,民國歷史文化學社,2019年9月,ISBN:9789888637072

三、基礎史料(汪系)
(1)《鍾山風雨》2005年第一期:楊寔〈汪偽政權的中央政治委員會〉
(2)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彙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印行),《汪偽中央政治委員會暨最高國防會議會議錄》,2005年
(3)羅君強〈對汪偽的回憶〉文中「中央政治會議的把戲」乙節,收錄於: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我所知道的汪偽政權》,2017年8月,ISBN:9787503493409,第33頁~第35頁

四、專門研究論著
(1)《歷史教學》1987年第5期:斯彥〈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簡介〉
(2)《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4期:彭厚文〈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的演變述略〉
(3)《歷史研究》2008年第三期:王奇生〈中政會與國民黨最高權力的輪替(1924─1927)〉
(4)《二十一世紀》網絡版二○○三年四月號總第13期:田湘波〈1949年以來國內外關於中國國民黨黨治理論和制度的研究〉,參網址:
(5)《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年6月:于之偉〈對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的幾點思考〉
(6)盧豔香《中國國民黨中政會研究(1924-1937)》,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1月,ISBN:9787509776278

2020年12月27日 星期日

我對宗教的看法(一)

系列文《[1]、2

2020年12月27日記
摩尼教教義總攝為二宗三際,二宗指的是善、惡二源,三際指的是過去、現在和未來。由於其教義過於依附三維物質幻象,故屬於低階的宗教品味。二宗強調二元極性,三際重視時間觀念,率皆與真理不合,所以摩尼教自始至終多受到各國政、教的壓制。真理就是自我俱足、圓滿無缺,就邏輯言之,二元極性實際尚有更上位、能包納諸元極性的中性狀態,以及邏輯之外的不可知之境。時間觀念也只是一種幻覺,真理僅係永恆的寂靜當下,過去、現在、未來的線性時間觀念並不存在。沒有任何人可以處在當下去碰觸過去、經歷未來,而既然無從辨識過去和未來,則亦無人可以察覺和往、來有別的所謂現在,一切都止乎當下。識破此中符節,即可知為何摩尼教在歷史上受盡壓迫之能事,以至於在現代社會消亡殆盡。因其與真理不合,過於依從三維物質幻象所致。

佛教強調眾生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並主張大千世界並無任何主宰,蓋諸神、天人的福報總有盡時,主宰之際不過是在享福,報盡則又復轉六道輪迴,直至究竟解脫。然此說亦與真理不合,且因其說極接近真理,乃使得信者更不易擺脫困境。真理就是萬有一體、無所分離。真理就是只有一個具足圓滿的唯一自我,以此真我分出芸芸眾生與萬千世界,一即多、多即一。佛教強調眾生平等,否認真主至尊,貶視高我為福報有漏之一天主宰而已。惟究竟涅槃之平等諸佛仍處於分離而非合一的狀態,在修行次第上踏錯了最後一步。此使得佛教切近真理而難以查察纖介之禍,益難回歸如如不動的真我。眾生皆有佛性,實乃眾生皆有神性,蓋至尊主係以自身的形象創造眾生,故眾生皆有與唯一真神相同的神性,此種神性在佛理觀之則云佛性。彌陀諸經紀載西方極樂世界有一預備國土,細考其主持者乃印度教神祇,允知至尊主實於佛國設有攔截轉習之處,藉以導引眾生改正最後步驟,認主獨一、至大、至微、汎愛眾,終能合而為一走向回歸,斯乃真正的解脫。

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矽酸鈣板的產製曾為夕陽工業

2020年12月25日記
據說矽酸鈣板的生產,本已成為夕陽產業,幾無利潤,許多製造商都面臨退市危機,差點停產。原因是一般多選用價格更便宜之石膏板作為防火建材,而棄用矽酸鈣板。但1995年2月15日台中市發生衛爾康餐廳火災,多人罹難,事後人們發現石膏板遇熱所產生的氣體容易嗆傷人,矽酸鈣板遂由黑翻紅,銷量反彈回升,迄仍為很普遍的商品。今日(2020年)市售的矽酸鈣板,品牌眾多,大陸、台灣、日本均有商家製作。當中品質較佳者為日本的麗仕牌,不過由於係舶來品,在大臺北偶爾會缺貨。缺貨的時候,則可以選擇淺野牌的,一樣也是日本貨。

2020年12月20日 星期日

【筆記】歷史上祆教的派別

2020年12月20日起記
尚待鈔補
偶見書籍談及歷史上的祆教派別,惟僅隻字片語,未審其詳。此立筆記一篇,倘日後覓得新材料,陸續增補之。

(1)西元6世紀的波斯:穆卡蒂來派、澤馬戴邁派
余太山、李錦繡(主編)《絲瓷之路─古代中外關係史研究II》,商務印書館,2012年9月,ISBN:9787100092302,第171面~第172面為:陳明〈“納藥”與“授方”:中古胡僧的醫療活動〉,引如次:「瑣羅亞斯德教的某些醫師也是博學多才的人士,對古代波斯的醫學與文化均起到重大的作用。相傳公元六世紀時,將著名的寓言故事集《五卷書》(Pañcatantra)從印度鈔錄回波斯的大醫師白爾澤維(Burzōy),其父母分別出身瑣羅亞斯德教的穆卡蒂來派和澤馬戴邁派,醫學是他從小所學的第一門科學知識。“從醫書中,我(即白爾澤維)發現最高貴的醫生是堅持行醫,只追求來世幸福的人。”」

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

【筆記】奉檔新出史料一抄

2020年12月19日記
為學之幸無多,但求歷歷在目,其悉閱中外公報,盡畫天下圖法。中國現代史錯綜複雜,辛亥降及卅八載,政權更迭走馬,眼花饒亂。倘欲切中時寔,勿以學術論著為念,當親炙第一手史料,方戀依依。主座蔣檔電、晉系閻檔電、明公汪檔、新國民軍馮叢、辭公石叢,眼下露布漸多,取給自快,稍無所憾。北洋奉、皖、直系諸案,愚則罕遇。唯今日(2020年12月19日)檢得奉檔新出史料2種,亟副衷懷,茲錄備。

一,《奉系檔案史料彙編:第一次直奉戰爭卷》,已印售,全42冊,2020年1月1日,線裝書局,ISBN13:9787512036222,郭春修、張連興、張氏帥府博物館合編。參三民書局網址:

一、《奉系檔案史料彙編:第二次直奉戰爭卷》,來年內預定刊行,全45冊。出版日或為明(2021)年7月1日。線裝書局,ISBN13:9787512036215,郭春修、張連興、張氏帥府博物館合編。參三民書局網址:


仍依三民書局網頁:
《奉系檔案史料彙編:第一次直奉戰爭卷》商品簡介:「……作為奉系軍閥檔案史料的重要保管基地――遼寧省檔案館,先後出版的《奉系軍閥密電》《奉系軍閥檔案史料彙編》《民國奉系軍閥檔案》等系列叢書,所編輯的內容主要是奉天公署的檔案,它是以奉天地方當局為主體形成的檔案史料彙編,其中對於奉系稱兵關內、逐鹿中原的內容,如兩次直奉戰爭、奉系成立安國軍政府、與北伐軍對抗等重要事件僅有簡單的史料涉及,而缺乏全面反映其詳細情況的檔案。……《奉系檔案史料彙編》擬分兩輯出版……輯入本書的內容出個別文件在日本外務省編撰的《外交文書》叢書中有所收錄外,其餘絕大部分外來文電、信函均屬首次披露……其時間跨度從一九一一年起到一九二八年止,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研究奉系軍閥形成、崛起、擴張、興盛以及最後覆滅全過程的珍貴史料,其中大量反映奉系入關後各方面情況的原始檔案,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中文檔案在這方面開發利用的不足。同時,該檔案群也是反映日本與奉系關係及民國早期日本在北部中國進行各種殖民侵略的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和文獻。」

准此,可知奉檔先是尚有《奉系軍閥密電》、《奉系軍閥檔案史料彙編》、《民國奉系軍閥檔案》等第一手史料舊輯本,咸悅毋缺。惜猶失者,惟代總統之桂檔耳。

2020年12月17日 星期四

【筆記】「柳丁」一詞由粵入臺

2020年12月17日筆記
高信《八十自選集》,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華民國七十三年六月初版,登記證:局版臺業字第○八三六號。第361面~第363面為〈「柳丁」名詞考〉,曾刊載於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十七日之中央日報。高翁略謂:「柳丁」一詞原為廣東新會習語,該詞後來進入台灣成為常用的一種水果名稱,迄今未變。原文省引如次:

第361面:
「新會【靜案,昔時之廣東省新會縣】,並非每一個地方都出產甜橙,只是坭紫塔建在梁啟超先生的家鄉茶坑,十多個鄉鎮,盛產甜橙,其中以東甲鄉最好。在縣內賣的橙子,都是冠以東甲老樹甜橙,形狀不大,尾部有深深的一個圓圓花紋,皮薄、清甜,而有深濃的蜜味,放在紙上來切開,紙不會濕,水分凝在肉內,前清是一種供品,……新會位於珠江三角洲,西江下游,土質肥沃,氣候溫和,算是得天獨厚。至說合以有『柳丁』之名?我們在新會縣內,只有稱為『老樹甜橙』 ── 甜橙一定是老樹才好,嫩的」

下接第362面:
「樹不會太甜,四個字似乎太累贅,賣到外邊簡稱『老橙』,後來又覺得新鮮水果冠個『老』字不大好,『老』字與『柳』字同音【靜案,應為新會一帶方言老、柳同音,至於國語則兩字之發音相異】,慢慢改稱『柳橙』,橙字筆畫多,生意人為著方便,『丁』字與橙字同音【靜案,應為新會一帶方言丁、橙同音,至於國語則兩字之發音相異】,漸漸又改為『丁』字,今日『柳丁』之名,實『老橙』兩字演變而來。我們看到許多人將『燈』字簡寫為『灯』是同一道理。民國三十八年,我初到臺灣,宜蘭縣長方家慧兄是我舊朋友,……方縣長送來一筐甜橙,打開一看,與新會所產無異,味道亦佳,……我問方縣長,此橙何來?他說是礁溪附近出產,種是日本侵華時【靜案,其時或為八年抗戰期間】由新會移來,最近才有收成,臺灣的橙,是否由此蕃殖推廣,這有待專家探源。過後我多次託人到礁溪買橙,均買不到,買來的又不同味道,聽說產量不多。新會的甜橙,每年一定要施大肥(包括人肥畜肥),或荳餅兩次,一年或兩年移植一次(俗稱搬圍),共移植三次,令每株樹有新的環境,吸收新的養料,在臺灣所種方法不同,用的是化學肥,而土壤亦異,可能因此,種雖同而質已變。」

2020年12月9日 星期三

【筆記】對比語言學

2020年12月09日筆記
為了怕自己忘記,趕緊隨手做個筆記。

除了比較語言學外,學術上另有一個重要的領域:對比語言學(Contrastive Linguistics)。

引:周文巨、陳杰《阿拉伯語漢語對比研究》,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ISBN:9787544602457:
本文第1面:「語言之間的對比屬於對比語言學研究的範圍,對比語言學通過對世界上對象語言的研究,用對比的方法,首先根據各種語言的特點將其進行分類。分類的角度有多種,例如從詞的結」下接第2面:「構和詞素的關係角度可以將語言分為詞根語、黏著語、曲折語和多式綜合語;從構句的語法手段角度可以將語言分為綜合語和分析語等。」

前言第I頁:「對比是人類認識事物規律的一種常用手段,它可以發現不同事物間屬性和發展規律的異同。……對比語言學是在對語言類型比較的基礎上繁衍而出的,屬於共時語言學,它的研究對象可以是親屬語言,也可以不是親屬語言,但一般為兩種語言,其目的是找出所對比的語言之間在結構和表達方式等方面比較明顯的異同之處。」

本文第1面:「語法和語音、詞匯一樣是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之一。如果把語言比喻成高樓大廈,那麼詞匯就是其建築材料,語音是其外表,語法則是其構建規則。但語言直接涵蓋的遠不止語音、語匯和語法,尤其是隨著語言研究的深入和發展,文字、篇章、語言的文化內涵等都成了語言界的熱門研究課題。」

前言第I頁:「波蘭─俄國語言學家博杜恩‧德‧庫爾特內(J. Baudouin de Courtenay)在1902年發表了其科研碩果《斯拉夫諸語言的比較語法》,首先提出語言比較的三個類型,其中之一就是:不受是否親屬的影響對兩種語言進行研究,旨在確定它倆結構的異同程度。這明顯涉及到了對比語言學的內容。捷克斯洛伐克語言學家馬泰休斯(V. Mathesius)主張從共時和功能的角度來研究語言,認為用不同之間的功能表達手段來進行對比,有助於充分顯示有關語言的特點。第一本國際性對比語言學刊物《對比語言學》是於1976年在保加利亞問世的。美國語言學家沃爾夫(B. L. Whorf)早在1941年就第一個使用“contrastive」下接第II頁:「linguistics(對比語言學)”這一術語,並預言它要比比較語言學更具重要性。中國的對比研究也不晚,從1933年起趙元任、黎錦熙、王力、呂叔湘等語言學家對此都有論述,並有著作發表。近來,更有一批功力厚實的學者……如……賈秀英於2003年著就並出版的《漢法語言對比研究與應用》為攻克該學科的薄弱環節起到了示範作用。」

再引:【埃及】馬哈姆德‧法赫米‧希賈茲(著)、艾河旭(譯)《閃語的傳承與嬗變:阿拉伯語語言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4月,ISBN:9787301312933:
第29葉:「對比語言學 ── 作為現代語言學研究方法之一 ── 的研究對象是兩種語言、兩種方言或某種語言及其方言之間的比較,即從當代兩個語言層次中進行比較。對比語言學」下接第30葉:「旨在說明兩個語言層次之間的區別,因此,它的研究基礎是描述語言學。倘若要通過某一研究方法對兩個語言層次展開精確的描述,那麼便可用對比法來進行研究。這兩個語言層次之間的區別正說明了語言學習的難點所在。……一個母語為英語的人想要學習阿拉伯語,那麼他所遇到的困難首先會是其母語(即英語)同目標語言(即阿拉伯語)之間的不同。一些人在學習外語時,個體差異可以使他們的學習進度快於他人,但對比語言學不關注此類個體差異,而是著重研究客觀差異。因此,對比語言學對比的是兩個不同的語言層次,說明它們之間的不同,並認知由此產生的學習困難。也正因如此,日本人在學習阿拉伯語時遇到的困難不同於西班牙人在學習阿拉伯語時遇到的困難。此外,對於阿拉伯人來說,由於所學語言的不同,語言教育的難點也會不盡相同。所以,客觀地判定難點所在需要通過對母語和所學語言之間的對比來完成,這便是對比語言學的研究範疇。」

2020年12月6日 星期日

日據末期至民國50年代的老台灣生活一瞥(2)

系列文《1、[2]》

2020年12月06日記
據說日據時代晚期的南台灣,時值民國30年的時候,今屏東縣潮州附近靠山的區域,因日本人大量收奪稻米、鹽巴、糖、甘蔗等各類物資,致使當地佃農的生活苦不堪泣。佃農須將收穫物依規定的體量上繳日本官員,並按照公價與地主交易完納租額,家中所剩稻米無幾。

由於田間的產物沒能保留多少給佃戶,因此主食只能以地瓜籤為主。爰地瓜不耐久放,故須加工製成地瓜籤,才能夠長期保存。地瓜籤的作法,須先將地瓜切片,然後再以太陽曬乾。但昔時的地瓜品種未經選育改良,口感差,所製成的地瓜籤風味自亦不佳。

單純食用地瓜籤會出現營養不良的症狀,必須補充其他副食品。但民間已普遍物資不足,迫於無奈,人們遂只能在市面販、購腐敗的魚類。這些魚類多遭蒼蠅下卵,滿布蛆蟲,貧困的佃戶們買回家須先用熱水澆魚,待活蛆竄逃後,才能進行烹飪。此種魚餐充塞著腐臭的噁心味道,可見時人的艱辛。

有些佃農為了照顧家中老幼,不惜冒險私自存米,能少交就少交。每袋米倘用手抓上一把,積少成多總是可以的。但萬一東窗事發為日本憲兵發覺的話,則免不了一頓毒打。日本憲兵會將偷存稻米的農家押回審訊,用直徑約10公分的木棍痛打犯人的小腿肚,打到好一陣子無法走路,卻又不會傷斷脛骨。

日本人要求小孩子都送到小學裡去就讀,可是上課環境是日語教學,日本教師對於漢人兒童又有區別待遇而顯得特別嚴厲,有的小孩聽不懂日語的話便會翹課躲到稻田裡。日本人亦會拉年輕男子去南洋當兵,由於服役的結果可謂九死一生,故一些年輕人會鋌而走險變成逃兵,一開始先藏匿在鄰近的稻田裡,不過日本憲兵也會到田間大規模搜索,所以逃兵最終多奔往更深的山區逃亡,山中的原住民或客家庄一樣對日本人抱持著敵意。逃兵畢竟是剛長大的年輕人,山區的孤單生活又很難熬,父母們遂會在田地挖洞貯放食物和衣服,好讓逃兵子弟可以趁著夜色掩護折返掘取一些日用物資。

民國34年日本宣布戰敗,種種的壓迫體系土崩瓦解,民人總算可以安心吃上一口自耕的稻米飯。然而光復之初的物資不足情況並未一瞬間就有所改善,日子依舊清苦。要等到民國42年政府宣布施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佃農獲得所租的田地成為己業,他們的生活條件方見大大提升。

至於那些喪失土地的地主,生活得又是如何?案,盛成《盛成回憶錄》(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ISBN:9787203077305)第147面:「這時,台灣完全是靠特務和軍隊來統治。國民黨有兩個計畫,一是“三七五減租”,一是“耕者有其田”。美國答應給國民黨美元,讓他們實行土地政策。這時,陳誠做台灣省主席。他拿到錢後,給了台灣的四大公司(電力、鋁業、水泥、石油)發股票。四大公司用股票把農民的田買了,農民對股票不信任,就把股票賣了。這樣,台灣人民就從根本上對政府產生了懷疑。」

准此,地主原則上也是農民,他們土地雖多,族中人丁亦得下田務農,人手不夠的地方則租給佃戶。「耕者有其田」讓地主喪失土地,大部分人為了避險紛紛賤賣股票套換現金,少部分守住股票者最終才能獲利。普遍說來,「耕者有其田」之下的地主群體,相較於佃戶,其損失是比較大的。

編號:28
2020年12月06日上傳

〈心〉    天成靜

冬夜晚風繞過保暖的衣裳
安撫手腕和脖頸的肌理
空氣中瀰漫著造化無私的關愛
並非只有嚴寒

蕭瑟涼意轉化為大自然的韻律
帶動經絡流佈於身軀
突然感悟周遭的真正想法實係滿懷接納
不總是獨自一人

深呼吸到五片肺葉
調伏至下腹丹田
嘴角微張約略輕緩吐息
尋常的元素未若其表面的平凡

坐在椅子上赤腳碰觸樓板
朝地核內部穩穩紮根
好好體驗植物為水土以及陽光照料的向度
重拾那早該認識的世界卻已然選擇遺忘

應何時結束繁忙的念想
睜開雙眼觀察是誰沖泡咖哩和薑黃
蒸煮大地出產的雜糧與五穀
心無所不在

2020年12月06日乙日稿

2020年12月3日 星期四

日據末期至民國50年代的老台灣生活一瞥(1)

系列文《[1]、2

2020年12月03日記
昨(2020年12月02日)喜得《盛成回憶錄》,草閱後頗有所感。書中紀錄日據末期(民國34年以前)及光復初期(民國36年~54年)之老台灣各方面生活實況,令人尋味。

按,盛成《盛成回憶錄》(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ISBN:9787203077305)第145面:「台灣從割給日本到收回來,差不多有50年。日本人在台灣完全不要中文,教育除醫學外就是法律,別的不教。日治時代,台北只有一個法商學院,一個醫學院。……1946年收復後,……我去台灣時48歲【靜案,1947年冬天】,和我同年的一些人還受過清朝的教育,唸過四書五經。這些人是眷念祖國的,他們辦有詩社,……日本人對其他活動一律禁止,只有詩社活動不禁。詩社各地都有,台灣的一些老人便利用詩社來保存中國文化。當時,年輕的一代都說日本話,……」

第146面:「台灣人在日治時期十分守法。“二二八”事變死了很多人,許多對回歸大陸十分熱心的人都受到了株連。此事之後,台灣人回歸大陸的願望銳減,並開始與大陸產生了隔閡。……我到台灣時正是“二二八”事變這年的冬天。……那時我常到外地旅行。在嘉義,當地人對我們大陸去的非常尊敬。我參加他們的詩社,他們拿出最好的東西給我們吃,還把家裡的寶物拿出來給我們看。這時,我還沒感覺到大陸和台灣人的隔閡。但幾年之後,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第156面:「我在台灣旅行了很多地方,……我去過澎湖,那兒的房屋都用珊瑚石建成,樹木很矮,高不過牆。……環繞小琉球島,上面的麋鹿很多。我認識的台灣不是一個富足的台灣。東海岸是片層岩,走路很困難,不久都風化了。日治時代,東海岸的車能平安開到花蓮。大家都和司機一再握手,感謝他把大家安全送到。台灣最富足的是西海岸,島上的森林分層,除最上一層外,其餘各層都遭到了砍伐。……過去有森林時,雨水五六小時才會下來。由於濫砍濫伐,到我離開時【靜案,1965年8月1日】,下雨不到兩個小時大水就山崩地裂地下來了,造成海水倒灌。西海岸每年被沖得乾乾淨淨,腐植土都沖走了,致使土地若不施肥,便毫無收穫。」

盛氏親歷民國36年至54年的台灣,並聽聞稍早日治末期的景況。他明言:「我認識的台灣不是一個富足的台灣。」此話不虛。靜案,此處證以我所聽到的另一樁傳聞,據云:

「日本據臺末期,今新北市汐止區汐萬路一帶,生活窮困;民間主食多用番薯,稍貧乏時則購買豆腐製剩之殘渣果腹,甚者縱豆腐渣發酸亦不得不服之。

台灣光復後,物資漸寬,至民國50年許已改為米食,人多以種植竹園、稻田為業,少數從事礦坑工作。唯營生仍頗艱難,路面係以煤渣鋪成,小孩子買不起鞋只能習慣赤腳健走於途。

當時房價,民國34年至40年之間,每坪田地(土地上並無建物)折10幾塊錢。民宅多為磚造,連屋帶地約15坪之宅邸值1萬餘元,倘開價達2萬元則已嫌貴。此種價格於今聽來誠乃不可思議,現在(民國109年)汐止新建成屋房價達每坪新台幣45萬元,老公寓則每坪32萬至35萬元。今昔相比,可謂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