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20年12月3日 星期四

日據末期至民國50年代的老台灣生活一瞥(1)

系列文《[1]、2

2020年12月03日記
昨(2020年12月02日)喜得《盛成回憶錄》,草閱後頗有所感。書中紀錄日據末期(民國34年以前)及光復初期(民國36年~54年)之老台灣各方面生活實況,令人尋味。

按,盛成《盛成回憶錄》(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ISBN:9787203077305)第145面:「台灣從割給日本到收回來,差不多有50年。日本人在台灣完全不要中文,教育除醫學外就是法律,別的不教。日治時代,台北只有一個法商學院,一個醫學院。……1946年收復後,……我去台灣時48歲【靜案,1947年冬天】,和我同年的一些人還受過清朝的教育,唸過四書五經。這些人是眷念祖國的,他們辦有詩社,……日本人對其他活動一律禁止,只有詩社活動不禁。詩社各地都有,台灣的一些老人便利用詩社來保存中國文化。當時,年輕的一代都說日本話,……」

第146面:「台灣人在日治時期十分守法。“二二八”事變死了很多人,許多對回歸大陸十分熱心的人都受到了株連。此事之後,台灣人回歸大陸的願望銳減,並開始與大陸產生了隔閡。……我到台灣時正是“二二八”事變這年的冬天。……那時我常到外地旅行。在嘉義,當地人對我們大陸去的非常尊敬。我參加他們的詩社,他們拿出最好的東西給我們吃,還把家裡的寶物拿出來給我們看。這時,我還沒感覺到大陸和台灣人的隔閡。但幾年之後,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第156面:「我在台灣旅行了很多地方,……我去過澎湖,那兒的房屋都用珊瑚石建成,樹木很矮,高不過牆。……環繞小琉球島,上面的麋鹿很多。我認識的台灣不是一個富足的台灣。東海岸是片層岩,走路很困難,不久都風化了。日治時代,東海岸的車能平安開到花蓮。大家都和司機一再握手,感謝他把大家安全送到。台灣最富足的是西海岸,島上的森林分層,除最上一層外,其餘各層都遭到了砍伐。……過去有森林時,雨水五六小時才會下來。由於濫砍濫伐,到我離開時【靜案,1965年8月1日】,下雨不到兩個小時大水就山崩地裂地下來了,造成海水倒灌。西海岸每年被沖得乾乾淨淨,腐植土都沖走了,致使土地若不施肥,便毫無收穫。」

盛氏親歷民國36年至54年的台灣,並聽聞稍早日治末期的景況。他明言:「我認識的台灣不是一個富足的台灣。」此話不虛。靜案,此處證以我所聽到的另一樁傳聞,據云:

「日本據臺末期,今新北市汐止區汐萬路一帶,生活窮困;民間主食多用番薯,稍貧乏時則購買豆腐製剩之殘渣果腹,甚者縱豆腐渣發酸亦不得不服之。

台灣光復後,物資漸寬,至民國50年許已改為米食,人多以種植竹園、稻田為業,少數從事礦坑工作。唯營生仍頗艱難,路面係以煤渣鋪成,小孩子買不起鞋只能習慣赤腳健走於途。

當時房價,民國34年至40年之間,每坪田地(土地上並無建物)折10幾塊錢。民宅多為磚造,連屋帶地約15坪之宅邸值1萬餘元,倘開價達2萬元則已嫌貴。此種價格於今聽來誠乃不可思議,現在(民國109年)汐止新建成屋房價達每坪新台幣45萬元,老公寓則每坪32萬至35萬元。今昔相比,可謂恍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