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20年12月17日 星期四

【筆記】「柳丁」一詞由粵入臺

2020年12月17日筆記
高信《八十自選集》,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華民國七十三年六月初版,登記證:局版臺業字第○八三六號。第361面~第363面為〈「柳丁」名詞考〉,曾刊載於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十七日之中央日報。高翁略謂:「柳丁」一詞原為廣東新會習語,該詞後來進入台灣成為常用的一種水果名稱,迄今未變。原文省引如次:

第361面:
「新會【靜案,昔時之廣東省新會縣】,並非每一個地方都出產甜橙,只是坭紫塔建在梁啟超先生的家鄉茶坑,十多個鄉鎮,盛產甜橙,其中以東甲鄉最好。在縣內賣的橙子,都是冠以東甲老樹甜橙,形狀不大,尾部有深深的一個圓圓花紋,皮薄、清甜,而有深濃的蜜味,放在紙上來切開,紙不會濕,水分凝在肉內,前清是一種供品,……新會位於珠江三角洲,西江下游,土質肥沃,氣候溫和,算是得天獨厚。至說合以有『柳丁』之名?我們在新會縣內,只有稱為『老樹甜橙』 ── 甜橙一定是老樹才好,嫩的」

下接第362面:
「樹不會太甜,四個字似乎太累贅,賣到外邊簡稱『老橙』,後來又覺得新鮮水果冠個『老』字不大好,『老』字與『柳』字同音【靜案,應為新會一帶方言老、柳同音,至於國語則兩字之發音相異】,慢慢改稱『柳橙』,橙字筆畫多,生意人為著方便,『丁』字與橙字同音【靜案,應為新會一帶方言丁、橙同音,至於國語則兩字之發音相異】,漸漸又改為『丁』字,今日『柳丁』之名,實『老橙』兩字演變而來。我們看到許多人將『燈』字簡寫為『灯』是同一道理。民國三十八年,我初到臺灣,宜蘭縣長方家慧兄是我舊朋友,……方縣長送來一筐甜橙,打開一看,與新會所產無異,味道亦佳,……我問方縣長,此橙何來?他說是礁溪附近出產,種是日本侵華時【靜案,其時或為八年抗戰期間】由新會移來,最近才有收成,臺灣的橙,是否由此蕃殖推廣,這有待專家探源。過後我多次託人到礁溪買橙,均買不到,買來的又不同味道,聽說產量不多。新會的甜橙,每年一定要施大肥(包括人肥畜肥),或荳餅兩次,一年或兩年移植一次(俗稱搬圍),共移植三次,令每株樹有新的環境,吸收新的養料,在臺灣所種方法不同,用的是化學肥,而土壤亦異,可能因此,種雖同而質已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