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4日撰稿
中國史上的台灣獨立是一個非常奇特的歷史現象,在觀察時牽涉到幾個面向,以下整理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一、明鄭時期的台灣獨立
明鄭的控制範圍,起初在中國東南沿海聲勢頗大,一度及於南京。不過在清軍的反攻下,只能放棄大部分地域,轉而攻佔台灣。由於明鄭自視為明朝的藩部,且明朝在東亞大陸逐漸喪盡其本土,故明鄭晚期在台灣的統治實質面已成為台灣獨立。明鄭台獨的特性有幾:
(1)外生形成:
明鄭是從外部侵入台灣移植而成的地方封建王國,所以它並非內生的,而是外生的。
(2)全層驅動:
明鄭規取台灣的過程,除了有鄭成功(上層)的主導外,也有台灣本地漢人的(下層)內應,所以其驅動力是全層面的。
(3)統一導向:
明鄭佔領台灣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尋覓安穩的基地,以徐圖反清復明,所以明鄭台獨只是個外觀,其中心理念則是為了回歸中國(明朝)。
二、台灣民主國的台灣獨立
甲午戰爭後,清朝割讓非屬前線戰區的台灣省給日本,遭遇如此無妄之災使得台灣紳民感到義憤;清朝台灣省官員且企圖利用國際法來製造暫時性的台灣民主國,然後再設法舉國回歸清朝。民主國台獨的特性如下:
(1)內生形成:
民主國是由台灣的清朝官員與一些本地仕紳合謀而成的,並非應承清政府的旨意而來,故屬於內生政權。
(2)上層驅動:
民主國的建立有著利用國際法的私心,這種思想與傳統中原王朝的帝王制度和法律制度有著顯著的不同,台灣民間不太可能有此發想。清朝台灣省官員全體主導的民主國實際上是一種上層驅動的政體,底層基礎是比較薄弱的。
(3)統一導向:
民主國最終是要合併至清朝,所以它的中心理念依舊是要回歸中國。
三、二戰結束之初的台灣獨立
二戰結束之初,日本在台灣採取了最後掠奪一把的心態,拋棄了為政者的良心,放任許多管制措施失去效用,引起了台灣政治、經濟一時間的假性榮景。同時,日本駐台軍官亦密謀台灣獨立,日後好回歸日本,不過此一圖謀沒有得逞,胎死腹中。戰後密謀台獨的特性,大概為:
(1)外生形成:
當時的日本軍官,由於日本戰敗的關係,已經是外國人了,且為台灣人心所惡,故這批主導者雖混充一小部分的台灣紳商,其屬性仍應劃入至外生一類。
(2)上層驅動:
日本軍官乃日本殖民時期的政界上層,相對於台灣人來說可謂高高在上,故其驅力來源為上層驅動。
(3)統一導向:
戰後之初日本軍官密謀台獨的目的是為了回歸日本,故為統一導向,而非獨立導向。
四、台共的台灣獨立
台灣共產黨在日本時期即已致力於台灣獨立,解救黎民脫離殖民的苦厄,他們在共產國際和日本共產黨的指導下從事台灣獨立。二戰結束後,台灣共產黨僅活躍數年,就因為二二八事件、國民黨敗退台灣而在台灣急速喪失活動空間。台共台獨的特點為:
(1)外生形成:
台共遵行的共產主義並不是台灣人自有的政治主張,而是從德、俄、日本、大陸等外地引進的。
(2)上層驅動:
台灣在日本殖民時期,以及國民黨統治時期,各類政治運動並不總是由台共主導,而是許多的民間人士和政治理念此起彼伏交織而成,台共的民意基礎並不深厚,所以台共的活動是一種共黨成員上層的活動成果。
(3)獨立導向:
日本殖民時期的台共,其主張是共產主義為主、台獨為輔,由於當時的國際社會(包括中華民國)承認台灣為日本國土,所以甚至連毛澤東都曾認為台灣獨立是自成一國而非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這種情況在二戰結束時發生明顯改變,因為日本放棄了對台灣的支配,台灣又成為中國一省成為公認的默契,如此使得台共反抗的對象由外國人(日本)轉為本國人(中國的國民黨),其獨立導向喪失根據地,台灣共產化不再拘泥於非得成為獨立的台灣國,而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一環。
五、反共的台灣獨立(追求善政)
1945年~2016年的台灣,早期在國民黨黨國體制的統治下,晚期則在民主選舉化的轉型過程下,形成了反共的台灣獨立思想,此種思想是一種理性的、科學化比較的結果。鑒於共產黨在俄羅斯、中國大陸、柬埔寨的政治大清洗、人民公社化和特務恐怖統治,國民黨在台灣推動反共教育和經濟工業化,2000年(民進黨執政)、2008年(國民黨執政)的兩次政黨輪替依舊延續之並深化擴大。因為大陸同期的政治結構和物質條件仍明顯低於台灣,使得台灣人支持獨立以維持較高生活水準的人越來越多,比例上從少數派逐漸逼近到50%。
(1)內生形成:
反共台獨的社會基礎,在2000年仍為相對少數,到了2016年時才終於成為相對多數。惟無論如何,都是出自台灣民間「追求善政」的自發性想法。
(2)全層驅動:
反共台獨的想法,有政黨(上層)和群眾(底層)雙方面的匯聚,故其驅動力是全層面的。
(3)獨立導向:
反共台獨希望建立有別於中國的台灣國,不過獨立的原因是為了不想和大陸人一樣在共產黨治下過上艱苦的日子。為了追求善政,不得不走向台灣獨立。所以台獨是手段,追求善政則是目的。此階段縱使台灣完成了獨立,台灣人仍會遵循科學理性接納自己的先民來自於大陸的事實,也願意和大陸人保持友善往來。
2016年第三次政黨輪替,台灣社會發生明顯變化,社會上的台獨思想於2016年~2018年的短暫區間忽然突變,從反共轉向為反中,出現了過智化而有類民粹。20~30歲年輕人的想法和31歲以上中老年人的想法完全不同,年輕人的台獨偏好毫無妥協餘地,他們無視歷史、地緣和國際法逕稱大陸人為中國人,迅速影響到官方、媒體、社區都不再認為中國人跟台灣人有什麼關係,雙方互為外國人。如果大陸人在21世紀共產黨善政的治下可以過著富裕、優質、強盛的生活,縱使台獨戰爭將台灣帶往長期的戰亂,台灣年輕人仍寧可選擇台獨,他們將中國視為仇敵。
(1)內生形成:
反中台獨是內生形成的,它是反共台獨的延伸和變體,並朝著過智化的方向演進。
(2)全層驅動:
反中台獨具有上層(政府)和下層(民間)雙方面的支撐。20~30歲的年輕人支持反中的比例可能高達80%以上,不過這不表示31歲以上中老年人就與年輕人完全格格不入。31歲以上中老年人支持反中的比例可能也已超過30%甚至40%,這從反中主張左右了2018年台灣縣市長選舉的結果可知。
(3)獨立導向:
反中台獨希望建立有別於中國的台灣國,且台獨為主,其他理念都只是附加價值,至於台獨的結果若為惡政或戰亂則成為可以交易和接受的條件。反中台獨可謂具備了過智化的典型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