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9年10月13日 星期日

漫談南島語族的流動和漢族的混成

2019年08月29日初記
2019年10月13日備忘
歷史歸歷史,政治歸政治,原本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可以讓生活回歸正常,不必大小諸端通通都泛政治化。但由於兩岸分治的現實與對未來的不安感,使得許多人堅持各自的史觀,爭持不下。當中影響力最大的,就是台獨史觀與統一史觀。這兩派的影響力均甚強大,從民間社會到學術界,都簇擁著大量的信從者。統派史觀認為漢人的祖先都是從華北來的,所以他們的後代自然而然血濃於水,都應該統一。台獨史觀則認為台灣漢人的祖先是南島語族,閩、客族群在清朝、日本時期的台灣大量與台灣原住民族聯姻,導致現代台灣漢人其實是南島語族的基因,而非從華北移入的,所以應該獨立。

很可惜,我個人認為,這兩種史觀都是錯誤的。

由於工作繁忙,又有許多史學課題正同時展開研究,所以最近疏忽了南島語族起源的部分。在此先將心中的一點臆測,暫時記錄下來,作為日後探討的參考。目前我的看法如下:

一、漢人
遠古時期,華夏人群的皇族與文化內核部民,來自伊朗大地上的Guti人(後來形成有虞氏的系統)和Tukri人(後來形成陶寺文化人和土方,夏朝可能與之有關),參〈軸承時代〉與〈陶寺猜想:昜氏古國。華夏人群在商、周時期已大量混血南島語族,因為南島語族在上古大批北上到華東的緣故。華夏人群與南島語族(北支南島人)、北族(諸狄、匈奴)通婚聯姻的結果,在漢代時期最終造就了古代的中原漢人。

中古時期,由於晉室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唐末藩鎮、五代的爭亂,中原漢人紛紛避難,北留的中原漢人聚居在塢堡中自守,與北族、鮮卑等外族混合,形成北方漢人。南下的中原漢人則到江南尋覓新天地,在華南各地與南方各民族(包括南島語族)混居成為南方漢人(包括閩、客民系)。閩、客民系的地著化形成過程中,受到南島語族(南支南島人)的影響頗大,當時這批南島語族是居住在華南沿岸陸域者而非居住在海洋島嶼中的人。其影響所及,20世紀、21世紀閩南語的文讀、白讀2個發音系統,文讀反映的是中原漢語的系統,白讀則可能部分反映的是南島語的系統,參〈【筆記】閩南語發展過程研究資料選摘〉。

近現代時期,大陸的閩、客民系又移民到台灣,荷蘭、清朝、日本治下的南方漢人移入台灣,成為台灣漢人中的本省人。1949年國共戰後,國民黨敗逃臺灣又帶來大批的南方漢人(閩籍比例很高),成為台灣漢人中的外省人。兩者共同構成今天2019年的台灣漢人。無論本、外省人,大約也多少會跟台灣的南島原住民通婚,或者將之同化,因此台灣漢人中應有相當比例又吸收了南島語族的血源。

二、南島語族
今日的現代南島民族是剩下來較純粹的南島語族,主要分布於海洋島嶼區域。其實,古代南島語族的活力也很強勁,活動的範圍不侷限於海上,更是大幅進據過東亞大陸。

遠古時期,因為華南農業爆發,在華南地區起源了南島語族。

商代時期,南島語族已經大舉北上,進入華東地區,混入東夷。這批南島語族的北支群體除了接觸過華夏人群體,也接觸過阿爾泰語言群體(北族、東胡、夫餘…..等族群),主要形成了強勢的馬來語支。

周代時期,由於周人的封建殖民,驅逐了許多非華夏群體。南島語族北支也同受壓迫,開始四散遷移。一大部分南島語族接受周的統治,與華夏人群混合成為中原漢人,轉換了身分認同,用夷變夏(其後代的體質又逐漸分化為南方、北方漢人)。但也有另一大部分南島語族離開華東地區,或是南下退回華南,或是轉進朝鮮、日本、太平洋、台灣、東南亞,這批轉進的馬來語支影響到了其他3個語支的南島文化,產生了一些比較語言學上的共同特徵。參〈南島語族的起源、擴散和遷徙(1)〉。

此後到唐宋時期,不少逗留在華南地區的南島人,轉換了身分認同,成為漢人(南方漢人)或侗臺語各族的人,遺忘了舊的語言。而那些沒有轉換身分認同的南島人,則於中世紀繼續遷徙到海洋島嶼區域,成為印尼人、占婆人、馬來人、台灣原住民、太平洋各族、馬達加斯加人,綿延至今。這部分是我之後將繼續整理資料與研究分析的目標。

三、小結
古代華東、華南的南島語族經歷了混入他族或移民海外的過程。前者(混入漢族、混入侗台、混入朝鮮、混入日本)出現身分轉換,不再自認為是南島系統的族群。後者(移民海外)則按照各自的發展差異,產生了各自的部族認同,有些建立了巨大興盛的帝國,如占婆、室利佛逝、滿者伯夷……等是。

漢族各階段的發展與南島語族都有部分關聯,且強度很大。在上古(華東)、中古(華南沿海)、近現代(台灣),漢人都有過與南島語族混血的過程,所以要硬去利用DNA檢測去區分出漢族與南島語族是不太可能的。

重點就是南島語族是一種「語言學」概念,而DNA基因檢測則是一種「人種學」概念。由於南島語族轉換身分認同為漢族(大量)、侗台語族(大量)、朝鮮人(少量)、日本人(較少數)的時候,會將「南島」血緣帶入新民族而忘記舊語言;反倒是外來群體南島化之後,其基因反而可能是「非南島」的,僅僅語言相同。所以理論上DNA檢測無法得出漢人與南島語族完全無關的結論,畢竟出自「語言學」概念的南島語族,本來就不是以「人種學」血緣概念為基礎的。

按照上面的思路:
(1)北方漢人vs南島人
(2)南方漢人vs南島人
(3)台灣漢人vs南島人
這三者之間在歷史上都擁有大量的通婚、混血、身分轉換(同/異化),自然也會擁有大量相同的基因。也就是說,兩岸間的閩南人跟客家人,都或多或少保有南島基因,雖比例不一,但抽樣檢測到的機率應該不低。即使是華北漢人,也可以找得到南島基因。

故而史學研究、政治理論、基因檢測做出下面2種推論時,會顯得非常奇怪和突兀,我個人估計大概都有點站不住腳:
(1)學說A(台獨史觀):北方漢人=南方漢人≠台灣漢人=台灣南島原住民
(2)學說B(統派史觀):北方漢人=南方漢人=台灣漢人≠台灣南島原住民

前述兩種理論都有極大的缺陷──事實上DNA檢測也的確先後出現過前述兩種互相矛盾的結果──這只能夠表示DNA檢測無法測出一模一樣的驗證報告,從而無論是學說A還是學說B都不具備科學上的可重複驗證性,都不太可靠。

南島語族起源地的學說中,出台灣說看似有很多共伴生物效應(如構樹)、比較語言學溯源(西方學者的研究主張)的根據;惟因大陸學界方面現在已經有綜合文獻學、東亞諸語言、地下考古的新成果,大致上華南起源說看起來是更為可靠的。

不過信者恆信,實難向別人解釋個真。姑錄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