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9年7月13日 星期六

京府崇孔(5)

系列文《1234、[5]、6

2019年07月13日潤稿
陸、孔教宣傳和教育:29年~34年

京府宣導崇孔,其面向大要有幾:(一)是號召最富社會影響力的一班政要、軍紳和學者。對此,派遣高階官員參與孔廟修繕、祭孔典禮、孔誕紀念活動,提高官方層級以攏絡相關人士的贊同;即如汪兆銘本人也曾在孔子誕辰紀念會上,親自鼓吹孔、孟精神與「和平、反共、建國」之關係,加強宣傳力度【注90】。(二)是面向普羅大眾進行宣傳。多次透過記者會、廣播向聽眾傳達孔教的演說,並透過報刊來刊布崇儒的文章;另並召開各式各樣的大型集會、社團活動來促進人際交流,如:汪兆銘出席「宣傳孔教教義會議」並發表講話【注91】;由東亞聯盟中國總會發動崇孔、祭孔、讀經的復古措施【注92】;在上海由中日文化協會舉行孔子誕辰紀念會並廣播尊孔言論,以及由中華聯合電影公司拍片簡介孔子生平。(三)是透過學校教育來向學生灌輸儒家思想,其中尤以華北政務委員會配合倡導孔、孟教育,最為熱切。

崇孔教育的執行方針,中樞與華北政務委員會有著不同的步調。在中樞直轄區所賦予教育體系的崇孔任務多側重於籌辦祀孔典禮,而疏於規劃孔孟課程。例如南京市教育局頒佈的《南京市中小學訓育方針》規定小學要「養成兒童有和平親善敦睦友愛之精神,養成兒童忠、恕、誠、實、禮、儀、廉、恥之美德」,雖點到儒家忠恕思想;但對中學則僅規定要「訓練學生確切認識國際環境與中國地位,以和平反共為建國之基本信念」,沒有提及崇孔的內容【注93】。民29年8月至民34年中樞在南京所設立的中央大學,其課程規劃中也缺乏專門講授孔子思想的科目【注94】。還有杭州自治會所辦的中等補習學校,其辦學宗旨:「一、日、華親善。二、反共產主義。三、擁護新政府。四、復興治安產業。」【注95】,亦忽略了孔子和儒學。相對於儒學課程的貧乏,中央反倒是大量動員學生參與朝天宮的祭典活動,上海方面亦責成市教育局包辦民33年至民34年間該市的孔子春、秋祀典活動。京府中樞直轄區域的教育體系其重心明顯係置於祀孔大典,而非在於儒學教育養成。

華北政務委員會轄區的情況則稍異,自成一格,在某些崇孔的項目上與中央政令無違而相合。在華北地區的學生教育上,「孔、孟道義」的倡導頗為興盛。華北政務委員會制定了一些具體可行的教學措施,讓孔、孟道義得以滲入學生學習的現場。華北政務委員會教育總署於民29年公布的訓育方針以提倡「固有之美德」為要圖【注96】,是項方針的施行可以民30年11月蘇北第一師範為例,「該校共有師範四個班:一年級一個班50人、二年級三個班116人;初中一個班39人。其課程分配如下:每周日語六小時,修身三小時,國文四小時……無論中學或師範……在課外作業方面,除日常各科作業之外,尚有孔道課外研究」【注97】。民30年3月30日至民31年12月10日華北地區共發動了5次的「治安強化運動」,到第5次治安強化運動結束時,山東省各校「採用教材多係舊式,一律加授日語,並改公民課程為修身」【注98】。民31年華北政務委員會教育總署又在教育刷新教育命令中訓示「中國固有之道德文化為立國之基礎」;至民32年該署下設的教育局更進一步擬具〈辦法〉4點,要求華北各級學校利用週日向學生講述孔、孟精義,內容如下:
「總觀歷來教育當局之主張,與夫社會一般人士之心理,則中國教育之基礎當以東方傳統之文化及中國故(原文如此,當作:固)有之道德為依歸,當無異議。惟此二者究係何物並於何處探求,則孔、孟經書乃其本源……茲擬利用星期日,由學校聘請名家,將孔、孟之精義擇要講述,並按我國現代之情形與夫世界文化之趨勢而發揮之……
辦法:
1.通令華北各學校,除朝會、周會時間由師長輪流舉行精神訓話外,每星期日上午或下午須舉行特別演講,學生全體均須出席(初小除外)。講演內容,高小及初中以《四書》、《孝經》、《孔子家語》等書為範圍,高中及大學以《詩》、《書》、《易》、《禮》、《春秋》等書以及中外歷史與重要時事問題為範圍。
2.講演人員由本校職教員或校外名人擔任均可。
3.講演題材,即選擇經書中某節或某句詳細解釋,並以現代情勢而發揮之,無須按原書章句逐次解讀。
4.每學期之末,由學校按講演內容命題數則,使學生發表個人之感想,以觀其成效。」【注99】

民33年2月,華北政務委員會教育總署又以督辦王謨的名義發出布告,要求各校學生提高修養。他要求學生們「應竭力吸取外來學術之真諦,勿忘固有之文化……學問之道,尤貴不分畛域,允宜擷取他人之長,補我之短,同時於我國固有文化之保存發揚,更當致意……學者必須於外來學術提要鈎玄,獲其真諦,庶幾學可有成,本源弗墜」【注100】。華北的崇孔教育因為華北政務委員會積極用事,因此在成效上較諸華中、華南等地,似乎顯得更為普及。



【注90】萬仁元(主編)、王曉華(副主編)、孫永鑫、許壽林(編委)、陳杰、鄭會欣(責任編輯),《中國近代珍藏圖片庫:汪精衛與汪偽政府》下冊(1994年,香港-商務印書館)第135頁,照片181。
【注91】萬仁元(主編)、王曉華(副主編)、孫永鑫、許壽林(編委)、陳杰、鄭會欣(責任編輯),《中國近代珍藏圖片庫:汪精衛與汪偽政府》下冊,第135頁,照片182。
【注92】毛禮銳、沈灌群《中國教育通史》第5卷(1988年,山東教育出版社)第436頁。
【注93】蘭麗紅〈汪偽政府中小學教科書編審制度研究〉第11頁。
【注94】王德滋(主編)、龔放、冒榮(副主編),《南京大學百年史》(2002年,南京大學出版社)第245頁~第246頁。
【注95】蘭麗紅〈汪偽政府中小學教科書編審制度研究〉第11頁。
【注96】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第5輯第2編附錄(上)》第71冊第640頁~第641頁,〈偽華北教育總署教育局關於利用星期日講述孔、孟道義及有關訓育的提案〉。
【注97】毛禮銳、沈灌群(主編)《中國教育通史》第5卷第431頁。
【注98】江沛,《日偽治安強化運動研究》第254頁。
【注99】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第5輯第2編附錄(上)》第71冊第640頁~第641頁,〈偽華北教育總署教育局關於利用星期日講述孔、孟道義及有關訓育的提案〉。
【注100】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第5輯第2編附錄(上)》第71冊第642頁~第643頁,〈偽華北教育總署關於學生修養問題的布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