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9年12月1日 星期日

京方史閣(3)

系列文《12、[3]、4

2019年12月01日撰稿
肆、修史人員的公、私活動

一、從事官方活動
國史會修史人員多是知名的文化人和政、軍界人士,他們在公、私方面都有各式各樣的活動,這些活動有些是純政治性的,也有些是同好往還的性質。在當時「反共、和平、建國」是京方的國策,衍生出一系列中日親善、治安強化、清鄉、水患治理、尊孔、租借收回、提倡簡約、防治煙毒、禁賭、懲貪……等各項官方工作。國史會諸公因具備官員身分,多少也投入了一些政治項目。

部分修史人員在任職國史會以前,已參與重要的政治活動。1940(民29)年4月日本派遣「慶祝使節阿部信行大將及國民使節一行,代表日本朝野,來華慶祝還都盛典」,【注134】5月10日京方特派陳公博為「赴日答禮專使」,隨行人員中包括:「赴日答禮使節」陳羣(後擔任國史會主任委員)、【注135】「赴日答禮使節參贊」楊鴻烈(後擔任纂修)。【注136】京方為舒緩人才荒,數度舉辦官員的重登記與高等考試,1941(民30)年黃頵士(後擔任纂修)為高等考試典試委員會典試委員,【注137】1942(民31)年楊鴻烈為首都高等考試典試委員會典試委員、【注138】陳世鎔(後擔任纂修)為監試委員,【注139】1944(民33)年楊鴻烈又為「臨時高等考試典試委員會典試委員」,【注140】經常參與考選工作。又如葉先圻曾任國民政府文官處文書局局長(1940年)、李宣倜曾擔任印鑄局局長(1940年)、【注141】李霖秋曾任內政部邊務局局長(1943年)【注142】(3人後皆任國史會委員),他們從事的都是高階的官方職位,具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

國史會成立後,修史人員密切參與官方事務的熱度依舊。一些人員參加官方的祭孔活動,如1943(民32)年9月28日京方舉辦2,494周年誕辰紀念日,由汪兆銘為主祭官在南京朝天宮舉行孔子秋祭典禮,國史會委員李宣倜亦到場與祭;而楊鴻烈則參加中日文化協會舉辦的孔子誕辰紀念演講電影大會,演講「孔子在世界史上之地位」。【注143】一些人協助外交工作,1943(民32)年8月19日,日本大東亞省大臣青木一男到南京考察,京方文武官員雲集故宮機場接機,國史會委員李宣倜亦在列。【注144】8月20日青木一男謁中山陵,謁陵後邀溫宗堯、江亢虎、陳羣(國史會主任委員)等茶敘。【注145】在京方所倡導的新國民運動方面,國史會委員周越然(1943年)、【注146】、纂修紀國宣(1945年)均先後擔任「新國民運動促進委員會」的委員,【注147】躍居官方指導社會運動的決策圈。另如葉先圻擔任監察使,【注148】錢萼孫、【注149】陳世鎔、【注150】曹熙宇擔任監察委員,【注151】紀國宣、【注152】高齊賢則擔任立法委員,【注153】身兼修史工作與民意喉舌,重要性不言可喻。

二、參與半官方的文化活動
1943(民32)年6月10日京方通過〈戰時文化宣傳政策基本綱要〉,清楚揭示中日親善、大亞洲主義的大東亞思想:「國民政府戰時文化宣傳政策之基本方針,在動員文化宣傳之總力,擔負大東亞戰爭中,文化戰思想之任務,與友邦日本及東亞各國盡其至善至大之協力,期一面促進大東亞戰爭之完遂,一面力謀中國文化之重建與發展,及東亞文化之融合與創造,進而貢獻於新秩序之世界文化。為貫澈上述基本方針,首須激揚舉國一致之戰時意識,根據國情,適應戰時需要,從事於體制之創立、力量之集中、思想之清釐、觀念之肅正,與科學技術之發展。」【注154】

此種原則性的宣示在京方公牘中屢屢重申,有不少修史人員受影響而投入半官方性質的文化活動,尤其是在「大東亞文學者大會」中顯得非常活躍。大東亞文學者大會共舉行過3屆,第1屆於1942年(民31)年11月在東京舉行,參加者有柳雨生、潘序祖等人(後任國史會纂修)。【注155】第2屆於1943(民32)年8月7日由汪兆銘在上海舉行茶會招待各界人士,【注156】8月13日由中日文化協會設宴歡送代表,【注157】8月25日至27日大會在東京舉行,參加者有周越然(後任國史會委員)、柳雨生等人,【注158】返國後於9月20日向宣傳部述職。【注159】第3屆則在華舉行,1943(民32)年各地商討籌組「作家協會」,上海地區由周越然、柳雨生等人籌設作家協會的分會,以利召開東亞文學者大會。【注160】1944(民33)年第3屆大會正式在華舉行,與會的修史人員有紀國宣(國史會纂修)和柳雨生。【注161】

中日文化協會、中國文學協會也是許多文化人士聚集的場域,官方也常借用李宣倜的私人名義來舉辦雅集,藉以資助學者、引為號召。1941(民30)年5月「王蘊章、何嘉、楊無恙、潘其璿、石學鴻等連袂在南京香鋪營的『中日文化協會』舉行書畫篆刻作品展」,陳方恪、蔡培、李軒倜、陳寥士、曹靖陶、陳伯冶、黃公渚等參加開幕儀式。【注162】1942(民31)年,「在日本駐華公使重光葵和今關壽麿等人的策劃下,褚民誼假『中日文化協會』名義,撥款兩千元,重建被日軍破壞的金陵刻經處內的楊仁山故居深柳堂,修繕塔院」,委託陳方恪負責具體施工。【注163】10月5日中日文化協會成立上海分會,周越然、潘序祖和柳雨生等擔任分會理事。【注164】11月18日,日本文學家豐島與志雄、小說家阿部知二抵達上海,由中日文化協會滬分會設宴款待,出席者有周越然、潘予且、柳雨生等人。【注165】1943(民32)年「著名畫家齊白石、溥心畬在日偽挾持下,從北平抵達南京,李宣倜、張次溪等負責具體接待事宜」,陳方恪亦參加。「在甯期間,齊、溥兩人曾在香鋪營的中日文化協會舉行筆會」,陳羣、李宣倜到場,「齊白石作寫意畫數幅」。「齊白石還在李宣倜等人陪同下游覽夫子廟,在大成殿前象徵性地舉辦了畫展」。【注166】

此外,自1943(民32)年「全國宣傳會議畢後,各地文化人紛返各地,徵詢文化界之意見,均一致主張迅速成立中國作家協會,或文學協會」。1944(民33)年宣傳部部長林柏生遂「函邀京、滬文化界人士來京,就成立協會問題,作初步之商談」,1月11日舉行第1次集會,柳雨生、周越然以「滬方面文化人」的身分趕赴會場,會中決定將協會名稱定為「中國文學協會」。【注167】2月11日上海知名作家和文學家在上海聚餐,籌組中國文學協會,以適應戰時文化體制之要求,公推周化人為主席,柳雨生、周越然、包公毅、潘予且等皆列席。【注168】

三、民間文教、出版活動
戰爭導致教育事業舉步維艱,不過京方仍勉力恢復了一些大學,延聘知名學者授課。國史會有一部分修史人員由於精於史學、文學和藝術等領域,因此也投身教學工作。如錢萼孫應陳柱之召至南京兼中央大學課務,【注169】楊鴻烈為南京大學史學系的教授,【注170】紀國宣受知於樊仲雲而為中央大學教授、【注171】中央大學附屬實驗學校主任。【注172】陳方恪為南方大學文學院教授,教詩詞和駢體文。【注173】謝國楨係經周作人延聘執教於北京大學史學系,黃頵士則為國立北京藝術專科學校的校長。【注174】

在出版界,柳雨生頗見重,因為他於1943(民32)年4月在上海創辦的《風雨談》月刊為京方和平區轄境內重要的文學刊物之一,【注175】包公毅曾在《風雨談》發表長篇連載的《兒童日記》。【注176】潘序祖「在上海與柳雨生在一起,經常在各種偽組織的報章和雜誌上發表小說」,【注177】周越然也替《古今》及《風雨談》雜誌撰稿,並在太平書局出版《六十回憶》,【注178】紀國宣則於1942(民31)年3月創刊學術性刊物《真知學報》,並經常在《古今》、《風雨談》、《藝文雜誌》等刊物發表文章,【注179】1944(民33)年出版散文集《兩都集》,是當時知名的作家。【注180】錢萼孫於1942(民31)年10月應李宣倜之邀,「由石學鴻、朱崇敏等人協助,在三步兩橋的橋西草堂主編《學海月刊》」。【注181】徐一士陸續出版《一士類稿》(1944(民33)年刊行)和《一士譚薈》(1945(民34)年6月刊行)等書,【注182】在掌故學方面享譽盛名。陳方恪則在《民意》雜誌上刊載了《中國音韻學之變遷》,【注183】以及在《同聲月刊》上發表〈玉樓春〉、〈踐莎行〉、〈滿庭芳〉、〈陌上花〉、〈齊天樂〉、〈高陽臺〉等古體詩詞。【注184】國史會修史人員多為和平區內的名士,平時的公、私交誼甚篤,頗為熱絡,結成關係緊密的文化社群。當中尤以陳羣主持史政、李宣倜出面舉辦雅集,影響力較顯著。【注185】



【注134】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公報》第39冊,1990年,江蘇古籍出版社,第1期頁22。
【注135】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汪偽國民政府公報》第1冊,1991年,江蘇古籍出版社,第20號,頁1。
【注136】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公報》第39冊,1990年,江蘇古籍出版社,第2期,頁1-2。
【注137】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汪偽國民政府公報》第3冊,1991年,江蘇古籍出版社,第172號,頁8。
【注138】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汪偽國民政府公報》第2冊,1991年,江蘇古籍出版社,第89號,頁6。
【注139】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汪偽國民政府公報》第7冊,1991年,江蘇古籍出版社,第395號,頁1-2。
【注140】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汪偽國民政府公報》第12冊,1991年,江蘇古籍出版社,第688號,頁2。
【注14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汪偽國民政府公報》第1冊,1991年,江蘇古籍出版社,第1號,頁11-12。
【注142】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汪偽國民政府公報》第8冊,1991年,江蘇古籍出版社,第446號,頁26-29。
【注143】上海書店(印刷)《申報影印本》第384冊,1985年,上海書店,第540頁:「昨孔聖誕辰紀念,中樞舉行秋祭,汪主席主祭儀式莊嚴隆重:……九月二十八日為至聖先師孔子二千四百九十四週年誕辰紀念日,中樞為尊重聖道……特於上午八時,在朝天宮舉行先師孔子秋祭典禮,由汪主席親任主祭官……七時許,各院部文武長官溫宗堯、……李宣倜、……及各部會簡任官,均紛紛蒞臨」、同頁另1則新聞:「舉行演講會:……為先師孔聖第二千四百九十四年誕辰紀念日,中日文化協會方面,於昨日下午三時,在該會和平堂舉行孔子誕辰紀念演講電影大會……即請國史編纂委員會委員,兼宣傳部事業司長楊鴻烈演講孔子在世界史上之地位……講畢即放映孔夫子影片,至七時半始畢」。
【注144】上海書店(印刷)《申報影印本》第384冊,1985年,上海書店,第382頁:「日本大東亞省大臣青木一男氏,為考察日本對華新政實施後,我國一般現況,並晉謁汪主席到我政府當局懇談起見,特於十九日晨八時,由東京率同隨員……乘坐專機,於下午四時三十分飛抵首都明故宮機場。外長褚民誼代表國府前往機場歡迎,中樞各長官蒞場歡迎,有溫宗堯、梅思平、鮑文樾、……李宣倜、陳之碩……青木大臣及隨員等,咸御國民禮服,於熱烈歡迎中下機」。
【注145】上海書店(印刷)《申報影印本》第384冊,1985年,上海書店,第386頁:「青木大東亞大臣於廿日下午四時假日本駐華大使館官邸,舉行盛大茶會,款待國府各院部長官暨日本各關係當局……來賓方面到有國府各院部長溫宗堯、江亢虎、陳羣……及各部次長,……賓主敘談甚歡,情況熱烈,迄五時始散」。
【注146】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汪偽國民政府公報》第8冊,1991年,江蘇古籍出版社,第446號,頁3。
【注147】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汪偽國民政府公報》第13冊,1991年,江蘇古籍出版社,第784號,頁7。
【注148】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汪偽國民政府公報》第13冊,1991年,江蘇古籍出版社,第738號,頁3、頁7。
【注149】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汪偽國民政府公報》第11冊,1991年,江蘇古籍出版社,第592號,頁23。
【注150】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汪偽國民政府公報》第12冊,1991年,江蘇古籍出版社,第711號,頁9。
【注15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汪偽國民政府公報》第13冊,1991年,江蘇古籍出版社,第737號,第3頁。
【注152】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汪偽國民政府公報》第11冊,1991年,江蘇古籍出版社,第633號,頁2;第12冊,第705號,頁6。
【注153】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汪偽國民政府公報》第12冊,1991年,江蘇古籍出版社,第731號、第732號合刊頁3。
【注154】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汪偽中央政治委員會暨最高國防會議會議錄》第21冊,2002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頁312。
【注155】潘益民、潘蕤,《陳方恪年譜》,2007年,江西人民出版社,第156葉。
【注156】上海書店(印刷)《申報影印本》第384冊,1985年,上海書店,第339頁:「汪主席昨招待各界:汪主席於昨(七日)下午四時,在國際飯店十四樓茶會,招待本市各界人士。主席御新國民禮服,精神奕奕,由陳市長等陪從親臨招待,主席蒞臨後,與會者均趨前致敬,主席一一晉接,至為歡渝,出席者:政府長官溫院長宗堯、梁院長鴻志……各局署處長官等,及來賓聞蘭亭、袁履登……及行將赴日出席文學者大會代表周越然、丘韻鐸、陶亢德、魯風、柳雨生、關露等二百餘人,濟濟一堂……至五時許始盡歡而散」。
【注157】上海書店(印刷)《申報影印本》第384冊,1985年,上海書店,第361頁:「中日文化協會及日使館設宴,歡送出席文學者大會滬代表:二屆東亞文學者大會出席者代表周越然、丘韻鐸、陶亢德、魯風、柳雨生、關露等,赴日在即,中日文化協會滬分會及日本大使館,以此行意義深長,特於十三日中午十二時假沙遜大廈九樓設宴歡送,到有周越然等」。
【注158】潘益民、潘蕤《陳方恪年譜》,2007年,江西人民出版社,第159葉。上海書店(印刷)《申報影印本》第384冊,1985年,上海書店,第338頁:「東亞文學家大會,華出席代表:南京七日中央社電:第二次大東亞文學家大會,定期本年八月二十五日於東京舉行,我國文學者亦出席參加。茲悉由各方面之推薦,已經宣傳部決定者為周越然、陳寥士、陶亢德、章克標、柳雨生、魯風、謝希平、丘韻鐸、陳學稼、陳大悲、關露等十一名,並由宣傳部員日文學家草野心平先生引領東渡。又華北方面代表,刻正洽商中,日內亦可發表」。
【注159】上海書店(印刷)《申報影印本》第384冊,1985年,上海書店,第508頁:「文學者代表,昨訪宣部:……出席第二次東亞文學者大會之代表周越然、丘若水、謝希平、關露等,十九日抵京,廿日晨赴宣傳部報告此次大會之經過」。
【注160】上海書店(印刷)《申報影印本》第384冊,1985年,上海書店,第899葉:「大東亞文學家會明年在華舉行,作家協會積極籌組中」。
【注161】蔡登山《叛國者與親日文人》,2015年,獨立作家,第261頁:「周越然曾出席兩次「大東亞文學者大會」……分別是一九四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到二十七日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二次大東亞文學者大會,和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二日於南京召開的第三次大東亞文學者大會……第三次大東亞文學者大會參加的有陶晶孫、錢稻孫、柳龍光、梅娘、趙蔭棠、章建之、傅彥長、梁山丁、徐公美、紀果庵、陳辛嘉等多人」。第324頁:「三次的大東亞文學者大會,柳雨生是為數不多的三次都參加者之一」。
【注162】潘益民、潘蕤《陳方恪年譜》,2007年,江西人民出版社,第151葉。
【注163】潘益民、潘蕤《陳方恪年譜》,2007年,江西人民出版社,第157葉~第158葉。
【注164】上海書店(印刷)《申報影印本》第384冊,1985年,上海書店,第563頁:「社評:祝中日文化協會上海分會改組成立」。頁565:「中日文化協會上海分會昨舉行改組成立典禮」。
【注165】上海書店(印刷)《申報影印本》第384冊,1985年,上海書店,第563頁:「中日文協昨歡宴日本文學家,豐島與阿部兩氏均出席:中日文化協會滬分會,因盟邦日本著名文學家豐島與志雄氏,暨日本文學報國會派遣來華考察之著名評論家小說家阿部知二氏,先後抵滬,為表示歡迎及增進中國文化出版界、文學界,與盟邦之感情聯繫起見,昨晚特設宴歡迎,並邀請本市文化名流陶晶孫、魯風、周越然、潘予且……等……出席,由該會事務局長周化人,參議林廣吉,處長柳雨生……等熱烈招待」。
【注166】潘益民、潘蕤《陳方恪年譜》,2007年,江西人民出版社,第160葉。
【注167】上海書店(印刷)《申報影印本》第385冊,1985年,上海書店,第42頁:「京滬文化界同人舉行首次集會,交換成立文協會意見」。
【注168】上海書店(印刷)《申報影印本》第385冊,1985年,上海書店,第155頁:「本市知名作家及文學工作者,鑒於年來滬上文藝讀物之風起雲湧,出版文化逐漸復興,為集結力量,統一步驟,適應戰時文化體制之要求起見,有進一步聯繫必要,復因全國性質之中國文學協會,正在籌備進行中,滬地為出版文化中心,對此尤應密切協助,共同邁進,特於昨日下午六時,假座都城飯店聚餐,計到……柳雨生、周越然、……包天笑、……潘予且……等五十餘人,公推周化人主席……最後由潘予且等發抒感想,語多振奮,至九時餘始散會」。
【注169】錢仲聯(著)、周秦、劉夢芙(編校)《梦苕盦詩文集》,2008年,黃山書社,第989葉。
【注170】符靜〈抗戰時期上海親日史學研究〉,《長江師範學院學報》第29卷第4期(2013年),第76頁。
【注171】黃惲〈知堂弟子紀果庵〉,《篁軒雜記──紀果庵散文選》,2009年,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358頁~第359頁。
【注172】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汪偽中央政治委員會暨最高國防會議會議錄》第17冊,2002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頁497,〈中央政治委員會第134次會議記錄〉報告事項四附件〈立法院第三屆立法委員簡明履歷表〉。
【注173】潘益民、潘蕤《陳方恪年譜》,2007年,江西人民出版社,第150葉。
【注174】馬靜〈北平藝專〉,《藝術財經L’OFFICIEL ART》2013年6月號〈中國近現代藝術之源〉特別報導(2013年),第52頁。
【注175】蔡登山〈一生兩世的漢學家柳存仁〉,《叛國者與親日文人》,2015年,獨立作家,第326頁。
【注176】劉心皇《抗戰時期淪陷區文學史》,1980年,成文出版社,第172葉。
【注177】劉心皇《抗戰時期淪陷區文學史》,1980年,成文出版社,第104葉。
【注178】劉心皇《抗戰時期淪陷區文學史》,1980年,成文出版社,第115葉。
【注179】劉心皇《抗戰時期淪陷區文學史》,1980年,成文出版社,第108葉。
【注180】黃惲〈知堂弟子紀果庵〉,《篁軒雜記──紀果庵散文選》,2009年,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359頁~第360頁。
【注181】潘益民、潘蕤《陳方恪年譜》,2007年,江西人民出版社,第156葉。
【注182】徐澤昱,〈整理說明〉,《近代史料筆記叢刊:一士譚薈》,第4頁。
【注183】潘益民、潘蕤《陳方恪年譜》,2007年,江西人民出版社,第150~第151葉。
【注184】潘益民、潘蕤《陳方恪年譜》,2007年,江西人民出版社,第155葉~第156葉。
【注185】相關雅集詳情請參:潘益民、潘蕤《陳方恪年譜》,2007年,江西人民出版社,第146葉、第150葉~第151葉、第153葉、第156葉~第157葉;尹奇嶺〈1940年代南京汪偽統治時期古體詩詞的回潮〉,《東方論壇》2010年第4期,第89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