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9年7月11日 星期四

史學典範(1):學科邊界

系列文《[1]、23

2019年07月11日撰稿
現代體系將知識予以切割,劃分為許多的學科。但如果將各學科按照時間軸擺放,將會發現我們的知識體系對於過去和未來幾乎是處於完全無知的狀態。

何謂「學科」?不妨參考官方的定義。查詢教育部統計處網站「中華民國教育部大專校院學科標準分類查詢系統(第5次修正)」,網址:
網頁上第1點說明:「本部學科標準分類係供統計分類之用,使教育相關統計能在一致的比較基礎下,相互連結應用,第5次修正編訂之大專校院學科標準分類係參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之『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教育培訓學科,2013』 (簡稱 ISCED-F 2013)」,以及我國大專校院教育實際現況及教育統計實務修訂,計分為 11 領域、27 學門、93 學類及 174 細學類。」依此定義,現代體系的知識學科可細分為174個學科,而每個細學類都相應的簡介,例如:「07122 河海工程」即「培養學生具備一般土木工程基礎素養,並有水利、河海工程設計、綠色工程與管理方面的專業能力」的1種細學類。

這些「細學類」組合起來,就形成一整套的「學科標準分類」,現行「中華民國學科標準分類第5次修正(106年9月)」的內容,其載點:
在該定義中,所謂「學科」包括了各個層級的分類,第1層為領域、第2層為學門、第3層為學類、第4層為細學類。

靜案,倘強行重新定義「學科」,將其定義域限縮到只包含「細學類」唯一的一項,排除掉「領域、學門、學類」等其他項目,則可整理現代學科的數量為:
(1)民96年:158個細學類
(2)民106年:174個細學類

既知現代體系研究知識的學科數量乃174個,則研究古代知識的學科數量幾何?
很難估計,倘以相同的切割密度,恐怕會少很多,我個人推估約在42~45個學科左右。而研究未來知識的學科數量,更可能只剩下1~3個:未來學、戰略研究、科幻趨勢。秉持六經皆史、任何學科範疇皆屬史學研究標的物之思路,現行知識體系的學科分類按照時間軸排列,其數量為:
(1)過去:42~45個學科,如:古代神學、比較語言學、古生物學
(2)現在:158~174個學科,如:歷史學、人類學、文獻學、宗教學
(3)未來:1~3個學科,如:未來學、戰略研究、科幻趨勢

能夠看到我人對於現在的認識最深,對於過去次之,對於未來最薄弱。惟「時間─空間」其實是一個連續整體,理論上我們應該通通都知道才對,不應該有所偏廢。若再引進「過去、現在、未來」均處於同一點位、同步並存的真實時空概念,更可知悉我人對於所謂過去、未來的認識有多膚淺。

我認為學科分類,以及切割各學科的「學科邊界」,對於「史學研究方法」有著強大的「制約」效果,為觀察「史學典範」的真正立足點。准此,首須弄清學科的數量,以及剪裁「知識」為眾多碎塊的「學科之刃」究竟長得什麼模樣。參酌官定版「學科標準分類」是條簡單、輕鬆的道路,有助於快速理解從知識整體轉化成學科分形的操作型定義和過程,省去閉門造車的苦工,真的很不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