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

從匈奴西遷問題開始漫談一些想法(1)

2018年10月19日撰稿
這幾天加大考察北匈奴西遷問題的力度,全心全意投注在最感興趣的歷史研究上,頗荒廢寶貴的光陰。現已瞭解到匈奴是北狄的正統,夏代為有扈氏,商季為有易氏、邛方,周朝為玁狁,入秦則為匈奴。參詳姚大中、何光岳、王玉哲、余泰山、陳序經、羅三洋、蒲立本、郭物、劉學銚、耿世民、吳安其等學者的著作,目前我的心得是:

(1)遠古華南地區創造出農業的革命性事件,影響很大。農業技術北傳後,在今日的河南、河北交界一帶形塑出了狄族的文化體系;除此之外,在別處也誘發了另一個文化體系即華夏文化,以及善於越洋交通的古南島族群和擁有人工製造黑土能力的古印地安人等等。本來北狄與華夏雙方的差異不是很大,從有扈氏的「扈」字結構中包含表示「設防聚落」的「邑」符號可知其生活方式一開始是經營早期複合農業的(兼營農漁畜獵,但尚無法深耕易耨精耕細作)。北狄族群在與黃帝夏商周等華夏族群競爭的過程中,逐漸落敗,被逼至自然環境較嚴酷的內亞地帶,終於接納了新疆獨目人文化系統的純遊牧經濟型態,轉型為百蠻大國的匈奴行國。

(2)北狄族群在識別上自稱為人(*kam),古漢語對音為扈、甘(有扈氏)、玁(玁狁)、灌(灌奴,高句麗五部之一)、滑(嚈噠的別名)。種族上屬於狄族,古漢語對音為狄(*d’iek)、易(*iɛk)。文化上重視其整個部族大集團的起源,並以一個狄族詞「匈/攣/蘢/(*flōŋ/*vlān/*vlōŋ/*lunʔ)」代表此一文化象徵概念,王族亦以允為姓。北狄族群的直接傳系,包括了匈奴、允姓之戎、西域的一些城邦小國皇室,以及高句麗五部之一的灌奴部,嚈噠皇族應該也是。至於受到北狄文化影響,進而同化(狄化)的部族更多,早期為白狄、赤狄,最終繁衍、擴散、影響、形成了今日的突厥化世界,突厥文化大約是狄化部族的後進,而非直系的狄族。

(3)北匈奴與匈(杭)人的關係,由於文獻學、比較語言學以及地下器物考古上,基本吻合,所以之間的關聯已被證實,無庸置疑,不必再浪費時間作逆向工程。惟北匈奴的大規模西遷,不是只有1波,而是有2波。第1波是匈(Hun)人,這是北匈奴健壯者所組成的主力部,締造了阿提拉帝國與後續的保加利亞人。第2波則是阿瓦爾汗國,渠等乃北匈奴老弱者所組成的留守部──悅般國──為核心。悅般國可能曾經與柔然人(真阿瓦爾)有過良好關係,或結盟、或臣屬,交往經久,自得視作柔然人在西域的別種。在突厥勃興之際,悅般國輾轉被迫西遷,並被歐洲人稱呼做偽阿瓦爾人(阿瓦爾匈人)。這和悅般主力僅2萬人卻膨脹至20萬人有關,流品既雜,自是不純。

另外,我還有一個猜想,為免日久或忘,暫時記錄下來,日後再來檢驗真偽:

(4)關於柔然的名號,音近現代漢語的阿瓦爾,此名號柔然原文以字母表記可作:Avar、Apar、Abaroi、Avari、Avares,論者亦有以蒙古語中的abarga(蛇)字為訓。觀其字源和文化背景等因素,似乎與第一個游牧民族獨目人(三道海子文化)脫不了關係,也可能影響過古希臘文化與祆教文明。古希臘太陽神Apollo亦是醫療神,而醫療符號總會纏繞蛇紋。祆教的七柱善神則為7位Ahura,代表了光明神界與黑暗7柱神對抗。祆教的光明七柱神、古希臘Apollo太陽神、北狄文化中Avar(Apar)文化概念的衍生意涵為abarga(蛇)與蠕動(芮芮),基本上音、義、象徵物都非常雷同,當與薩滿醫療觀念中所談的7脈輪有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