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8年5月22日 星期二

【筆記】匈奴王族的氏系轉變

2018年05月22日潤稿
2018年06月05日校正
參考陳勇《漢趙史論稿──匈奴屠各建國的政治史考察》(ISBN:9787100060677),與吳洪琳《鐵弗匈奴與夏國史研究》(ISBN:9787500495581),還有其他幾本匈奴史方面的著作,大致上可以勾勒一下匈奴單于王族在北亞、東亞地區的氏系轉變(至於歐俄地區的匈人王系問題,容另文引述再談)。

匈奴單于的氏族是欒鞮氏。這支氏族淵源於冒頓單于的系統。匈奴單于國的左、右王將,基本上主要都是由欒鞮氏後代繼承。不過,左、右王將的職位是有次序的,並且可以遷晉陞轉。新任單于可以將所有的舊任王將(前任單于的子、弟,可能是新任單于的叔伯或兄弟)全數換成自己的子、弟,單于的威令很強。

匈奴在分裂成北、南兩系統之後,單于的位置仍然是由欒鞮氏掌握。南匈奴欒鞮氏後來雖然逐漸漢化,但是仍保有匈奴本來的族群自我意識。因此某種不明原因之下,在東漢末似乎有改姓母姓,亦即與漢朝皇室聯姻而來的「劉氏」。這種南匈奴欒鞮氏改為劉姓的過程,較南匈奴被分割為五部匈奴的時間點稍早一些。

後來的南匈奴由於曹魏與西晉兩代的抑制單于欒鞮氏的政策,派置漢官、使同編民,正統的欒鞮「劉」氏的力量大為削弱,以中部帥轄區作為基礎而最後拼搏的南匈奴單于勢力坐敗收場,顯得不再重要。

此後的匈奴諸部勢力入長城以南者,改由匈奴休屠王系統後代的「屠各」劉氏獲得政治核心地位。屠各部整合了南匈奴五部、屠各部與入塞匈奴雜胡諸部的力量,把「屠各」劉氏與欒鞮「劉」氏的譜系混合起來,同稱為王室,一轉南匈奴五部為屠各五部,形成了一種可以用「想像的共同體」理論來解釋的、古代版的民族主義宣傳歷程,建立了「漢─趙」國。不過,必須注意的是,屠各部在塞外之時本來即是匈奴單于麾下領部(休屠部),有其淵源,並不純僅出於政治上的宣傳與想像。

另外,長城南北一帶的近塞匈奴,附屬於「屠各」劉氏者,則是所謂的鐵弗「劉」氏。鐵弗劉氏原居於黃河東岸一側,後來被拓拔鮮卑擊敗,渡河西逃。留在原居地的鐵弗劉氏臣服於新興的拓拔鮮卑,改稱為「獨孤」劉氏;而逃往黃河西岸者則仍保持「鐵弗」劉氏的稱號,繼續臣好屠各劉氏的「漢─趙」國,而加深與拓拔鮮卑的敵對態度。

獨孤部領民仍然以原本的近塞匈奴群眾為主體;而鐵弗部領部則逐漸轉化為非匈奴系統的異化體質,只剩下王族、核心部民仍然是近塞匈奴出身而比例越來越少的現象。鐵弗部流失了匈奴種類而逐漸衰落,而屠各五部則因為與氐族聯盟的友好關係破裂而喪失了人力資源的充沛支援,最終兩部遂在五胡十六國時期永無止盡的爭戰中,種落消彌殆盡,無復進行族群自我識別,便更無論其王屬何姓氏之問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