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22日潤稿
老學者的睿智令人景仰,姚大中與陳鋒泉兩位先生分別在中國史和日本史擁有極高成就。只是現在人泰半求速成上網用關鍵字檢索期刊論文,無緣成為他倆的讀者。姚大中先生闡述上古時期的北族遷徙,以及中國長城由內而外、由國境線而國防線的屬性轉變,頗為精到。相信許多人都對長城很感興趣,於斯謄繕幾段姚大中先生講授長城史的文句。
資料來源:
姚大中,《古代北西中國》,三民書局,1992年5月再版,ISBN:9789571406756
第39頁
很多人都會提出一個公式化的答案:「秦始皇造長城以防胡」。外國學者的看法也相同,他們接受古羅馬人為防禦北方蠻族而自紀元83年以後,陸續建築從梅因茲(Mainz)沿來因河至多瑙河上游的長城系統(Line System)暨其意義影響,而以中國大長城相比擬......
戰國列國間普遍流行系列性築城運動,係在紀元前第四世紀前後,當時這項運動的突然興起,各國都顯得特別熱心,而且時間上也隨著北方胡人開始出現之後。但是,胡人出現地區限於北方,戰國時代的築城運動,卻須注意非北方漢族國家特有地方現象,此其一;其二,北方國家且非率先領導,反而還是追隨了內地國家才築城......
第40頁
長城係戰國列國出於相互間對抗需要而構築的大規模防禦工事。這些防禦工事存在於北的,對象變非漢族國家而轉向胡人。依此了解,可明瞭當初建築長城,本質上並不含有偏重防胡的意義。而且恰恰相反,長城還是漢族國家自身間相互對抗需要的產物。北方長城較內地長城開始構築年代要晚到一個世紀之久的事實,歷史界往往容易忽略,事實上,這卻是交代史實的關鍵......胡人侵略漢人,還不如漢人侵略胡人嚴重......
第41頁
這種新領土──北方長城──郡縣制的不可分關係,較內地長城(包括趙、燕的南長城)之單純為築城行動,不附帶新的政治處分與國土擴大部分均係奪自非漢族,意義為顯然不同。而且,內地長城深陷各國國境之內,北方連亙的長城,無例外都到達新領土盡頭才出現。所以,戰國築城運動實際可分兩個階段,前一階段亙於列國之間,後一階段專在北方,秦朝統一「天下」後的大長城,亦追隨了後一階段長城性格......
第42頁
而無論「新秦」的任何一部分,跟隨這個地區的軍事佔領,定必是郡縣制度劍及履及,以及長城線確立,所謂「城河上為塞」、「築亭障」。特堪重視的,又是國有大道「馳道」興建,與向長城地區新建郡縣大規模移民,所謂「徙謫實之」、「遷北河、榆中三萬家,與郡縣──長城建設同時,立即進行。
由於這些,可以明確認定,秦朝長城的建築,不過新領土建設整體的一個環節,政治上意義遠超過軍事。如果單單依於軍事立場,所
第43頁
注重便應是長城地區的武裝部隊如何分配,而非移民。......所以,北方長城,作用自始非祇消極面的防禦,而另有其更重要的積極原因才興建。這個原因,須從長城為什麼構成為北方新領土建設方案一單元,以及新領土為什麼開闢和為什麼建設而得知。那便是:漢族勢力繼續膨脹之下,漢式農耕環境擴大與淨化趨向的再延長。漢族從游牧胡人手中奪取土地,是為了這片土地適合於農耕,這片土地既加入農耕中國,便拒絕胡人再予游牧化,拒絕部分必須有個標誌,這個標誌,便是長城。長城在一系列建設新領土措置中擔當的任務,也即在此,而代表了漢族巨大的壓制和嚇阻力量,一種向胡人警告止步的指示。換言之,站在漢族片面與主觀立場,用人力劃出與強制對方接受的一道漢‧胡國界或國境線,而非純粹的國防工事或國防線。國境線雖非不能兼為國防線,長城的本身也不可否認必帶軍事色彩,但至少當時長城的要塞性國防線意義,已隱蔽在國境線性格背後......
長城國境線性格,戰國時代後半列國分段建築的北方長城已經具備,到秦朝漢族大帝國建立而愈突出與明朗......
第44頁
國境觀念非常重視,是其特徵。秦始皇五次巡行全國,刻石謳歌皇帝豐功偉業時,國界四至往往陪伴......四極之中,兩個方向有海洋作為自然界線,另兩個方向,便以長城──人為的國界線為記......
一般觀念,向來認為大長城非秦朝所「造」,祇由秦始皇命令蒙恬,以戰國北方列國各各獨立的城牆連貫起來而已。其實不然。......秦朝統一性大長城所經過路線,卻多數與上述秦、燕、趙長城原址無關,這是必須辯明的......
第47頁
長城之作為國境線,其性格至漢朝仍然明朗......
第48頁
無論秦、漢,長城的國界觀念同樣發達,漢朝長城也便直接繼承自秦朝......
但是,秦──漢間長城繼承,並非意味一成不變,須注意還是經過修正了的......
第49頁
秦──漢長城線的第三處不同,也是最大的不同處,在於西方......
漢朝西長城的增築,對長城意義轉變的關係至為重大,自此而長城顯著增大其國防線效用,為值得注意。敦煌長城或漢朝西長城,本質上便是軍事開展的產物。掩護行軍、切斷匈奴──羌族間聯繫、控制新疆和保護中國──西域間交通,主要作用全出於戰略性,此其一。其二,長城工事的非限於主線,由線而推展到面這一特色,也以這一段長城為最強烈。駐防部隊瞭望哨性質的「亭」,更多和更遠脫離主工程,被廣泛分佈到長城線左、右、內、外......
第50頁
這一類部署,分明已造成長城 = 要塞的格局。
同時,漢朝西方新領土越出長城線以外的現象,也與國境線長城大異其趣。國境線城城的位置必須在領土邊緣而非領土以內,換言之,長城與國境線相符合,附帶的意義,又是長城以外無漢人......
長城何時成為一道如今所見似全然防禦性質的工事?答案:四世紀末南北朝形成前夕,北魏建國才有跡象。距離二世紀末漢朝統治開始崩潰,中間相隔整整兩百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