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6日草記
最近閱畢《日本姓名的歷史學》(【日本】奧富敬之(著)、何慈毅(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25年06月,ISBN:9787305275999),該書自第138頁起解說近現代天皇個人實名中固定帶有「仁」字是由於中世日本貴族個人實名由「繫字」方式轉為「通字」方式後,形成了新的傳統並延續至今所致。
至於天皇的姓,《日本姓名的歷史學》並沒有談及,可以認為奧富敬之氏所持觀點允為天皇自古無姓之通說。不過,該書第114頁談到上古日本的平民和貴族一樣都是有姓的,是到了中世日本源平交戰的前後,平民開始避免在外(在重要社會場合尤其是官方場合)稱姓,只在私底下(在家中、在基層日常生活場合中)才會稱姓,這和當時土地、房產集中到貴族和新興武士階層的手裡有關。由於社會上層階級(貴族、武士:領有大規模地權的「大名主」)對底層階級(百姓:小名主或無地者)的壓迫,百姓自我規訓地避免在社會公領域稱姓,貴族和武士也逐漸將百姓不稱姓當作是一種必須遵守的標準規範。
靜案,近現代日本天皇的「無姓」和「個人實名使用通字(仁)」是一個很特別的文化現象,研究其形成的過程和原因非常有意思。日本天皇在隋、唐時期原本是有姓的,是「阿每」姓,「阿每」姓的來由極為古遠,可以追溯到至少和匈奴單于君姓「虛連題」姓為同源,且都或當來自於更加早期的蚩尤集團核心統治家族之姓,基本上「萬世一系」乃真有所本。另外,中世日本皇室本支曾因缺乏繼承人而將源姓(新姓「源」比之於古姓「阿每」,其地位相當於本姓之新分氏)旁支子嗣重納回皇族的事件,亦即勉強可說,日本皇室追本溯源應當是「阿每」姓之「源」氏;不過,由於中世日本皇室在百姓不稱姓和天皇乃天下主而非大小名主的社會狀況下遂不再稱姓,以及源姓回歸皇族之後已撤銷源姓變回無姓,因之在現代情境下自應尊重其現行的文化、制度和傳統,認為現代日本天皇的確是無姓的,亦是無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