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1日撰稿
在閩南語的韻書中,沈富進《彙音寶鑑》當為知名度甚高的一本。適來由於台南市議員謝龍介先生接受訪談,言及他自學台語亦有參酌《彙音寶鑑》進行精研;經此數次訪談之故,遂使得是書在最近這幾年的台灣又透過公共媒體獲得一波新的高度曝光和推廣契機。(例如:自由時報2019年1月24日〈常被問「外省人台語怎麼這麼好」? 謝龍介曝光原因〉的新聞內容,網址:
利用《彙音寶鑑》來校正閩南語的發音,在台灣社會各界中隱隱越來越受重視,搜尋網路文章可以了解到學術界、佛教界、基督教界都有不少人潛心鑽研《彙音寶鑑》進行口語正音的動作。以前我曾看過有網頁是在講某基督教會的牧師們學習《彙音寶鑑》的心得分享,是文說明他們發現在中部台灣日常口語中習慣向教友宣讀的閩南語發音有誤,因此集體自我導正,按照《彙音寶鑑》的內容來改變為標準口音 ── 不過可惜該文章我沒有當下存檔備份,否則這邊就可以直接引用了。
無妨,網路還是能檢索到其他相似的例子,2021年10月11日以google搜尋,可以查到另1份聯網資料,MomHawkDog君2018年3月26日發表於PTT站Tw-Language版面的〈彙音寶鑑與陳永寶教授授課學習心得〉一文,
引用如次:「陳永寶教授本身從文字發音的三大要素教起 1.聲調 2.韻母 3.聲母 另外還教授國際音標,同時用國際音標注音 他每一個課程兩個小時 都反覆帶著學生一直誦念 (我也邊上班邊念XD 製造業所以沒差) 等於是把學生當作剛入門的孩子來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YydYHrrHkI
(大概從第3堂開始教8個聲調↑↑↑) 在反覆的練習8個聲調,誦唸韻母聲母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很多神奇的事 比方說 由於課程學生幾乎清一色是70~50歲,精通台語的母語人士 還有很多出家的和尚師父 那他們長輩們,在念八個聲調、45個韻母、15個聲母時很順嗎 ??? 不!!! 第一次唸時可以說是錯誤百出!!! 再者 由於佛學系統的誦經 絕大多數是單純口語傳承 沒有十五音這種正統的傳承 (漢學私塾式的查韻書查發音) 所以誦經台語的漢字讀音很多都是發錯的, 即便是以台語作母語,生活語言用台語的60歲長輩也是如此 日常生活對話白話音能掌握,不代表能掌握正式場合、文學、宗教、學術用途的發音」
依前引文所述,佛教山門的僧侶們也有參照《彙音寶鑑》來校正其閩南語口語發音的狀況,而且還向學術界借力來加強學習的效果。
靜案,這類的現象當非孤例,類似情景在現代台灣社會裡應該尚有許多庶常活動亦如是,越來越多台灣人透過各種管道(包含看了謝龍介先生的專訪而產生興趣者)去閱讀《彙音寶鑑》,接著震撼到自己日常所持閩南語竟然不是道地的發音,從而努力去研究《彙音寶鑑》,然後從自身出發去影響親友圈也都一併變改為河洛正音。對於這種現象的漸趨規模化,已然出現了端倪,從保存閩南語古音標準的角度來看自然是值得肯定的,但若從保存現代閩南語實際用法的角度來看則頗需警覺其中蘊含著一定的語言學危機。
從比較語言學的角度來看,《彙音寶鑑》所保存的是較古的閩南語發音,雖然這個古遠的程度很短,畢竟該書成編(1953年)的時間點距今(2021年)不過數十年而已,但畢竟是清末以迄民初的閩南語發音,並非日據至今東華台灣的閩南語發音。由於在正音過程中幾乎全部的台灣人都是採取拋棄現行口語發音、逕直轉用《彙音寶鑑》所記發音的作法,就使得台灣社會面臨了一場隱形的閩南語音流失危機。古音固然是純正了,今音卻驟然拋卻且無任何記錄的動作。
項次 |
使用時段 |
使用群體 |
日常生活中所選用的閩南語發音系統 |
口語發音是否製成紀錄 |
1 |
清末以迄民初 |
清代閩台古人、現代台灣老人 |
《彙音寶鑑》所記的標準口語發音 |
有文獻紀錄,如《彙音寶鑑》等韻書 |
2 |
日據至今(2021年) |
現代台灣中年、壯年人 |
庶常、教會、佛門……等不同環境、區域下所用各異的口語方言 |
並無廣泛、大規模、長程保存的影音紀錄,且有被《彙音寶鑑》迅速置換的隱性危機 |
3 |
今日至未來30年(2000年~2050年) |
現代台灣10~20歲年齡層社群 |
全球化、資訊化、年青社群的趨同特異演變的可能口語用法 |
現在進行式,結果尚待發展 |
上表可以清晰闡明閩南語今音的保存危機,的確是存在的,因為它有著被《彙音寶鑑》稍古音給直接替換掉而沒留下書面或影音記錄的危機。尤其是通行於基督教會、佛教山門中的閩南語口語發音,如果遭到貿然地全面斷捨,結果更是堪憂,因為宗教場合通常是古音、古文字使用的最後棲地。在執行《彙音寶鑑》正音動作之餘,最好是先將現行口語發音有系統地作成相關紀錄,尤須將今音(舊音、現代方言音)、正音(《彙音寶鑑》古音、標準音)的差異予以書面製表,如此才不會損喪閩南語寶貴的比較語言學文化資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