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21年5月16日 星期日

【筆記】江應梁談英印殖民時期密支那府之地方政情

2021年05月16日筆記
研究英印殖民時期的中文書籍適來稍多,然不論是著作抑譯介,多將印度視為一整體進行概敘,或止涉及英委總督府殖民中樞的政治史,於各地方政情的陳述則較貧乏。江應梁《雲南僰夷民俗研究》對其時密支那府的地方政情頗有研究,可為愚後學之資藉,筆記如次。

轉引:《朱希祖日記》中冊, 2012年8月,中華書局,ISBN:9787101087482,1938年12月26日逖公日記。

第963葉:「上午閱江應梁《雲南僰夷民俗研究》,結論中有《論雲南西境邊防》一節,甚屬重要,茲錄如下:……英方的緬甸邊境政治設施。以密支那府為重心,下設七廳,每廳設廳官一人,月薪由英印洋三百元起至一千元止(約合國幣三百三十元至一千一百元),下設山官二人,月薪每人英印洋百元。警察十餘人,月薪每人英印洋三十元。各山寨復設頭人約束夷民,月薪十數元至四五十元不等。其餘路政、電信、通譯均有專員,待遇亦極優。廳官每月須出巡若干次,出巡時每日可領旅費十元至十五六元。對人民負擔,除每年照收門戶捐外,無其他捐稅,平時對民間疾苦極為關心,故政府與人民感情甚為融洽。行政官吏因報酬豐厚,且持法極嚴,故無貪墨舞弊等事。」

第964葉~第965葉:「……英方的緬甸邊境軍事設施。英人分布於密支那府的兵力約步兵兩團,騎、炮兵各一連,除一部分配備於未定界上外【靜案,其時未定界之範圍,分為北段未定界和南部未定界,可另參《朱希祖日記》中冊第968葉所抄記,此不詳引。】,在騰龍沿邊與中國交界各地,每一要口均設有兵營、炮台,隨時有兵駐守。軍營中連長以上官佐皆英國人,排長以下至士兵便全是緬甸人、印度人或夷區內之山頭民族。」

第965葉:「……英方的緬甸邊境教育設施。英政府於緬甸殖民地施行一種特殊教育制,所辦學校共分十六級,由一級至四級相當於我國之國民小學,五級至七級相當於我國的初級中學,八級至十級相當於我國的高級中學,十一級至十四級相當於我國之專科學校,十五級至十六級相當於我國之大學。在接近雲南邊區中皆設有一級至七級的學校,其辦法:一、不收學費,供書籍或食宿,招僰夷、山頭、傈僳等民族來入學;二、一級至四級教授英語、緬語,五級至七級加授算術、歷史、地理;三、學校皆設在夷人集中區或山頭寨內,有時則作流動式的,深入山頭村寨中,作個別教授。多年前有美國教士O. Hanson夫婦以十年研究之功,發明用英文字母編成山頭語的教科書,以教山頭民族,收效極大,邊地【靜案,邊地或指雲南緣邊之人】多稱為山頭文。」

第967葉:「……施政者更規定有招徠的辦法,凡自中國境內移入緬地的夷戶處免蠲三年的捐稅外,更由政府給與耕地,助以金錢,使可安居樂業。這樣哪得不使住在中國境內受……壓迫的夷民眼紅呢?……中英界樁時有無故向中國境內移動之事,致我國大好土地無形縮減……此種界樁的移動不是英國人做的,而是中國人【靜案,此中國人乃雲南緣邊的夷民,而非漢民】自己做的。…….譬如某一界樁的北面的中國地段裏有一個夷人村寨,……受到土司的、漢官的、漢人的多種壓迫,實在難以生存了,本可以搬過界外去,但又捨不得本鄉故土,於是……把界樁輕輕地從村寨之南移到村寨之北來,......村寨裏的百姓固然可以不遷家移地而換了國籍,逃出中國邊官苛虐政治,而中國的領土也便由此一塊塊地喪失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