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02日筆記
筆記1則,工作即修行,名之曰:工作靜心。
一、奉愛服務
人人在此世俱有其賦定的地位,各該賦定義務之履行即為對至尊主所行的奉愛服務,是乃瑜珈修行之最高段數:奉愛瑜珈。
引:A. C. Bhaktivedanta Swami Prabhupāda注釋之《博伽梵歌原義》,Bhaktivedanta Books Ltd,1997年新譯第一版,ISBN:962-8011-02-2。
第414葉,要旨:「奉愛瑜珈的途徑,是對至尊人格首神的直接服務,因而對體困的靈魂更為容易,更為自然。」
第416葉,要旨:「在純粹的奉獻服務中,人會覺悟到神是偉大的,還悟到個體靈魂從屬於祂。個體的職責是為主服務,不然,就會為假象(māyā)服務。……只有通過奉獻服務,才能認識和感謝至尊主。因此,人應該全然地奉獻。……做哪一種工作並沒什麼關係,關鍵是工作只應為奎師那Krishna而做。這是奉獻服務的標準。除了要取悅至尊人格首神外,奉獻者不企圖任何成就,他的人生使命就是使奎師那Krishna高興。……至尊主……答允了,他會豪不遲疑地,把這樣做的純粹奉獻者,從物質存在中拯救出來。……就奉獻者而言,……主會親自帶他們去。要轉升到靈性天空,奉獻者毋須等到修煉有成之時。」
第415葉,要旨:「知覺奎師那Krishna的人作奉獻服務,只須由真正的靈性導師引導;……只須聆聽主的榮耀;……便能很容易地覺悟至尊人格首神。」
第417葉,要旨:「只須唱頌主的聖名:……(Hare Krishina Hare Krishina Krishina Krishina Hare Hare / Hare Rāma Hare Rāma Rāma Rāma Hare Hare),主的奉獻者便能既輕易又快樂地,到達最高的目的地」
二、自願的受苦
工作的辛苦使人傾向於逃避工作。逃避心理,一則來自於對工作本身已抱持著負面評價,另一則來自於認為有與工作相對之所謂休閒。拋棄對工作(履行責任)的負面評價,拋棄對休閒(不負責任)的正面評價,不帶批判地、耐心地去克服工作中的一切艱難,自願受苦,反倒如無為而為一般,事自成就。
引:【美】Red Hawk(著)、孫霖(譯)《自我觀察:第四道入門手冊》,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2013年1月1版2刷,ISBN:9787807094470
第155葉:「真正的受苦與受到刺激產生的機械性痛苦不同,……這種經由不帶批判的自我觀察而升起的痛苦在第四道體系中稱做“自願的受苦”。它之所以是自願的,是因為沒人可以強迫一個人觀察自己。……我們必須自發地選擇開始不帶批判地觀察自己。一旦我們這樣做了,我們就會開始以一種新的方式受苦。這種痛苦會在我們的內在喚醒一種新的機能,第四道體系稱之為“良心”。如果我們充分地發展了這個機能,就會被稱做“重生”,……於是我們與內在和外在世界的關係將不同於以往。我們可以自願地承擔起造物主的痛苦,減輕造物主的負擔。」
第157葉:「在愉悅的狀態中,我們會變得無意識,只是維持現狀,但痛苦來臨時,我們會習慣性地想遠離痛苦。痛苦會驅動我們去通過工作、付出努力和觀察到更多東西來穿越痛苦,找到喜悅。」
第158葉:「謙卑是一種對痛苦的慰藉,它孕育了真正的良心,是一種真正的美。只有當我付出相應的代價之後,謙卑才會升起。它是基本的良善自然而然的流露,是耐心、不帶批判、誠實、真誠的自我觀察帶來的結果。」
三、工作靜心
努力工作看似勞累,實係一門靜心的功夫。古諺云:「立志忙中事即閒」,工作靜心可使人走向奉愛瑜珈的道路,其效果不遜於出家拜山、習武練氣或行善布施,從而在回歸真理的修行旅次裏踏上一條輕鬆的坦途。
引:夏安綨(譯)《巴巴吉的教導》,Tara心光聖殿,中文版2020年3月2版1刷,ISBN:9789869507202。
第222葉:「地球是一個業力(工作)的場域,每個人都要積極、工作。那些過去的偉大人們,都是透過工作靜心而蓬勃發展;……那些發達的人,都是用心工作的人。……只有透過工作靜心,你們才能進步。……直到你呼出最後一口氣,都不應該拋棄工作靜心。懶散好比死亡 ── 這就是為何你們要繼續工作、前進與進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