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20年4月25日 星期六

美國的大戰略試析

2020年04月25日撰稿
我個人認為,在21世紀的今天,施行「全球」級別大戰略的模式,只有2種。其中第一種就是美國所採行的十字架模型,而另一種模型則不妨暫且按下不談。首先說明一下,本文不擬討論美國大戰略的形成歷史,以便聚焦於當今21世紀的現狀進行切片分析。美國史上出現過許多關於大戰略的謀劃,包括了海權論、門羅主義、孤立主義、中國門戶開放政策、島鏈圍堵、大棋盤……等等的各種情節,這些種種情節累積投影到21世紀的今天,最終累積成了美國大戰略的運作實然。單憑布(Zbigniew Brzezinski)氏《大棋盤:全球戰略大思考》(林添貴譯,1998年4月1版2刷,立緒,ISBN:9789578453340)的敘述,猶無法完整理解美國大戰略的全貌。尚需追加關於美國本土防衛和海外軍事基地的地理配置,才能予以統攝。

美國大戰略的基礎,其實有3根支柱:

(一)十字架交會的中心點:
十字架交會之處乃是整個大戰略想定中最欲保護的目標,而這個中心點的範圍不只包括了美國本土,也包括了加拿大和墨西哥。【英國】Martin Gilbert(著)、王玉菡(譯)《美國歷史地圖》(2009年12月1版2刷,中國青年出版社,ISBN:9787500686972)第112葉〈1960年美國戰備情況〉地圖繪製了美國本土北向防禦蘇聯的幾道警備線,由南到北分別是:雷達覆蓋範圍的南界、美國海軍空間監視系統、松樹線、中加拿大線、遠距離預警線。這幾道防衛線延伸至加拿大一側,看似忽略了另一側的墨西哥,然而若輔以David Vine(著)、林添貴(譯)《基地帝國》(2016年6月,八旗文化,ISBN:9789865842932)第51頁〈1945年美國海外基地分布圖〉即可知道美軍在墨西哥也縱向設置了幾座軍事基地或小型設施。這個中心點是美國大戰略的核心利益區域,迄今不曾有過任何改變。

(二)十字架的南北擴展:
自美國本土往北擴展,首站就是加拿大,稍往北則是格陵蘭、北歐和西歐。往南擴展的首站則是墨西哥,更往南則是中美各國和南美各國,以迄紐、澳、印尼和菲律賓。對美國來說,南向擴展已經基本完成,因為中、南美洲稱得上是美國的後院,處於門羅主義長期的籠罩之下。比較棘手的是北向的路線在前進到歐俄時遭到強力阻斷──實際上整個俄國都是他最強的戰略敵手──對美國而言最理想的方案是沿著北冰洋、歐俄、中亞、印度直達印度洋。惟目前美國沿著西歐、近東、阿拉伯的路線純係次要路線,乃權宜之下的替代品。

(三)十字架的東西擴展:
自美國本土往東擴展,由大西洋分成南、北兩線,北線經西歐進地中海、阿拉伯然後出波斯灣,南線經幾內亞灣進中非、東北非然後與北線在波斯灣會合,兩線會合後繼續轉往印度洋、新加坡、南海,最終抵達第一島鏈的菲律賓。另由美國本土往西擴展,則沿著太平洋諸島(夏威夷、關島……等等)連結第一島鏈。東西擴展在國際現實下是在菲律賓完成鍊鎖,然此一情形僅止是一個次級的替代選項,因為最優解是在日本、華南、雲緬、印度沿線完成串結。

前述十字架模型可說是理解美國現今大戰略想定的一個初步的架構,包括了理想型與現實型。理想型的北向經俄國可和南向在印度交會,東向則經華南可和西向在日本交會。現實型則發生偏移,轉而分別在西歐和菲律賓交會,從而加強了阿拉伯在美國戰略眼光裡的重要性,並扭曲了日本的作用。

布氏大棋盤的想定中突出了西歐、日本、阿拉伯的功能,並稱呼日本為美國大戰略的「遠東之錨」,但此一觀點實際上是將日本從十字架一翼的擴展地位中摘下,轉而成為一張抵擋亞洲東方野性(亞洲包括中國和俄國)的盾牌。如果美國要將全球大戰略由現實型優化為理想型,勢必要進行重大的心理認知調整,因為理想型的完成代表著絕對國防圈,牢不可破的美國大戰略即等同於其他國家的完全失敗和永遠附從地位,定然遭致頑固抵制。因此攻勢理想型的完成也就是一個不可能也不可以達成的空談,唯有美國放棄攻勢主導的思維改採共存互利的格局才能夠促成其大戰略型態的完善。

美國十字架大戰略若想從現實型轉換為理想型,其前提必須是以合作、包容、互信的開放性為基礎。因為其西翼將走進中國的華南經濟重鎮,北翼將走進俄國的歐俄本土,在這2處都必須高度尊重中、俄兩國自身的安全需求,意味著美國亦必須將十字架中心點的北美家園開放,提供給中、俄2國的大戰略擴展路線無礙行駛以作為合理交換。一旦交換完成,不僅美、俄、中3方的大戰略需求都可以獲得滿足,其他方向的擴展路線也將獲益。以美國大戰略言之,其東向擴展路線所經過的中部非洲地帶、南向擴展路線所經過的南美地帶都會因為3方的戰略轉向(從對峙到互助)中掙脫軍事前沿的角色,美國將不再以後院、與國的眼光去對付拉美和中非各國,而能更加友愛地提攜他們。同樣的情況也會在中國與俄國出現,使得中、俄周邊諸國也都能取得更安穩的未來圖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