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20年3月26日 星期四

從山越漫談台灣北部可能存在過的「夷洲-賽夏」酋邦

2020年03月26日撰稿
一、為孫吳所掠的「山越」
萬繩楠《魏晉南北朝史論稿》,2002年3月初版2刷,雲龍出版社,ISBN:986793802X,第83葉:「山越至今仍被認為是一個民族,其實有誤。山越是江南和嶺南山區各族人民的總稱。當時長江中下游、珠江流域及東海、南海諸島,是孫吳的控制區。……只要住在山區,無論是漢、蠻、俚,都被稱為『山越』。」

山越為孫吳鈔掠,其狀甚慘。復據:萬繩楠《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87葉~第89葉所錄,「孫吳對山越的政策」,「為了達到『強者為兵、贏者補戶』的目的,孫吳採用了擒盡山越的政策」。按照萬書整理的資料,遭孫吳遞次活捉的山越人口數,可繕一表:

序號
引文
人數
備註
1
陸遜……通過「討治」會稽山越大帥潘臨,以其人為兵,部曲達到「二千餘人」
   2,000
小於
2
陸遜……再通過討伐費棧,「得精卒數萬人」
10,000
超過
3
諸葛恪討丹陽山越,得山越十萬人
100,000

4
賀齊在建安等地攻打洪明、洪進等部山越人民,「……料出兵萬人」
10,000

5
賀齊……在鄱陽、丹陽與陸遜一起攻打山越,「料得精兵八千人」
8,000

6
全琮在丹陽、吳會鎮壓山越,……「數年中得萬餘人」
10,000
超過
7
陳表在新安鎮壓山越,……他在新安三年,「得兵萬餘人」
10,000
超過
8
張承進攻長沙山越,「得精兵萬五千人」
15,000

累計
165,000


表內已捨棄無數據之史文,故可知孫吳從山越掠奪來的人口,至少16萬5千人,人口數不可謂不多。

此數字張儐生先生亦曾估量。案:張儐生《魏晉南北朝史》(中華民國76年10月再版,幼獅文化事業公司,行政院新聞局核准登記證局版臺業字第0143號)第120葉~第121葉:「孫吳開發南華」,「孫策、孫權之征山越,總其目的有三:一曰武裝搜索壯丁。……據三國吳志所載,前後所獲兵源逾二十萬人。其不載者當必更多。」

再案:張儐生《魏晉南北朝史》第434葉「吳亡時之人口數」,計:
523,000戶、2,300,000口。

准此,山越為孫吳所掠役者約16萬5千人~20萬人,而吳國總人口數為230萬人,其比例約在7%~9%。

二、台灣北部可能存在過的「夷洲-賽夏」酋邦
孫吳也曾於黃龍2年(230年)派兵赴夷洲掠民而還。周運中《正說台灣古史》(2016年5月,廈門大學出版社,ISBN:9787561559246)第52面引《三國志》卷47〈吳主傳〉:「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所在絕遠,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數千人還。」第55面:「論證吳軍到達地點在台灣北部,他們接觸到的夷洲人是賽夏族系的先住民」。

是類賽夏族系的夷洲人,他們的祖先是「擅長航海的南島人五千多年前已到達台灣島」(吳安其《東亞太平洋語言的基本詞及與印歐語的對應》,ISBN:9787100119559,p38)。南島語族的形成可能早於距今一萬五千年前的時候,在華南農業發生後,定居與農業帶入了南島初民的生活之中,促使南島初民在華南地區的廣泛分佈。南島民族第一階段的擴張以華南為主要範圍,於斯原始南島語衍生出3、4種祖方言的分化階段後期,「美拉─密克羅尼西亞祖方言遷移到太平洋海島,泰雅─賽夏祖方言遷移到台灣地區。」(吳安其《南島語分類研究》,ISBN:9787100056830,p269~p270)。(另文附參:〈南島語族的起源、擴散和遷徙(1)〉)

此種台灣古賽夏系住民依照孫吳時人的分類法,無疑也算是「山越」的一種。放在孫吳「山越政策」的脈絡下,吳國對於台灣(夷洲)並沒有要佔據領土、設官治縣的想法,而只是欲將人力資源挪走攜回內郡。故若謂吳襲夷洲即「台灣乃中國傳統固有領土」的歷史證據(統派史觀),自屬過度引申 。 但若又為了反對「台灣乃中國傳統固有領土」的主張,而強謂夷洲並非台灣實係沖繩等處云云(獨派史觀),亦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而已

最倒楣的還是那批台灣古賽夏系住民所處的原生社群──權名之曰「夷洲-賽夏」酋邦──他們當時可能是一個類似荷蘭時期「大肚王國」般的酋邦政權。一個剛萌芽的「夷洲-賽夏」酋邦,就這麼硬生生被吳國給擊毀了。台灣各地繼起的本土諸酋邦亦陸續碰上隋朝、元朝、荷蘭、明鄭、日本……等外部強權的摧殘,以及颱風、地震、瘴氣……等高頻率的天災,無怪乎台灣歷史上罕見大型、廣域的南島系國家,因為他們總是以「酋邦」之姿在玩「最高難度」的開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