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9年1月31日 星期四

【筆記】北族京師(1)

2019年01月31日撰稿
2019年02月22日校補
系列文《[1]、2
漢族京師在歷史上僅有幾處能夠形成長期的政治威信,按照時間先後分別為:洛陽、長安、北京。由於漢族經濟採農耕定居型態,故中央政府固定於一地成為禁中乃意料中事。不過北族經濟屬游牧行國型態,似乎匈奴單于庭、突厥可汗帳或契丹諸宮衛不會常駐於某個定點,而是跟隨北族元首個人人身所在四處轉移才對──可惜的是這種想法與史實不合,北族亦擁有其傳統文化中的京師:鄂爾渾河谷。

芮傳明《內陸歐亞風雲錄》(2013年10月,蘭州大學出版社,ISBN:9787311042813)第123面:「在鐵勒之亂中誕生的兩個較為強大的部落聯盟回紇與薛延陀分別活動在東部和西部,大體上並無利害衝突。但是,這一格局在十多年後就發生了變化:貞觀二年(628年),西突厥的統葉護可汗在國內權爭中被殺,戰亂紛起。薛延陀酋帥乙失缽的孫子夷男便率領部屬約七萬帳歸附了東突厥的頡利可汗。但是,頡利可汗旋即也受到內亂兼外患(唐廷的壓力)的越來越嚴重的威脅,迅速趨於衰落。所以,夷男馬上反戈一擊,配合唐廷,攻擊突厥頡利可汗,得到草原諸部的響應。此舉極得唐太宗的歡心,於是派遣了游擊將軍喬師望帶著詔書、鼓纛前赴薛延陀,冊拜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夷男得此強大後援,立即聲勢大振,歸附它的部落不斷增加,遂率軍東向,最終在游牧人的傳統聖地,水草豐美的郁督軍山設立了牙帳。」

【美國】Michael R. Drompp(著)、楊富學、韓曉雪(譯)〈鄂爾渾傳統的中斷──840年後黠戛斯回歸葉尼塞說〉,《回鶻學譯文集新編》(2015年5月,甘肅教育出版社,ISBN:9787542334596)第18面:「亞洲東部的幾個主要政治實體擁有同一個地域中心──鄂爾渾河谷,即今天蒙古國北部的中心地帶。鄂爾渾河向北流入色楞格河,然後繼續向北流入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眾所周知,突厥從6世紀中葉至8世紀中葉,回鶻從8世紀中葉至9世紀中葉,蒙古在13世紀都將鄂爾渾──色楞格河地區作為國家政治中心。……一些早期的民族很可能都把鄂爾渾河谷視為自己的政治核心地帶,如在漢文史料中為人所熟知的民族匈奴(大約從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55年)和柔然(大約從380年至555年)。突厥可能和其他民族一樣也把這一地區視作精神或宗教意義上的國家中心,這可以從郁督斤山林(Ötüken yïš)發現的古突厥碑銘中找到證據。……郁督斤山對應於今杭愛山的局部,鄂爾渾河與色楞格河從這裡流過,……在8世紀古突厥人盧尼文碑銘中,郁督斤山有時被稱作Ötüken yer/yir(郁督斤之地),對突厥人有著特殊的精神意蘊,被視為"神聖(ïduq)"之地。」第19面:「顯然,郁督斤作為突厥國家的保護神具有象徵和戰略上的重要意義。漢文文獻佐證了這座山的重要性,稱其為突厥可汗的居所。」

陳序經《匈奴通史》(2017年5月,新世界出版社,ISBN:9787510462207)第052面:「色楞格河流域在大戈壁之北,科布多與唐努烏梁海之東。這個地區包括杭愛山與烏蘭台戛山以東,肯特山與阿爾唐烏魯桂山以西和喬倫以北。喬倫是草原地帶與戈壁地帶的分界,……在這個區域裡,肯特山與阿爾唐烏魯桂山,是色楞格河與克魯倫河的分水嶺,兩山之東是克魯倫河流域,兩山之西是色楞格河流域。這個區域除河谷兩旁與一些山區外,多為草原,是即古代的幕北。現在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烏蘭巴托是這個區域的大城市,位於土拉河北岸。土拉河是色楞格河的支河,在今日是經濟政治的重鎮,在古代應該也是幕北的要地。」第053面:「杭愛山海拔在二千至三千米,兩側崎嶇,山谷之中有平地,所佔的面積相當廣闊,……森林頗為茂盛,林間也有野獸,……這個山脈是好多河流的發源地,匈奴時代的幕北王庭似乎也曾到過這個山脈所流出的河水旁邊,應該是史書中所說的幕北的重要地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