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邪靡堆、邪馬臺」本語音誼小考

2025年04月16日初稿
《隋書》卷八十一列傳第四十六,東夷列傳,倭國條:
「倭國,在百濟、新羅東南,水陸三千里,於大海之中依山島而居。魏時,譯通中國。三十餘國,皆自稱王。夷人不知里數,但計以日。其國境東西五月行,南北三月行,各至於海。其地勢東高西下。都於邪靡堆,則《魏志》所謂邪馬臺者也。」

靜案,東漢末葉至曹魏時期之倭國,當為倭奴國出雲皇朝,該國亦云邪馬臺國,以邪靡堆為京師。倭奴國(邪馬臺國)出雲皇朝之核心部落屬於鬼(貴)方系統,而其文化則與匈戎相互混同,因得檢索「漢字古今音資料庫」(中古/隋唐/李方桂系統)來追還相關擬音:
(1)邪靡堆:*jia-mjĕ-tuậi或*zja-mjĕ-tuậi
(2)邪馬臺:*jia-ma-dậi或*zja-ma-dậi

其本語發音可略作整理視作:
(1)邪靡堆:*(ji)abʱjĕ(gh)-tuậi或*(zj)abʱjĕ(gh)-tuậi
(2)邪馬臺:*(ji)abʱa(gh)-dậi或*(zj)abʱa(gh)-dậi

亦即是匈戎古字*abrang(h)-tei在日本列島的後期方言變形,故得推定邪靡堆、邪馬臺等本字字誼乃「聖裔」、「蘢家」、「中冑」之謂。以國號言之,邪馬臺(*abʱa(gh)-dậi)國之國號有類於百濟國之國號,「邪馬(*abʱa(gh))」表示心輪、神聖、中央、胸部之意,臺(*dậi)表示孝順、家族、姓氏、聚落、國家之意。以首都言之,邪靡堆(*abʱjĕ(gh)-tuậi)之首都名則有類於匈奴單于行國之首善區域「蘢」城,但在「蘢」字之後追加上一個孝字(匈奴語的「鞮/題」字、百濟語的「濟」字);邪靡(*abʱjĕ(gh))即「蘢」(匈奴語的「攣/虛連/匈/蘢」字、百濟語的「扶餘」字),意思是心輪、神聖、中央、胸部,堆(*tuậi)即「鞮/題/濟」,意思是孝順、聚落、國家。

也就是說,倭奴國(出雲皇朝,倭奴國)就是鬼(貴)方國(但文化上已與匈戎混同),邪馬臺(*abʱa(gh)-dậi)國就是攣鞮氏(虛連題氏)之國(聖裔之國),邪靡堆(*abʱjĕ(gh)-tuậi)就是中央聚落(京都、中都、聖城、蘢家駐地)。倭國(大和王朝,狗奴國之後,匈戎系統)君姓原為阿每氏,亦係「攣/扶餘」氏,只不過沒有後贅的「鞮/題/濟」(孝順之意)字而已,兩者的歷史淵源當有異曲同工之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