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6日撰稿
小時候我居住在深山老家,烹飪時使用的灶檯是大型磚爐,若欲生火需投送木柴或煤炭,煮飯的炊煙總是瀰漫整間廚房。當年因為生活貧乏,並沒有特別在意牆面沾染油汙的問題,原因是石牆的表面頗粗糙,縱無油黏附也都顯得不夠潔淨。
隨著台灣經濟的逐步發達,傳統鄉下磚石砌的老房子迅速被水泥公寓、鋼骨大廈給淘汰,新型建築的適居性和整潔度大幅提升,烹飪油煙累積到灶前牆面的問題就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樁煩心事。
出社會工作之後,某日與鄰居王先生閒聊,得知他為室內裝潢師傅,他說為了防範廚房牆面煙燻油汙難於清理的困擾,業界不斷改良廚房裝修的設計理念,每隔一陣子流行的配備內容都有所改變,得隨時重新學習最新款式的裝配技巧,師傅們的壓力自是不小。不過我沒有細問王先生究竟改變了些什麼,想來有點遺憾。
後因緣又遇到另一位老師傅閻先生,便趕緊詢問他細節。閻先生說,依他記憶所及,為了便於清理廚房髒汙,靠近瓦斯爐檯的牆面其施作方式約每隔10年更換過一次,狀況概略如下:
(1)鋁板
距今(2020年)大約30年前,有錢人家不再只是單純在牆面粉刷油漆,轉而開始流行以鋁板鑲接在牆上,如此,更便於清潔油汙。施作的工序,首先在牆面嵌一片木板,然後在木板上加貼一片鋁片,廚房用久了出現油埃就將鋁片擦一擦。窮一點的人家則自行買鋁箔紙貼在牆壁上作為替代方案,髒了就撕下來換貼一張。
(2)玻璃
到了20年前,流行的工法一改,變成在牆面上加裝一片強化玻璃。因為玻璃的色質頗有質感,且又耐熱不會破裂,污垢用濕布擦拭也更為簡易。至於那些喜歡省錢的家庭,能省則省,就不改裝了。
(3)矽酸鈣板或水泥板
10年前又一改為當今(2020年)的式樣,在牆面上黏合一片矽酸鈣板或水泥板,汙垢很容易清理。講究一點的會在水泥板上拼貼磁磚,並選擇印有Logo(圖示、紋路)的磁磚來增添廚房高貴的氣氛;或者是選擇花樣為可愛圖片的磁磚,讓小孩子喜歡。
另,閻先生也談及現在很流行的收納方式:系統櫃。依他實際施作的經驗,系統櫃是晚近才出現在大臺北的新品項,在室內裝修中運用此一辦法的歷史,距今的上限最多不會超過20年。
靜案,室內裝修、水電、泥作等技術類工作,因其作業內容係屬重勞動、高噪音環境、有毒材料……等負面因素,所以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視為畏途,不願從事,有的人甚至會瞧不起他們,認為是勞苦、沒有價值取向的工作。但事實上,這類工作對於師傅個人的技術要求頗高,工法的日新月異也使得他們必須隨時學習新科技和新觀念,亦步亦趨,與時俱進。隔行如隔山,每一種職業都有其時代追求,高科技並非科技業、白領職員的專利,倘誤以為工人都屬於社會底層缺乏競爭力,說穿了有這個想法的人不過反映出自己有多麼無知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