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20年2月13日 星期四

淺析大陸的史學圈

2020年02月13日撰稿
我對於大陸的史學圈子,個人的觀察是如此:大陸史學最頂尖的一群是黨史界的。不過黨史界的似乎不太願意向外顯示他們的知識,因為那是提供高層政治決策參考用的。這從蔡德金先生的汪偽研究可以約略推估而知。在黨史界之外,則是學術性質的史學界。史學界如有治學精湛的學人,多少會為黨所吸納或接觸,協助編寫一些黨的內部文件,如《全國幹部學習讀本:從文明起源到現代化 ─ 中國歷史25講》。

黨史界、史學界、民間蒐藏界,組成了大陸史學知識研究社群的3個部分;此結構並非刻意而為之的,乃是無意中形成的。黨史界無疑是執牛耳的部分,具客觀洞察力,密不外宣。史學界次之,又分成3層,最上層的作品功力深厚,基本採公平的審查程序,有一部份可與黨史界的成果相媲美;中層則有門派學閥紐帶,看似公開透明但有潛規則,作品參差不齊且會受到審查人團體主流見解的扭曲和壓制;底層則無拘無束,輸錢即可發布作品,自由度很大,外間可以從這一區塊沙裡掏金。這種3層次的史學界有著莫大的好處,那就是細大不捐,各種程度的作品都可以出刊,任何意見都不致有遺珠之憾,對於大陸史學界的進步有著積極正向的助益。民間蒐藏界則與黨史界、史學界基本脫鉤,但在藏書、古泉、民國史文物(兼及人物掌故)這3個領域的積底很深。

一般臺灣人會認為台灣史學界是一流的,大陸史學界是二、三流的,因此會感到自豪。不過事實上台灣人似乎沒有意識到大陸還有隱藏版的黨史圈子,比大陸史學界的檔次興許還要更高些。另外最近幾年也出現兩岸史學界對比的質變,我個人估計去(2019)年是交叉點,台灣史領域兩岸之間的程度可能已經打平,東南亞史領域因陳鴻瑜先生的筆耕讓台灣還佔點優勢,其餘史學領域則已經是全方位由大陸史學界領先。我是用我自己購買繁簡體中文史學專著的數量比去做推測的,2019年我已只願購買2本繁體作品,其他的都是簡體書。

當然,前述分析只是我個人粗淺的看法,聊供一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