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30日撰稿
摘抄大學史文,備忘。隨時補充。
Jonathan Lyons(著),劉榜離、李潔、楊宏(譯)《智慧宮:被掩蓋的阿拉伯知識史》(2015年7月,臺灣商務印書館,ISBN:9789570530032)第312頁~第313頁:「中世紀絕大多數的歐洲城市是從軍事基地或教會中心發展而成,或是由分佈在傳統商隊路線上的集鎮逐漸凝聚而成;某些城市則是從殖民地發展而來,這些城市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但是後來鄉村的封建制度開始瓦解,農民紛紛離開束縛他們的土地,到逐漸繁盛的城市中心謀求出路,……來到城市的農民開始經商,充分利用經濟發展帶給他們的機運。這些城市的新住民很快地組織起來,對抗貴族、王權和教會,來捍衛自身的利益,工匠和其他一些自由職業者建立起行會和社團,管理全體會員,以便減少競爭,維護自己的生計。這便是『大學』(university)這個現代術語的起源,最初這個詞語指的是一個行會或職業中的全體成員。後來城鎮裡的老師和學生非正式會面時,也採用城內行會的制度,久而久之,『大學』一詞的起源變得模糊,直到今日,只保留了唯一的意義,即高等學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