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9年11月3日 星期日

【筆記】阿拉伯的學術發展

2019年11月03日撰稿
今(2019年11月03日)初閱《道里邦國志》(2001年7月2刷,中華書局,ISBN:9787101004830),見張廣達為是書中譯本所撰〈前言〉1篇,略敘古代阿拉伯人的學術概況,引起了我對阿拉伯學術發展史的興趣。以下謹開始摘要繕錄相關參考資料,陸續充補以備索隱:

一、西元8世紀中葉以前的阿拉伯學術: 
《道里邦國志》張廣達〈前言〉p1:「阿拉伯地理學是在八世紀中葉開始產生,八、九世紀之交受到希臘、伊朗、印度的影響蓬勃發展起來的。在此之前,阿拉伯人只是從王朝歷史發展的角度出發,把學術分為"舊學"和"新學"。」

(1)舊學
《道里邦國志》張廣達〈前言〉p1:「舊學"包括語言學、教義學、法學、史學,他們認為這些學科肇始於伍麥葉王朝時期(661─750年);」

(2)新學
《道里邦國志》張廣達〈前言〉p1~p2:「"新學"包括天文學、數學、醫學和哲學,他們認為這些屬於精確學科,其發展始自阿拔斯王朝(751─1258年)。地理學在阿拉伯人的學科分類中被視為精確學科,因為它接近於天文學。」

二、西元8世紀中葉~10世紀的阿拉伯地理學:
《道里邦國志》張廣達〈前言〉p2:「就地理學本身而言,真正的地理知識是在阿拔斯王朝建立(751年)之後積累起來的,具體地說,是在艾卜‧加法爾‧曼蘇爾哈里發在位時期(753─775年)、特別是在他奠都巴格達(762年)之後得到發展的。阿拉伯人征服伊朗、埃及、印度,使他們有機會接觸和獲得古代文明古國的科學文化知識。曼蘇爾在治國過程中極其關心把外來的科學著作譯為阿拉伯文。他大力提倡的翻譯事業被後人繼續了二百年之久。」p7:「以《諸國志》、《道里邦國志》為著作標題的阿拉伯地理學家往往以修訂、增補前輩的同類編纂物作為自己的著作。這一批編纂家遞相變前賢的著述為自己的著述,有時連書名也沿用不變。這樣的作法在當時並不認為是剽竊攘奪。因此九世紀以來的許多地理編纂物也被概括稱為"道里志"派著作。……九至十世紀是阿拉伯(穆斯林)地理文獻發展史上最具特色的時期。在西部,十世紀雖然是哈里發帝國政治瓦解的時期,但文化極為繁榮;在東部,哈里發帝國在九、十世紀開始瓦解,導致幾個地方王朝的出現,而地理學就其創造性而言,正是在薩曼王朝(874─999年)得到最充分的發展。因此,學術界把九至十世紀稱為阿拉伯地理學的古典時期。並根據這一時期的地理學文獻的特徵區分之為兩個派別:」

(1)伊拉克派:
《道里邦國志》張廣達〈前言〉p7~p8:「一派作品論述的對象是整個世界,但仍以較多的篇幅論述"伊斯蘭帝國"……他們力求為一般伊斯蘭教文獻中看不到的世俗知識爭取一席之地,……這派學者主要描述地形和"伊斯蘭帝國"即阿拔斯王朝的道路系統,同時涉及數學、天文學、物理學、人文及經濟地理學。……許多地理學家雲集於巴格達等地,故學界稱此派為"伊拉克派"。……這個學派的學者還可以分成兩類:一類依四方(東、西、南、北)來編排材料並力求把巴格達看作是世界的中心;另一類則按照各種不同的"地帶"來編排材料,而且極力表彰麥加的中心地位。」

(2)巴里黑派:
《道里邦國志》張廣達〈前言〉p8:「另一派的敘述局限於伊斯蘭世界,把每一個省區都描寫成一個單獨的"地帶",而且除邊緣地帶之外很少涉及非伊斯蘭地區。……他們都追隨地理學大家阿布‧宰德‧巴里希之後,學界把他們又稱作"巴里黑派"。」

三、西元12世紀的哥爾多華農業經濟學:
James Westfall Thompson《中世紀經濟社會史》(1997年2月1版4刷,商務印書館,ISBN:9787100023528)下冊p139:「西班牙是穆罕默德教帝國中最早脫離東方哈里發政權的一省。安達魯稷亞在阿布的拉曼時期(公元756─788年),宣布為獨立國。……阿布的拉曼三世時代(他死於960年),它的統治者才采用了哈里發稱號,而王國也改稱為哥爾多華哈里發國。……在穆罕默德教征服北非和西班牙後的三百年期間,阿拉伯文明在西歐是屬於最優秀的文化。」p140:「在十二世紀,西班牙出現了兩位著名的農業和農業經濟的作家:易賓‧阿爾‧亞汪和阿布‧撒加利亞。他們都是塞維爾人;他們都曾受到羅馬化西班牙人科琉麥拉的著作的影響。……易賓‧羅永有指導性的田園詩是評注摩爾人農業優越性的一篇有價值的文字,同時易賓‧卡爾頓的論文……甚至發展了一種關於價格和資本性質的理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