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5日撰稿
2022年03月06日校補
中國的國家元首多為實權、獨任,三代稱「王」漸至「大王」、「天王」,戰國末期的秦、齊2國曾試圖稱「帝」失敗,自秦至於清每稱「皇帝」,民國以來改為「總統」或「主席」。
北族在匈奴稱元首為「單于(*Djarɢʷa)」、准太子為「左賢王」或「護于(*QaɁɢʷa)」,至鮮卑已由護于號取代單于號而轉呼元首為「可寒(Qaγan)」。後隨著分布地域的不同,除仍舊襲稱可汗(Qakhan,或省作Han)者外,北族在西方有改稱「沙皇(Tsar)」者,在中亞伊斯蘭化有改稱「埃米爾(Emir)」、「蘇丹(Sultan)」、「哈里發(Khalifa)」等,東亞華夏化則見尊為「皇帝」。進入現代化世界,則多作「總統(President)」。
古希臘城邦選舉風氣較盛,民選元首或譯作「執政官」,時序遞嬗而有專擅之「潛主」、「大帝」。羅馬初有異族「王」,後亦改為民選之「執政官」。至奧古斯都自詡乃「第一公民」兼國家祭司,漸萌君臨氣象,嗣後「奧古斯都(Augustus)」、「凱薩(Caesar)」衍生出元首意涵,傳入俄國轉作「沙皇(Tsar)」。民主化以後,總統制國家以「總統」為元首;內閣制國家以「總統」或「總理」為元首;君主制國家以「君王」充虛位元首,而外添設實權「首相」副之。
對於華人來說,「總統」一號乃最富情調之語,蓋民國、外國元首多以「總統」、「大總統」行事。惟此詞起自何時?待考。茲就目及史文,逐步抄錄增補之。
清代光緒朝:
(1)新建陸軍督辦(總統)
來新夏《北洋軍閥史》上冊(2019年8月3版1刷,東方出版中心,ISBN:9787547314845)第110紙:「光緒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一日(1895年12月16日),"新建陸軍"成立,袁世凱正式接練新軍。」第111紙:「袁世凱把原來只有4750兵員的定武軍擴展為擁有7300人的新建陸軍,並且完全由西式槍炮武裝起來」第114紙:「新建陸軍的編制:…..左翼步兵二營,炮兵一營;右翼步兵三營,騎兵一營,共七營。……最高處設"總統一人",督率全軍,此人就是袁世凱。」
(2)武衛軍總統
劉鳳翰《新建陸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56年5月,第311葉~第312葉,戊戌政變之後:「光緒24年的十月二十四日(一八八九年十二月七日)從榮祿的奏請,清廷宣佈成立武衛軍,改聶士成(直隸提督)的武毅軍一萬五千人為武衛前軍,……改董福祥(甘肅提督)的甘軍一萬二千人為武衛後軍,……改宋慶(四川提督)的毅軍一萬二千人為武衛左軍,……改袁世凱(候補侍郎)的新建陸軍七千人(實數約一萬人)為武衛右軍,……另外榮祿自募萬人,成立武衛中軍,……成為當時唯一的一支國防軍。」
前言第14葉,義和團之亂期間:「有人說榮祿在亂時轉給袁世凱的上諭,是有意地保全他。……當時榮、袁電報頻繁,榮祿並以武衛軍總統的身分,調走新建陸軍槍砲隊七百人,由張懷芝率領赴京」。第343葉,光緒26年(西元1900年):「當義和團大亂北京時,榮祿以武衛軍總統的名義,於六月二十日左右調走新建陸軍(武衛右軍)槍砲隊七百人。」注41原引出處參見第349葉~第350葉:「『養壽園奏議輯要』卷5第十二──第十五頁【靜案,第12頁~第15頁】,光緒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七日袁世凱上『分撥練軍保護運道布置防守情形摺』。(『義和團檔案史料』上冊第三六四──三六五)【靜案,第364頁~第365頁】。」。
(3)北洋常備軍,各軍總統(總統官)
來新夏《北洋軍閥史》上冊第150紙:「在全國普練新軍的聲勢下,袁世凱以武衛右軍為基礎,從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到三十年(1904年)間在保定進行了"北洋常備軍"的建設。」第170紙:「從光緒三十年(1904年)至三十一年(1905年),正當日俄形勢緊張並危及中國主權時,給袁世凱帶來了某些機遇,……在光緒三十年夏擬定了一套《陸軍營制餉章》,……」第172紙~第173紙:「軍隊以棚為最基層單位,往上順次為排、隊、營、標、協、鎮,而以鎮為最高單位。……軍的首領稱為總統官,鎮為統制,……北洋軍只在會操時才臨時編組軍的建制,平時僅有鎮的番號。……光緒三十年(1904年),由練兵處和兵部會奏擬定《陸軍隊員任職等級補官體制章程》,規定陸軍官佐為三等九級:高等第一級:正都統、提督,為從一品,任職為軍的總統;……」第174紙:「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又為新軍官制增正一品官階。凡正都統著有卓異成績者,賜以大將軍或將軍名稱和封號,階正一品。餉章規定:總統官薪水銀600兩,公費1000兩;……」
(4)河間會操,南、北2軍總統官
來新夏《北洋軍閥史》上冊第188紙:「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清政府擬在直隸(河北省)河間縣舉行一次操演。早在八月十九日(9月17日),清政府已派袁世凱、鐵良負責認真校閱。這次會操,調動……一個鎮兩個混成協組成南軍,派統制王英楷暫充總統官。……一個鎮兩個混成協合編北軍,派統制段祺瑞暫充總統官。……九月二十三日(10月21日),南軍齊集交河,北軍齊集南陽,南攻北禦,以河間為會戰之區。二十六日兩軍接戰,二十七日演習結束,二十八日舉行閱兵式,……總計參加演習的官兵46000餘人」
(5)彰德會操,南、北2軍總統官
來新夏《北洋軍閥史》上冊第189紙:「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清政府擬定在河南彰德再次舉行會操,即彰德會操,也早在七月二十四日(9月12日)派定,由鐵良與直隸總督袁世凱會同認真校閱。」第190紙:「北軍一軍,由段祺瑞充總統官。……合計1個混成鎮,1個混成協。南軍一軍,由張彪暫充總統官。……計1個鎮,1個混成協。兩軍官佐弁兵夫役33900餘名。九月初九(10月26日),開始在河南湯陰……實戰演習三天,初八舉行閱兵式」
清代宣統朝:
(1)辛亥革命,第一、二軍總統、禁衛軍總統官
來新夏《北洋軍閥史》上冊第196紙:「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北京,舉朝震恐。……清廷先是派陸軍大臣蔭昌率第一軍立即南下"討伐叛亂",又派薩鎮冰率領海軍艦隊溯長江而上,由水路進攻。同時指派軍諮使馮國璋將第五鎮和第五、第三十九混成協編成第二軍,聽候調遣。」第198紙:「清政府……在各方面的壓力之下,不得不向袁世凱讓步,於10月27日(宣統三年九月六日)連發四道上諭,使湖北前線的軍權完全轉入袁的手中。四道上諭是:一、調蔭昌"回京供職";二、授袁世凱為欽差大臣,……四、第一軍交馮國璋統帥,第二軍由段祺瑞接任總統。」第200紙:「袁世凱作為北洋軍閥集團的首腦,……在他與清廷談判出山條件的同時,即保薦王士珍襄贊軍務,奏請清政府任命馮國璋為第一軍總統,段祺瑞為第二軍總統,以此作為與南方革命勢力較量的班底」第206紙:「袁世凱止兵不動的策略對清廷果然奏效。隆裕太后連發懿旨,授予袁更大、更多的權力。12月6日(宣統三年十月十六日)又頒發懿旨,准監國攝政王戴灃退歸藩邸,……清除了袁在人事、行政上的所有滯礙。接著,袁世凱任馮國璋為第二軍總統,並兼充禁衛軍總統官,輕而易舉地轉移了清室手中直接掌握的武裝力量。」
(4)河間會操,南、北2軍總統官
來新夏《北洋軍閥史》上冊第188紙:「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清政府擬在直隸(河北省)河間縣舉行一次操演。早在八月十九日(9月17日),清政府已派袁世凱、鐵良負責認真校閱。這次會操,調動……一個鎮兩個混成協組成南軍,派統制王英楷暫充總統官。……一個鎮兩個混成協合編北軍,派統制段祺瑞暫充總統官。……九月二十三日(10月21日),南軍齊集交河,北軍齊集南陽,南攻北禦,以河間為會戰之區。二十六日兩軍接戰,二十七日演習結束,二十八日舉行閱兵式,……總計參加演習的官兵46000餘人」
(5)彰德會操,南、北2軍總統官
來新夏《北洋軍閥史》上冊第189紙:「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清政府擬定在河南彰德再次舉行會操,即彰德會操,也早在七月二十四日(9月12日)派定,由鐵良與直隸總督袁世凱會同認真校閱。」第190紙:「北軍一軍,由段祺瑞充總統官。……合計1個混成鎮,1個混成協。南軍一軍,由張彪暫充總統官。……計1個鎮,1個混成協。兩軍官佐弁兵夫役33900餘名。九月初九(10月26日),開始在河南湯陰……實戰演習三天,初八舉行閱兵式」
清代宣統朝:
(1)辛亥革命,第一、二軍總統、禁衛軍總統官
來新夏《北洋軍閥史》上冊第196紙:「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北京,舉朝震恐。……清廷先是派陸軍大臣蔭昌率第一軍立即南下"討伐叛亂",又派薩鎮冰率領海軍艦隊溯長江而上,由水路進攻。同時指派軍諮使馮國璋將第五鎮和第五、第三十九混成協編成第二軍,聽候調遣。」第198紙:「清政府……在各方面的壓力之下,不得不向袁世凱讓步,於10月27日(宣統三年九月六日)連發四道上諭,使湖北前線的軍權完全轉入袁的手中。四道上諭是:一、調蔭昌"回京供職";二、授袁世凱為欽差大臣,……四、第一軍交馮國璋統帥,第二軍由段祺瑞接任總統。」第200紙:「袁世凱作為北洋軍閥集團的首腦,……在他與清廷談判出山條件的同時,即保薦王士珍襄贊軍務,奏請清政府任命馮國璋為第一軍總統,段祺瑞為第二軍總統,以此作為與南方革命勢力較量的班底」第206紙:「袁世凱止兵不動的策略對清廷果然奏效。隆裕太后連發懿旨,授予袁更大、更多的權力。12月6日(宣統三年十月十六日)又頒發懿旨,准監國攝政王戴灃退歸藩邸,……清除了袁在人事、行政上的所有滯礙。接著,袁世凱任馮國璋為第二軍總統,並兼充禁衛軍總統官,輕而易舉地轉移了清室手中直接掌握的武裝力量。」
清末革命宣傳:
(1)鄒容《革命軍》倡設全國之暫行大總統、(暫行)副總統
《鄒容及其革命軍》,臺北市四川同鄉會,中華民國66年2月15日,第47葉,排字重刊鄒蔚丹《革命軍》第六章〈革命獨立之大義〉:「請模擬美國革命獨立之義,約為數事,再敗頓首,獻於我最敬最親愛之皇漢人種,四萬萬同胞前,以備採行焉,如左:……
一建立中央政府,為全國辦事之總機關。
一區分省分,於各省中投票公舉一總議員,由各省總議員中投票公舉一人為暫行大總統,為全國之代表人;又舉一人為副總統,各府州縣,又舉議員若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