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8年5月19日 星期六

【筆記】商代王畿的行政區劃初探

2018年05月19日潤稿
如果史料豐度允許,無論古今均可進行歷史地理的研究。商代是一個頗為古老的文明,當時的京城風華究竟為何?令人追想。本文試從史家李雪山的著作《商代分封制度研究》(2004年8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ISBN:7-5004-4670-5/D‧633)為基礎,初步勾勒一下商代王畿的行政區劃,探探看當時的情形。

一、商代王都以及王畿名稱

(一)「中商」和「『商』的第一種用法」:是指商代的王畿地區。商人稱自己的國土為「中商」,這與後世稱「中國」一樣,認為自己是天下之中,以統治四周多方萬邦,因此,「中商」這一名稱顯然是指商 的王畿地區。

(二)「茲邑」、「大邑商」、「天邑商」、「商邑」,及文獻中的「商」:皆指今天的安陽殷墟。是商王畿的所在。不過,「大邑商」並不可簡稱為「大邑」,甲骨文中某些版面所載的「大邑」,另有其義。

(三)「丘商」、「茲商」與「『商』的第二種用法」:指今天河南省商丘縣。甲骨文中的「商」地,明顯是指一個具體的地名,這個地名根據董作賓的「殷歷譜」帝辛東征人方的路線,是把「商」定為今天河南省商丘縣最有力的一個證據。只是一個地名,碰巧也叫做「商」而已。

二、國家的稱號:從「邑」到「國」

早期只有「邑」作為人們居住區域的名稱,而無「國」的稱號,如商代國都稱為「大邑商」就是明顯的例子。「國」是稍稍後起的一個字,兩者意思基本一致。

三、城牆:墉

甲骨文「墉」字,係動詞,意義為「築城」。作名詞時,則作「城」講。商代當時建都,皆有城牆。

四、單:靠近城牆附近的行政區劃

甲骨文表明靠近城垣,有一區域名稱:「單」。甲骨文有「東單」、「西單」和「南單」,顯然是一個區域名稱。由《說文》、《詩經‧鄭風‧東門之單》可知,古代「壇」、「單」往往是迎接凱旋和祭祀的地方,所以卜辭中有在東單把俘虜殺掉祭天、在南單祭祀上天祈求下雨的記載。

「單」應該是在商都附近,城垣以外的一個地域。由於「單」字表示對某地的佔有權和所有權,所以在「單」中擁有大片農田。另外,從卜辭中「南單」、「三門」、「楚」的順序來看,顯然是由近及遠的三個地點。

五、鄙(廩、奠、野):郊野

商的王畿之內,大邑商的外圍,有「鄙」這一行政區域。甲骨文中有一「廩」字,由於廩和鄙在字義上都表示生產糧食的郊野之地,故應都是同一個區域名稱。

甲骨文還常見「奠」字,其用法中有一種是與「甸」相通假。卜辭中有「西奠」、「北奠」、「南奠」之名,雖「東奠」尚未發現,但它的存在應無問題。四方之奠的出現,同樣是以「大邑商」為中心對周圍地區的稱呼。

《周禮》儘管成書較晚,但周因殷禮而有所損益,因而對商史的研究也有參考作用。「凡國祭祀,共野牲,令野職」,其屬官「凡國祭祀,審其誓戒,共其野牲」,基本上,卜辭中可看到「奠」確有《周禮》所述的各項職能。「奠」和「鄙」的性質是一致的,是對同一區域的不同稱呼。

六、戈:郊野的邊境地區

卜辭中明確有「東戈」、「西戈」、「南戈」、「北戈」等四方之戈的記載。從「四戈」作為糧食和犧牲的供應地來看,「戈」和「鄙(廩、奠、野)」的性質是一致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四戈之中有諸侯存在。卜辭中有(商)王率四戈中的「枚(枚字為米字邊,不是木字邊)侯」出征的版面,則枚侯顯然附有軍事職責。眾所週知,侯職起源於斥候,在邊境區為王巡狩;在古代,時代越往前,諸侯的這種作用應該越顯著。因此,「四戈」可推測係「鄙(廩、奠、野)」的一部分,而為其邊境地區。

七、邑:最小、最基本的區劃單位

甲骨文中發現很多小的城邑,直屬於商王。商王直接統轄的小邑,是最小的行政區劃單位。

【小結】

總之,按照李雪山先生的見解,商王畿之中已初步建立了一套行政區劃系統,這個系統中,王畿以「大邑商」為中心,圍有城牆。其外是「單」,再外是「郊野(卜辭稱為『鄙』、『廩』、『奠』)」。在郊野的邊境地區叫「戈」。而在這些區劃中,邑又是最基本的區劃單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