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23年3月12日 星期日

【筆記】酋邦理論

2023年03月12日筆記
2023年03月24日補記
「酋邦」理論在中國上古史研究中現甚流行,李琳之氏之簡述頗得其扼要,參:李琳之《前中國時代 公元前4000~2300年華夏大地場景》(2021年9月,商務印書館,ISBN:9787100198134)第160葉:「酋邦最先是由美國人類學家埃爾曼‧塞維斯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來的一個用以描述人類社會連續進化的原始階段概念。他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一共有四個階段,分別是游群、部落、酋邦和國家。酋邦是一個等級社會系統,酋長為最高權威,主要是由血緣關係來決定群體地位的高低。酋邦在兩個重要方面超越了部落:一是它比部落人口密度大,生產力更強;二是它更複雜,組織更為嚴密,有協調經濟、社會和宗教活動的中心組織。酋邦再向前發展就是具有專政職能的國家。塞維斯的“酋邦理論”後來經過一些考古學家的補充和完善,歸納為以下三點:一是有高等級的祭祀建築和居址型態;二是墓葬及隨葬品能反映出該社會明顯的等級差異;三是出現專門的手工業和奢侈品生產,並為貴族階層所壟斷。」

相對於「酋邦」,「國家」亦有其定義,可參:李新偉〈總序〉(文見於:《書寫者、武士和國王 科潘城邦和古代瑪雅》,2022年8月,浙江大學出版社,ISBN:9787308227735,總序第4頁):「199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織中國文明起源研討會,在“文明”的定義上,與會者普遍接受《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國家是文明社會的概括”的說法。關於“國家”的標準,有學者堅持柴爾德提出的“世界性”標準,即城市、金屬和文字“三要素”說。……但更多學者在世界文明起源的視角下,指出三要素說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只要有足夠的反映國家“實質”的考古證據,就可以認定國家的出現、文明的起源。對於中華文明而言,這些證據可以是玉器和絲綢等高級手工業品,都邑性聚落以及表現王權、軍權和宗教權力形成的各類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