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 |
語種 |
漢字 |
本族語發音 (漢語對音) |
本族語字誼 |
備註 |
西漢 |
匈奴 |
鞮 |
鄭張尚芳系統: *teː |
孝 |
發音以上古音(周音)擬構 |
西漢 |
匈奴 |
鞮 |
蒲立本: *
tei< * teɦ |
孝 |
|
東漢 |
匈奴 |
題 |
蒲立本: *dei |
孝 |
|
唐朝 |
百濟 |
濟 |
彙整諸家: *tsiei *tsiɛi |
(孝) |
|
本落落格於2018年5月19日啟用。 天成靜是我的號,故此虛擬寄暢之所命名為天成居。 網誌帳號選用的是亞述語bitmummi表示「學院或知識性質教育機構」的字。 本欲取譬「知也無涯」的意境採用ulidi表示「我不知道」的字,可惜限於google帳號至少需6個字元,只得割愛。 本部落格將不定期存放分享我個人就歷史、地理方面的筆記與研究心得,以及一些好聽的音樂連結。
標籤
- 《風采》
- *自娛(擺盤)
- *自娛(繪畫)
- *美景
- *偶占
- #舊記
- ↑揚升
- +待補
- ×偏方
- ×漫臆
- △舞蹈
- ○好站緬懷
- ●站外資源
- ●頻道(古建築)
- ●頻道(史學)
- ●頻道(玉石)
- ●頻道(地理)
- ●頻道(咖啡)
- ●頻道(服飾)
- ●頻道(油品)
- ●頻道(冒險)
- ●頻道(旅遊)
- ●頻道(素食)
- ●頻道(酒品)
- ●頻道(動漫)
- ●頻道(陶瓷)
- ●頻道(葷食)
- ●頻道(漁牧)
- ●頻道(趣味)
- ●頻道(鐵路)
- 不丹史
- 中國史(三國)
- 中國史(元朝)
- 中國史(巴蜀)
- 中國史(北洋)
- 中國史(台灣)
- 中國史(有虞氏)
- 中國史(西周)
- 中國史(西漢)
- 中國史(宋朝)
- 中國史(汪偽)
- 中國史(明朝)
- 中國史(東周)
- 中國史(金朝)
- 中國史(南北朝)
- 中國史(後戰國)
- 中國史(唐朝)
- 中國史(夏朝)
- 中國史(秦朝)
- 中國史(商朝)
- 中國史(國府)
- 中國史(清朝)
- 中國史(遠古)
- 中國史(戰國)
- 中國史(總論)
- 中國史(蘭芳)
- 中國史(PRC)
- 內亞史
- 內亞史(粟特)
- 內亞史(塞種)
- 內亞史(Bactria)
- 夫餘史
- 文學
- 日本(奈良朝)
- 日本史
- 日本史(古倭)
- 日本史(台灣)
- 日本史(平安朝)
- 日本史(江戶幕府)
- 日本史(現代)
- 北族(匈奴史)
- 北族(回鶻史)
- 北族(狄史)
- 北族(東胡史)
- 北族(柔然史)
- 北族(突厥史)
- 北族(蒙古史)
- 北族(獨目人)
- 北族(賽爾柱史)
- 北族(鮮卑史)
- 北族(Avar史)
- 北族(Hun史)
- 古俄國史
- 古泉
- 史前時代(台灣)
- 史閣
- 史學史
- 史學研究指引
- 史學倫理
- 史學基礎
- 史學理論
- 生活(保養)
- 生活(盆栽)
- 生活(茶具)
- 生活(藏書)
- 全球文明變遷
- 印尼史
- 印尼史(亞齊)
- 印度史
- 名士
- 名史
- 名物
- 名詞
- 名號
- 衣索匹亞史
- 西臺史
- 西臺前史(Hatti)
- 西臺後史(凡)
- 西藏史(吐蕃)
- 西藏史(佛教政團)
- 西藏史(現代)
- 希臘史(亞歷山大)
- 希臘史(塞琉古)
- 兩河史(希伯來)
- 兩河史(亞述)
- 兩河史(埃蘭)
- 兩河史(腓尼基)
- 兩河史(瑪里)
- 兩河史(蘇美)
- 宗教(匈奴)
- 宗教史(回教)
- 宗教史(祆教)
- 宗教史(基督一性論)
- 宗教史(景教)
- 宗教史(遠古)
- 法國史
- 波斯史(卡扎爾)
- 波斯史(伊朗)
- 波斯史(安息)
- 波斯史(米底)
- 波斯史(阿開民)
- 波斯史(薩珊)
- 阿拉伯史(伍麥葉朝)
- 阿拉伯史(阿拔斯朝)
- 阿拉伯史(前伊斯蘭)
- 阿拉伯史(哥多華朝)
- 非洲史
- 俄國史
- 南島語族
- 美洲(印加史)
- 美洲(阿茲特克史)
- 美洲(瑪雅史)
- 美洲(Taino史)
- 音樂(土耳其)
- 音樂(巴基斯坦)
- 音樂(日本)
- 音樂(以色列)
- 音樂(尼泊爾)
- 音樂(伊朗)
- 音樂(匈牙利)
- 音樂(印尼)
- 音樂(印度)
- 音樂(拉美)
- 音樂(法國)
- 音樂(波蘭)
- 音樂(阿富汗)
- 音樂(俄羅斯)
- 音樂(保加利亞)
- 音樂(美國)
- 音樂(庫德)
- 音樂(烏克蘭)
- 音樂(高加索)
- 音樂(塔吉克)
- 音樂(搖滾樂)
- 音樂(新世紀)
- 音樂(瑞士)
- 音樂(圖阿雷格)
- 音樂(蒙古)
- 音樂(寮國)
- 音樂(緬甸)
- 音樂(薩米)
- 音樂(bbox)
- 音樂(Cover)
- 音樂(Hang)
- 埃及史
- 埃及史(中世)
- 埃及史(Nome)
- 神祕學
- 高棉史(真臘)
- 專題(工藝史)
- 專題(文化史)
- 專題(文字)
- 專題(民族)
- 專題(生活史)
- 專題(交通史)
- 專題(地著化)
- 專題(制度史)
- 專題(服飾史)
- 專題(武術史)
- 專題(法制史)
- 專題(軍事史)
- 專題(租界)
- 專題(婚姻)
- 專題(朝報)
- 專題(經濟史)
- 專題(學術史)
- 專題(親屬關係)
- 專題(避諱)
- 荷蘭史(台灣)
- 越南史
- 越南史(阮朝)
- 越南史(陳朝)
- 越南史(黎朝)
- 農業史(動物)
- 農業史(植物)
- 電玩
- 語言(女真語)
- 語言(日本語)
- 語言(比較語言學)
- 語言(匈奴語)
- 語言(契丹語)
- 語言(柔然語)
- 語言(突回語)
- 語言(對比語言學)
- 語言(漢語)
- 語言(蒙古語)
- 語言(閩南語)
- 語言(韓語)
- 語言(鮮卑語)
- 緬甸史(英印)
- 緬甸史(現代)
- 曆年
- 歷史地理
- 歷史哲學
- 歷史劇
- 辨正
- 韓國史
- 韓國史(百濟)
- 韓國史(李朝)
- 韓國史(高句麗)
- 韓國史(新羅)
- 翻譯
- 薩滿文化
- 羅馬史(共和國)
- 羅馬史(拜占庭)
- 贗偽
2025年1月26日 星期日
漫談百濟之「濟」為孝
2025年1月21日 星期二
東華的鋼琴市場小記
馬祖的度量衡與房價小記
2025年1月12日 星期日
漫談百濟之「百」為夫餘族
漢字中古音擬構系統 |
伯濟 |
百濟 |
備註 |
|
白一平、沙加爾系統 |
Baxter Sagart OC by GSR 2014-09-20 |
*paek-tsejX |
*paek-tsejX |
X不表示音素 |
漢字古今音資料庫(隋唐音) |
高本漢 |
*pɐk-tsiei |
*pɐk-tsiei |
|
王力 |
*pɐk-tsiei |
*pɐk-tsiei |
|
|
董同龢 |
*pɐk-tsiɛi |
*pɐk-tsiɛi |
|
|
周法高 |
*pak-tsiɛi |
*pak-tsiɛi |
|
|
李方桂 |
*pɐk-tsiei |
*pɐk-tsiei |
|
|
陳新雄 |
*pak-tsiei |
*pak-tsiei |
|
|
還原擬構 |
*pak-tsiei *pak-tsiɛi |
*pak-tsiei *pak-tsiɛi |
|
時代 |
國族 |
漢語對音 |
突厥語對音 |
本族語發音擬構 |
商末周初 |
薄姑 |
鄭張尚芳系統: *baːɡ-kaː |
(缺) |
名詞單數:*baγ 名詞複數:*baγ-lar |
南北朝 |
夫餘 |
鄭張尚芳系統: *ba-la或*pa-la |
(缺) |
名詞單數:*bak 名詞複數:*bak-lar |
唐朝 |
高句麗 |
(缺) |
闕特勤碑: bökli |
名詞單數:*bök 名詞複數:*bök-li |
唐朝 |
伯 百 |
詳前表 |
(缺) |
名詞單數: 伯:*pak 百:*pak |
漫談高句麗暨所屬5部名稱字尾的北族語言特徵
|
高句麗 |
涓奴 |
絕奴 |
順奴 |
灌奴 |
桂婁 |
Baxter Sagart OC by GSR 2014-09-20 |
*[?]-kuw-lejH *[?]-kuwH-lejH *[?]-kjuH-lejH *[?]-kuw-lje *[?]-kuwH-lje *[?]-kjuH-lje
[?]高缺擬 H非音素 |
*[?]-nu
[?]涓缺擬 |
*dzjwet-nu
|
*zywinH-nu
H非音素 |
*kwanH-nu
H非音素 |
*[?]-lju
[?]桂缺擬 |
隋唐音 高本漢 |
*kɑu-kə̯u-liei *kɑu-ki̯u-liei |
*kiwen-nuo |
*dzʰi̯wɛt-nuo |
*dʑʰi̯uĕn-nuo |
*kuɑn-nuo |
*kiwei-li̯u *kiwei-lə̯u |
隋唐音 王力 |
*kɑu-gǐu-lǐe *kɑu-kəu-lǐe *kɑu-kǐu-lǐe *kɑu-kəu-lǐe *kɑu-gǐu-liei *kɑu-kəu-liei *kɑu-kǐu-liei *kɑu-kəu-liei |
*kiwen-nu |
*dzǐwɛt-nu |
*dʑǐuěn-nu |
*kuɑn-nu |
*kiwei-lǐu *kiwei-ləu |
隋唐音 董同龢 |
*kɑu-ɡʰjuo-lje *kɑu-ku-lje *kɑu-kjuo-lje *kɑu-ɡʰjuo-liɛi *kɑu-ku-liɛi *kɑu-kjuo-liɛi |
*kiwen-nu |
*dzǐwɛt-nu |
*dʑǐuěn-nu |
*kuɑn-nu |
*kiwei-lǐu *kiwei-ləu |
隋唐音 周法高 |
*kɑu-ɡiuo-liɪ *kɑu-kəu-liɪ *kɑu-kiuo-liɪ *kɑu-ʔəu-liɪ *kɑu-ɡiuo-liɛi *kɑu-kəu-liɛi *kɑu-kiuo-liɛi *kɑu-ʔəu-liɛi |
*kiuɛn-nuo |
*dziuæt-nuo |
*ʑiuɪn-nuo |
*kuɑn-nuo |
*kiuɛi-liuo *kiuɛi-ləu |
隋唐音 李方桂 |
*kâu-gju-ljĕ *kâu-kə̆u-ljĕ *kâu-kju-ljĕ *kâu-kə̆u-ljĕ *kâu-gju-liei *kâu-kə̆u-liei *kâu-kju-liei *kâu-kə̆u-liei |
*kiwen-nuo |
*dzjwät-nuo |
*dźjuĕn-nuo |
*kuân-nuo |
*kiwei-lju *kiwei-lə̆u |
隋唐音 陳新雄 |
*kɑu-ɡʰǐu-lǐɛ *kɑu-kou-lǐɛ *kɑu-kǐu-lǐɛ *kɑu-kou-lǐɛ *kɑu-ɡʰǐu-liei *kɑu-kou-liei *kɑu-kǐu-liei *kɑu-kou-liei |
*kiuen-nu |
*dzʰǐuɛt-nu |
*dʑʰǐuen-nu |
*kuɑn-nu |
*kiuei-lǐu *kiuei-lou |
字尾 還原 |
*-lir |
*-nur |
*-nur |
*-nur |
*-nur |
*-lir *-l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