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6日撰稿
「百濟」國族號在其本族語之字音、字誼若何?前文〈漫談百濟之「百」為夫餘族〉已初步考索參酌諸家擬音,愚初步整合擬構「百濟/伯濟」之本族語發音為:*pak-tsiei(或*pak-tsiɛi),並釐斷前半部分「百/伯」之字誼「*pak(百/伯)」為夫餘族。然亦徒留一憾,即後半部分「濟」(*tsiei/*tsiɛi)要如何追還其原始字誼?
關於「濟」(*tsiei/*tsiɛi)之本誼,解題思路試申如下:
一、參酌百濟王族出自夫餘族,而夫餘族前身薄姑族實為廣義之匈戎,故其文化自然會有一部分與匈奴人相仿,蓋匈奴族實乃廣義匈戎內之另一支。
二、匈奴人的4種傳統國族號之中,最為人知者為匈奴(*brangh-nar)。故百濟的國族號其用字遣詞模式興或有類於匈奴此一國族號,濟(*tsiei/ tsiɛi)可能該當於名詞複數型字尾變化的地位。但鑒於奴(*nar)音與濟(*tsiei/ tsiɛi)音並不相同,無法等而視之。
三、退而度之,再觀察一下匈奴人國族號和君主單于家族姓氏之間的關係,單于家族顯係以國為氏。單于姓氏原為匈奴語發音,在漢代以漢字記載時,西漢時人記作「攣鞮」,東漢時人則記作「虛連題」,蒲立本先生對於這2個字彙的發音擬作(參另文〈【筆記】蒲立本先生談匈奴龍庭〉):
(1)攣鞮:*li̭wen-tei< *vlān-(或*vlōn-)teɦ(《漢書》94A,p.0595.4)
(2)虛連題:*hi̭o-li̭en-dei(《後漢書》119,p.0907.1)
靜案,西漢上承周朝,得參酌上古音為輔:
(1)攣鞮之「攣」、虛連題之「虛連」,均為「匈」之漢語對音字。
(2)攣鞮之「鞮」、虛連題之「題」,則為匈奴語的「孝」字。
匈奴單于固已以國為氏,百濟君主何妨不得以氏為國?百濟之「濟」,倘若約當攣鞮之「鞮」、虛連題之「題」,可彙聚如次:
時代 |
語種 |
漢字 |
本族語發音 (漢語對音) |
本族語字誼 |
備註 |
西漢 |
匈奴 |
鞮 |
鄭張尚芳系統: *teː |
孝 |
發音以上古音(周音)擬構 |
西漢 |
匈奴 |
鞮 |
蒲立本: *
tei< * teɦ |
孝 |
|
東漢 |
匈奴 |
題 |
蒲立本: *dei |
孝 |
|
唐朝 |
百濟 |
濟 |
彙整諸家: *tsiei *tsiɛi |
(孝) |
|
透過設問法,可推導得知百濟語中,百濟之「濟」發音為*tsiei/*tsiɛi,字誼為「孝」,實緣於百濟君主以氏為國故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